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构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银行机构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在控制上的能力与风险上的识别能力是不同的、风险上的偏好和收益也是不同。所以,二者间有着内在合作的需求与可能。本文对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在合作上进行了探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异同,并且表明了二者之间都有哪些合作,与此同时,提出了促进二者之间合作的几点有效措施。

第一篇:银行机构论文范文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在整个金融总资产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越来越多,所占的份额也随之越来也巨大,并且在我国经济的发展的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先简单分析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之处,之后阐述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它作为银行的补充,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对银行而言,具有加快融资、高新技术、高风险识别能力等多种优点,这些都加速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市场环境。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生是改革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一、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

为充分地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区分,首先应该明确两者的概念,银行是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依据法律建立的,主要通过经营货币信贷业务来获得盈利的一种金融机构。所以可以根据银行的职责,划分银行的类型,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等,银行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长期性投资获得盈利,在资金的筹集中也不同于银行,它们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提供保险等不同于银行的形式,进行资金的筹集,来满足金融机构的发展。

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相同的地方:第一,两者通过信用的方式筹集大量的资金,通过资金的周转来获得盈利;第二,两者都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忽略法律法规的存在,因此在两者划分活动范围时要满足国家经融法规的要求。

尽管两者存在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两者信用业务形式不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因此在机构开展的形式中,主要依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来完成资金的筹集,而银行主要通过面向存款者筹得资金,两者信用业务形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其次,两者社会资金流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不同,银行是国家与市场资金循环的纽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资金的流通,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在整个社会资金流动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这种中介地位主要指通过买卖证券,在证券的交易过程中不断进行初级证券和间接债券的买进与发放,促进社会资金的循环,而在这种循環中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方的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投资方的投资风险。所以当下,许多客户都选择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以期通过改变贷款的期限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流动性危机,避免风险,使得那些流动性比较小的资产也能够正常实现预测偿付,促进资产的发展。此外,两者贷款的发放形式不同,银行主要通过利息的方式对贷款进行发放,而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不仅可以用利息支付,还可以通过发放红利的方式,分得股东的资金,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还可以通过优惠贷款条件,进行贷款的发放。正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多种贷款发放途径,吸引越来越多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选择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大规模的借贷活动,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大量的资本,也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最后,两者所创造的金融资产的性质不同,银行是货币的生产者,主要指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负债的形式,获得大量的资金,从而为银行进行借贷提供资本,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形式周转资金,从两者差额之中获得盈利,但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通过买卖证券获得盈利,取得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这种债券不能形成购买力,只是货币价值的替代品,不能为经济循环输入货币。

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1.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

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三方共赢。首先,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给企业的融资造成严重影响;其次,银行如果对企业进行融资,将面临高额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如果保险贷款损失,银行将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得一定资金的补偿,但这种补偿耗时耗力,造成银行人力、物力的损失;最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为企业进行贷款,不仅可以增加保险公司产品的多样化,也能保证公司的正常发展,因此加强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对于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以及加快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发展,都是有利无害。

2.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

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型企业中,在贷款方面存在两个问题,即贷款成本过高和交易信息不对称。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增加了科技型企业进行贷款的负担,而此时,如果银行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有效的合作,将很好地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问题。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创业投资机构的一个分支,主要从事于高科技行业,拥有技术测评的能力,能对贷款方的科技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判断项目的市场价值,从而判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进行合作,能有效地判断贷款方的还款能力,促进资金的及时回笼,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成本,分享收益,从而在风险和收益中取得平衡,提高两者的收益。在具体的合作方案中,主要采取纵向和横向两种合作模式,但是国内关于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的案例还比较少,具体的实践过程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我国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借鉴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广泛开展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

3.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向银行提供信用信息,只有信用信息达标,银行才会发放贷款,但是由于缺乏抵押资产,导致信用不达标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中小型企业为获得贷款,不仅可以向保险结构合作,也可以向担保机构进行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一方面银行可以省去对项目进行审评的时间,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减少银行贷款的损失。另一方面担保企业可以通过对项目的测评,进行正确的担保,促进担保机构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更好的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两方应该共同承担风险,提高监管力度,避免地位不对等情况的发生,更好的促成双方的合作。

三、结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具备的特点,要求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加强两者间的合作,通过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的合作,更好地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实现三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杨洋,徐妍.转型经济时期的金融管制——对制度冲击与信息约束的初步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2]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周松山.?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变动影响因素及其监测体系重构研究[J].浙江金融,2011(01).

