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界定论文

2022-04-18

[摘要]针对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系统分析思想,阐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特性,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评价原则,建立了评价体系并探讨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提出评价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为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预警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财务风险界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企业财务风险界定论文 篇1:

浅析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思考

为了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必须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秩序。

1.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非常复杂,其中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原始凭证的审查、人员配备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等,由于涉及面较广,这里只对几点常见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分析。

1.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不强

现在的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命运由企业和单位所掌握,为了个人利益,只好放弃原则,按照领导的意志进行财务核算,使财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1.2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不能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基础规范

会计证每年都要进行年审,为了通过年审,很多会计人员都要参加由个人或者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可是事实上,为了应付年检而组织的学习过于形式化,导致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做的相当薄弱。

1.3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统一

主要表现在:

1)记账没有统一规范,随意性太大。有的企业财务账目和现实差异很大,如有的企业原材料明明已经购买,甚至快用完了,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供货的发票没有到位,使得办理材料入库的程序比较困难,出现了财务账面的记录和库房的实际记录不一致。

2)原始凭证不完整或不符合规定。企业中原始凭证不完整经常出现的情况使发票的抬头不完整或者干脆没有抬头,各种报销费用没有注明事由,代开发票不符合劳务发生地的税法规定。

3)要规范使用会计科目和归集成本。为了使财务账目更加清晰,应该把各种支出费用进行归类。

4)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 财务部门的监管能力较弱,在签订经济合同、执行与结算的时候监督不到位,财务人员在接受核算部门的结算单据时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不能和核算部门及时沟通,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核算,这样的做法就会使得财务信息出现误差,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

5)未及时清理各种往来款项。一些单位在清理往来款项的时候,特别是资金数额较大,跨越时间长的,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就特别容易造成法律问题,也使得往来款的核算内容失去了真正的作用。

6)费用报销手续欠缺。企业在采购物品的时候,一定要办理签收手续,在发放物品的时候也要记录发放明细,一定要做到有据可查,自由这样才能确定费用支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善单位管理上的漏洞。

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现代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通过分类进行分析:

2.1不能深刻认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

在企业中,因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能直接对管理产生影响,所以没有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认为会计的工作仅仅承担着支付中心的角色,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的更新不够重视,使得会计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了解,造成对工作中的规范认识不足。

2.2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学历较低,虽然在业务上有一定的能力,可是缺乏主动学习新业务知识的意识,另外,在会计人员素养上,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是同样重要的,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感,对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使财务核算工作非常混乱。

2.3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混乱

很多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会在财务的数据上做手脚,造成账目不实,比如为了自己的业绩修改数据,虚盈实亏,或者为了逃税避税、转移财产,虚亏实赢,单位领导滥用权能,就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上管理的混乱。

2.4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

有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很少受到检查,或者干脆无人监督。负责监管的部门一定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严格监管单位的财务工作,不能走过场,要增强监督力度,增加检查次数,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

3.实施会计基础规范化的意义

3.1有利于执行财务标准制度和维护财经纪律

通过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使得负责财务工作的人员职能更加明确,使其之间产生了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保证了财务工作的监管能力更加完善。

3.2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对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便于企业做出准确和有效的控制,为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3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会计基础工作通过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降低了财务汇总的难度,从而使会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均有明显提升。

4.怎样加强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需做好以下工作

4.1加强会计人员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想完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必须依靠所有的财务人员共同努力。

1)注重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感。

2)加强会计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3)建立完善的财会人员业绩档案管理制度。

4)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4.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1)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性,使内部控制贯穿企业全程,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多样的内部控制手段更加有利于会计的监督工作。

4.3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奖罚制度

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每年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评级,对验收合格的单位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对验收不合格的单位要通报整顿,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会计基础工作和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张。企业要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必须要以会计基础工作为前提,同时会计基础工作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要想健康的发展,一定要重视财务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为企业赢得效益。

参考文献:

[1]兰艳泽.企业财务风险界定的探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小英.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M].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2002

[4]张守合.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2002

作者:吴珂

企业财务风险界定论文 篇2:

