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础教育的行者的潜心班级管理的探索教育论文

2024-05-01

做基础教育的行者的潜心班级管理的探索教育论文(共6篇)

篇1:做基础教育的行者的潜心班级管理的探索教育论文

在平凡的教育岗位做幸福的行者

——2014年邗江区十佳师德标兵江为军老师先进事迹

(扬州市四季园小学)

蓦然回首,他走上三尺讲台已有18个年头了。18年来,他对小学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执着,18年来,他在小学教育的岗位上一直勤恳地工作,默默地耕耘着。

与孩子同心——感受教师的幸福

他始终认为:“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希望。”所以,爱护、关心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让孩子的生命更精彩,让孩子每天都快乐着、并发展着,是他一直追求与努力的目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孩子们的楷模,是他时刻对自己言行的要求。

近10年来,他自己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即使遇到困难自己也想办法克服,做校长的几年里,他没有由于自己出去开会等工作而少上过一节课。有一年教毕业班,一天,自己的嗓子发炎哑了,他还是坚持走进课堂,忍着痛将课上完,一节课下来已是满头大汗。你给孩子多少爱,孩子就会回报你多少爱:下午,当他走进教室,他发现讲台上放着孩子们带给他的含片……此时,他感受到了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

刚分配的那几年里,他住在离学校较远的农村。不能在学校上班时间完成的工作,他到家后就接着做。一年临近学生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一张小练习卷,他就把小练习卷带回家批改。当改到一半时,突然红墨水没了,家中没有红墨水,到周边的小店去买,也没有,而他已经向学生承诺:“明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将小试卷批改出来发给大家。”怎么办?当看到门上的对联,他突然有了主意:把对联的红纸撕下来,再用白酒泡。那天晚上,他就用“自制的红墨水”将练习卷改完。第二天,当学生拿到试卷闻到一股酒味时,他向大家做了解释,学生们听了甚是感动,更是受到了一种教育——答应别人的事,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做到。

学校有一个出了名的后进生,班主任郭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就将这位学生送到校长室,交给了他。他与这位学生进行了耐心地交谈,并约定:“每天由你最要好的同伴对你进行评价,并且每天我会与你交流一次,一个星期后,如果大家都认为你有进步了,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我就将喜报送到班上,当着你的同学面给你。”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得到了喜报。接着,他们又约定:“一个月中如果没有出现大的错误,就当着全校学生的面给你发喜报”。一次,他到南京参加会议,但他还是惦记着这位学生,担心没了每天一次的交流,这位学生会泄气,于是,他在开会时还坚持每天给班主任老

师发一段信息,并请老师转交给这位学生:江老师在外开会,不能亲眼看到你的进步,非常遗憾。但我一直惦记着你,一定要坚持住哦……

与教师同行——体验同行的激情

在学校,作为校长的他和大家一视同仁:和大家共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他非常痛恨不少学校里出现的这样一种风气: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很多都是校长挂名,以至出现了校长跨学科做课题、某一时间里一个校长主持好几项课题的怪现象。所以,在课题研究中,只要不是自己参与的课题,他自己绝不挂名,而是把机会更多地给别人。在荣誉面前,他常常是主动让出给教师。2012年开始,教师年度考核改变了以往全区校长单独考核的方式,而实行校长和本校教师一同评,在考核中每次他的民意测评、积分都排在全校第一,但每次他都表态:“我现在和大家一起考核了,还是把考核优秀的机会更多地让给大家吧”,所以他连续两年让出了“优秀”等第。

有人劝他说:做校长了,就弄几节技能课教教算了。他回答说:校长的角色首先就是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坚守课堂。自己去教了,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才能有与老师一同前行的感觉,才能体会老师们的付出与不易。做校长以来,他坚持任教1个班的数学和1个数学社团的教学工作,今年,他刚刚教完一个毕业班。2013年以来,他除了全面负责学校工作,还承担了数学教学的分管工作。

到西湖中心小学工作时,数学教师没有一人获得过区课堂教学一等奖。于是,他首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每逢教师参加区课堂教学竞赛,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听完教师第一次上课后,无论是哪个年级段的课,他都会自己再上一遍,以便更准确的去体会教材,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他一直教的是中、高年级,所以对于他来说,上低年级的课,无疑是一种的挑战,但他每次都坚持着。自己上完

之后,就是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修改教学流程、与教师共同做课件、说课……一系列的过程,他常常是陪着教师加班到很晚很晚,有时老师都不好意思地说:“江校长,你还是先走吧!”付出总有收获,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王鹏、祁红燕、殷丽萍等教师连续三次取得了区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并有2人代表区参加了市级竞赛,2人参加了省部分城区汇课,实现了学校区课堂教学一等奖的零突破!

2011年,到四季园小学后,他坚持每周听课、评课,帮助老师找问题,总结经验,每年他的听课节数都超过百节,撰写评课稿近万字!教师每学期只上一节研究课,他却要上不同类型的研究课好几节,以供大家来研讨。在校内他积极组织数学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课堂专题研讨、主题教学沙龙、案例评析等,自己每次外出学习后,回到学校他总会将收集到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校的老师。作为校长,他坚持参加教导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包括技能学科,从不无故缺席。学校教师外出赛课,他都会走进课堂,去听、去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科学、品社课等等。

与学校同路——享受付出的快乐

在相对薄弱的学校做校长,他常常感到“别人付出一点就能做到、做好的事情,我们却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去做!”但他坚信“一份付出总有一份收获”!在他的工作记录本上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因为我们常常要面对困惑与彷徨,所以我们需要有坚守的信念;因为教育理想的成就要漫长之路,所以我们需要有执著的精神。少去说,多去做,我们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方法就会越来越多,成功就会越来越大!

以下是他作为校长的一天生活记录:

早晨 【6:00】

每天固定的手机闹铃响起,他起床一边做早餐,一边整理当天到学校需要完成的工

作单。上午 【7:40】

“安全工作大意不得,一把手校长必须亲自抓!”虽然8:10是教师到校上班的时间,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作为校长的他都会提前到校,及时、准确了解行政和教师值勤到位情况。

完成巡视后,他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上的学校管理QQ群。【8:30】

他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候课,这是对学校所有教师提的要求,校长必须带头做到,也要接受大家的监督。【9:25】

按照一周听课安排表进入教师课堂听课,边听课,边整理前面几天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条一条罗列,并提出相应措施。

近来发现教师用小黑板的频率不是很高,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忙抄题的情况,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于是在笔记本上他写道:“请总务处吴主任进行排查,确保每个班级有3块小黑板,教导处将课前小黑板的准备到位情况作为近期教学常规检查重点……” 【10:25】

省《关心下一代周报》曹毅主任从南京赶到学校采访学校社团建设工作,他找来大队辅导员、社团辅导教师代表,一同向曹主任汇报学校社团建设、发展情况。

交流结束后,他又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讨论了学校社团需要调整的思路,并提出了三点建议。【11:50】

在食堂吃完饭后他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手头上未完成的事情:处理完学生作业,看了几篇文章,准备后天一个教学讲座的内容……

