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

2024-04-15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精选4篇)

篇1: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

一、各国税法对收入总额的一般界定

各国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立法精神基本可以表述为: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从各种来源,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全部收入,税法明确规定不征税的除外。

收入总额的界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收入的各种来源(居民的总收入包括来源于境内、外的一切收入,如销售收入、劳务收入、资产使用收入,也包括偶然所得);

(二)取得收入的各种方式,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三)收入是指一切导致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得益流入;

(四)任何收入不作为应税收入或不申报纳税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

新税法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具体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

三、对收入总额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界定(一)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

企业以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收入,具体包括现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货币形式以外的收入,包括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债券的豁免等。对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有别于货币性收入的固定性和确定性,通常按公允价格来确定收入额。公允价格是指独立企业之间按公平交易原则和经营常规,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

合法收入是指企业在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范围内通过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取得的经济得益。相反,非法收入就是企业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原则而获取的经济得益,也就是说非法收入的取得方式和途径存在瑕疵。

毫无疑问,企业取得的合法收入应该并入收入总额纳税,那么非法收入是否也应并入收入总额呢?我们认为,在被依法剥夺之前,非法收入同样具有税收负担能力,因此应当与合法收入一样并入收入总额,缴纳相应的税款。如果仅仅对合法所得征税,而将非法所得排队在外,就明显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对于诚实守法的纳税人而言就是一种不公平。从实践上看,税务机关也很难在征税前准确判断纳税人的收入合法与否。但是对非法所得征税并不等于就承认其合法性,因为税法只能对纳税人行为是否违反税法作出判断,判断纳税人收入本身是否违法已经超出了税法的职能范围。

(三)销售货物收入

销售货物收入是旨企业销售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货物取得的收入。

(四_提供劳务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住宿、餐饮、金融、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水利管理、环境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转让财产收入

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股票、债券、债权等所取得的收入。

(六)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凭借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分配取得的收入,包括股息、红利、联营分利等。

从经济性质上来说,股息、红利属于税后利润分配,也就是说,这部分投资收益已经是征过企业所得税的,之所以还将它们纳入收入总额,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由于股息、红利是纳税人进行权益投资获得的经济回报,是导致纳税人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得益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取得的利息、红利纳入收入总额之中。但由于股息、红利是被投资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如果股息、红利再全额并入应税收入中征收企业所得税,会出现对同一经济来源所得的重复征税。特别是经过的投资层次越多,融资结构赵复杂,重复征税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消除公司间股息、红利的重复征税是防止税收政策扭曲投资方式和融资结构、保持税收中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因此,税法中将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作为免税收入处理,以此来消除公司间股息、红利的重复征税问题。

(七)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或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八)租金收入

租金收入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和其他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九)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十)接受捐赠收入

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十一)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上述第(三)至第(十)项收入以外的一切收入,包括企业资产盘盈或溢余收入、罚款收入、逾期未返还的包装物押金、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债务重组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现的收入、政府补助(财政拨款、税收返还等)、视同销售收入、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账款,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收入。其中,企业视同销售业务主要包括企业将自产产品、委托加工产品、原材料等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以及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偿债务等方面,等等。

篇2: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

一、各项医疗收治指标构成

从医院统计数据看, 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新农合预付总额支付改革以后, 医院新农合患者住院人次呈下降趋势, 这是由于县级医院限制转诊, 以及市级医院面临医疗费用超标的压力, 很多该收治入院的患者不能及时收治。在医院整个医疗费用构成中, 新农合患者占据一半以上。

(单位:%)

资料来源:本文所列表格数据均取自医院“军卫一号”

在医院对外医疗收入费用构成中, 2012年前4个月新农合构成比增长较快, 自5月份以后略有下降, 但仍比2011年高3个百分点。

从收容病人身份构成看, 新农合和医保患者在整个患者构成群体中变化不大;但从医院统计收治患者的绝对数看, 收治患者人数呈下降趋势, 收治人数下降18%左右。

(单位:%)

从各种身份病人平均住院费用看, 新农合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在2012年前低于全院平均水平, 2012年以后开始高于全院平均水平;从医院实际情况看, 科室收治新农合重症患者增多, 人均费用上涨。

2012年, 新农合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增幅过快, 远高于全院平均水平;2013年, 费用增长基本和全院平均保持一致, 但仍高于卫生局规定的年均增长不得超过5%的标准。

