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论文

2022-04-24

摘要: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区最初在原始生殖崇拜理念下逐渐产生的一种泥塑玩具。对泥泥狗艺术文化特征及制作工艺进行分析,提炼出具有神秘感的图腾符号、五观色等元素,运用设计中的解构与构建的创新方法,让泥泥狗的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和产品设计中,使中国民间艺术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论文 篇1:

未来已来!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信息时代下人居环境的新需求,文章针对人居环境呈现出的精神高阶化、流动多样化、多功能复合化的新表徵,通过导入“虚拟化人居环境设计”的策略以及主题故事化、艺术虚构化、智能复合化的策略要点和方法研究,来应对传统环境设计专业面临的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力求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与时俱进,在未来的人、科技与自然的可持续动态平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流动的空间 虚拟化 精神需求 主题故事化 艺术虚构 智能复合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構场所的不只是在场发生的东西,场所的可见形式掩藏着那些远距关系,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场所的性质。”

——安东尼-登斯

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网络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网络组织成为新的社会空间组织形式,具有多元性多中心的特征。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与结构正在走向网络化。在加速流动的信息化时代里,资本、信息、技术在全球流动,“流动性”成为信息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成为塑造人们生活场景的重要支配力量。“流动的空间”[1]打破了地方的隔离,全球与地方、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人居环境也将呈现与之相适应的新特征,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探究,力求通过专业的分析研究,完成新时代环境设计的转化与升级。

一、信息时代下人居环境需求的新表徽

信息时代的环境是由空间、意义、人以及他们的活动组成,因此,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所呈现出相对复杂的表徵,需要我们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助力人们的生活。

(一)人居环境的精神高阶化需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的层次论”2,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超越性需要”(如图1)。信息时代的人们开始诸如哲学思考,价值取向,科学幻想,人伦情感、文化重构与文学营造等多重主题性、高阶层的精神生活。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促进了人居环境由技术向“艺术性”、“精神性”的转化,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中需要“场所精神”3。因此,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不仅应该让人有舒适美观、功能合理的生活感受,更应该让使用者在环境中重新认识人生和自我,让使用者在这个环境里发挥生命的潜能。

(二)人居环境的流动多样化需求

信息网络社会具有流动性、符号化与多变的特征,而且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有更多更大的选择。人们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我们既是古代的,也是外国的,我们就是国际的人和历史的人。因此,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居环境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面貌。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人们更迫切需求动态灵活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随想而变的环境形式。然而,现实人造环境的工业化、静态化以及时空合一的物质特性,很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动态化与超时空的个性环境需求。环境的同质符号化现象严重,所有的环境形式都局限于现实世界的造物法则,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满足不同个性需求且动态灵活的人居环境,成为贯穿信息时代持久的需求。

(三)人居环境的多功能复合化需求

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将会是本世纪发展的总趋势,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巨大的影响,原有单—功能的环境空间逐步消失。信息化的社会使得环境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环境从人们基础物质生活的容器,转化成为人们高阶精神生活的载体。人们希望在同一个环境里能够得到多层次,各类型需求的满足,原有人居环境的功能呈现出复合超级化的特征。信息时代的环境越来越像一个围绕“人”为中心而建构的多功能信息数据平台,成为承担生活、办公、教育、娱乐、休闲等多功能复合场所。多功能复合化的环境成为信息社会的环境特征。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虚拟和现实的环境转换,从而实现“需求的层次论”的所有阶层。

二、虚拟化环境设计成为满足人居环境艺术与精神性需求的新途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不仅仅是面包,也不仅仅是真实。”

——《纽约客》专栏作家约翰·格里尔逊这样论述虚拟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人居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及疾病的不断出现,过度生产和消费的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迫使人们在应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更为有效的新途径,以应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需求与有限的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人居环境的虚拟化设计,因其灵活多变、复合多功能以及更易满足高阶层精神需求的特征,在信息社会语境下表现出超越现实环境的独特优势,成为信息社会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字义解释来看:“虚”与“实”相对,“拟”在这里的意思是模仿,虚拟设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虚拟化。虚拟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它们也具有真实世界中一切有价值的特性。虽然它们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虚假的,但人们却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它们,以一种双方都能够理解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虚拟是相对于真实而存在的,虚拟与真实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双向可能性。