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学校就餐,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与教师和学生接触,也可以更多地利用好中午的时间。时间长了,他也就没了中午午休的习惯。下午 【14:00】

下午的第一节课开始,他带着一本笔记本和一台照相机,巡视校园的每个楼层、每间教室、每个角落。将巡视的情况分亮点和不足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对现场拍成照片。

学校的教师会有一个规定流程——《图说一周事》,就是将一周随机拍摄的环境卫生、学生常规、教学秩序、校园管理等方面的图片附上说明予以呈现。巡视完后他又回到办公室,花5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照片做成了《图说一周事》PPT课件。【15:50】

完成《图说一周事》PPT课件后,打电话通知分管教育教学的校长到校长室,与之交流了一下教学流程规范的问题和教师培训中心运作的问题。

之后,与一位体育任课教师进行了一次谈话,因为在前期的巡查与反馈中,他的体育课存在较多问题,负责教学工作的行政人员和他进行了交流,但能很明显地感到他的心理上存在较为低迷的倾向。于是,在近20分钟的谈话中,先肯定了这位教师在学校宣传等工作上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并向其询问了上体育课存在的困难,最终其主动表示将把前期存在的不足及时整改到位。【16:30】

数学教研活动开始,作为数学教师一员,他参加了教师教研活动。在教研的最后一段,他结合具体案例把上午整理好的听课感想与大家进行了交流。【19:40】

吃完晚饭,躺在沙发上休息10分钟.然后他陪自己的女儿玩了30分钟。因为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女儿,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段时间(有时这段时间也不能确保),并常常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大声地笑、大声地说,甚至做夸张地动作。【20:30】

打开电脑,先把行政人员一天的工作进行一个评价,并填入电子表格。“这不但是对行政人员工作的一个及时评价,也便于自己回顾学校一天的工作。”接着,开始梳理教师身上发生的典型事例,并在电脑上记录下来,准备发到校园网上。

作为一名校长,他的期望就是把学校办好,其它无所求、无所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学校发展之路上,他一直自觉并努力做到带头去干、带头去做。

2012年暑假,四季园小学抗震加固工程正式启动,其涉及到的事情非常繁琐:图纸的设计、各种文件的批复、学校财产的搬迁,学校绿化的设计、灯具的选配等,都要一一过细,他和团队成员一个暑假没有休息。8月30日,第二天就是学生到校报到的日子,但由于上级协调的问题,黑板还未安装。学校不停地与黑板安装方联系,对方答复“晚上9:00才能到校安装”。晚上,他带领4个同志留在学校,一直等到10点安装工人才到。安装工人到现场就提出了一个让大家很棘手的问题“白板不是我们公司的,我们只负责装,你们学校要负责把白板送到各个教室去!”而此时,二十几块白板还在南一楼的四(1)班教室里,联系外面的搬运工人,答复都是“我们都累了,不搬!”那怎么办?明天就要开学用黑板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说道:“找不到人,那我们几个自己搬!”平时大家都是教书的,在家里从没干过这活,但大家一想到校长都在干,大家就没有任何怨言地做起了搬运工!从南楼搬到北楼,更困难的是最高的楼层在四楼,大家只有2人一组一块块的搬运,搬上楼,再下来,再上楼;累了歇一歇再搬,渴了喝口水接着搬……当23块白板全部搬到位时,已经是凌晨1点了。

做校长是辛苦的,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学校取得一点点成绩时,他更是快乐的!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与幸福!

篇2:做基础教育的行者的潜心班级管理的探索教育论文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基础教育改革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交互展开。在实践方面,对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校管理等进行了重建式的探索。笔者有幸参加了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以下是我们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新基础教育”的岗位建设是针对那些不被人们重视的、每个班级每天必须做的班级日常事务,对它的意义与合理性进行深入反思,并对它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进行适当改革后形成的新模式。它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这种班级日常生活的麻木状态,使原先被视为无奈的义务之事,转化为学生积极争取、主动开展的富有创意和诚心之事”(叶澜)。班级岗位建设是“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沟通了班级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新基础教育”班级岗位建设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岗位的联系与区别

简单地说,“新基础教育”岗位建设是基于原有班级岗位,进行开发建设,提升其价值的实践改革,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岗位的联系与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新基础教育”的岗位设置中既有课代表、小组长和卫生值日生等事务性岗位,也有导读小先生、信息发布员等丰富班级日常生活的岗位。所以,从涉及范围来讲,“新基础教育”岗位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拓展。

其次,“新基础教育”岗位建设的过程包括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锻炼→岗位评价→岗位轮换,而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岗位设置和岗位选择两个环节。所以,从运作过程来讲,“新基础教育”的岗位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延伸。

第三,“班级的事有人做”是“新基础教育”岗位建设中“成事”目标的体现之一;除了“成事”,岗位建设还要“成人”,即通过岗位建设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所以,从价值追求来讲,“新基础教育”的岗位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提升。

第四,在“新基础教育”岗位建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因为岗位建设是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教育实践。所以,从师生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来讲,“新基础教育”的岗位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重建。

二、“新基础教育”班级岗位建设的具体操作

“新基础教育”班级岗位建设的运作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实践→岗位评价→岗位轮换,整个程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一)岗位设置

1.班级岗位设置的原则

班级岗位设置的原则是按需设岗,这里的“需”,一是班级建设之需,二是学生发展之需。班级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公共事务,需要学生共同承担。另外,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有实践锻炼的需要、展示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因此在设置班级岗位时,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可以引领学生的发展。

2.班级岗位设置的策略

(1)多种类别,名称自定

岗位设置要尽可能涉及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类别上讲,一般有以下五种:①学习类:包括各学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领读员等;②知识类:气象记录员、导读小先生、信息发布员、小报童等;③活动类:主持人、活动策划、联络员等;④服务类:黑板美容师、桌椅小排长、门窗小卫士、餐厅服务生等;⑤行为规范类:护眼使者、节能小哨兵、护绿小天使、午餐管理员等。

岗位的名称不求统一,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个性化命名,但最好使岗位的名称与岗位的内容相符合,避免出现歧义。

(2)动态调整,逐步完善

班级岗位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完善。这里的“动态调整”包括合并、分设、取消或增加。

例如:一年级班级岗位的设置都要经历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过程,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步到位,可以随着学生校园生活的展开而逐步丰富。岗位最初可由教师提出,之后逐步向师生共同商定、学生自主确立过渡。

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随着自主活动能力的增强,需要增设新的岗位。增设的新岗位以学习类、知识类和活动类居多,如10分钟队会主持人、文学社活动召集人、美文推荐员等。岗位的增设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升了学生日常的班级生活品位;另一方面也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了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岗位选择。

到了高年级,岗位设置需要进行先减再加的调整。这里的“减”有两层含义,一是删除,例如,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卫生小喇叭”“护绿小天使”等规范督促岗位就没有设置的必要了;二是合并,例如,擦窗、擦窗台的岗位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合并成一个岗位。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活动范围的扩大,可在班内增设参与班际活动、全校活动的岗位,例如“大手拉小手”志愿娃等。岗位招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在需求,赋予班级岗位更大的活动时空和教育意义。