[3]田杰,陶建平.社会经济特征、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排除——来自我国1765个县(市)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2(01).

[4]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J].金融研究,2010(08).

[5]中国银监会青海监管局课题组,高家宁.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控研究——基于青海省视角[J].青海金融,2012(01).

[6]胡红业,刘博.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多样化研究[J].南方金融,2010(06).

[7]于慧君.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结构影响的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

作者简介::蒋楚云(1989.05- ),女,籍贯:江苏武进,研究方向:CFA

作者:蒋楚云

第二篇: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究

摘要: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在控制上的能力与风险上的识别能力是不同的、风险上的偏好和收益也是不同。所以,二者间有着内在合作的需求与可能。本文对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在合作上进行了探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异同,并且表明了二者之间都有哪些合作,与此同时,提出了促进二者之间合作的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合作探究

现如今,经济体制的改革正在不断地进行着深入,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在整个的金融总资产中占据的比重在逐渐的增大,逐渐的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的经济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作为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逐渐的将原来那些共有的经济剥离掉,重点是在发展上进行着增量式,使非公有制的经济占比逐渐增大,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就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并且可以在改革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

金融机构的体制在構成上是由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完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的相似之处有很多。比方说,二者的在进行资金筹集的时候都是以引用的方式进行的,然后使之成为资产从而获利。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区别又是非常的明显,而就存在着的区别而言,我国和其它的国家有着完全不相同的理解,但是,基本上也都指的是创造出金融资产在性质上的不同。银行进行信用的创造功能的使用,经过发放和吸收贷款从而得以实现。而这只是依靠在负债上的增加就可以创造出在存款上有多倍的货币,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购买力,把新的资源向经济循环之中输入,然后在进行货币的输入。这样就可以说生产货币的是银行

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2.1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

有许多的中小型企业会因为风险比较高,所以在融资上是有着许多困难的。而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达成合作,进行保险业务的开展一定是一个极好的对策。对于银行来说,保险贷款既能使自身的风险被分担出一部分,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使交易的费用得到了减少的同时又使自身在管理成本上得到减少。而为保险贷款进行担保的方式和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进行对比来说,保险贷款是在贷款损失以后才发生的,银行在发生这种情况以后,是极其容易的就可以在第二个还款的来源上收回贷款[1]。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容易从第二还款来源将贷款收回。而对保险公司来讲,贷款的信用保险给保险公司进行新产品的开放,让保险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多样化,并且使自身的业务因此有了极大的拓展。对中小型的企业而言,因为保险公司介入到其中,就可以间接的告知银行自己的公司在信用和资金上的状况,对以前存在着的银行和中小型的企业间在信息上的不对称等一些问题是非常有利于解决的,大大的使被保险的企业提高了信用评级。

2.2银行和创业投资机构合作

银行和创业投资的机构进行合作,针对高成长和高风险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在贷款中比较凸显的两个问题就是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和交易的成本过高。风险投资的机构对高科技这个行业是非常专注的,在技术上的评估是极具优势的,合理科学的对贷款需求方进行科技项目的评估。银行与之进行合作,能够使交易的费用和监督的成本得到降低,对高新技术的企业进行成长收益的分享与参与,这样就可以让收益和风险相对称[2]。对与创业投资的机构来说,银行的贷款能够使投资的企业在财务杠杆上得到增大,使股权投资在收益率上得到提升,银行和创业投资的机构达成合作的模式,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两种,是横向和纵向。非常有名的硅谷银行在模式上就是典型的商业银行和创业的投资机构,也是最为成功的。

2.3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

因为中小企业最缺少的就是可以进行抵押的资产,在信用能力上还是不足的,很难依据传统的途径进行商业银行贷款的获取,若是使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达成合作,随之而来的就是两点的积极作用。第一点,在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进行信用风险的分配,对银行进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是非常有利的,使银行给中小企业进行放款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第二点,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中小型的企业来说担保机构在信息上是有着绝对优势的,在对贷款业务进行担保接受之前,担保公司是需要对接下来进行担保的项目作出审核与调查,这也代表的就是银行所进行的风险检查,这样可以为银行提供帮助,不但帮助其进行项目的筛选使其在成本上得到降低,还能够帮助其提供一些在风险上的提示。

