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重视人权、尊重人权的全新社会。洞察目前存在的一些媒体报道,很多关于校园霸凌的案件,小小年纪的孩子就忽视人权、侮辱同龄人,教师师德丧失的新闻也不在少数,一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问题得到教师的轻视与伤害,教育部表示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不容小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育管理模式探索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教育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篇1:

以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为核心的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当作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许继电气保护自动化系统分公司党委在不断优化完善党组织统筹牵引力的基础上,聚焦党员自身塑造和内生动力培育,大力实施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着力破解“目标不明确、管理不系统、措施不配套、效果不明显”等制约党员教育管理高质量开展的痛點难点问题,将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四化”问题的着力点和支撑点,真正实现为党员赋能、为组织激活、为企业助力,不断夯实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关键词:党员;教育管理;内涵式;内生动力

党员教育管理是基层党支部最基础的职能表现形式,是规范基层党支部基础、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抓手。但因其各项工作需直接面对党员在基层落实,还应警惕有些形式主义借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乔装打扮,进入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域。党员教育管理质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生机活力的激发和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因此,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日益成为破除基层党建工作“四化”问题的破局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重要支点。

1 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党建工作责任层层压实,基层党支部党务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应看到,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由于对中央决策部署把握不精准、理解不深入、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呈现出四种倾向性问题。一是组织生活“走秀式表演式”倾向。部分基层党支部在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过程中,重业务轻党建情况严重,随意简化制度执行流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管理多以检查相关见证文档材料为主要方式,监管力度和指导力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二是党员教育“一头热一头冷”倾向。多数基层党支部能够按照“三会一课”等制度要求,如期开展相应的党员教育活动。但由于对党员具体工作实际掌握不准确、形式固化单一等问题,未能使党员教育活动真正契合党员实际需求,造成党员教育“到课率高”“抬头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滋生出党员教育活动中党组织方面“热度”不减,而党员方面“冷淡”应对的倾向。三是党员管理“严管多厚爱少”倾向。在党员管理方面,多围绕一个“管”字下功夫,忽略了党员自身情绪的引导和管理,“严管”与“厚爱”的结合不深入,仅仅把党员作为受管理对象,而不是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没有通过管理模式的变革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四是党员作用发挥“穿靴戴帽”倾向。个别基层党支部未将党建工作具体内嵌到实际的生产经营当中,党员作用发挥载体建设出现“形式化”倾向,仅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上添加部分党建形式,导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地发挥不明显。

2 实施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以“内涵式发展”理念为基础,以党员作为党建教育管理的参与主体,在将党员的内生动力激发为核心的基础上,遵从内部规律、实现内在目的、受自身需要支配,使其高度契合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党中央持续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党支部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以党员的自身因素作为动力,着眼于组织结构的优化、教育质量的提高、管理力度的增强,为打造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提供坚强支撑。二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打破固有的以党组织为主导统摄、党员遵从性服从的思维模式,从党员实际需求出发,聚焦党员内生动力培育,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有效助推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的题中之意。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组织是管理党员的“毛细血管”。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员情感引导为着力点和支撑点,不断强化党员的责任感、认同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在党员层面为每个“细胞”都注入活力,从而使党组织这条“毛细血管”通畅且富有生机。

3 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建设路径

许继电气保护自动化系统分公司党委自2017年以来,围绕组织生活、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作用发挥载体建设等四个方面,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念好“实、活、严、强”四字诀,激活党员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确保党建工作价值的高效转化。

3.1 念好“实”字诀,让组织生活有力度

立足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责任感培育,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力度。

一是“三双机制”助标准化建设落实。双向发力责任落实机制。领导班子成员以片区联建和党建工作联系点等形式实现标准化建设纵向的责任督导。各基层党支部按照评星定级结果,实行分级分层管理,按照高星级党支部一对一定点帮扶,同星级党支部合作共建的方式,实现“帮扶帮带”和“联建共建”两条路线系统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横向责任落实。双轮驱动过程管控机制。发挥党委主导作用,建立“随机抽查、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的工作推进方式,保障工作落地见效。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建立“标杆引导,参照执行、灵活运用”的工作原则,既确保指导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又杜绝“程序空转”等现象发生。双线联动阵地保障机制。从“线上”和“线下”两个层面着手,打造双线互联的党建工作阵地。在线上以各级党组织微信群为依托,构建线上党员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在线下构建由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党员书屋、党员培训室等组成的党员共享空间。