二、医院各项经济数据变动分析

1. 收治人次出现下滑。

%

从医院统计数据看, 医院收治人次同期比出现下滑趋势, 2013年上半年, 日均住院患者1100人次, 而去年同期日均住院患者在1300人次以上, 减少的人员类别主要为新农合患者和医保患者其原因是, 驻地县级医院医疗经费投入充足、医疗条件有很大改善、报销比例高, 受利益和政策影响, 危重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不便, 同时, 由于新农合总额预付支付方式的推行, 医院要尽量控制医疗费用不超过年初确定的限额, 在医疗费用有限的条件下, 超过总额的费用不能得到合理补偿, 低于总额的费用又没有得到合理的奖励, 为了避免因“超总额”而亏损和“低总额”而吃亏, 导致在收治患者过程中存在选择性。

2. 医疗收入同期比略有下降。

县级医院在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中, 一般采取比例控制的办法, 有的县医院规定向上级医院转诊不能超过5%, 有的县规定向上级医院转诊必须院长签字审批, 而且对疑难重症患者会采取外请专家来院会诊、手术等办法, 报销比例高, 绝大部分患者在县乡医院就能得到有效医治, 而特别疑难重症患者会直接选择到省级医院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诊, 市级医院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3. 收入结构不尽合理。

医院对外医疗收入一半以上是新农合住院费用, 新农合患者到市级医院住院, 报销比例比县级医院低10%, 患者自负比例高, 实际负担重, 在医院住院身份构成中所占比重大;而医保和新医合患者实际报销比例高, 但在医院所占比例偏低, 相对来说, 医保患者和新农合患者的经济收入水平要高于新农合患者, 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高影响医院收入增长。但医院可以通过提高收治质量, 重点收治疑难重症患者, 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 实现医疗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医院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1. 实现医院发展战略转变。

面对医院发展的新形势, 努力实现思想观念由重点面向市场向重点面向战场转变, 医院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医院定位由普通综合性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学科建设由大而全、小而全向发展特色专科、体现优势技术和军事医学转型;医疗收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绩效考核由追求床位占有率向增加床位周转率、重视病人质量转移。在床位有限的条件下, 加快病人周转, 积极开展引进新业务新技术, 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建设专科、形成特色, 开辟医院发展的新路。

2.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新农合管理部门对新农合基金的控制指标主要有药占比、实际报销比例、个人自费率等。从统计数据看, 我院人均医疗费用增长较快, 其中, 高值耗材和高档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是主要因素。例如, 眼科用人工晶体, 国产价格为600元左右, 而进口晶体价格在1 500—2 000元,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报销比例的提高, 绝大部分患者选择使用进口晶体;类似的选择在使用心脏瓣膜、心内介入材料尤为明显。控制人均费用过快增长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参加耗材统购招标, 尽量选用质优价廉且在新农合报销目录内的耗材, 降低患者自费率;二是严格依据临床用药指南, 重视药物不良反应, 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

3. 注重提高医疗核心质量。

既要让就诊农合患者满意, 又要保证新农合基金合理使用, 在有限的财力下确保诊疗水平不降低, 就需要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诊疗规范进行合理医疗, 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实行全员、全面、全程医疗质量管理, 注重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管理, 对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不因费用总额控制而牺牲医疗质量, 真正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操作性强的新农合病历审查和费用审核办法, 对违规情况有处罚规定, 尽可能降低新农合患者的负担, 确保医疗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家应.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 :35-40.

[2]栗成强, 代涛, 朱坤.支付方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6) :63-65.

[3]卢幼斌, 宋君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预算总额付费方式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9) .

[4]刘亚歌, 彭明强.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7) :52-54.

篇3: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界定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科研经费; 会计制度; 企业所得税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1-0109-02

科研经费作为高校科研事业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发现在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文简称《会计制度》)中,对科研经费的收入界定及会计核算的表述不明确、不严谨,致使科研经费的核算因理解角度的不同产生巨大的分歧。另外,税务部门提出,未独立核算的科研经费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无疑会对高校的资金流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将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对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科研经费的管理有所裨益。

一、科研经费收入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江苏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苏教规〔2013〕4号)(下文称《管理办法》)中提到,科研经费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指学校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各级财政拨款;“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各种非财政拨款经费。笔者尚未在更高级别的文件中发现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的明确定义,但是就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来说,《管理办法》中对科研经费分类的表述已是高校科研从业人员的共识,即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的区分标准是资金来源是否为“财政拨款”。