2.4银行和财务公司合作

银行是可以以财务公司特点为依据,进行自己的创新。在管理上进行标准化之前,需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进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的提供——建立集团账户,一个企业的总公司和这个企业的下属公司都在一座城市,这个企业的总公司是需要进行财务公司的设立,设立的财务公司是需要和下属公司在分行各自进行账户的开设,财务公司在账内可以将全部的下属公司在账户上的余额反映出来,下属的公司在进行本公司账户使用的时候后受到财务公司在账务余额上的限制,这一种方式是便于企业对下属公司在资金上的情况有所掌握[3]。那么,当企业的总公司与下属的公司不在同一个城市就非常适合公司异地网络的结算方式,总公司进行财务公司的下设,财务的公司与异地的下属公司都是需要在商也银行之中进行对公账户的开设,财务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把异地的下属公司资金向总公司进行及时的回调,或者是向下属的公司进行资金拨款的时候,可以经由商业银行进行异地划款,商业银行需要在异地结算的时候保证可靠、安全和方便、快捷。

3.促进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对策

3.1银证合作,进行杠杆融资的拓展

有了券商的引导以后,能够进行收购公司的探索,抵押并购后的收益和资产,通过银行获取贷款进行并购需要资金的筹集。现如今,商业银行未能直接进入到股票和信托的投资之中。但是,现在的商业银行可以知道投资银行、申请合作,进行融资项目的开展、资产重组和企业的财务顾问等一些投资银行的业务[4]。商业银行利用投资银行进行项目融资的拓展,以项目在建设上的周期为参考依据,分批次、分阶段的提供融资是为大型的基础设施准备的,比方说,市政设施、交通、能源等一些项目。

3.2基金托管业务

有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的规定,商业银行是以基金托管人这一身份进行基金资产的托管,全部募集到的资金都需要在银行进行专门账户的开立。因此,办理基金的申购和持有基金的人在发放获取的红利时都是需要经过托管银行进行代理。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稳步的发展过程中,新证券的投资资金一定会不断的出现,基金的品种也将持续不断的在增加,进行证券基金托管的银行是商业银行,必然会使结算量和资金进行大幅度的增加,因此会让商业银行得到大量沒有风险的收入——手续费。与此同时,还能够间接地进行资本市场中存款客户这一市场空间的开发。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将基金的托管业务当做表外业务中最重要的工作,对证券投资的基金业务在市场上的发展趋势进行着认真的研究,进行有关业务的支持软件的开发。

3.3搭桥贷款

针对一部分准备进行股票发行的公司或者已经将配股准备好的上市公司,由于在项目上已经完成立项,即将就要开工了。但是,因为由证券市场所募集来的资金还未准时获取到,这个时候券商为了进行投资银行这项业务的拓展,特别是担任股票的推荐人或者是承销商的身份,将自己设定为担保方向进行资金清算的银行表明为或者拟增发新股、配股的公司或者是拟上市的公司进行搭桥贷款的发放,银行的目的是使清算的业务得到稳定,可以和券商之间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并且这种类型的贷款会因为受到了券商的担保,或者是投资的银行使用自有的资金进行融资服务的提供,随后会使风险降到最低[5]。因此,也是乐于进行此类贷款发放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合作进行探究,阐述了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异同,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有哪些合作中提出,银行和保险机构,并表明合作对于银行来说,保险贷款既能使自身的风险被分担出一部分,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将交易的费用得到了减少的同时又使自身在管理成本上得到减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易从第二还款来源将贷款收回;银行和创业投资机构合作表明银行与之进行合作,能够使交易的费用和监督的成本得到降低,对高新技术的企业进行成长收益的分享与参与,这样就可以让收益和风险相对称。银行和财务公司合作时银行是可以与财务公司特点为依据,进行自己的创新促进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对策就是银证合作,进行杠杆融资的拓展、基金托管业务、搭桥贷款,有了券商的引导以后,能够进行收购公司的探索,抵押并购后的收益和资产,通过银行获取贷款尽心并购需要资金的筹集。

参考文献:

[1]辛雄飞.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13).

