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份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怎样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呢?一、通过网络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热情在教学生学习浏览网页资源时,我就引导学生阅读祖国发展变化的新闻和观看反映祖国变化的图片,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军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 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专职部门的职能,与学科的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学习的科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nternet上有大量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有益信息,也泛滥着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后果。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本人就学科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德育

一、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2、是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需要

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精彩,也存在对中学生成长不极这不利的因素: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色情、暴力游戏……等等。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中学生自然会有不少的思考和困惑。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异常喜爱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果说学生们仅仅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没有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那么空有知识的人也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而当今的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的渗透德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二、实施德育教育

(一)在日常行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90%以上的课时是在机房中进行学习的,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对号入座,爱护计算机设备,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明确的要求,如下课后要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关好门窗、用电设备。总之,无论如何,我们要在下节课的学生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也应带领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应及时地把卫生问题(有的同学把垃圾塞到隐蔽处)、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

(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普遍表现为学习上怕艰苦,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在学科教育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喜欢学、求知欲强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各种各样的主题,创设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有意识开展让学生自学、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让他们亨受通过自大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难题,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攻破这些难题,在他们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再结合自学本节的内容,使学生能顺利攻破我们所设立的难题。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前后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赞扬。例如:我在讲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知识”这一内容时,具体内容是:利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语,准确、快捷找到指定的内容。由于较多的同学小学、初中学习过搜索引擎的使用,表现出一副自信的样子。我布置了堂上任务:(1)搜索德庆盘龙峡的各点;(2)搜索除乒乓球以外其他奥运会参赛项目。较多的同学对第二个问题有疑惑,于是我引导同学们如何定好关键词,可自学搜索引擎帮助说明,同时可以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偿试,并总结出使用关键词的技巧。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点评,对做得好的给予表场。这样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他们顽强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当务之急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帮助他们构建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线?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为何迷恋网络以及他们的网络使用动态,在心中有数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一定要避免乱放炮,乱批评现象。

必须认识到:现在的网络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原因在于:1、青少年喜欢新鲜、好奇,特别喜欢接触新鲜事物;2、网络中能充分展示自我;3、网络满足了独生子女渴求友谊的特点;4、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主体意识。总之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性。它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投进网络的积极性、主动性,它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可见,网络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很好工具。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德育素材和可以探索的途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巧妙运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课时,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的现象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与现实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信箱、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全都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的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他们懂得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也强调规则和美德。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直至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少有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他们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的。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通过小组活动,学习者相互间随时解决学科学习上的问题,就可使学生意识到团体合作的好处,意识到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可增强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克服困难,随时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也可以逐步消除;通过上课时同学相互间的交流,能使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课堂上教师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或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总言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使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作者:赵丹

信息技术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2: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份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怎样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通过网络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热情

在教学生学习浏览网页资源时,我就引导学生阅读祖国发展变化的新闻和观看反映祖国变化的图片,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军事。学生看到有关我国经济、科学、军事等方面取得进步的新闻和图片,内心涌起了无比的自豪。而通过教学生制作有关以祖国、家乡变化为内容的电子报纸(例如教学生制作国庆电子报“我的祖国”)的过程,学生从网络和生活中选取材料,就会在无意中受到爱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生活的热情。当然,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教师教育学生进行筛选和过滤,学会选取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不沉迷于网络和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自觉抵制网络病毒,能够对不良信息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时,可适当教育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犯罪”等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优秀健康的网站,让学生在认识网络的初期,就获得美好的网络印象,从而使他们不去接触那些营业性网吧,不到网上浏览反动、迷信、黄色等内容,最终使他们能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从网络中获得更多有益他们成长成才的东西。

三、在上课的实践操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一般是两人或三人一台电脑,教师应该把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几个同学轮流操作电脑,各自完成一项任务,不进行电脑操作的同学,也不能闲着,教育学生要留心观看别人操作。实施操作的同学遇到不熟练的步骤时,要向身边的同学请教,身边同学应该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适当布置有难度的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进行作品制作后,进行成果展示,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小组竞争意识。