二是“三抓三重”保组织生活见效。围绕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工作需要,创新性的开展以“深入研讨重学习、谈心交心重互助、检视剖析重反思”为原则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实现研讨发言全面覆盖,批评意见动真碰硬,检视剖析直达根源,整改措施精准高效。以“示范观摩抓规范、靠前指导抓过程、群众监督抓落实”为指导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建立试点开展观摩学习,规范流程、明确标准;列席参加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实行全流程督导。形成问题清单,对群众公开,主动自觉接受监督。

三是“分类+特色”促主题党日走心。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精心的筹备,可以使党员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学习升华效果。抓住关键节点,以清明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较大范围的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党员爱党爱国情怀。扎实岗位实践,围绕日常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开展基层党务工作答疑会、客户体验交流会、党员导师带徒、岗位技能比武等党员岗位实践活动,提升党建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彰显社会责任,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主题,开展“爱心助农”“用电安全校园行”“用电安全社区行”等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组织开展“战疫有我”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

3.2 念好“活”字诀,让党员教育有深度

聚焦党员接受教育的认同感,创新教育“三式三法”,确保教育深度,即提升党员教育的“到课率”,又提升党员教育的“抬头率”。

一是拓展线上教育“三式”。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线上”党员教育模式。运用学习型APP,实现“自助式”学习。利用学习强国、国网大学等APP工具,开展“每日一小时”学习活动,引导党员根据兴趣爱好,实现“自助式”学习,拓展视野、强化理论武装。利用自媒体工具,开展“碎片式”学习。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图文推送”形式,编发“周五学习日”学习函,开设“许老师空中课堂”为党员线上充电。创新开展“线上组织生活”,以“固定时间、固定主题、固定模式”的“三固定”形式开展主题研讨学习,形成对线下集中学习的有效补充。建立共享服务器,开展“借阅式”学习。将线下学习教育内容录制成视频课程,上送内网服务器,为党员提供借阅下载服务。

二是开启线下教育“三法”。情景式教育法。开发《党员示范同心同向·企业发展共促共享》等多个精品党课课程,将视频、录音、讲述、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形式内嵌入党课讲授的全过程,丰富党课形式,强化了党员认同。实践式教育法。充分利用红旗渠、大别山、西柏坡等红色资源和廉洁教育基地等廉洁资源,开展红色历程教育活动,让党员走出去,提升党课教育观感。浸入式教育法。以环境氛围建设引导教育党员,建立“最美走廊”,围绕主题开展先进人物事迹展示,拍摄《我的入党初心》等短视频,根据生产经营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案例,创编情景剧《回家》《非常快递》《偶遇》等,逐步掀起“学典型、追先进、比学赶帮作标兵”的热潮。

3.3 念好“严”字诀,让党员管理有温度

立足于以党员的荣誉感为牵引导向,着力实现“严管”与“厚爱”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党员管理“温度”。

一是创建“两个指标”。从集体和党员两个层面,对党员管理做出科学精准评价。建立党支部“堡垒指数”指标。将党员管理各项工作纳入考评,从常态化工作、上级部署执行、特色工作实践三个方面和党务管理、纪检监察、宣传文化、群团统战等四个维度进行月度常态化考评和年终总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党员“先锋指数”指标。从基础指数、服务指数、民意指数、创新指數四个方面对党员进行全方位考核,积极探索党员积分制管理的新路径,实现党员评价全覆盖、党员管理无死角。

二是打造“三个平台”。宣传导向平台。牢牢把握党员的主观感受,以“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为依托,打造《阳光保自》先进典型事迹汇编、“保自追梦人”抖音号、“心手相连”数字广播、“我是共产党员”风采展示园地等宣传平台,在充分宣传党员先进典型事迹的同时,满足党员自身对荣誉感的需求。信息反馈平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交流会、座谈会、意见征集、建言献策等活动,定期听取党支部对党委的意见建议,不断调整优化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提升党员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党员主动接受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平台。将党员发展培养与先进典型选树、群团组织推优荐才、后备干部梯队建设挂钩,丰富党员发展的人才选拔基础,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3.4 念好“强”字诀,让作用发挥有广度

着眼于党员作用发挥载体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深度融合,设置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突击队、服务队,实现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广泛开展“党建+”工程,不断拓展党员作用发挥的广度,提升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就感,真正让党员作用“强”起来。