(3)沟通协作,淡化层级

班级岗位设置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干部与服务类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二是班委和中队委的组织建设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小干部,如班委系列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中队委系列的中队长、副中队长、组织委员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纳入班级岗位范畴,只是从岗位的职责来说侧重于管理。将小干部归属班级岗位,可以给更多学生提供在班干部岗位上锻炼的机会,并通过竞争上岗,强化“干部”能上能下的观念,淡化“终身制”的意识。

另外,设置班级岗位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小干部与服务类岗位进行横向沟通,可以项目组的方式进行招标,例如:学习委员——领读员、美文推荐主持人、名言主持人、成语主持人、古诗主持人;纪律委员——课间小巡警、眼操监督员、绿化小卫士;宣传委员——园地美容师、板报抄写员、美编;生活委员——餐厅小卫士、水电节能员;信息委员——小报童;体育委员——小小领操员、体育器材发放员;组织委员——10分钟队会主持人……

在项目组“组阁”时,由班委、队委担当项目组的组长,项目组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即为班委、队委的管理内容,这样既可以明确小干部的职责,在相对稳定的较小范围内培养其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又可以通过评价项目组工作淡化岗位间的等级差异。

关于班委和中队委的关系处理,我个人认为,低年级只设班委,不设队委。少先队组织建设在三年级提出了“健全中、小队组织”的要求,所以此时引入中队委比较合适。由于学生对“中队委”的工作需要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过程,所以可通过中年级“有分有合”的方式进行过渡。高年级则实行班、队共同建制。小干部按班委、中队委两套班子进行组建,共同分担班队建设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二)岗位竞聘

1.班级岗位竞聘的原则

班级岗位竞聘的原则是自主竞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有兴趣的岗位,包括适合自己且能胜任的岗位,也包括挑战自我、希望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我的岗位。教师可以适度给予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选择,更不能直接分配。

2.班级岗位竞聘的策略

(1)明确职责,对照选择

班级岗位的竞聘,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公布岗位职责和人数,以供学生对照选择。岗位职责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要求表述清晰,简洁明了。如,小报童:协助副班主任做好报刊征订工作;及时将报刊送到同学手中。小会计:管理好班级小银行,做好收入及支出账目。守门员:准时开门,提醒同学养成当最后一个人离开教室时关窗关门的习惯。劳动委员:学期初负责劳动工作的安排;每日、每周做好劳动示范、督查工作;整理、清点劳动工具;及时进行劳动情况的总结与表扬……

这些大小不同的岗位组成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网络,每一个岗位就是网络上的一个结点。让学生在结点上任职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拥有一份体验。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有过工作经历,几年下来,将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2)规定程序,面向全体

班级岗位竞聘一般分以下四步进行:

①动员准备。班主任提前一星期利用班会课告诉学生要进行班级岗位竞聘的消息,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供学生自行选择岗位并做好竞聘准备。

②竞聘演讲。演讲的内容包括三方面:“我想竞聘什么岗位”“我能为班级、为同学做哪些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竞选演讲不排顺序,自愿上台,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对待竞选的态度和胆量。

③投票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选举的方式,当场唱票,根据票数的多少,推选出各岗位拟聘人选。简单一点的操作方式是举手表决。

④公布名单。在对全班岗位作通盘考虑后,班主任适当调整岗位人员的分布,并征求相关任课教师的意见,再将确立后的岗位负责人在全班张榜公布。至此,竞聘工作全部完成。

(3)一岗多人,减少兼职

一般情况下,能力强、人缘好的学生如果没有相关规则的限定,一个人能竞聘上很多岗位;反之,有的学生可能一个岗位也竟聘不上。一岗多人、减少兼职,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一岗多人是让几个人共同承担同一岗位。其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同一岗位上的分工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以老带新”。减少兼职主要是在管理类岗位上,如大队委员或在校部担任职务的学生不再担任班级的主要干部,但要求他们积极支持帮助班干部开展工作。班干部不身兼多职也是一条原则,以空出岗位让其他学生得到锻炼。

(三)岗位实践

1.班级岗位实践的原则

班级岗位实践的原则是注重过程,学生从“做了”到“都做了”到“都做好了”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学生花的时间长一些,有的学生短一些,但无论长短都需要学生亲自经历,其他人无法替代。岗位实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2.班级岗位实践的策略

(1)督促鼓励,正常运作

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初次上岗或轮换新岗位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两类学生。

第一类是对岗位工作热情高涨,遇事反应敏捷但只图新鲜的学生。这类学生一开始凭着自身的悟性和热情,很快会在岗位工作中赢得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但时间一长(约2个星期后),如果没有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或者要求,他们对岗位工作的新鲜感就会逐渐消失,甚至会因为贪玩而忘记自己的工作职责。所以,为了保障岗位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师需要经常督促提醒这类学生按时上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二类是性格比较内向、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这类学生初次承担岗位工作往往会感到有困难,老师一定要对他们充满期待,及时肯定他们在岗位工作中的点滴进步。因为第一份岗位工作能否做下来,不仅影响他们日后的岗位选择,还会影响他们自信心的建立。

(2)尊重差异,分类指导

学生新接手一份岗位工作,会因为自身能力、个性和岗位间的差异等呈现出不同状态。作为教师,除了耐心等待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还需要时时给予帮助、引领和纠偏。千万不能因为岗位竞聘结束,班级管理事务有学生做了,就一放到底、不闻不问。在学生岗位实践中,常会听到以下反映:“她太凶了,老是对我们指手画脚。”“他包庇好朋友。”“他自己不做,老是让我们几个人做。”“你有什么了不起,下次等我做值日班长也记你的名字。”“她太没本事了,居然抽到这么一个签。”……这些都是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的真实写照。是问题,同时也是资源,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同时进行分类指导。

(3)目标引领,鼓励创造

有些事务性岗位要求学生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这对于那些喜欢挑战的学生来说,会觉得没意思,甚至中途产生换岗的念头。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告知“到期才可轮换”,让学生明白承担一个岗位,就是承担一份责任,不能随性而为;另一方面可以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使原本乏味的岗位工作变得丰富起来。例如:班级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借阅登记很机械,老师可启发学生:是不是可以给图书编个号?能否把值得一读的好书介绍给其他同学?能否把同学们借阅最多的书搞个排行榜……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不断用行动丰富着岗位的内涵,会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四)岗位评价

1.班级岗位评价的原则

班级岗位评价的原则是多元评价,包括评价周期的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元和评价方法的多元。通过多元评价,可使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岗位工作,获得更丰富的岗位实践体验。岗位评价是岗位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岗位实践为基础,又为岗位轮换作铺垫。同时,岗位评价也是最常态、最具个性的评价实践,需要好好开发它的育人价值。

2.班级岗位评价的策略

(1)整体设计,各有侧重

开展岗位评价首先要对班级岗位教育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形成能级要求,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明确各年级岗位评价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低年级段:帮助学生认识岗位,了解岗位的作用,保护学生择岗积极性,指导学生开展岗位工作,使他们在此过程中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岗位职责,体验岗位锻炼的快乐。