[2]王雪莹.浅谈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J].商情,2017(10).

[3]蒋楚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4(29):171-172.

[4]姚黎明.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基于发展中小企业信贷视角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4(11):121-122.

[5]董君,张青.关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风险体系梳理[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7(12):16-21.

作者:江李帆

第三篇:中国农村银行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国家政府始终将农村银行机构服务体系改革当成农村金融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全农村银行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农村银行机构的服务效率,扩大农村银行机构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三农用户能够享受到农村银行机构带来的便利。将农村银行机构打造成符合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目前,中国农村银行机构服务体系还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服务人群主体单一、竞争不充分、服务效率低、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到位,县域资金外流、信贷服务不到位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农村银行机构的经济助推作用,也制约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银行机构的改革创新策略是意义深远的。

农村银行机构是构成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也是提供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的主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建、农村产业、农村企业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农村银行机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让更多的资金在农村地区运转流动,也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更加普惠的金融服务。然而,银行的商业趋利性导致其在提供信贷服务时,会有意识地将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排除在外,其服务人群覆盖范围相对狭隘,提供的贷款额度也较少,银行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到位,很多富余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没有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农村银行机构的现状问题,接着给出了农村银行机构的改革框架,最后论述了农村银行机构的改革策略。

一、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问题

(一)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服务不充分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以农信社和农商行为主力军,很多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愿意入驻农村,其设置的分支机构也在慢慢退出农村市场,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服务的大型商业银行除了邮政银行以外,其他的银行呈现出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农村地区的银行服务网點分布零散、间隔较远,覆盖率较低,网点和分支机构的辐射服务范围较为狭隘。

(二)农村银行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类型单一

现阶段,为三农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类型较多,其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等。但仔细分析,这些银行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类型都是相对单一的,产品也多为风险较低的谨慎类产品,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贷款需求。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是政策性银行,一般不会提供企业贷款服务和农户贷款服务,邮政储蓄银行机构提供的贷款数额很小,无法为一些农村工程提供贷款,农业银行虽然有农机农具贷款、房车贷款、企业贷款等金融服务产品,但农户贷款产品类型极少,常常将一些农村弱势群体排除在外。综合来说,农村银行机构目前提供的金融贷款产品类型不够多元,难以满足一些农户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三)农村银行机构的商业趋利性致使资金外流

农村弱势群体偿债能力弱,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其提供信贷产品时,需要面临农户无力偿债的坏账风险。因此,很多银行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更倾向在城市开展金融服务业务。银行机构为了将自己的坏账风险控制到最低,一般更倾向于为富裕群体或者大规模信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导致大部分金融资源都集中于城市地区,金融资源在城市和农村的配置情况差距很大,这就引发了金融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此外,农村信用社起初主要在合作社员中进行存贷互助,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经营渠道,部分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现在的农村信用社因政策调整、历史遗留问题、资本规模较小、运营模式僵化、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等原因,部分经营指标不佳,发展包袱较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四)农村银行机构的服务门槛高

农业产业有着收益周期长,收益利润低,生产效率慢等特点,农村的基建产业和农业产业需求的资金却相对庞大,外加上许多农户或者农村企业家的信用意识薄弱,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不重视征信管理,优质客户稀少,导致农村银行提供的农业贷款面临的坏账风险要更高。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这些坏账风险,维持银行的利益,农村银行金融机构会制定许多贷款政策,通过加强贷款审核,提高贷款门槛的方式来减少农业信贷产品的总资金。这些规章制度的出现,让农村金融服务出现了多存少贷的现象,引发了农业贷款产品类型少、贷款数额少、担保程序多、质押物品价格高、贷款利率高等问题。国家政府虽然将农村银行机构定位成普惠金融机构,希望其能够包容农村人员的缺陷和弱势,为其提供更立体、更多元、层次分明、普惠合理的贷款服务,但这一初衷暂时没有得到良好体现。当然,这与农村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和相关法律不健全是密切相关的。

二、农村银行机构的改革框架

农村银行金融机构在制定相关的服务体系框架时,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具体分析,农村银行机构服务框架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客户层面、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各种因素和原则,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村银行的扶贫价值、降贫作用。