一是“课题化”推进。以“党建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党员作用发挥载体的规范化建设、党员的思想引导和宣传方式等内容,先后组织开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建设路径探析》等多项课题研究,输出各类关键性成果12项,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党员作用发挥载体的建设进程。

二是“系统化”管控。从设置、运行、监管三个阶段实施全流程管控。精准设置。结合各业务部门、岗位的具体实际,不断细化“就近、高效”的设置原则,提出“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有利于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三个有利于”设置原则。包干运行。示范岗党员“包块”,对本岗位工作负责;责任区书记“包片”,将责任区党员、群众连成片,凝聚力量发挥合力;领导干部“包线”,按照业务分管范围,将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连成一线,对其工作成效负责。动态监管。作用发挥载体按季度向所在党支部汇报,支部做出相应评价,对出现严重影响载体作用发挥的行为和现象实行“一票否决”,立即撤销称号,收回挂牌;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及时进行培育和选树。

三是“内嵌式”融合。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将党员作用发挥载体内嵌到生产经营之中,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提升企业能力。设置“党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市场营销、产品支撑、生产制造、财务管控”四项能力提升,仅2019年先后开展各类“党建+”活动45次,实现工作流程优化44项,切实推进了党建业务的再融合水平。攻坚重点任务。党员服务队先后完成两会、国庆70周年保电等重大任务6次,排除紧急故障68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415次,服务总时长19576小时,对保障企业生产交付、重大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形成坚强支撑。

4 结语

许继电气保护自动化系统分公司党委推行的内涵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以党员自身内生动力的激发培育为核心,先后输出《基层党组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管理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考评细则》《基层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载体建设指南》等多项指导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旨在解决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适应性不强、认可度不高、导向性不足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持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压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具有理念和方式层面上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振天.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价值论、本质论及方法论重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14-20.

[2]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2014,(9):1-7.

[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委组织部.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7-25(6).

[4]朱潇潇.党员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与新时代使命[J].党的建设,2020,(2):73-78.

[5]赵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研究——以中部省份G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14):130-132.

作者:项淳一

教育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篇2: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重视人权、尊重人权的全新社会。洞察目前存在的一些媒体报道,很多关于校园霸凌的案件,小小年纪的孩子就忽视人权、侮辱同龄人,教师师德丧失的新闻也不在少数,一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问题得到教师的轻视与伤害,教育部表示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不容小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笔者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当前社会小学管理模式的弊端。目前国内的小学管理模式并没有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无论是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还是学校工作人员都存在忽视人权,忽视全面教育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以期对小学教管理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教育模式 模式探索

目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已经下发至各个中小学校,但是不得不说,各大中小学校并没有对严格制定教育管理模式,就算制定了也没有严格实施。追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应试教育”造成的。笔者今天从国家规定、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以及小学生的心理探索怎样是正确的“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模式。

一、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

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存在管理极端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发展兼顾不全面等问题。小学的教育不能同各大公司一般进行严格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小学面对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来说更多的应该是温馨与快乐,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校为了打出名声,多招生加大收入,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教育为目的的学校最终如同公司一般运营。

1.管理极端化

严格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向极端化发展,那么就是对小学生以及教师的不人性。比如:规定教师的任务量(超过负荷)、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度规范儿童行为习惯,诸如此类在全国的各大小学内每天都在发生着。“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应该以人为主体,而不是招生量、成绩是否优异、教师完成任务的速度等。本末倒置是小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无法真正由心地改变管理模式。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由学校的基本管理模式决定的,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会通过分析教师的状态、心理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定,一味以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只会是单一的,枯燥的,通过不断的讲解与课后作业来增加学生的成绩。这不仅让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重,也会让教师失去教学的乐趣与主观性。学校应该应激励、鼓励的方式管理教师队伍,让他们真正的投入到教学当中,而不是以目标为硬性要求。

3.学生发展兼顾不全面

根据上文的传统管理模式描述,绝大多数学校针对于成绩,剥夺学生的德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对比外国的小学教育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很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一定所有的孩子学习都好,他们有不同的爱好、兴趣,小学是为了孩子能有正确的认知、符合年龄的智力水平发展。小学管理模式应当全面兼顾小学生的发展,以此为教学目标,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二、就业环境对小学管理模式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中国从科考制度就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以成绩为目标的思想存在各大小学、教师、家长甚至孩子的头脑里,国家的高考规定也是此思想的映射。虽然考试升学是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事,但是中国更加严重,成绩就是未来,美好的未来需要你搞好成绩来实现。目前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高学历对应高薪工作,有特长的人很难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国家严峻的就业环境、国家的教育发展使得应试教育地位持续不下,“以人为本”变成口号。很多人觉得就业与小学生没有关系,但是什么都要从孩子抓起,学习就更不例外了,从小学习优异对以后的高考是有很大联系的,高考与就业的关系也很清楚,因此就业环境影响小学的教育模式。