中年级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岗位,并努力把岗位工作做好,培养自己在较长时间内做好同一件事的持久性;能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与同学的岗位工作。

高年级段: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学生主动协调岗位工作与任课教师、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自己想办法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师生共同赋予岗位职责新的内涵,形成岗位服务标准,便于学生自评和互评。

(2)长短结合,关注日常

岗位评价周期应长短结合,除了“岗位标兵”“岗位能手”“岗位先锋”等较长周期的评价活动外,还要增加短期评价的次数。短期评价包括:一事一评,在班级重要工作或活动之后开展专题评价,例如“体育节”结束,对承担相关岗位工作学生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等进行评价;一日一评,在班级日记中对学生当天岗位工作情况、值日班长履行职责情况等做出评价;一周一评,对每周最佳值日生进行评价;一月一评,进行当月“岗位之星”的评比。

(3)自评他评,同步推进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表现为自评、他评、小群体内互评和全班共评。

自评,是每个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调控,采取写日记、周记、作文等方式来进行。他评,是由其他同学对在岗学生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是否满意的评价并阐明理由。小群体内互评,是在同一个岗位、同一个项目组或同一天从事岗位工作的同学,对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某些行为进行的评价。这类评价对事不对人,不管事情发生在谁身上都能起到小群体自我教育和调控的作用。班集体共评,主要通过记班级日记、全班讨论班级问题来实现,它对于形成全班舆论、明确班级的长处和问题、寻找新的班级发展目标有重要作用。

多元的岗位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经常对自己或班级情况进行理性反思、不断提出新目标的习惯。

(五)岗位轮换

1.班级岗位轮换的原则

班级岗位轮换的原则是定期轮换,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扮演班级某岗位的特定角色。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阶段,他们需要学习和体会多种社会角色,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班级岗位定期轮换可以丰富每个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在不同角色的动态流动中得到发展。

2.班级岗位轮换的策略

(1)形成制度,定期轮换

班级岗位的轮换依据各班轮换规则进行,周期多为一个学期,也有一个学年或一周、一天较短时间内的轮换,没有统一要求。

一般说来,班级中设置的卫生员,节能员,学习小组长,语文、数学、外语课代表,宣传员,安全员,生活员等,半学期或一学期轮换一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有计划地完成一件事的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角色意识。班级中的小干部一般不连任或最多连任一次。

(2)评轮结合,以老带新

岗位轮换要与岗位评价有机结合,通过自评和他评产生的岗位先进,能在新一轮岗位竞聘中享有优先择岗的权利;岗位工作特别出色的,可申请连任,也可以升级,比如语文小组长工作做得好,就可成为语文课代表的第一候选人。

另外,为了避免岗位轮换带来新任岗位负责人对岗位工作不熟悉或能力较弱而造成班级常规管理的混乱,需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加快对新任岗位负责人的培养。所以,对于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比较适合采用部分轮换的方式。

(3)调适心理,激发后劲

大部分学生都爱当干部。所以当那些想当干部的学生竞聘落选或不再担任干部后,会产生失落和不服气的情绪。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使之认识到,即使不做干部也要积极地为班级工作,做一个好学生;另一方面要注意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有些家长会质疑:我的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不能再当小干部?干部被换下来是否会对孩子今后发展不利?教师要力求使家长与自己的教育一致,不给落选的孩子施加压力。

当然,对于一些轮换下来的“老资格”的干部,可鼓励他们到对能力要求更高的岗位去工作,使之继续得到锻炼、提高;同时还要求他们承担起帮助“新干部”做好工作的责任,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愿望。

三、“新基础教育”班级岗位建设的效果

通过近十年的岗位教育研究,我们认为效果是积极有效的,许多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通过岗位建设得到了重视和解决;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学生的童年生活因此呈现出丰富、立体、动态生成的特点。

(一)岗位设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中我们发现,岗位设置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岗位既是学生实际体验的载体,也是老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具体方式。因此,我们从学生生活的具体需要出发,从张扬学生个性出发,从发挥学生才能、弥补其不足出发,开发出了相当丰富的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在具体岗位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提出、策划各种类型的岗位,自主设计岗位职责,确立合理的岗位目标,让岗位的产生与设置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关注班级生活、自主建构班级生活的过程。

(二)岗位选择关注了学生的个体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岗位教育中,我们不仅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个体差异,而且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及岗位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如对那些从未担任过干部的学生,刚开始手把手地指导,使其感受到只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就可以做好岗位工作;而对于一些轮换下来的“老资格”小干部,则引导其到要求较高的岗位工作,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愿望,同时还要求他们承担起岗位指导的责任,帮助新接岗的同学做好工作。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通过岗位锻炼,实现在原有基础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三)岗位锻炼引领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当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始终是“中心”,很少能以平等个体的身份进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也就难以体验何谓服务、何谓责任。开展岗位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个体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外,当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和同学及时地帮助他;当学生出现懈怠时,老师和同学鼓励他、支持他;当学生岗位工作取得成效时,老师和同学及时给予肯定,并将其经验推广到所有的岗位工作中。我们十分珍视岗位对于学生发展所具有的养成性价值,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岗位锻炼,能在较长时段内呈现出发展、变化、成长的轨迹。

(四)岗位评价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每一个岗位职能的实现、创造力的呈现,都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了光彩与前进的力量,每个个体都在以自身的服务、劳动与创造,为其他同学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和发展空间。我们关注岗位教育这一活动形式,更借助岗位评价实现其促进学生与班级成长的价值。

岗位评价,有正规的班内评比,有日常交流,也有即时指导。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进行反思,学生得以通过他人帮助,立足自我,形成新的自我意识。特别是教师适时适度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了今天的成功能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但是仍然要努力;对于失败的学生,通过与其一起分析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扫除通向成功之路的障碍。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在感受自己进步、发现伙伴优点的同时,学会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有效的岗位评价不仅唤醒了被评价者的自我意识,还促使学生间的携手共进。

篇3:做基础教育的行者的潜心班级管理的探索教育论文

一、做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坚信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 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他的话值得我们反复掂量:学生素质的高下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兴衰。教师———学生发展成长的教育者、引领者, 其言谈举止、理想信念, 关乎学生未来成长方向、价值选择, “任性”不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甘为人梯, 甘当铺路石,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总书记的叮咛, 言之殷殷, 情之切切, 深邃练达。教师理应深思明察、修习躬行。

当前, 在价值、文化多元的背景下, 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如何应对?身为教师, 必须勇于担当, 信仰坚定。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师德底线, 始终是一名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 也是党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 更是教师保持事业之树长青的“灵丹妙药”。正如习总书记一再强调的,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