企业财务风险的系统分析与模糊评价

[摘 要] 针对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系统分析思想,阐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特性,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评价原则,建立了评价体系并探讨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提出评价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为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预警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财务风险;系统分析;模糊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国际上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了财务危机,特别是美国安然公司(Enron)超过12 亿美元的假账、美国世界通信(Worldcom) 一年中虚增38 亿美元收入和16 亿美元利润、意大利帕玛拉特近40 亿欧元的财务黑洞等令人触目惊心。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仍居高不下,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06年平均为56.8%;民营企业短命现象仍较普遍,据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10年,不少名声显赫的企业,如巨人集团、三株实业、德隆集团、格林科尔等都似昙花一现,还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则负债运行,勉强维持。导致这些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较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与管理机制。

因此,正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不仅是防范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国外学者采取单变量判断模型进行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运用多元变量分析法及线性概率模型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又进行了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财务风险与收益的关联研究、财务风险管理与均衡的研究。国内学者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进行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利用logit模型对预亏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困境预测研究,阐述了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建设,探讨了财务风险的处理机制、预警机制,进行了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但未能就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特性达成一致意见,更缺乏对财务风险构成要素、评价原则、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的实际分析与研究。而这些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特性

1.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国内外学者们的认识可归纳为3类:一是“危害损失观”,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危害和损失;二是“收益差异观”,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异;三是“不确定性观”,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经过系统对比分析,本文将企业财务风险定义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受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出现与初衷利益相悖的潜在损失。它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3层管理属性:一是由资金运动而引起的风险;二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三是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潜在损失。

2.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性

企业财务风险源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又包括内部管理因素。内、外部因素的变化都会产生或改变企业的各类风险,而各类风险最终表现为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既反映了各类风险的一般性规律,又蕴涵着自己的特性:

(1) 客观性。凡是有经济运营和财务活动,必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偏离预期目标,因此,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其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债务包袱过重、资金运作困难是屡见不鲜的,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也是常有的。

(2) 随机性。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的、多变的,既有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国家和地区性经济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波动、科学技术进步、竞争对手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又有企业内控制度、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事先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准确把握,即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事先难以准确预测。

(3) 相关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收益的高低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因此一些人把“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大,风险收益也必然越高”作为企业大量负债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一观点的前提是负债必须在其承受能力的限度之内。

(4) 异同性。财务风险对财务活动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影响较小的财务风险,可不予考虑;对影响较大的财务风险要重点控制。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

从企业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系统分析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有3个方面:

1. 筹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两类:一是借入的资金,如银行借款、企业债券等;二是所有者的投资,如股票上市、投资公司投入、内部职工参股等。因此筹资风险是指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政策调整、筹资来源结构改变与筹资期限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筹资来源的不确定性和不良财务后果的可能性。其测度主要体现在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的高低。筹资风险的影响期较长。

2. 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状况失衡。其测度主要体现在劳动效率、存货周转率、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等的高低。其负面影响比较明显。

3.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一定业务后,由于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使实际投资利润率低于预计利润率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测度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业务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产品技术附加值率等的高低。

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原则与指标

1. 评价的基本原则

基于企业财务风险构成要素的系统分析,设计其评价模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过程要注意系统管理的可靠性。一要考虑指标设置的全面性,防止疏漏和不足。既要有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硬指标,还要有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软指标。二要考虑指标内涵的准确度,防止概念歧义、含糊不清。三要考虑指标的先进性,选择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特点的新指标。

(2) 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一要考虑指标内涵能够度量和预测,便于验证、重复和推广;二要考虑指标间的并集,防止出现交集;三要考虑数据的可测性,便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提高实际评价的可行性。

(3) 可比性原则。设置评价指标,应注意涉及的管理内涵、时空跨度、统计范围、测算办法等具有可比性,便于企业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尽量直接利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因为它们已经过实践检验,且为同行认可,既简便又适用。

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基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与评价原则,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3个层次:目标A,一级指标α,二级指标β(见表1)。

二级指标内涵为:

(1)X11=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它反映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健状况。该指标越低,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2)X12=总负债/总资产。它反映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抵抗能力。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财务风险越低。国际惯例认为其小于60%时较为适当。

(3)X13=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它反映企业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国际惯例认为其下限为100%,等于200%时较为适当。

(4)X14=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它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越高,表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国际惯例认为其等于100%较为适当;偏低,偿债风险突出;偏高,机会成本攀升。

(5)X15=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它反映企业用该年度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其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

(6)X21=本期全部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它体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企业劳动效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表明财务风险越低。

