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论文

2022-04-30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面临着全面挑战。网络信息在极大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选择的同时,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内容,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谣言和误导,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因素,对于是非的认知能力还不强,如何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合理利用好网络,是小学德育面临的一大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论文 篇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探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上错误的观念影响。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至关重要,而小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寻找有效的对策应对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的问题袁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信息技术;模式探究

1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壮大,在国际上已具备重要的地位,为了在国际上长期保持一席之地,就要注重从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上着手。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辅助时代发展、未来的进步的重要推手。因此,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进而全面培养当代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顺利开展以“德育”为前提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竞争力。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激发小学生实践操作的意识。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让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知识时,树立良好的自信、培养坚定毅力,攻克时艰,开展高效学习活动,进而全面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比如:在讲授信息技术的未来展望时,教师可以在其中渗透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知识,进而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和遐想,让小学生规划一个计算机学习的“方向”,进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意识,充分渗透爱国主义教学内容,使小学生以“兴邦定国”为己任开展高效学习活动。

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主要通过自己的感官来认知事物,而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激起学生的情感冲突,并对学生的大脑以及感知器官产生刺激,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进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一味说教的方式开展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不仅学生不愿意接受,而且还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进而给德育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而应用情境教学则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同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营造出更具真实性的情境,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对教师会存在畏惧心理,见到教师不愿意打招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动画短片进行教学。在动画片中,学生见到老时候转身便跑,此时老师流露出难过的情绪。然后再向学生展现学生见到老师后主动打问好的动画,此时师生均十分开心。通过动画短片的播放,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学生会将自己的做法与动画中学生的行为进行对比,并意识到哪种做法更加正确。通过情境的影响,能够引导学生反思,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这要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3注重运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学科要想体现出高效性、创新性教学特点,教师就要注重运用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操作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锻炼专业技术能力。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小学生专业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质疑答疑解惑;为小学生对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引导,进而全面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和应用综合技能。其次,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过程,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小学生切实掌握信息技术核心知识,增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善后”意识,要将及时关闭计算机,合理摆放键盘、鼠标、座椅,要及时温习已学知识,要养成课后合作探究性学习习惯,进而全面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综合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德育内容

网络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以为小学德育教学提供有力地支持和帮助。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广泛搜集和整理德育教育方面的资源,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中的教育资源与社会和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拓宽教学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例如,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破坏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方面资料,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相学生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再比如,在讲解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方面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非洲儿童挨饿的视频资料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视频资料的展示,能够认识到粮食的宝贵,进而会自觉节约,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德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呈现给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德育网站,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浏览相关内容,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级中展示出来。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5提高自身德育素养,在以身作则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是最为重要的管理实施者,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重任,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德育教育效果的增强。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在以身作则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与引导。首先,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职业道德,平等的对待与关爱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不应因学生的学习的差异、成长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关爱中,对教师产生足够的信任与信赖,并以教师为榜样实现自身德道品质的提升。其次,教师还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在管理实践的细节中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傳递与榜样作用的树立。班级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繁琐众多,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但是作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使学生始终能在正能量的引领下健康的成长。

6张弛有度,营造良好的线上教学环境

随着网络授课、线上教学的不断开展,对于教师而言,老师就是牵引着线上教育的那根线,能够适时收缩或者放松,以防飞得太远或者飞不起来。而家庭是为孩子营造良好德育学习环境的重要场所,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中建立德育的概念。在此次疫情中,由于家长工作的原因,学生与家长难得有一段长时间的共同相处,但不少网上段子也表示长时间的亲子相处会慢慢出现许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与书籍比高矮”“第一次做饭”“我帮妈妈做家务”等一系列活动。在线上学习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课外实践,使学生与家长之间可以形成情感的共鸣,并达到德育的效果。笔者也看到有一位班主任将学科学习与新科技进行连结,将思维导图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学生活学活用的思维导图列出了作文提纲。在这疫情的紧张氛围中,也算是一缕令人愉悦的春风,尽管孩子们的思维导图还是很稚嫩的,但是孩子们对于新技术的学习热情以及学科的学习兴趣陡然而生。此次活动不但能够打开学生对于网络的视界,提高线上学习的兴趣,也同样能够丰富疫情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线上教学环境。