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 即坚强和有定力。坚强, 是指无论身处何时何地, 尤其是在各种风险、困难面前, 都要敢于担当, 靠得住, 做到信仰不迷茫精神不迷失,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疏漏, 是非观明, 正义感强, “其身正, 不令而行”;有定力, 是指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幻, 尤其是在各种选择、诱惑面前, 都要信得过、守得住, 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 各种诱惑前立场坚定, 忠诚笃信, 高风亮节, “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机会从来青睐那些敢作为、敢担当的教师, 成功也终将属于信念坚定、无所畏惧的奋斗者。

二、做一个用生命歌唱的人:坚持“蛮拼的”为学生托起人生梦想

志之所趋, 无远勿近;志之所向, 无坚不入。“蛮拼的”, 是一种进取的志气, 是一种奋发的状态。“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忱, 对教学内容的反复推敲, 对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都需为师者潜心钻研, 夙兴夜寐, 锲而不舍, 都需要“蛮拼的”精神。“蛮拼”不是蛮干, 要有定力有章法, 循序渐进,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推进, 远离功利浮躁, 蹄疾步稳。

教师的使命不是做简单的“教书匠”, 而是“传道授业解惑”, 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道”被《老子》解释为宇宙人生的根本, 既造就了宇宙本身也是宇宙运行的法则。“道德”和“道理”中的“德”和“理”都是“道”的外在显现。“传道”是教师以“德”和“理”的形式将“道”传播出去, 使学生闻道、悟道、行道, 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天地之大德曰生”, 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即是“道”的具体体现。教师职业不是为“生计”, 而是以关照“生命”为目的的事业, 是需用生命歌唱、涵养生命的事业。“真正的教育者, 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 以发展人性, 培养人格, 改善人生为目的。真正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所传之‘道’, 所授之‘业’, 所解之‘惑’都应与生命的本体息息相关, 须臾不离。”这要求为师者既有高尚的师德, 对每个生命有充分的尊重、珍视和成全, 更要对自身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的养成, 尤其是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更深刻的要求。

用生命歌唱, 需要老师做到“专注”。《庄子·达生》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到楚国去, 在林中看到一位驼背老人用长杆粘蝉, 如臂使指。孔子惊讶之下向老人求教。老人说, 我一心只专注蝉的翅膀, 从不左顾右盼, 绝不因任何事情改变对蝉翼的注意, 长期练习, 自然会成功。孔子听后, 对弟子说了一句流传久远的话: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这八个字, 意谓心志不被分散, 才能凝神聚气, 达成某一件事, 达到一种境界。对需要专注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 这句话值得听取。用生命歌唱, 需要老师做到“敬业”。敬业,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恪尽职守, 甘于寂寞, 不突破人生底线, 不挑战社会规则。假如将教师的职业生涯比作是一段路程的话, 敬业要求教师要将“窄路”走宽, 不断学习, 博采众长, 大胆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将“旧路”走新, 勇于创新, 敢于突破,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将“死路”走活, 厚积薄发, 开源浚流,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沉淀。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重温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敬业的内涵。愿教师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工作, 舞出精彩, 为学生托起人生梦想!

三、做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人:坚定让“初学心态”长相伴

有位顶尖柔道大师临终前嘱咐弟子:“最后时刻”一定要给自己系上白带。在柔道段位中, 白带是初学者的标志。大师以此告诫弟子, 始终保持初学者心态。殊途同理, 1974 年1 月23 日, 竺可桢在病房中听研究高能物理的外孙女婿讲“基本粒子”。是年, 他已84 岁。爱人心疼地说:“你连坐都支持不住, 还问这些干什么?”他说:“我知道得太少了!”两个星期后, 竺可桢逝世。一个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有着至尊地位者, 在生命最后时光还因“知道的太少了”要补新知, 足见其初学者心态多么强烈。实践无止境, 探索无止境。面对未知, 人人都是初学者。术业有专攻, 初学者心态不可或缺。学习是教师最好的“保养”。

今天当一名教师不易, 当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者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面对工作压力, 要懂得学习是“营养”, 不学就是“营养不良”。要有“本领恐慌”的压力, 懂得我们的“本领”在时代发展中会不断折旧, 必须通过学习来实现“保值与增值”。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 而且要有开阔的知识视野;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精益求精。这都需要教师有初学者心态。若总认为自己地下天上全知, 不肯随时随地当学生, 哪里还能“有容乃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唯有在“初学心态”上继续努力、持续发力、不断给力, 新常态才能真正成为每位教师发乎自然的好习惯、好状态。

“初学心态”长相伴的老师是一位真实的老师, 也是一个生动的老师。真实的老师, 就是一个普通的平常人, 在学生的眼中, 他也许不是“高大上”, 他可以接近, 可以模仿, 甚至可以超越。过于看中自己的形象, 生怕有什么问题会让孩子瞧不起。这样的老师, 究其原因恐怕是缺乏“初学心态”、缺乏人格自信。生动的老师, 其教育生命力是旺盛的。自己生动, 才能让学生生动。“一个教学技艺精湛的老师也许可以用语言感染孩子, 但一个生动的老师则是用整个的身心来教育孩子, 他即是教育, 他就是教材。一个生动的教师, 最大的感染力就来自于身教。严格地说, 应当是只有自然的身体力行, 没有刻意的为人师表。自然状态的表现也许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学生的心理千差万别, 具有无限丰富的个性, 唯有引导他们各自生动的成长与发展, 个体精神的成长才有基础。如果教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 那是教育的失败。

古人云“不自见, 故明;不自是, 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长。”为师也好为学也好, 都应让初学者心态相伴人生始终。这是美德和智慧, 也是修养和胸怀。初学者心态犹如深埋土中的根, 所有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彩和赞叹, 皆由此而发芽。

四、做一个心灵能辉煌的人:坚守“简单”的人生更丰厚

去年, 有这样一群人离我们而去:2015 年1 月6 日, “用生命来著辽金史”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浦江, 溘然离世, 年仅54 岁;仅过一天, 铸剑为犁、守望和平的炸药应用专家徐更光院士, 平静的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旅程;10 日, “布鞋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小文, 终别了他心爱的讲台, 引发“世上再无扫地僧”的缅怀……离去的是他们的生命, 留下的是他们潜心为学、无数心灵辉煌的故事碎片:正是一心为国的执着, 让年过七旬的徐更光, 仍有继续为三个“973”项目操劳奔忙的动力;正是不饰繁华的“简单”, 让李小文在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他时, 只期盼这热潮退却, 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独行侠”。就连刚刚获得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 为了国防事业“隐身”长达30 年之久。他们用其一生作注脚, 告诉我们:唯有在求学求实道路上剪除纷杂, 一心求真, 反复咀嚼, 人生才能丰厚;也唯有心无旁骛, 深潜扎根, 事业的苍松才可能枝干遒劲。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正身必先正心, 正心必先修心。作为从事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教师, 必须以高洁养心、以信念养性, 让自己的心灵先纯洁、辉煌起来。要有仁爱之心, 有真情实感。“是心灵的渴望, 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 鞭策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 孕育了人生的奇迹”。要有仁爱之心, 就是用爱培育爱, 滋润学生心田, 让师生共同成长。用真理之美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 用生命之爱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生命的意义。学生的个性总是独特的, 有人脆弱, 需要扶持;有人自卑, 需要鼓励;有人缺乏自制, 需要严格规范。一个人在某方面是“白痴”, 而在另一个方面则可能是“天才”。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其个性, 包容其不足, 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用拳拳之心, 绘就学生富有个性且精彩的人生故事。要有真情实感, 就是抛却浮华、除去繁冗, 坚守“简单”人生, 做一个内心强大、精神成长的教师。

