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论文

2022-04-21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其发展。对此,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力量,通过信贷政策倾斜、创新金融产品、成立专营机构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也积极与政府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论文 篇1:

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在整个金融总资产之中比重慢慢增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银行的补充,也是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发展经济中融资、引进技术方面中起着其特有的作用。此外,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进行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主要方式是逐渐剥离原来的共有经济,着重进行增量式的发展,使非公有经济比重得以扩大。非银行金融机构便是顺应此改革发展模式的产物,并在此改革转变中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相信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体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其在我国经济市场和经济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

金融机构体系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共构成。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均以信用方式聚集资金,形成资产来获得盈利。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关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国内与国外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都主要是指所创造的金融资产的性质不同。 银行使用信用创造功能的方式是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来实现的。其仅仅依靠增加负债便能创造多倍存款货币,形成新的购买力,将新资源引导输入经济循环之中,由此向经济循环之中输入货币。因此可说银行是“货币的生产者”。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通过购买初级的证券来创造对自身的非货币性债券的,这种债券是以股份、基金份额、保险单及其他证券形式存在的流动性资产。而这些债券只是货币的 替代品,并不能形成新的购买力。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不能向经济循环之中输入新的资源的。

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一)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

很多中小型企业因为风险高,因此融资存在困难。而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保险贷款业务却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对银行来讲,保险贷款不但将自身的风险分担了一部分,同时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费用与自身的管理成本。而保险贷款的担保方式与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 贷款相比较而言,其是发生在贷款损失之后,银行在此种情况发生的情况下,更易从第二还款来源将贷款收回。而对保险公司来讲,贷款信用保险在为保险公司开放新产品、使保险公司产品多样化方面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自身业务也可借此得以大规模的拓展。对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有保险公司的介入,便可间接告诉银行自己公司的信用与资金状况,利于解决之前存在的银行同中小型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被保险企业的信用评级。因此,从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上来讲,银行与保险机构合作,可以改善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又可同时使银行与保险机构业务规模得以拓展,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二)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

银行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对于解决高风险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过高具有重要意义。风险投资机构专注于高科技行业,具有技术评估优势,能对贷款需求方的科技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银行与其合作,可更加科学地评估贷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还本付息能力。通过合作,银行还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和监督成本,参与分享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收益,从而使风险与收益相称。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而言,银行贷款则可以增大所投资企业的财务杠杆,提高其股权投资收益率。

银行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模式,常见的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著名的硅谷银行模式就是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成功的典型。而目前国内一些银行也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

(三)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由于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信用能力不足,难以按照传统途径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如果引入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则可以产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将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之间分配,有利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二,更重要的是,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具有信息优势,在接手每笔担保贷款业务前,担保公司都要对所担保项目进行调查、评审,这对银行来说相当于风险审查的前置,既可以帮助银行筛选项目降低银行的成本,还可以为银行提供一些风险提示。

但是,融资担保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担保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合作不够。具体表现如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放大倍数不够,使融资担保服务极其有限。另一方面,在贷款项目的共同监管上,大多数担保机构也无法和协作银行达成风险共担协议,银行只设定义务,而没有实质性的配合,显现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不对等地位。

因此,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应与担保机构共同承担风险。就监管部门而言,要防止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应该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健全体制,从而促进双方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国光.金融体制改革及运作全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延田.PE热潮与商业银行市场机会[J].农村金融研究,2007(11).

作者简介:杨秀瑞(1973-),男,湖南凤凰县人,土家族,经济师,现就职于湖南省农业银行凤凰县支行,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杨秀瑞

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论文 篇2:

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方式及创新路径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其发展。对此,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力量,通过信贷政策倾斜、创新金融产品、成立专营机构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也积极与政府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更好地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开展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科技支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其融资难的问题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融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及其融资现状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日渐提高,但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占比较高。以天津市为例,截至2012年2月份,全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23万家,其中,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的各占比依次为70.16%、21.75%、8.09%,科技小巨人企业10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天津市企业总数的比重从2010年的9%提高到11%。预计2012年底,天津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可达3万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贡献较大,对经济增长、提升就业、推动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大,有一定实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贡献突出。截至2012年2月份,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30%。虽然科技小巨人企业仅有1067家,但其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却达到4700亿元。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纳就业119万人,2011年创造税收225亿元,贡献了约66%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新开发产品。

科技型中小企业行业分布集中,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有助于优化产业机构,提升经济竞争力。从行业分布看,这类企业广泛分布于国民经济的三大行业之中,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较为集中。如天津市有6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布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以内源融资为主。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对资金的需求不是特别大,企业主利用自有资金以及亲朋借贷基本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其次,因为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较慢,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不健全,制约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加上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整体较差,直接导致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较低。再次,为了防止未来高收益被他人分享,科技型中小企业原有股东并不热衷于股权融资,内源融资是其主要融资方式。

二、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方式

(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倾斜

首先,在客户准入方面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客户。如民生银行在福州软件园,针对“三高六新”(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中小企业,提供无需抵押、质押及第三方法人保证的贷款支持。天津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定了“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即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50%,同时不低于全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