7及时关注网络对学生的利弊

在科技时代,网络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像现阶段疫情,网络仍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线上的教学内容。但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网络世界的复杂多样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关注和意识到网络对学生的利弊,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辨别黑白。在疫情的环境下,学生会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学习之余也难免会在网络上进行娱乐,在抗疫的环境下会出现许多虚假不实的消息,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看待现阶段疫情的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针对那些不实、存在违反法规的消息进行抵制,树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念。结合德育教学,网络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利有弊,班主任在进行相关教学时,要注意到网络环境对学生会产生的一个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受负面观念影响。

8结束语:

依上所述,在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既能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也能增加交流与互动,有力地推动了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因此,广大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少梅.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路径探寻[J].速读(下旬),2019,000(005):157.

[2]巫佰仟.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J].读天下(综合),2020(9):0189-0189.

[3]高新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輔助小学德育工作[J].吉林教育,2020(13).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茶洞小学 527527

作者:林锦芳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论文 篇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面临着全面挑战。网络信息在极大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选择的同时,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内容,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谣言和误导,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因素,对于是非的认知能力还不强,如何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合理利用好网络,是小学德育面临的一大挑战。要积极探索新环境下小学德育变革的新出路,选择并坚信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德育改革的一条新途径,借助于网络技术强大的支撑力量,为德育工作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应根据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要求及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情趣爱好,采取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方法。根据信息媒体的形式不同,可以将小学德育新途径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搭建德育网站,构建德育平台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承担起组建学校德育网站的重任,网站中设置不同的栏目,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学校概况”栏目,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学校的历史、校风、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以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了解,激发起学生的爱校之情。在“学校新闻”里,可以设置学校最近的新闻,增加网络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的爱校爱家之感。在“德育之光”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感人的德育事迹等。在“学生园地”中,同学们则可以畅所欲言,倾诉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等等。有了专门的德育网站,我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才有了一个主阵地。在玉树地震和西南干旱之后,及时制作相关的专题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教育,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立班级特色网页,开展德育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组成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基础。在班级网页中,可以建立每一个学生的电子档案、个人事迹,公布每天的卫生和纪律检查成绩等班级事务情况,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以增进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归属感。例如,可以结合着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设一个世博专栏,学生们可以讲自己对世博会的感悟和将世博会的资料展示其中,特别是班级网页与班级网页之间的“友情链接”,则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认知范围和交往范围。

利用各种通讯工具,进行在线德育

QQ、MSN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即时通讯工具,体现了网络的即时性、隐密性、更个性化,使学生与老师在网络中平等交流,畅所欲言,表达最为真实的自我。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第一时间了解班级及学生的动态,更好地倾听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实声音,从而防患于未然。

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

电话、手机作为家校日常沟通的工具,通常用来交流学生在校发生的日常情况。学生上课情况、一些需要在短时

间内告知家长的通知、提示、紧急事务等,都可通过电话、手机完成。中国移动推出的“校讯通”和“飞信”是将移动通讯信号与数字信号连接平台。它能将教师的电脑网络数字信号转为通讯信号,传到家长的手机上,实现了网络短信与手机短信的互通。教师可以对家长“点对点”地单向发,让每一位学生接受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提高了沟通效率,让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一点对多点”群发,教师及时将学生在学校表现及学校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发到家长的手机上进行日常沟通。同时,学校和班级的网站、网页面向全校家长进行家校沟通,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校的整体发展和特色活动,还可以由学校出面,建立家长和教室的QQ群,家长在比较隐蔽的私人空间畅所欲言。这种教师与家长的平等关系的交流,消除了家长因提意见而担心教师对孩子有偏见的心理,能够畅所欲言,敢讲真话,敢提意见。