虚拟化环境设计是虚拟设计的一种类型,具体说来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目的,以现实环境结构为参照,脱离现实物质环境造物法则的环境设计”,目的是创造一种真实但是非现实的客观存在。在这里,它不是指诸如环境遗产保护等现实环境的数字虚拟化再现复原,而是指创新设计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完全脱离现实环境的虚拟化设计,比如网络游戏《英雄联盟》的环境场景,完全为数字化技术构建,在这种环境中完全不用遵从现实世界环境的造物法则(如图2);还有混合现实环境的虚拟化设计,比如有日本设计团队Teamlab在现实极为普通的封闭环境内,通过影像多媒体等数字化虚拟手段打造的沉浸式环境空间(如图3、4);以及虚拟化环境设计的现实化营造,比如以著名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为原型,在美国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内建造的阿凡达主题乐园(如图5)。虚拟化环境设计主要表现为数字营造、时空穿越、沉浸感、交互性和艺术创想等。

二、虚拟化环境设计的策略要点

信息时代的设计专业从作为一个以造物和形象为目的的专业,外延至非物质的服务、虚拟的设计范畴之中,“虚拟化环境设计”帮助我们创建了一个时域和空域可变的虚拟世界,人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是: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交互作用。非物质的虚拟化环境设计需要系统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虛拟化环境设计需要内容的主题故事化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不难看出人居环境对人的精神思想以及人格塑造的巨大作用。从巫祝时代,虚构便成了连结精神的纽带。信息时代的虚拟化环境所具备的虚构性、平等性、开放性与自由性的非物质特征,更是人们精神的新世界,其作用还要远超现实环境,为人们提供了高阶层需求的多种可能。人们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实现现实世界潜在欲望的释放,完成了现实身份与角色的转换,从而成为了各自世界的主人。为了实现虚拟和现实角色与环境的转换,虚拟性环境设计首先要编一个故事。比如科幻电影《头号玩家》就构建了一个在社交游戏《绿洲》中寻找钥匙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在这个主题故事有一个另外的虚拟身份(如图6),在这里,故事、角色和环境构成虚拟化环境设计的三要素。针对人们的特性,选择叙事的语言,并在特定的环境空间内用这种语言将故事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场域”4。人们在故事内容中实现身份转换,加深对人生和自我的认识与重塑,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而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5,将人生高阶层的精神需求作为目标。图6:电影《头号玩家》中主角的虚拟故事角色

(二)虚拟化环境设计需要形式的艺术虚构化

艺术的虚构是人们精神思想的现实投射!网络信息世界是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世界。它是精神的世界,是艺术创造的梦幻世界,是我们想象力的集中实现之地,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平行预演。信息时代的虚拟化环境设计,数字化的虚拟构造不必受现实世界诸如力学、材料、工艺等造物法则的限制,只需充分发挥艺术的造型法则,因此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环境艺术形式,创造出形形色色的超现实环境6。比如电影《银河护卫队》的环境形式呈现出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与超现实虚拟建构的特色,充分体现在虚拟化的环境设计中精神属性的艺术造型法则取代了物质属性的设计造物法则,人们仿若具备了上帝的能力,所想即所得,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创造(如图7)。与此同时,结合VR、AR、M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可以打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壁垒,拥有了第一视角的代入感、实时控制的参与感、时空连续的沉浸感,从而实现了一种高维度的艺术存在。形式的艺术化虚构成为信息时代虚拟化环境数字话营造的的核心手段。