(7)X22=营业成本/平均存货。它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与获利机会。企业存货周转率越高,盈利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

(8)X23=本企业商品销售额/同行业商品销售总额。它反映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能力、经济效益。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

(9)X24=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它反映企业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企业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越高,说明现金流入量充分,资金充裕,支付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财务风险越低。

(10)X25=应收及暂付款/(企业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它反映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该项指标越小,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越低。国际惯例认为该项指标应低于60%。

(11)X31=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它反映企业投资业务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对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低。

(12)X32=息税前总利润/平均总资产。它反映企业投资业务资产利用的总体效益。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业务经营状况越好,发展潜力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13)X33=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它反映企业的投资总额是否产生了足够的业务量。投资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越快,说明销售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越强,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14)X34 =投资业务产品和技术附加值/产品和技术的总投入。它反映企业投资业务产品和技术创造的超出其自身价值的程度。该项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好,财务风险越低。

五、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实例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由多个因素构成,对其评价也必须综合考虑,采用多指标评价。另一方面,企业财务风险构成因素的界定具有模糊性,如产品市场占有率、投资业务产品和技术的附加值率等;企业财务风险强度等级的划分也具有模糊性。各等级的标准难以严密界定,划分只是主观判断的结果。因此,对此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例分析如下:

徐州某集团财务风险二级指标中可以计量的指标经调查可得:X11=74.02%;X12=68.63%;X13=157.21%;X14=67.34%;X15=88.75%;X21=3.12万元/人;X22 =2.58%;X24 =69.41%;X25=58.63%;X31=10.06%;X32=13.11%;X33= 0.75%。权重分配采用德尔菲法,邀请了39位专家。

1. 构建评价指标集合

构建因素集合,即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X=(X1,X2,X3)。

其中:X1 =(X11,X12,X13,X14,X15),

X2 =(X21,X22,X23,X24,X25),

X3 =(X31,X32,X33,X34)。

2. 分配各指标层的权重

设一级指标α对目标A的权重集为:

α= (α1,α2,α3 ),且∑αi =1。

二级指标β对一级指标α的权重集为:

β1 =(β11,β12,β13,β14,β15),

β 2 =(β21,β22,β23,β24,β25),

β3 =(β31,β32,β33,β34),

且∑β1j =1,∑β2j =1,∑β3j =1。

经专家调查得:

α =(0.41,0.25,0.34),

β1 =(0.21,0.37,0.14,0.17,0.11),

β2 =(0.22,0.17,0.15,0.28,0.18),

β3 =(0.28,0.24,0.21,0.27)。

3. 建立识别模式

设财务风险的强度评价集为Y,评价等级分为4级,即Y1:很高;Y2:较高;Y3:一般;Y4:较低,则:Y=(Y1,Y2,Y3,Y4)。

4. 构造模糊评价矩阵

先从Xi下的二级指标Xij着眼,确定它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rijt ,则Xij 的强度单因素评价集为: rij =(rij1,rij2,rij3,rij4)。

依此类推,Xi 相应的强度评价集构造出一个模糊关系矩阵Ri :

由此,对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认定为很高有24.3%的把握;较高有 33.4%的把握;一般有22.5%的把握;较低有19.8%的把握。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认定其财务风险强度为较高。

六、控制对策

财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目的在于权衡风险与收益,作出在期望收益下风险最低或风险一定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因此,企业必须基于财务风险评价的结论,建立科学的控制与防范机制:(1)科学决策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管理制度;(2)风险控制机制。分设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各司其职,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3)风险化解机制。实施多种经营、对外投资多元化,参与各类社会保险。(4)风险回避机制。科学选择理财方案,努力完成财务目标。(5)风险抵御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增补自有资金。(6)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Beaver W H.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 41 (5): 71 -111.

[2]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 1968,22(4):589-609.

[3] Anna Nagurney.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Intermediation: Risk Management with Variable Weigh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 172 (1): 40 - 63.

[4] 周敏,王新宇. 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J]. 管理科学学报,2002,5(3):86-90.

[5] 姜天,韩立岩. 基于logit模型的预亏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17(1): 54-58.

[6] 袁琳. 资金集中结算:制度完善与风险控制[J]. 会计研究,2005,(9):57-62.

[7] 黄德忠. 企业财务风险内部预警制度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7(4):37-40.