古有苏东坡言:“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今有“布鞋院士”李小文语:“沉潜其中, 足以安身立命, 也就够了”。在人生的道路上, 有一份从容, 有一份淡然, 潜心为学, 除却功利, 不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为之燃灯续火、砥砺前行吗?因此, 要静下心来, 博览群书, 沉淀知识, 提高素养, 做一个饱满而丰富的人, 让学生可亲;要沉下心来, 深入生活, 汲取教育智慧, 在生活中教育, 在教育中生活, 做一个有温度且富有生活气息的人, 让学生可近。如此, 才更接近教育的本真, 也才更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厚。

篇4:做教育的行者

“厚德,博学,勤奋,创新”——我知道,这个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一段漫长时光的积累和沉淀,才能积聚成教育视野中永恒的风景。然而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将怀着虔诚的教育信念,汇集生命全部的激情和智慧,以只争朝夕的热忱,奔赴这场流光溢彩的教育盛宴,切切实实遵循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真真切切地为学生服务,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堂上的文章,让课堂教学的风帆在课程改革的瀚海中破浪前行。

“敬业,严谨,身正,学高”——做一个有激情的教师是我的教学追求,而做一名幸福的有思想的教师,则是我一生的追求。回望自己的从教历程,是教育成全了我的理想,是快乐点缀了我的生活。和学校共成长的日子里,我仍然坚信只要生命与教育事业同行,生命一定会因为有教育事业的追求而得到启发,光彩倍增;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因为有生命的整体投入而热情流淌,光耀七彩。这里是升腾事业彩虹的圣地,是奏响生命华章的乐园,教育的美与和谐在这里即将展示生命与自然的全部骄傲。诚然,只要有了此在的忘我的快乐,一切后来的意义,都将随之而来。譬如春天来了,种子落到沃土里,时雨来哉,好风至矣——对于那些饱满的种子来说,枝之壮,叶之肥,花之美,果之硕,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待蓦然回首,快乐一定是在灯火阑珊处。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我力求多形式地演绎自己的教学生活。读书,调查分析,自我观察和反思,听报告,现场听课,专题研究,长期规划——这些都是我的教学生活方式。人生的坐标,得自己描绘。在教育的路上,智慧如芬芳的野花一路散落,每每踏出一步,我们便会看到一程的山花烂漫。是的,天书无垠,行者无疆。生命品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历练求索的过程。秉持美好的愿景,在朴实的教学生活中,我仍然愿意做一个风雨兼程的行者。恰如朱永新的诗句:

我是一个行者,

步履轻盈,

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脸上带着笑容,

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新的教育之旅既已起程,前路也许荆棘遍地,也许花团锦簇,也许⋯⋯不想空妄地喧嚷,静待时间证明罢!只因内心深处的那个恒久理想和美丽期待,才有了这些粗浅的文字,权作自己实践、奋斗的号角和前奏吧!

秋天,正深情款款地走来——风里氤氲着成熟的气息,这就是秋之韵,是么?

(作者单位:抚州市实验学校

江西抚州344000)

责任编辑余志全

篇5:做基础教育的行者的潜心班级管理的探索教育论文

一、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一种理念: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那么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助人自助”。按照字义来解释,“助人”就是协助或帮助他人。而“助人自助”就是协助求助人认识自己面临的困境,引导其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助人”注重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自助”才是目的。许多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弄不清教育与教导的异同。教导较多运用的是灌输、说服、训诫、讲解与控制,只达到一些“助人”的结果;而教育则是强调教育者要尊重、接纳、聆听受助者自身的领悟,重在受导者内心的转变,达到“自助”。另一方面,按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的观点,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促进自身成长、迈向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正值青春期,生理方面和心理人格都在逐渐成熟和完善之中,他们有“自助”的愿望,也有“自助”的能力。因此,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助人自助”这一理念,而且要贯彻始终。

二、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两个原则

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指导班主任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则,也是处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内涵,我们提出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绝大多数乃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就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性质而言,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类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它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学生成才。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具有普遍性质的教育。另一类是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它主要是保护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适应社会,使学生正常地成长发展。它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部分或个别学生的具有矫正性质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教育常常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由于班级工作性质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全面负责,包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和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及重点应立足于面向全体的、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兼顾补救性心理教育。当然,全体性原则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其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敢于放手,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取得实效。

贯彻全体性原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了解所有学生的共同心理需要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使得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全面而又独特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二)辩证统一原则

辩证统一原则是指进行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辩证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心理发展,用联系的眼光、发展的观点进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结合起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帮助,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发现和预防,尽量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发展性、超前性,而不是补救性。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将他助、互助与自助结合起来,通过他助、互助,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统一到“自助”。没有学生的“自助”,便谈不上其他教育。

贯彻辩证统一原则,应着眼于全体同学,在发展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做到预防与发展相结合,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自己定位于服务者、参谋者的角色,通过教育者指导或集体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助”能力。

三、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

国外大学心理辅导发展的新特点之一是建立校内外辅导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局面。在校内形成辅导主任、专业辅导人员、教师、学生辅导干部相结合的辅导网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增设了班级心理委员,广西大学也是其中之一。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辅导,班级心理委员正式上岗后也成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那么目前有效地开展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支队伍就包括了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这三支队伍。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大学生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的立项研究工作;提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案和措施;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探索心理疾病的成因和心理卫生策略;负责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部门开展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指导大学生自身维护心理健康;协助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及时了解、掌握本学院、本班学生的心理动态,解决学生一般性的心理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转交给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关注本学院、本班心理弱势群体,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积极开展本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负责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的同学,并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气氛,为心理弱势群体提供强大的支持系统;配合学院、班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班级心理委员是新兴起的一支队伍,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做好班级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培训与辅导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重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三支队伍是层次分明、互相衔接,不能掉链和断层的。只有三支队伍通力合作才能将高校班级心理辅导推向更高的层面。 四、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误区

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但在人们观念和实际行动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德育化倾向。由于当前许多高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匮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担自然就落在辅导员和班主任身上。而他们对德育工作片面的理解,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能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致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把本属于心理障碍范畴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和违法乱纪行为来处理,损害学生的利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误区之二:夸大化倾向。现代人普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频繁的应激,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人不堪重负。对于大学生来说,情况也不例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夸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有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呈直线上升或逐年递增的话语屡见报端。但在心理健康评定过程中,存在着来自多方面的误差,从而导致了对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在数量上估计偏高的倾向,这不仅影响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而且也误导了人们对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造成大学生人人自危的负面效果,阻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