(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水县文峰小学)

作者:邹传华

信息技术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如何巧妙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  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德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需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加强德育的有机渗透。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课堂 德育渗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任务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不断熟悉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交流与表达,不断体验信息活动中隐含的信息伦理道德,不断体会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学校工作德育为重,学科教学德育为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发展到今天不再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技术相授而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的培养。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本人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和看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遵守规则,培养良好习惯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奖励机制,正确引导等多种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爱护公共设备,爱护环境的意识。

1.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行为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室的干净整洁,电脑桌椅的整齐摆放,每台电脑按序贴好标签;在课堂上,在学生的注目下,教师身体力行及时处理发现的不卫生状况,如公共区域的垃圾纸屑随手捡;发现教室里有歪斜的桌椅电脑及时摆端正;教师上课演示时,鼠标键盘轻敲轻放,正常开关机等。通过种种示范,灌输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备的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2.奖惩结合激励学生

不规矩无以成方圆,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就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电脑教室规章制度》。课堂教学时还充分利用机房管理软件-易学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从进入教室打开电脑系统开始,你就要如实登记你的姓名对号入座,然后学生要检查自己的桌面、桌下卫生和设备状况并如实记录,课中如有作业也是通过易学系统上交。教师能从易学系统教师端得到详实反馈,学生是否迟到,设备是否损坏、卫生状况是否良好,都能及时追溯到破坏者。每月一次总结,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增加适当的上网时间,反之减少上网时间甚至取消,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让学生知道守规矩是不吃亏的,不遵守规矩是要受罚的,循序渐进地灌输规矩意识。

二、深挖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现成的德育内容不多,但我们能从教材中細挖、深挖出能够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下面就以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入手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深挖教材与德育有机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章时,讲授计算机的历史,中国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再到超级计算机的不断出现,如“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号”,排名世界前两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当学生了解到普通计算机的关键部分--CPU,还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企业手中,中国的“龙芯”还在研发阶段,学生们顿时有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案例明显激励了学生刻苦学习的认知,激发了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

2.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教学《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一节时,通过对电子表格的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的方法学习,同学们从大量数据中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和家乡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并适时展开讨论,为什么有些城市的污染指数高?有些城市的污染指数低?我们可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些什么?学生们罗列出多种绿色植物、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减少空调的使用、尽量绿色出行等,顺理成章地给学生做了一次环境保护教育。

3.渗透网络健康教育

在教学《善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章节时,当学生遨游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面临网络上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负能量”所带来的危害。这时《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粉墨登场,从具体案例入手,学习公约内容“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树立良好榜样,不违反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结合动漫或绘画等艺术形式把公约内容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又切切实实的对公约内容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分辨、应对网络世界的能力,又是一次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4.渗透各种法制教育

在教学《善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章节时,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文件、文档、图片、影视作品时常会提醒学生虽然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是免费的,但是网上的信息资源仍然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在享受他人的著作成果时要树立版权意识,在使用时,应当标明作品的来源、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在教学办公软件的使用时,电脑教室使用国产正版软件WPS,既向学生们宣扬国产软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又向学生渗透版权意识,不得非法使用盗版软件。

5.网络安全专项教育

在教学《网上交流信息与办事》一节时,进行网络文明与安全的专项教育。通过案例“高薪兼职,日赚300”,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知道网络社会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缩影,网络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网络中良莠混杂,处处暗藏危机。使学生明白骗子的行骗伎俩,既要防患于未然,也要学会亡羊补牢。通过案例“隐形战机图片分享”,树立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保密意识,不能随心所欲地在网络发布信息,以免造成泄露国家秘密的恶果,更不能利用网络散播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明族团结的反动信息。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科教学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如何把两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既考验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也能巧妙的渗透德育教育,做到德育“润物细无声”。

[ 参  考  文  献 ]

[1]要志东.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B版七年级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3-39.

作者:钟慧峰

上一篇:师生协作与互动心理教育论文下一篇:青少年行为习惯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