《会计制度》明确指出,“科研事业收入”核算高等学校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此处的“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在表述上有歧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非“同级财政部门经费拨款”,即除同级财政部门拨款以外的所有经费,包括“同级财政部门”以外的财政部门拨款和非财政部门的经费;二是“非同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即该费用是财政部门的拨款,只是非同级财政部门的拨款。从两个角度出发,必然会导致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制度》提到,“财政补助收入”核算高等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从第一个角度出发,同级财政部门拨来的科研经费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反映,“非同级”财政部门拨来的科研经费在“科研事业收入”科目列示;从第二个角度出发的会计核算与第一个角度的结果并无不同。《会计制度》中同时还明确指出,涉及增值税业务科研事业收入的,相关账务处理参照“经营收入”科目。众所周知,纵向科研经费是不涉及增值税业务的,因此,此项规定应该是针对横向科研经费作出的。我们再结合上文中理解“科研事业收入”的两个角度,从第一个角度出发,涉及增值税业务的横向科研经费在“经营收入”科目反映,不涉及增值税业务的横向科研经费在“科研事业收入”科目列示。从第二个角度出发,横向科研经费不能在“科研事业收入”科目反映,而只能在“经营收入”反映,这就使“涉及增值税业务科研事业收入的,相关账务处理参照“经营收入”科目”这一规定失去意义。有些高校科研从业人员提出,对“科研事业收入”的理解只能从第二个角度出发,因为“拨款”的表述只适用于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但是笔者没有在权威、规范的法律、法规或文件中找到“拨款”的直接表述,这样的理解缺少依据。综上,因为《会计制度》中对“科研事业收入”界定的不严谨、不明确导致了收入界定和会计核算的混乱。

为保持《会计制度》全文的一致性、严谨性,笔者认为修改《会计制度》的相关表述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将“高等学校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通过本科目(科研事业收入)核算”修改为“高等学校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同级财政部门之外取得的经费,通过本科目(科研事业收入)核算”即可。

二、科研经费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辨析

如上文所述,纵向科研经费是财政拨款,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章第七条对“不征税收入”进行的列举:(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很明确,纵向科研经费属于不征税收入,无需承担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根据《管理办法》规定,“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各种非财政拨款经费,包括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等取得的收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下文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到:“对高等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结合上文中横向科研经费的收入含义,很多科研从业人员认为,横向科研经费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务部门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二条:“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通知》中暂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是有前提的,即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经费要单独核算,所谓单独核算是指有关经费收支要通过单位的收支账务处理单独体现。部分高校提出,高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上基本做到了分项目核算,即每一笔横向科研经费收支都通过单独的项目核算,即便高校没有在会计科目上做到横向科研经费的单独核算,但通过项目核算实现了单独核算的要求。笔者认为,通过项目核算实现单独核算的要求存在弊端,经费到达高校后,经费是否能够及时、足额拨至相应的项目不能保证,跨年、分批核拨经费的情况比较多见,因此,根据科研项目计算的企业所得税结果与根据科目计算的企业所得税结果会有所偏差,导致企业所得税税款不能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按照新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在收到横向科研经费时借记相应的资金账户,贷记科研事业收入(涉及到增值税的贷记经营收入),在列支横向科研经费时,借记科研事业支出(涉及到增值税的借记经营支出),贷记相应的资金账户。但是,很多高校没有在一级收支科目下设置相应的子科目单独列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科研经费,“科研事业收入”科目中横向科研经费和纵向科研经费没有分开反映,“经营收入”中横向科研经费和其他经营性收入混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些高校因为会计核算不当丧失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2013.

[2]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2012.

[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S].2004.