其次,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周期,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如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细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类别的金融服务。杭州银行针对已完成研发、技术先进且处于产业化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期权贷款。针对生产周期长、库存压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存货质押贷款。中国银行开创“中关村”模式,根据企业成长轨迹,为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定向金融服务。

(二)研发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的新产品

首先,借助外部机构的增信措施,联合相关部门研发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如北京银行推出的集成电路设计贷款、“融信宝”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瞪羚计划”贷款等,都是借助中关村管委会的贴息政策和担保费补贴政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出口银行设立特别融资账户,对科技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出口提供融资支持。农业发展银行也对其开办农业科技贷款服务。

其次,银行与相关机构合作,借助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用,为特定群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如北京银行第一批参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工作试点工作,为之提供信用贷款。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与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科技局合作推出“科贷通”,向市科技局、财政局、银行共同审核同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浦发银行与上海市科创中心联合推出“科技小巨人信用贷产品”,为科技小巨人及培育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再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的现状,不断丰富抵押物类型,解决其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如交通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后,多家银行纷纷效仿,并在国内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成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专营机构

首先,在银行内部成立专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支机构,专营机构在业务操作和经营模式方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单独授权、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单独管理。2000年、2002年,建设银行深圳市科苑支行、南宁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先后在设立科技支行方面进行初步探索。2009年初,银监会批准成立成都银行科技支行、建设银行成都科技支行。此后,北京银行中关村海淀园支行、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汉口银行光谷支行、平安银行深圳科技支行、农业银行无锡科技支行、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中国银行科技支行先后挂牌成立。2011年5 月,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在海淀区正式开业,专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志着成立科技支行的模式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次,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部门,主要是在总行或分行层面设立专门的部门条线。如2009年,上海农商银行在总行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致力于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1年,交通银行苏州分行成立科技金融部,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主、员工提供金融服务。

再次,发起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银行。2003年,科技部提出有必要成立科技银行,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2008年,广东省与科技部提出共同组建广东科技发展银行,但至今该银行尚未挂牌成立。2010年,浦发银行与美国的硅谷银行计划合资成立科技银行,专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1 年11 月,银监会批准其筹建。

(四)与外部机构合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首先,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发挥政府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熟悉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利用政府部门在各个金融机构中的协调作用,与其合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如2007年,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与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合作,为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2010 年,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与苏州市科技局、财政局合作设立科技贷款风险基金池,为风险基金池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012年,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中关村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中关村示范区高科技企业提供500亿元授信额度。

其次,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产品优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上市等综合金融服务。如中国银行深圳科技支行,除提供贷款服务外,还结合多种融资渠道,与风投、券商等联合开发“投联贷”产品,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支持。招商银行联手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8家机构推出“中小企业创业上市通”,整合私募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协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华夏银行为盘活科技型中小企业“难抵押”的资产,有效解决银行信贷资产退出问题,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推出“接力贷”。

再次,与政府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合作,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多方合作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的业务发展模式,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科技支行提供贷款,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保险公司设计信用保险产品,创投、风投公司和银行合作进行银投联贷。江苏银行连云港市分行、杭州银行杭州科技支行也有类似的合作方式。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与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合作,利用平台和核心厂商的优势,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增信的同时弱化担保要求。

三、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科技型中小企业之所以面临融资难,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的信贷产品不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因此,为了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必须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首先,进一步丰富抵质押物类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高价值的有形资产,传统的抵质押方式对这类企业往往难以适用。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和建立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有效途径。银行也可以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对服务于大企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卖方保理融资。通过核心企业的增信措施,降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评级的依赖,降低对抵质押物的要求。

其次,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现金流特点,分析企业的自有资金和经营现金流,合理确定贷款金额、期限和还款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之初,资金大多用于研发,并且研发周期较长,银行可以结合其融资需求和现金流特点,设定合理的授信期限和还款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研发成功后,在市场开拓时,往往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支持,银行可根据企业的订单量发展订单融资贷款。

再次,成立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机构,保障产品研发的效率和针对性。如交通银行在苏州成立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基地,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

(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首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业务处理效率。在贷前调查中,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方案,注重对产品技术发展前景的评估调查,适当减少财务数据等方面的调查,从而提高调查效率。审查审批方面,通过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委员会,建立有针对性的审查审批机制,缩短贷款审批决策链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审查审批优先安排,适当下放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等。

其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出台专项政策,建立专门的激励约束机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单独的客户准入、风险容忍、风险拨备政策和业务协同政策或机制等。开发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推出专用的风险定价指引,建立利率风险定价机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

(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首先,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设计金融服务方案。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阶段的融资、结算、理财等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针对采购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针对生产提供流动资金支持,针对销售提供保理融资服务等。再如,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投标、生产、销售等阶段依次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质量保函等。

其次,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阶段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中介平台,为企业寻找合适的财务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以及提供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等服务。对于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加大信贷支持,满足企业日常性经营资金需求。对于即将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积极介绍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对成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公司理财服务、战略并购财务建议等。