误区之三:学科化或完全游戏化倾向。一种现象就是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甚至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考试,完全忽视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实践性、实效性。还有的教育途径是采用游戏活动的方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误区之四:简单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均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胜任。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不少高校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从总体上看,杂拼从业人员的现象比较严重。很显然,如果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不通晓心理学专业知识,又不具备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能,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极易出现用简单、粗暴的、违背心理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方法对待学生的现象,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很不利。

四、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五条途径

在探讨了理念、原则、队伍以及四个误区后,我们尝试来探讨一下开展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五条有效的途径。

(一)合理组建队伍

前文中我们探讨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专兼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这三支队伍的有力支撑。这三支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是否高质有效。因此合理组建这三支队伍就成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高效的保证。如何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短缺、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下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呢?笔者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长期培养。从长远的角度看,要真正解决我国高校面临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短缺的矛盾,应从系统培养专业人员人手。为此,在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心理学系、教育系可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进行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二是短期培训。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为主要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间,培训不能以取得结业证为目的.,应注意理论和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见习、实习)的内容,让学员真正领会、运用知识和技能。三是全员参与。利用全校教师教育学生,亦即强调对学生进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少数专业工作者参与,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通过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改善学生的整体行为,在高校形成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局面。

(二)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里所说的班级教学,是指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形式来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对于过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普遍采用的咨询和治疗模式而言,这种课程模式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性心理问题所进行的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认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课程,即纳入学校正式课程计划,为完成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的专门的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的课程,它主要由班主任来实施。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保健的知识。就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而言,主要是指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知识,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活动,使个体心理受到训练,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另一种是渗透课程,即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通过自觉的、有意识的方式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实现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此种课程由包括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内的所有班级任课教师实施。

(三)优化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组成的群体,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班级环境建设体现在班集体建设、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中必须充分利用班集体在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用集体的方式实现其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集体生活是全盘教育的基础”,“集体生活是学生的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学生“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以集体生活不断的自我创造的过程”教育学生,就成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要求,从班级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原则,运用管理方法,对班级组织、成员及各项工作进行规划、指挥、调控、督察的综合性、教育性活动。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层管理,它具有两重性:一是对班级组织和成员的协调性;二是对班级学生的教育性,而教育性正是班级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本质属性。班级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发展水平和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水平。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和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正是以生活为媒介,通过个体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综上所述,优化班级环境是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

(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已被认为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层面上。他们在智力、人格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高校完全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那么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是提高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要有效地开展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先“动”起来,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任何学习都应从情景开始,那么班级辅导活动也是这样,活动为辅导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而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又是所有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是如此,那么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为目标,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做决定。在辅导活动中还要注意操作的科学性。班级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在操作上,注重团体内部的交流互动。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种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不要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极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五)班级教育合力

为了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在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导下,在班级心理委员的辅佐下,对影响大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方向一致的、有益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合力。这种合力不是教育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方向上统一要求、空间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相协调、能发挥整体教育效应的班级教育力量。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综合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函数,也表明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影响、学校影响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几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为了保证各种教育影响能共同发挥作用,当然需要对他们进行整合,以形成教育合力。具体到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通过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途径,拓宽教育时空,让置身于开放的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接受开放的现代教育,从而促使其心理能更健康的发展。

篇6:做基础教育的行者的潜心班级管理的探索教育论文

由于与传统远程教育存在不同之处, 直接将班级模式应用于远程教育必然会有不适应之处。而远程教育对教学组织、学生管理仍多采用传统班级管理机制, 虽有很多学者针对班级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大多集中于将各类先进技术的罗列及应用。因此, 对远程教育班级管理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建立远程特色的班级管理对远程教育发展必将产生深远意义和切实推动作用。

一、远程教育班级管理的现状

众所周知, 远程教育具备着空间、时间上的优势, 可以使学生摆脱地域、时间限制, 随时随地共享各类优势资源, 逐步取代了面授教学及固定学习空间, 虽然仍采用班级管理, 然而班级的传统意义逐渐趋于淡化。同时,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 远程教育以其特有的网上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的教学模式, 成为当前众多非全日制学生选择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 而非全日制学生的群体特征有别于在校生, 使得班级管理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加之, 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发生了调整, 逐步成为教学引导者、组织者, 如何发挥其角色作用, 离不开合理有序的班级环境。因此, 远程教育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也日趋凸现出来, 有必要分析目前远程教育班级管理的现状。

1.组织现状

我国的远程教育主要采用两种管理:采用试点院校——校外学习中心——学生三级模式, 学生一般直接同学习中心接触, 试点院校委托学习中心负责聘用教师或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依托奥鹏或知金等第三方公共服务体系, 由第三方组织实施完成除教学外的所有工作。试点院校均同学生关联度较差, 对学生管理处于相对松散状态, 进而不利于保障教学效果。

2.学生现状

远程教育学生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学生为主, 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 面临三重压力:工作、家庭和生活, 学习功利性强, 学习时间无法保证, 学习孤独感及情感缺失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阻碍了终生教育体系推进步伐, 亟待从业人员重视解决。

3.教师现状

无论讲授、辅导, 还是班主任都从狭义的班级上升到了广义的班级上, 受众对象具有广泛化、特殊化及区域化等特点, 然而国内大部分远程教育试点单位未配备专职师资, 均存在相应的网络教育经验欠缺, 尤其表现在教学素材准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组织方面, 而教学效果达到与教学组织关联重要, 教学信息的获取不对称以及教学对象状况不清晰, 严重制约了教师自我发展及有效教学手段施展。

4.实施现状

学生班级管理现状, 为了便于管理, 通常采用传统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学生管理, 学生来源、知识背景、工作性质、学习困惑、流动性等不一致性, 使传统班级管理方式不适应, 进而阻碍了学生归属感、特定学生学习需求满足等方面。

二、现代远程教育班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1.远程教育班级管理内涵及特征

班级受众对象的主体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其受教育程度大体相当、认知水平大体相似、来源较为单一、工学矛盾较平和, 与国内高校全日制学生特征基本相符, 通常采用传统班级管理全日制学生。班级发展史, 是在不断共性与个性的碰撞中前行的, 是一个发展、改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这期间诞生了编制[3]、教学[4]两大改革体系, 旨在谋求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兼顾其个性差异。

班级管理系统包含班级学生管理、班级思想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行政管理, 而远程班级管理除涵盖以上内容外, 学生的个体差异变得尤为突出。

而远程学生管理需要改进以适应远程教育学生管理工作, 在满足大部分共性学生的基础上不放松对个性学生的管理, 总的方针为:在学生求学过程中针对同等层次或者水平以班级管理共性为主;对待未能尽快适应远程教育模式或课业学习困难的学生以班级管理个性策略为辅。远程班级管理离不开班级管理的内涵, 既有传统班级管理的螺旋式发展, 又融入个体教育管理的“返祖气息”, 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坚实的理论根基, 对班级管理方向及问题准确掌控。

2.远程教育管理存在三大断层问题

远程教育诞生于各大试点高校, 其教学、师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浓重的学校个性气息, 而借鉴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班级除先天因素之外还兼具了“远程”这一鲜明的特性, 管理内容的单一化与应用环境的多样化使得远程教育班级管理推进及其管理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笔者通过分析、对比班级管理内涵及远程特征, 认为当前远程教育班级管理存在三大分离断层, 制约着班级功能发挥:

(1) 教学分离断层。传统班级管理表层表现为行政管理, 其教学实施管理由教师承担, 基本由班级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实现班级职责。而远程教育模式采用自主学习模式, 教与学分离,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了解无法采用面对面高效直观的形式来获取, 只能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记录的结果, 带来了与学生互动的情感缺失,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保障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不再局限固定时空限制, 以随时随地自主方式开展, 其学习困惑、情感交流、学习群体依赖于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 学习孤立、异步不适应、工学矛盾、学习角色转换等技术手段很难有效解决, 更谈不及在班级角色的发挥;远程教育的班级管理者主要围绕着学生行政事务管理, 辅以教学活动协调, 由于学生的分散性, 大部分工作是信息的传达及少量的学生信息反馈。因此, 教学分离断层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教管分离断层。由于国内远程教育试点单位, 远程学生管理仅限于文件信息, 主要依托校外学习中心或者其他机构进行学生管理, 无法直接或准确获取学生的需求, 无法避免针对性或促进性解决途径的局面的出现;同传统教育教师负责教学及教学管理过程不同, 远程教育教师负责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教务管理环节由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负责, 教师与专职管理人员职责不同, 观念有所侧重, 容易产生一定的表达误区或理解偏差, 进而造成教管分离断层的出现。

(3) 教学目标与质量监控分离断层。纵观国内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均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体系文件, 涵盖培养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整套环节, 制定了科学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受诸多因素影响, 教学质量监控差强人意, 有的甚至形同虚设;目前虽有部分高校加大了质量监控力度, 究其深处, 监控的重点侧重点有所偏离, 同所担负教学质量监控职责存在较大差距。

综上三大断层, 只是对远程教育在国内发展状况的缩影一角, 尤其三大断层对远程教育班级的影响至关重要, 进一步表明了远程教育班级管理同传统班级管理的区别及照搬使用的不适应性, 对远程班级管理研究和改革的迫切性。

三、四大举措重塑远程教育班级管理新模式

1.尝试教学督导机制[5], 拉动班级教学、质量监控双职能

教学督导制度宗旨是为教学质量保障而服务, 是教学质量的内部监控机制之一, 立足于教学工作。笔者将教学督导工作引入到班级管理中, 用以弥合教学分离、教学目标与质量监控分离断层等不利因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教师、班级管理者、学生规划到同一交互平台, 教学环节、活动参与等多维度发挥督导功能。

2.两类班级管理者共同强化班级教管职能

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管理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 加强与学生交流, 策划各类活动, 拉近所负责班级的学生关系;同时在现有行政管理基础上配以多名专业教师担当学习班级管理者, 以减少教管分离对教学质量改进理解偏差, 改变过去行政管理为主的局面, 在学生求学期间, 根据学习状态分属于不同的学习班级, 以不同层次的大体相似的学习状态作为班级教学组织的基础, 达到平衡共性和个性双重需求。

3.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塑造活力而凝聚的民主班级氛围[6]

众所周知有活力、凝聚力的班级是民主、互动的班级, 国内班级管理以班级管理员 (班主任或者兼职工作人员) 为主体, 学生为辅助, 且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方面。因此急需在管理理念方面创新, 从而改变学生为辅的状况, 将学生纳入到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自治、互助方式展现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自主权和能动权, 通过民主方式拉近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融洽班级内部活动氛围, 进而带动学习氛围营造, 克服教学分离造成的学习孤立感、情感缺失、沟通渠道不畅, 彰显以学为主理念。

4.新型层级动态班级模式, 推进远程班级探索实践

众所周知, 班级管理模式多样化, 目前的国内远程教育班级多为静态管理方式,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其归属班级不再变化, 而远程学生学分制下的弹性机制势必面临着大部分学生按时毕业, 少部分学生依然继续求学状态情况, 引发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困难、无法顾及少部分学习学习需求的不利局势。

对此, 笔者在研究对比现有班级管理模式的情况下, 综合远程教育学生特性和上述四项举措, 依托现代先进技术, 引入行政班级和学习班级两级概念, 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级动态班级模式, 以教学督导为主线、两级班级为实体, 多重角色协调配合四重措施共同推进, 以期克服现行班级模式弊端, 为保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认可度而大胆尝试。

图1为新型班级模式的组织框图, 其中学习班级N表明学生可以归属于多个学习班级;该框图彰显多维立体交叉思想, 着重体现以学为本理念, 加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将学生吸纳入班级管理队伍, 以学生自治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进而丰富远程班级活动形式、引导网络学习兴趣, 发挥学习同伴的示范及带动作用, 快速促进协作式学习模式形成。该框图具有以下优点:

(1) 教学督导制理念贯穿与学生求学、教学组织、教管实施全过程, 通过学生教学监控及反馈、行政管理、考核方式调整、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三方面得以彰显, 从全局、局部两角度掌控各项业务的实施状况, 为可操作性强质量调控方案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 充分克服了教学分离、教学目标与质量监控分离对远程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2) 班级是一种动态的走班制度, 班级管理角色丰富, 涉及行政管理者、教学人员、学生。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分属于唯一不变的行政班级和可动态调整的学习班级。学习班级信息随着学生求学状态的变化作出必要调整, 调整目标是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为基础, 根据批次性的学生学习状态适当调整, 学生学习引导由班级教学管理者、教师共同完成。依托信息技术调整, 可以到达每次考试后调整的频率, 考虑到操作效率等因素, 班级调整的时机为所在批次正常毕业后, 将剩余学生学习管理归属到下一个毕业批次, 其原属班级教学职能完成, 仅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学生划分到新的学习班级, 学习孤立感弱化, 协作学习模式继续存在, 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对个人学习、教学目标实现了双赢。

(3) 对教学人员而言, 将其纳入到学习班级管理中, 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学业, 也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使其更加适应终身学习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对班级行政管理者而言, 其工作重点将调整为如何在技术指引下、发挥班级行政管理职能, 构建有活力、有凝聚力的学习型班级;对试点院校而言, 依托现代先进技术、教师、教学督导等多层面力量, 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可能, 使自身教育职责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分析, 层级网络动态班级模式可有效解决目前远程教育班级管理弊端, 并对提升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教管水平、学生学习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动态性班级模式可有效兼顾到共性及个性学生的培养需求, 实现对教学、教管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网络教育试点十来年历程中, 传统班级管理在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为此, 分析远程班级特性及班级管理现状, 着重从解决远程班级三大断层入手, 以四大举措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层级网络动态管理模型, 重塑了远程班级管理内涵, 拉近了班级各职能间的关联, 克服了三大断层影响, 对现代远程班级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探索意义。而围绕此模式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深入开展协作学习活动, 达到质量保障要求, 将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6.

[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6-21.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5-7.

[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25-33, 220-225.

[5]姜文.加强教学督导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8) :317-318.

上一篇:五彩的秋游作文350字下一篇: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