[8] 周春生,赵端端. 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4):130-135.

[9] 李存芳,周德群. 基于模糊数学的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与实证[J]. 控制与决策,2007,22(3): 337-34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蒋业香 李存芳

企业财务风险界定论文 篇3: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 要:我国企业普遍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进行界定,并给出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外部财务风险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引发的内部财务风险。同时,给出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可运用具体的企业数据判定和比较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最后,给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包括企业财务风险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化,我国企业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而导致的企业破产概率增加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深入了解企业财务风险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风险,指的是未来结果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未来的结果会发生损失,如果没有损失,而是确定性的收益,则不能成为风险;二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也即是损失的概率有多少,如果损失的概率为0或1,也不能成为风险,损失的概率是0和1之间的某个数值。

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问题所引发的风险。目前我国对财务风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的债务所引发的风险。相对于不需要偿还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需要定期还本付息,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约束和压力。对于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由于现金流量的非均衡性,企业难以在任何时期都获得持续丰富的现金流量,如果到期无法还本付息,就会产生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冯艳,2009;李亚兵等,2015)。从广义角度考察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企业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外部财务风险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引发的内部财务风险。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多种,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外部环境因素独立于企业之外,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间接影响因素,但其变化却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利率上升对企业付息压力的增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国家经济形势、所处行业、政策变动,如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变动等诸多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存在于企业内部,是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影响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如企业的资本充裕程度、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员工的素质状况、当前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和唯一性相结合。所谓科学性,即指标的定义、计算、分类及评估的方法等要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选择的指标要具有理论及实践性贯通的特点。所谓唯一性是指指标定义明确,其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要唯一。

2.系统性与完整性相结合。系统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应能从系统角度,综合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从中抓住主要因素,既能反映直接效果,又要反映间接效果,以保证投资效益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完整性是指指标体系覆盖面要广,能够全面反映影响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结构要明晰,能够点面结合,从整体和局部的不同角度系统地反映财务风险。

3.客观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客观性是指评价指标的确定应避免加入个人的主观意愿,尽可能采用现有的明确含义并为大家公认的统计指标。可比性是指标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国内、国际通用的名称、概念和计算方法,做到与国内、国际指标的可比性,同类公司之间的可比性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可比性。

4.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目的性是指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首先应当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以投资者的利益为评价中心,还要顾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可操作性是指尽可能使用现有的统计指标,提高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不求指标的多而全,力求少而精,避免指标间的重叠,选择主要的、基本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以便能较为及时、准确地取得相关数据。

5.层次性和独立性相结合。层次性是指考虑到投资效益的多目标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独立性是指同层次的指标应相互独立,保证相互之间不重复,尽可能减少各指标间的关联度,消除指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企业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外部财务风险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引发的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财务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环境风险、行业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分别用相应的风险变量进行量化,具体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企业外部财务风险包括偿付风险、营运风险、盈利风险和发展风险。偿付风险包括短期偿付风险和长期偿付风险,其中,短期偿付风险用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表示;长期偿付风险用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和现金流量债务比表示。营运风险用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表示。盈利风险用指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发展风险用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表示。具体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对于构建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才能得出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结果。要进行财务风险评价,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指标的筛选;(2)数据的标准化;(3)指标权重的确定;(4)评价模型的建立。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得到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评分,该分值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具体分值判定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见表2);二是通过具体分值的排序,比较各评价企业的风险情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根本目的。按照财务风险发生的领域,企业应对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为了应对直接财务风险,企业应当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计划。一方面,将财务活动置于企业的严格控制之中;另一方面,应当加强财务的计划,避免突发性财务事项的发生。为了应对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应当建立对外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和工作程序。无论何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制度,都必须兼顾控制的效果性和效率性。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因此,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在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价之后,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风险情况之后,企业管理者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风险预防机制——是指企业本身应当正常具备的防备财务风险制度体系和作业流程。(2)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当企业将要发生财务风险时能够及时且自动地显示出相关风险信号、且能将风险信号进行快速传输的工作系统。(3)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当财务风险发生时企业所应当具备的快速而有效的应对办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冯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李亚兵,文秋香,杨淑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进展[J].特区经济,2015,(12).

[责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赵小霞

上一篇:文艺学本体论研究论文下一篇:财务核算中小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