(三)虚拟化环境设计需要功能的智能复合化

信息社会是一个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现代化物流的高速发展,使得多功能复合化环境成为一种可能。在一个手机终端就能完成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大部分物质生活需要的当下,环境成为以“人”为中心而建构的多功能信息数据平台。不同于人居环境的传统特征,虚拟化环境设计的营造法则,可以最大程度地突破现实物理环境的束缚与限制,专注于信息化界面与现实界面的复合设计,既在人们原有的知觉环境之上复合了一层信息化、智能化的交互环境,从而实现了智能化、沉浸式、超现实穿越、娱乐化等极为梦幻的环境体验,从而使人居环境从生活的物质容器转化为生活的精神导师。如图8所示的智能复合化生活、办公及医疗环境空间,在有限的物理环境中,人们将墙面或桌面等环境构成界面转化为信息交互界面来联结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万物互联与智能处理,营造出起居生活系统环境、智慧办公系统环境以及共享医疗系统环境等具有虚拟与现实复合交互功能的智能化系统环境,最大程度满足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的艺术与精神性高阶化生活需求。 结语

2019年被视为5G商用元年,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虚拟现实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和通用信息平台,正在攻克长期存在的数据存储、传输等技术难题,解锁更多应用场景,给人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上述的设计要点与策略,虚拟化环境设计也将在网络游戏环境的构建、影视超现实布景的搭建、虚拟现实的沉浸交互娱乐环境以及虚拟IP的主题乐园营造方面逐步体现出不可替代的全新的优势。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虚拟世界的伦理道德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关系。因此,虚拟化的环境设计并不仅是信息时代人居环境设计的新方向,也是人居环境背后人类社会关系的进一步探讨,以此来构建人居与社会等多重环境的美好未来。未来的社会应该是虚拟与现实的多个平行世界的共存。无论未来的人居环境《黑客帝国》的网络虚拟,还是《银翼杀手》的赛博朋克,保持人、科技与自然的可持续动态平衡,将永远是人居环境设计专业的终极目标!

注释

1流动的空间是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生成的流动建构了空间,实质上是由电子网络连接特定地点所构成的虚拟与现实交叉的一种混合空间。

2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社交需求(Socialneeds)、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需要实现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要(Self-Transcendence needs)

3场所精神从现代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是实际物理空间在我们大脑中的主观建模,于是和我们以及我们的身体有了更加密切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场所是“身体化”了的物理空H,因此有了精神属性的“场所精神”

4场域,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刨舌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集中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的场所。

5生活空间,是人的行为发生的心理场,人与环境被看作是一个共同的动力整体。它包含三层意思: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是人和环境,而这1、环境只有在同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才起环境作用,即生活空间才成立,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表现为吸引力和排斥力,这种动力作用驱使一个人克服排斥力,沿着吸引力方向,朝着心理目标前进;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行为者越过一个个带壁的领域,最后实现目标。

6超现实环境是指高度情感化、技术化和视觉上合理的拟像,而不指涉及现实和我们日常经验中可能被认作自然的事物。

参考文献

[1]孙逊、杨剑龙主编: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 36

[2]任政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間生产的批判[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3](美)曼纽尔卡斯特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美)马克第亚尼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6](美)威廉J.米切尔吴启迪,乔非,俞晓译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7]张竑“虚实之间”的秘密再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J]学术探索,2019(07):1-6

[8]王焱虚拟设计[J]装饰,2002 (11):16-17

作者:王国彬

信息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论文 篇2:

泥泥狗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区最初在原始生殖崇拜理念下逐渐产生的一种泥塑玩具。对泥泥狗艺术文化特征及制作工艺进行分析,提炼出具有神秘感的图腾符号、五观色等元素,运用设计中的解构与构建的创新方法,让泥泥狗的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和产品设计中,使中国民间艺术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泥泥狗;纹饰;符号;色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民间传统工艺及传统艺术文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泥泥狗手艺也濒临失传。因此,应分析泥泥狗的艺术特征,开发非遗文化艺术衍生产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使其发展到一个崭新的艺术文化高度。