(四)实施集约开发模式

首先,通过选择特定行业实施行业集约开发模式。在行业选择方面,各家银行可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专长,以及行内对于特定行业的了解,明确行业支持领域。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行业分布较广,不同行业差别较大,银行全部服务于所有的行业可行性较低,可以尝试集中部分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开发,确切掌握重点支持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的市场价值,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本银行服务特定行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业性。

其次,通过专注于特定园区实施区域集约开发模式。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各大科技园区高度集聚,银行可以与科技园区合作,对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集群开发。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密集地区、国家高新区的分支机构设立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或者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分支机构,积极向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五)注重外部机构合作

首先,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借助政府部门的行政资源,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信息的了解和收集,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争取科技贷款及财政贴息的方式,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其次,加强与风险投资基金、政府主导的科技型企业担保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白俊峰.科技“小巨人”去年揽金4700亿[N]. 天津日报,2012-2-10.

[2]付剑峰,朱鸿鸣,郭戎,沈文京. 科技银行中国化的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1,(11).

[3]郭中凡.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6.

[4]李增福.中小企业银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历史经验批判[J].经济经纬,2010,(2).

[5]罗铮.地方银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12.

[6]石慧.我国中小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0,3.

[7]谭欣.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特征及其需求分析[J].经济论坛,2007,(9).

[8]徐力行,王鑫,郭静.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难促科技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1,(1).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S)

作者:娄飞鹏

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探析

[摘要] 本文从迎接挑战和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等方面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剖析,进而从政策、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 中间业务混业经营收费定价制度

一、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1.金融风险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不仅有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与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在利率市场化之际,外资银行以其在利率定价上的灵活机制,以及在国际市场上众多的避险手段,竞争优势必将显现。

2.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变小。我们从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以来连续8次的存贷利率下调可以看出,银行经营的实际存贷利差已经明显收缩,银行职能正在经历着由信用媒介向财务顾问、代理商、受托者角色的转变,提高各种金融服务所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在业务构成中的比重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3.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具有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進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模小,收入总量低。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业务规模较小,综合效益较差。根据《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年度数据和各银行网站公布的相关年度年报数据发现,全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平均不足8%,这尚不及国际银行业2000年的平均水平。

2.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缺乏突破性增收产品。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办的品种仍以转账结算、票据承兑、贴现,以及各种代理业务为主,各家商业银行业务品种类似,没有特色,附加值比较低,形成收入较少;真正价值较高的如代客理财、咨询评估、财务顾问等新兴中间业务拓展较少。

3.中间业务收费不规范。目前中间业务收费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许多服务项目没有收取手续费标准,致使银行难以收费;即使制定了收费标准的项目,也由于传统经营的影响和客户对收费的不理解,而使得收费的推行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4.层次不高,资源投入有限,高素质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中间业务大多数是人力资本和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它的运作以先进的电子化设备为基础,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投入。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却停留在传统金融服务与现代金融服务之间的“初级阶段”。

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1.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内不能从事信托、证券业务,限制了商业银行开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抑制了金融创新。因为目前新型金融产品都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交叉融合的结果,在分业经营下这种情况是很难做到的。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尽管2001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准入、业务种类、审批程序、收费标准、监督监管等做出了一定规定,但尚不够完善健全;2003年新修正的《商业银行法》仍缺乏明确的中间业务经营规则,对银行与客户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涉及;货款的国际结算业务面临国内做法与国际法律、惯例的一定冲突;国内信用证、保理业务等新型中间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规范也几乎是空白。

3.银行自身因素。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误区,没有对中间业务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没有从经营战略高度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进行发展。除此之外,银行还面临着缺乏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和信息科技力量支撑不足的问题,这都影响了金融创新产品的进度和技术含量。

4.定价制度。由于没有建立起分产品、分客户的成本核算体系,中间业务定价缺乏最基本的参照依据,目前各行的中间业务定价基本上是采取比照法或领导拍板法的方式,既无法保证定价的科学性,也无法向客户说明定价依据,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5.市场需求因素。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而言,还没有形成对中间业务的有效需求,再加上没有得到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的理解支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举步维艰。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中间业务发展措施

1.实现由“分业”向“混业”的发展。从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业的发展要经历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发展轨迹。商业银行应当未雨绸缪,全方位的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中间业务的品种体现混业经营的特征,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负责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部门。

2.实现经营观念的转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处的这种从属的非独立地位,与客观环境的要求以及发展中间业务的迫切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需要商业银行上下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把拓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度来对待,彻底改变旧的经营理念。

3.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关部门应及时补充、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等不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适当放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机构的合作范围和界限,以扩大中间业务的拓展范围,推动业务产品跨行业创新。

4.建立合理的收费定价制度。我们要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观礼靠拢等原则,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

5.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拓展传统中间业务市场,开发新兴中间业务市场。并加大科技人才开发力度和市场营销力度,来促进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作者:曹献雨

上一篇:高等院教学金融专业论文下一篇:课堂整体性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