篇4: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旧法的比较

(一)新法税率较旧法有所降低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征收的税率比原企业所得税法征收的税率低,并且新税率的档次也比原税率的档次少。以前对企业即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征收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为33%,原所得税税率对内资微利企业以及位于特殊区域的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照顾所得税税率,对于内资微利企业实行两种照顾税率,分别为27%和18%;对特殊区域的外资企业也有两种优惠税率,分别是24%和15%。原税率档次过多导致了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实际应缴纳的税款和名义税率有较大的差距,新企业所得税法为解决这个问题统一了税率,将把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确定为25%,并为照顾一些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制定了照顾性的税率,为20%。

(二)新法扩大了税收优惠的范围

对于税收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在很多方面都作了调整,例如扩大了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的范围,为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定的优惠税率为1 5%以及实现了企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中小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鼓励了中小企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充分发挥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的变化

新企业所得税法较原来的企业所得税法在税前扣除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等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为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力度,规定如果企业发生研发费用,就可以用企业实际花费的研发费用的150%抵扣企业当年应该缴纳的所得税;而以往的税法对于研发费用扣除的数额则要根据企业研发费用的增长幅度来定。对于中小企业广告费用支出,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中小企业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的部分可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而没有超过的部分可以根据实际费用扣除;原税法则根据实际发生的广告费用对外资企业进行扣除,采用分类扣除政策来扣除内资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

(四)新法统一了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为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统一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原税法则是以内资企业是否独立核算来做为纳税人的判定标准。新税法统一了内资税法和外资税法,原税法则对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新法为避免重复征税,在征收范围内去除了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同时在征收范围内又增加了取得经营收入的单位和组织,较旧法考虑得更加完善、全面。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新企业所得税法适当降低了税率,在总体上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我国新税法定的25%的税率,在目前国际上处于中下水平,提高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减少了对外资企业征收的税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我国进行投资,也提高了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另外,由于以前我国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的是低税率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后对这些企业增加了税收负担。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对这些企业实行了低税率过渡照顾政策,既使这些中小企业在新的税收环境下能保持稳定发展,又使新税法得到快速推广。

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规范了长期待摊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资产以及存货等方面的支出扣除,取消了对中小型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的限制,并规定中小企业安置的残疾人员的工资能够予以100%的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后,降低了中小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据实扣除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新税法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净所得来衡量企业的税收负担能力,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提高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并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也进行了统一,在以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和国内资金充足为基础的条件下,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所得税制度,对各类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制度进行了整合,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和政策待遇水平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增强了我国税法的稳定性、透明度与灵活性,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有利于在同一税收制度平台上中小型企业与其他企业开展公平的竞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并走向成熟的机会,使中小企业在现在经济环境下能够顺利发展,并可以迎接来自国内与国际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三)税务局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的权益

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后,我国的税务机关对办事程序开始注重起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在以前,一些地区为了吸纳税源,特别注重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其放松了执法政策,并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对这些大企业的服务意识较强;但并不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认为中小企业规模小,所带给的经济效应也较少,因此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态度较冷淡,曾一度造成大企业作弊违规没人管,小企业作弊违规被查处的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与其他大型企业开展竞争,中小企业往往受到大企业的挤压,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新法施行后,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意识到税法发生了变化,了解了自己所应该享受的权益,并利用新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新税出台之后,税务局对中小企业的罚款也比以前慎重多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第一,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均以法人为单位纳税,并且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法,而其他形式的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其投资者还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中小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进行合理避税。

第二,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低于原来的33%的税率水平,并规定小型微利企业的税率为20%,需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为15%,因此中小型企业应降低较少部分利润,把盈利水平控制在微利企业标准内,并争取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以获得享受低税率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

第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以及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因为一些符合条件的股票、债券以及国债等不仅可以免除所得税,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因此中小企业在考虑对外投资方式时,可以对一些符合条件的股票、债券以及国债进行投资选择。

第四,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购置用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以及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的企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一些可以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应在过渡期内尽量做大利润,来享受最大限度地税收优惠,并且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政策应着重向产业方向转变。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应熟悉新法有关反避税的规定,以进行合理避税。

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近几年来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税法为适应这种变化作了很大的调整。2008年1月1日我国实行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政策,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税率并对税率进行了适当的降低,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的发展。但是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具体实施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因为其本身的操作性、明确性还不太够。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主要由行政机关来处理具体的实施问题,在立法上提高了效率,但需要制定大量的配套法规来补充新税法中较简略的规则,而制定这些规则较为复杂,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颖.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法律问题新探[J].《金融经济》2007年第2期

[2]、谢英峰张理国Jeffery Kadet.中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崭新一页[J].《税务评论》2007年第3期

[3]、王红茹谈佳隆.中国开放全面升级[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第43期

[4]、杨有红.准确理解所得税会计准则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总会计师》2007, (05)

上一篇:健康领域的观察与分析下一篇:供暖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