河南淮阳古称陈州、陈、宛丘,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定都之地。太昊伏羲陵庙就建立在淮阳城北地区,城墙建筑颜色鲜艳,宏伟壮观。每年“二月会”(农历二月),在河南周围的平原地区会有许多羲皇子孙到此地烧香祈福,顶礼膜拜[1]。

泥泥狗是太昊陵“人祖会”中泥塑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品。通过造型、纹饰、色彩等艺术特征构成了淮阳泥泥狗的图像,其造型独特,种类丰富,雕塑抽象朴素,整体性强,色彩强烈[2]。因为泥泥狗身上的纹饰和色彩非常独特,具有神秘感和荒诞感,后人通过对它的研究及日常生活的认知,结合当地的神话传说,对泥泥狗图像作出了诠释(图1)。

1 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征

淮阳泥泥狗属于图腾艺术,是原始人民的生殖崇拜和图腾符号崇拜的信仰观念的写照。

第一,在形态特征上,它的造型特征来源于自然,种类丰富。泥泥狗的形态大多起源于神话传说,天上的飞禽、大雁、老斑鸠、天鹅等,地上的独角兽、小狗、小猴子、小老虎头及小娃娃等,神话传说中的精卫、神龙、凤凰等;也有抽象、夸张的造型特征,如九头虫鸟、人祖猴、双面猴、四不像等,还有各类怪兽合体;目前结合时代的变化又创造出小房子等具有现代化标志建筑的泥塑。泥泥狗的造型种类丰富,造型神秘怪诞,多达600余种。其是古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生命力的崇拜,有鲜明的生殖崇拜特点。泥泥狗的下方会留有一个小孔,造型不同,吹出的声音也不同。

第二,在色彩上,泥泥狗在色彩特征方面采用5种颜色,首先以黑色打底,然后用红色、黄色、青色和白色4种颜色描绘,是太昊伏羲氏黑文化的历史遗存。黑色象征高贵、稳重,使泥泥狗显得较为正式;而红、黄、青颜色绚丽,加以白色调和,使泥泥狗看起来生动活泼,具有灵性。

第三,在纹饰特征上,泥泥狗身上的纹饰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再通过椭圆形、三角形等辅助,构成了具有符合美学设计的图腾文化,图案符合中国的对称法则,井然有序[3]。泥泥狗的纹饰种类非常多,最主要的是以生殖象征符号为主的女性生殖纹样,对古代母系氏族社会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相传太昊陵习俗中便有一种求子习俗——拴娃娃,即未能生育的女子去太昊陵里的女娲殿求子许愿,临走时用一条红绳拴个泥娃娃藏在怀里,来年要是應验了,便会回来还愿。而这个红绳拴着的娃娃便是泥泥狗。

2 泥泥狗的传说

相传在伏羲、女娲的时代发生洪水,善良的伏羲、女娲得到了一只千年白龟的帮助,幸免于难。等到洪水退去的时候,天地间就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白龟便让他们二人结婚,繁衍后代。由于人烟稀少,生育过于缓慢,女娲便开始抟土造人,泥人沾了女娲的灵气,晒干后变成了活人。而泥泥狗便是看护伏羲陵园的灵狗[4]。

3 泥泥狗的制作工艺

泥泥狗在造型方面外简内繁,制作工具也非常简单,通过一头圆一头尖的小竹棍便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泥泥狗的神态。泥泥狗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6个部分:第一,彩泥。从地下取出杂质较少的黄胶泥。黄胶泥土质细腻,可塑性强,一般位于地面1.5米以下的土地中,挖胶泥的过程既费时又费力。第二,和泥。将胶泥通过太阳晒干、风化,用筛网去除掉杂质,得到细腻的胶泥土,放在干净的石板上,加上少量水均匀搅拌。第三,打泥。为了使胶泥具有更好的黏性和可塑性,需要对和好的泥进行捶打。捶打一般使用大木棍,将泥的表面打出光泽感。第四,捏制泥人。像女娲造人一样将胶泥捏造出泥泥狗的形态后,再阴干,使其表面光滑,结实不易破碎(图2)。第五,扎孔。这是制作时最简单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将泥人捏制好后,便立即扎孔,泥干了再扎空就容易出现裂纹。第六,染色。泥泥狗崇尚黑文化,因此黑色最为重要,需要用特制的黑色上底(图3、图4),晾干后在黑色的泥塑上用大红色、黄色、绿色、白色等颜色勾勒出各种纹样,色彩丰富,神秘而又美丽(图5)。