在传统的德育途径面临着来自网络挑战的形势下,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拓展出适合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途径。这已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它必须借助网络、信息等超级工具的影响力,在对传统德育途径进行扬弃的同时,将德育途径拓展到信息技术上,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作者:张秀玲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论文 篇3:

班主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德育的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学校教育的模式也该相应地变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工具的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校德育教学方面,利用互联网进行德育教育,将传统的德育教育通过互联网发挥出来,可以保障德育工作的时效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构建德育平台以及建立班级特色网页,可以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德育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德育;策略

一、 引言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一代的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加强,互联网的快捷性使学生可以很快地获得信息,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使学生了解到一些不利的信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如何防止互联网的劣势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成为多数教师思索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将分析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并指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新方式。

二、 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 发挥了德育的主体性原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获得德育理论,还能使所学到的德育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不过无论任何课程,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能够运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只是使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很少会进行检验,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况,了解到学生是否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是否充分地发挥了主体性的原则,这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利用互联网,教师还能够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以后教案的设计,依据学生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使德育方式更加多元化

德育教育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学生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的人生态度以及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为了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多媒体的无空间无时间性,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够使德育教育更为多元化,从而对传统的德育教育进行补充,如通过德育信息平台的建设,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文主义关怀;从论坛中的德育事件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了解到德育就在自己的身边,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互联网的开放性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利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在于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有了更为多样化的精神生活选择;不利的影响在于互联网上也存在不少的精神垃圾,而小学生本身世界观就在不断地形成当中,还没有能力对这些情况进行区分,判别力较低,如果学生接受了负面信息的影响,那么对于德育教学来说就是一种挑战,会使德育教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加剧教师德育教学的难度。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何教育学生区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成为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难点。

(二) 网络社会存在部分不安定因素

互联网具有多样性,不论是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内容,还是互联网中游戏的吸引力,对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小学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有着各种困惑,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对于家长或者教师比较反对的,虽然事实上家长或者教师是为了他们好,但是学生往往会比较叛逆,不让他们在电脑上玩游戏,他们偏偏要玩,这些不安定的因素,也使学校的德育教育难度提升。

四、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新方式

(一) 构建德育平台

构建德育平台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到网络的信息,能使网络平台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不过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还能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优化,方便学生全方位的学习。另外,德育平台的优点还在于该平台具有广泛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可以将每一届的情况都保留下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有更多的参考,毕竟前几届学生的德育榜样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也较大。当然,这一平台也有助于教师从中探寻学生的德育学习规律,以方便日后的教学。

(二) 建立班级特色网页

建立班级特色网页,这是因为班级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基础,而在学校德育教学中,班级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构建班级特色网页,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有的风采,其他班级的学生可以到另一个班级的特色网页上观看,从而学到更多的德育知识,使网络的共享性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有的班级可以构建“中华特色历史”、“中华传统美德”等大方向的特色网页,也可以构建“为四川九寨沟地震祈福”、“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等专题,这样能使学生通过网络自由地全面地了解德育知识。

(三) 开辟网上论坛

网上论坛的开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这一论坛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而不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权威性较高,这样在平等的交流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到班级、学校的事务管理当中,从而加深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活动当中,获得关于德育的知识。这样在教学时候,教师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论坛中还可以开辟各种板块,如“一日一事”、“我说我做”等等板块,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他人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自身获得发展。

五、 结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之下,学生德育的教育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探索,这样才能使学生德育素质更上一个台阶。笔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只为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思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涛.小学德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9.

[2] 赵翠芹.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讨[J].才智,2016,(26):129.

[3] 张谦.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现状诊断与创新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3):66-67.

作者简介:

郭妍孜,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小学。

作者:郭妍孜

上一篇: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论文下一篇: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