农村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论文

2022-04-22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论文 篇1:

关于中职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的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是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确立的重点课题之一,为此,相关人员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现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和分析。通过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学生共计645人,选取德育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由于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使得德育工作总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很容易滋生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作风。

2.重智育轻德育的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在很多中职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及渗透性在学校的其他具体工作中无法体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而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在走出校园感受千变万化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不堪一击,以至于出现“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逛街两天”的状况。

4.教师思想不统一,德育体系尚待构建

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知识灌输和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因此,德育体系无法构建,德育氛围不能形成。

调查结果表明: 改进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构建整体性德育体系

我校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整体性德育体系。

1.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领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线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①抓学习研讨。学校把《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 装订成简易小册子,发给德育教师、班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干部,人手一份,以便系统学习。

②抓实践体悟。我校在此项课题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关注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每月都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形式包括工作布置、专项研讨、专家引领、德育论坛等。内容有: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我们可爱的家、师德教育、励志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诵读国学经典、体育艺术欣赏等。每次活动都有近30人参加,对于班主任、学科组长、德育组成员,学校要求全员参会,这已在我校形成了制度。

③抓反思重建。良好的反思习惯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提高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为此做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措施;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研究;三是充分发挥德育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因此学校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

2.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德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总负责。“十条线”是:①党委书记—学生副校长—学生处—班主任—学生一条线。②党委书记—学生副校长—学生处—学生会—学生一条线。③党委书记—团委—团员学生—学生一条线。④党委书记—教学副校长—教务处—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⑤党委书记—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任课教师—学生一条线。⑥党委书记—学生副校长—学生处—宿管员—学生一条线。⑦党委书记—学生副校长—学生处—值班教师—学生一条线。⑧党委书记—后勤副校长—后勤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党委书记—学生副校长—家长委员会—学生一条线。⑩党委书记—学生副校长—学生处—社区—学生一条线。此“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

3.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差生”

①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特差生”的状况。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他们成绩差,没能考上高中,就只能来中职学校“混日子”,这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

②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制订了家庭和学校联合措施,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第一,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至少结队或转化一名以上“特差生”,要求每日主动询问一次,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关心转化生身心健康;每周进行一次谈话,关注其思想、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二,对“特差生”,首先老师要每周面批一次作业,关心其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其次是发放家校联系单,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再次是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目标及具体措施,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另一份家长签名后,上交学生处存档。

4.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①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实行过程性评价。我校《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并制订了《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②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亲身体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通过学习,反复演练,效果良好。结合我校实情,学校还制订了“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和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③加强班会课的研究,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班会、团课,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5.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通过对“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课题的研究,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构建了以中层干部、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为核心的德育教育队伍,校内教育达到系统化、制度化,显示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坚持认真耐心接待每位来访家长,做好家校联系;认真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及社会教育等。

科学育人、文明育人是中职学校的中心任务。要办人民群众满意的中职教育,需加大德育课题研究力度,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让每所中职学校都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和谐向上的精神文明建设窗口。(责编 王鹏飞)

作者:丁草菱

农村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论文 篇2:

浅析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4)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监督职能:①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②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③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4)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①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②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③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④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體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纯生物观向生物、心理、教育、社会观转化;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依据优化的实质和要求,结合在农村初中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优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3)根据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农村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总结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5)探索培训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作者:禄艳琴

农村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论文 篇3: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和建议

【摘    要】本文是针对仁和区农村中小学整体性德育构建体制的分析和总结。在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下,对仁和区农村学校德育管理体制、家庭德育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后,作出的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德育  管理现状  建议

一、分析仁和区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

(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网络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二)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三)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二、德育体制改革

改进仁和区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应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目前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有班主任讲解、团队会和政治课。

这些组织形式在以往曾起过很大作用,在目前也是需要的,但重要的是应该对现有的德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其管理方式上,我认为:

第一,应改革班集体管理方式。德育是中小校学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中学整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班主任是班集体直接而具体的管理者、领导者,因此要创建良好的小环境,应特别重视班主任的师表作用。班主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民主意识、接人待物、气质风度、仪表语言,工作作风等许多方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班主任要首先做好修身自律,还应扮演好几种角色:首先,要投入真挚的感情,爱如慈母。其次,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管如严父。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要有一个素质良好,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因此,班主任必须抓好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教育工作,使他们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又要多加指导。树立其形象、运用其才能、发挥其作用。随时发现和肯定他们工作中的成绩,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抓紧他们的学习、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相互对比中找出不足,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在开展活动中增长才干。让他们带領全班同学去学习、去劳动。由他们去管理班级、组织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助手的作用。那些思想品德好、学习努力、能广泛团结同学、热心为同学服务,有责任感、有一定工作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干部,必然会带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守纪的班集体。

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还要重视班级个体成员的细胞作用。

第二,应改革团队会的管理方式。学校中的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更应该把一切工作的组织权、决定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这些组织中的主人,即使在中小学,辅导员也应是只起辅导作用,不应包办太多。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组织中更快地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以促进他们德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应改革政治课教学。政治课是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比班会、团队会活动更重视讲道理和知识,为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关心集体、为人民服务等良好品质、特别是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它虽是一门讲授系统政治、思想、道德知识的课程,但不能完全像一般知识课那样讲授,因这是一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的课程,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懂得它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使知识逐步转变为学生的思想、信念,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当前,一般是把政治课当成一般文化知识课讲授,教师讲,学生记,到考试时背题、答题,这样即使学生的考分很高,但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不一定很大,所以应该进行必要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让学生动脑子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及自己的思想行为实际,学会判断是非,这样才能把道理理解透,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将知识逐步转变为自己的意识。

德育工作一个是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反馈性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管理体制,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爱和接纳,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白京全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下一篇:水闸施工管理下水利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