4 泥泥狗在景观中的应用

泥泥狗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探寻泥泥狗的文化内涵,分析它的形态、纹饰、色彩和图腾文化的特征,可以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符号和图像的表达,使其能够在当代景观小品、雕塑等设计中更好地展示出非物质文化的美感[5]。

在建筑设计中,解构与在构建通常用来作为设计创新的方法。例如,丹麦设计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就是解构贝壳、风帆等众多事物的基本形态整合而形成的。充分挖掘泥泥狗的传统吉祥寓意要素并进行构思,分解泥泥狗的图腾纹饰和黑文化元素,根据图形和符号寓意,通过材料、手法和观念的变化,设计新的创新点,使泥泥狗的元素应用在景观设计的小品、雕塑等建筑物中,融入当代设计中,创作出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国风文化艺术产品[6]。

泥泥狗的色彩是根据华夏民族传统的崇尚黑文化和“五行观”为基础的色彩体系组合而成的。通过注重对比色的应用,使泥泥狗具有浓郁的装饰性[7]。在继承装饰颜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文化,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使其融会贯通,创造出既有传统人文情怀又有现代审美特征的建筑色彩体系[8]。

泥泥狗同样可以应用在各种产品设计中,通过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的商业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等特点,将艺术与商品结合,衍生出学习用品、传统服饰、电子设备的外观等产品。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泥泥狗不同形态的历史文化,通过泥泥狗的形态特征、色彩搭配和纹饰类型,将泥泥狗的图腾符号和“黑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出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使用需求的文化艺术衍生品[9]。例如,将泥泥狗的造型与浇花的喷壶相结合,造型设计夸张,颜色沿袭了泥泥狗“五色观”的主要特征,使整体协调自然。

淮阳“泥泥狗”是古人对生殖崇拜意象衍生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它记录了人类早期对母系社会生殖文化的崇拜,保留了神秘的文化内涵,将泥泥狗的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巧妙结合,折射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的传承、民间艺术与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创新的关系,使泥泥狗的各种元素创新顺应各种载体形式体现出作品对民俗或传统寓意的直接表达[10],让中国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崔华春.民间艺术考察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05-124.

[2] 邹雨辰.淮阳“泥泥狗”的审美分析[J].吕梁教育学院报,2017(03):122-124.

[3] 聂守红.淮阳泥泥狗文化的艺术特征及创新设计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1):59-62.

[4] 贾怀鹏.淮阳泥泥狗的故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19-23.

[5] 于琪,曹磊.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行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03-104+112.

[6] 苏同向.信息时代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研究[J].园林,2019(09):20-23.

[7] 南力筠,李雪艳,狄文和.论景德镇粉彩艺术发展与典型作品[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44-45.

[8] 吴雨桐,管雪松.浅谈后现代建筑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71-73.

[9] 李姝,湛磊.浅析中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表达——以文创产品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62-63.

[10] 黄滢,张青萍.多元主体保护模式下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0):107-110.