三、从小学生的心理探索小学管理模式的正确方向

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其目的是让小学生减轻负担,减少国家的压力值,引导学生从小全面发展。因此正确的方向应该在充足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后才能确定。

目前国内的小学生压力不比成年人大,在校有无数的知识等着学习,放学有成本的作业等待完成,休息的周六周日也要去补习各种特长或者课本知识,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因为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存在攀比心理,学校方更可以说是完全从利益出发,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就会提升招生率。

1.支持學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人才是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观点,孩子喜欢什么不要太过去组织,因为这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未来的成长以及生活是没有过多好处的。很多学校以成绩取人,成绩好的学生是优等生坐在前排,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差生坐在后排,刚开始这种方式是为了奖励与惩罚并用,可以激励孩子们的学习,但是久而久之就完全变质,这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有的孩自擅长运动,学习不好,教师就会进行批评;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成绩跟不上还是会有批评,这是在遏制人的天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双向教育,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现在的整个小学教育模式则是以教师为主。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剥夺休息时间造成厌烦心理

一个人的忍受力是有限度的,更何况是小学生,有的学校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于是就间接取消体育课,进行数学英语等等科目。过度的灌输知识,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地,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为此而厌烦上课,厌烦学习。适当的休息与娱乐是维持人有充足精神的根本,完全压制性的教育是不尊重人权,忽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变现。从学生的心理分析整个小学教育的模式得出:教师应当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强行灌输;面对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更要鼓励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应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相关规定等。

本文主要说明传统小学教育模式中的弊端,通过分析调查得出其看中利益,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上有不尊重人权的表现。正确的“因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提升教学成果,提供进修机会强大教师能力;而最终这些都要落实在小学教育的核心处课堂,打造双向的教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变现。

参考文献

[1]王金全.当代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析_基于人本主义的视野[J].教育时空,2014(09).

[2]卜志广.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2016(04).

[3]任可斌.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2014(08).

作者:马花娟

教育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篇3: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目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切实从学生利益出发,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健全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升教师队伍的管理素质,办出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变革逐渐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模式

高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原有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不在适应现代学生教育的需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威信权威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威信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具有的一种精神感召力量。它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学识、能力、人格及教育艺术等方面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与崇拜的态度。

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树立威信与权威。权威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知识、能力、人格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的使人敬服的威望。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树立了威信权威才是能够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二、“以学生为本”推进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作为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等。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核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尽可能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当合理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予以采纳。二是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做到主动关心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三是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四是坚持以德服人,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以学生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我们要把学生利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尊重与理解学生,唤起大学生的人格意识,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具体改革如下:

(一)确立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不会独立、主动学习,全靠老师灌输教学内容,那么我们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将无法实现。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尊严,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每次考试之后这个契机。不管学生成绩进步还是退步,对于他们的闪光点或微小的进步,我们应当不要吝啬赞美之语,多加表扬。大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平时缺少的就是老师的表扬,如果一味地加以批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如果能够对学生加以赞美或表扬,那么他的学习热情很可能会高涨,自信心也能够增强。

(三)优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制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生会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能力,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责任制;二是发挥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作用。通过校、系(部)、及班级各级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可提高实效性;三是实行班主任管理体制,班主任即是授课教师又是学生的生活导师,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三、重视心理教育,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当前,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不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也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集体教育,重视个别教育

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个别教育,既包括对优秀生的培养工作,也包括对后进生的思想稳定工作。抓好班级建设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在一个班级里,有了优秀学生典型,才能带动和鼓舞同学们共同前进。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当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与表扬,提高他们对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并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作好学生自我的辅导工作,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及班集体的凝聚力。善于调动积级因素,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并耐心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逐步过渡到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同时需要教育工程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曾宪军,张晓红.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若干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谢学芳.高职院校学风现状与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报.2011(6).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张璐

上一篇:气象灾害危机管理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