作者简介:方苏涵(1997—),男,河南周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民间美术。

通讯作者:黄滢(1980—),女,山东济宁人,研究生,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设计,城乡规划设计。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非遗泥塑文化衍生品的创新设计——以周口市淮阳泥泥狗为例”研究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游憩者满意度分析的苏南历史文化名村景观更新研究”成果

作者:方苏涵 黄滢

信息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论文 篇3:

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的发展分析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环境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设计领域及方向出现。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推动环境设计发展,使设计的工作效率和表现效果得到极大提高。环境设计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下的新环境设计,主要有网络游戏环境设计、虚拟展示环境设计。新媒体时代要做好环境设计,既要重视设计思维,又要摆脱环境设计的旧思维和传统模式的束缚。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设计;设计思维;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络为基础[1],以新技术为依托产生的各种媒体形态,如互联网、互动触摸媒介、手机平台等。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居住环境,随着建筑的发展有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经过长期的演变,这几种设计目前被专业人士称为环境设计。人类生活环境大多需要经过设计或改造,因而作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方兴未艾。但在新媒体时代下,有些人士认为环境设计不应该只是传统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或者建筑装饰设计、园林设计等等,环境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又有新的设计领域方向。

一、新媒体对环境设计的作用

(一)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技术

过去环境设计主要是手工绘图表达设计意图,而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与电脑设计软件日新月异。目前,在环境设计中,新媒体软件广泛应用于环境设计,如:AutoCAD用于绘制施工图;3D Studio Max和SketchUp用于立体效果图和动画制作;VRay用于渲染;Photoshop用于环境设计后期效果图处理;Illustrator与InDesign用于环境设计文件排版;Premiere用于环境设计动画漫游视频编辑。当然,新媒体时代还有其他不少可用于环境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当这些软件已经被设计人员使用熟练时,新的更好的软件又出来了,如实时3D可视化软件Lumion又用于环境设计渲染了。它能传递现场演示,制作的电影与静帧作品效果更逼真。还有许多软件操作简单,也可全景渲染。不断发展创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推动环境设计新发展,使设计的工作效率和表现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二)环境设计离不开新媒体

现在,环境设计方案通过网络上传给客户或展示给大众看,使设计人员能获得更多好的意见并参与互动,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好更完善。这已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使设计方和需求方的沟通和定稿轻松便捷:设计方可以很方便地在互联网上寻找设计资料,借鉴优秀设计方案等;设计方将设计好的方案通过手机平台,用QQ或微信就可以立即传给需求方,双方可以随时讨论或者拍板定案,当然,也可以用互联网的其他形式和途径交流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先进的手段和方式,如今的环境设计可以说很难离开新媒体的技术和传播,新媒体对环境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新环境设计

(一)虚拟环境设计的产生

本来用计算机进行的环境设计都可称为虚拟环境设计,但是目前的虚拟环境设计,主要是指设计方案不会用于实体施工的设计。进入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新媒体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思路,环境设计也随之有了虚拟的设计。虚拟环境设计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环境设计,但是它的设计基础源自传统环境设计,是在新媒体技术和传播下产生的新设计领域。

(二)网络游戏环境设计

自从互联网产生后,网络游戏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追捧和喜爱,网络游戏让开发商和营运商赚得盆满钵溢,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网络游戏除人物、动物、植物外,还融入各种建筑、室内场景、道具,以及音响效果,实际上已经是新媒体下的又一种环境设计。传统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室外建筑景观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的风格都会涉及到罗马风、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地中海式、田园式、简欧、现代简约、现代混搭、中国古典式、新中式等等,还有不同国家民族的其他风格[2]。而这些风格毫无疑问也会在不同的游戏环境设计中出现,因此可以说网络游戏是新媒体下发展的网络游戏环境设计。

(三)虚拟展示环境设计

展示设计传统上属于环境设计中室内设计的一个分支,有些展示设计也包含有室外景观设计。展示设计设计性和前卫性比其他专业更强,如新媒体下的数字展示设计互动性、综合性,以及强烈的现场感,让信息时代的人们更加喜欢其阅读方式。例如:上海世博会许多展馆除有实体的建筑景观存在外,展馆内部有虚拟展示环境设计;俄罗斯馆内有大投影屏幕播放神秘的太空宇宙,让参观的人看到俄罗斯的高科技,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虚拟数字展示设计是现代展示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往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新媒体展示环境设计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固定与静态的模式,交互空间形成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特点,而且还能使活动和事件变得多样化[3]。

三、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环境设计

(一)重视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就是如何将构想合理巧妙地表现或者展现出来,当然,设计思维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思维对设计很重要。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思维,主要是使设计创造价值并解决设计中的矛盾问题,使设计让更多人认可,让人们获得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获得愉悦的心情[4]。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一种原创性思维,不管设计任何东西,与过去不相同就属于创造。设计思维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创造过去没有的东西,即解决前人不敢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5]。设计的过程既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集思考与创造一体[6]。因此,创造性思维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相互转变的思维过程。设计思维是创新的预见,能创造新形式。设计思维要创造新的形式,主要是解决以前没有处理的问题,所以,设计思维是思考与创造的过程,独創性在环境设计思维中最为重要。

(二)摆脱环境设计的旧思维和传统模式的束缚

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设计要真正做到解决问题,就不能用过去旧的环境设计思维去解决设计中的矛盾。设计师要学习掌握设计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成果,还要学习其他设计学科的理论知识,从生物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新材料、新计算机技术等角度思考问题。如有些学校的环境设计教育,部分教师一直认为学好传统基础就可以了,如基础手绘、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再配以AutoCAD制图、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就是环境设计所学内容。

这种旧思维不注重对设计思维的训练,即没有综合联想创意思维的训练,因循守旧,简单地将环境设计停留在传统室内设计的层面上。不会电脑软件设计,懂点室内设计史理论就认为自己会环境设计。因此,他们不关心新材料、新理念。用这种思想去教学生,对学生的环境设计理念与能力发展极为不利。环境设计应该体现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设计与教学中应当以案例教学开展陈述和讨论,这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可以提高学生或设计师设计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时期应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去看待环境设计,不能被传统模式完全束缚。

(三)环境景观设计的文化传承

新媒体下的环境设计,不管是旅游景区、公园、商场、酒店、博物馆、居室内部等环境设计,还是虚拟展示设计、网络游戏场景等环境设计,要设计好必然都会涉及到文化。传统环境设计中的文化有许多仍然合理有效,如旅游景区入口处设计采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更有诗情画意,也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情结。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必定会有入口、卫生间、停车场、公共坐椅、道路指示标牌等,如果完全以超前的现代前卫风格设计,没有传统文化内涵,那大众能接受的必然不多。打个比方说,地震后的九寨沟需要重建,如果把景区的建筑、道路铺地、导示牌等环境设计成美国某个当代风景旅游区的前卫风格,就失去了其传统地域文化。因此,吸收传统环境设计的文化精华,既能使传统环境设计中的文化得到传承,也能使现代新媒体的环境设计不至于怪异。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设计与传统环境设计相比较,确实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产生了虚拟网络游戏环境设计、虚拟数字展示环境设计,也可以说是环境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手机界面设计、互联网网页界面设计以及其他数字电子产品界面设计等,这些都属于新的环境设计。由此而见,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有了新的变化。高科技使新媒体语境快速发展,从今天的穿戴设备到APP应用程序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新媒体语境改变了环境设计的形式和方法,信息的视觉化使设计手段更加多元化[7]。在新媒体语境下,设计师要集合许多因素,整合设计思维,既要采用现代技术,也要传承环境设计中的优秀文化,进行新媒体语境下的环境设计,方能有出色的设计,使环境设计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

参考文献:

[1]方晓辉.新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J].文艺评论,2011,(03):91.

[2][美]约翰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1.

[3]郭晓燕,高锐涛,汪隽.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探索[J].包装工程,2016,(08):167.

[4]张文瑞.新媒体环境下非专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模块教学探索[J].中国报业,2016,(12):96.

[5]曹治.新媒体时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96.

[6]麦克·巴特尔梅,庄佳栋.风景园林中的设计思维[J].中国园林,2015,(02):64.

[7]吴曼.论环境艺术与传播学的关系[J].新闻战线,2016,(07):33.

作者单位:

阿坝師范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叶俊东

上一篇: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论文下一篇:驿前明清古镇装饰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