(一)客户层面

通常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客户是农村的弱势群体,这些群体通常是被传统金融排除在外的客户。农村银行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掌握客户的基础信息。一般来说,客户所在的地理位置是较为偏远的,交通也不够发达,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数量也较少且分布零散。另外,客户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较低,农村弱势群体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其风险管控意识、对金融业务的了解程度都很低。对此,需要围绕乡村的农民、工人、失业群体、学生等群体来进行宣传,帮助他们普及信贷业务知识,了解保险、理财、证券、信用、利率等专业知识,这是地方农村发展农村银行的基础之一。客户层面的相关因素是构建农村银行普惠金融体系的关键部分,客户的服务需求和群体特征会影响银行金融体系的构建质量和效率,也会对微观、宏观层面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 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指的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业务的银行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初期,开展该业务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一些国有银行和农村银行,这些银行秉承着公益性原则,为了让金融资源能够实现公平配置,展现自身的风范和担当,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务。但客观来说,农业银行、邮政银行提供的普惠金融产品存在类型单一、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所以,从微观层面来探究如何科学布局网点,推动金融机构形成合力;如何创新金融产品种类,提高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口碑和服务质量是意义重大的。只有确保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做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才能为其他层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是指确保微观银行机构能够有序发展、高效运作的一些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硬件设施的完善和软件系统的健全是确保银行金融服务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也是确保金融服务效率跟金融服务质量先决基础。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银行基础设施存在建设不力、网点过少、分布零散、系统响应速度慢、支付结算手段单一等问题。对此,建议从以下4方面来进行改进。第一,健全农村目前的金融结算制度,增加网点数量,提高网点覆盖率,让结算手段变得更加多元;第二,加大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力度,确保金融机构网点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农村小微企业跟个人的相关信息,提高农村弱势群体对信用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第三,确保金融服务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不断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第四,打造出成熟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大对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是指政府围绕农村银行金融服务领域制定出的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政府出台且实施这些政策法规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出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各银行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与高效运作。对此,当地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以及财政部门等宏观组织要适度对银行机构的发展进行干预,要通过健全对应的法律制度,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来指导金融机构合规合法地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同时,要对金融机构进行一定的补贴,鼓励他们积极向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信贷产品。

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策略

(一)强化银行责任意识,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

第一,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完善农村银行机构的相关内容,构建出服务“三农”的农村银行普惠金融体系。首先,要细化农村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确定该目标的实现路径,构建出包容性更强,服务针对性更强的金融服务体系,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以此推动金融服务资源、保障资源在农村和城市的合理配置。其次,加大对农村银行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这些机构的责任意识,鼓励农村银行积极为农业发展提供相关的金融信贷产品服务,以此助推农产业的转型升级,让资金花在该花的地方,让农业和金融能够实现有机整合。最后,要引导各农村银行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信息的互通共享,同时鼓励银行机构公平竞争,打造出协作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以防出现金融服务多集中于城市,而农村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民需求的情况出现。

(二)政府引导支持,构建农村银行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首先,政府需要对我各农村地区的经济现状有客观、全面、具体的认知,政府要积极采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弱势群体特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等相关信息,且将这些信息整合到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内,构建出互通共享的数据库,为各地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针对性开展提供相关决策依据。其次,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引导农村银行提升自己的服务力度,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大金融机构网点的建设力度,扩大网点的覆盖率。最后,农村银行机构要提高自身服务三农的意识,带头落实国家颁布的普惠金融法律政策,提高自身的放款额度,加大自身的放款力度,积极为农民服务。

(三)构建出以小额信贷为主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目前,农村区域开设普惠金融服务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为一些国有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等。其中,真正直接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只有信用社一家,这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十分低迷。对此,要引导、鼓励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向农民提供贷款支持,让其将更多资源倾斜到农村金融市场中。客观来说,非正规金融机构可以视作是对专业正规金融机构的有力补充和完善,其能够开展一些正规金融机构没有提供或者不愿开展的业务,能够照顾到那些被正规金融机构排除在外的资金需求主体。因此,政府、社会以及行业其他组织应加大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这有助于充分挖掘非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供给方面的价值和服务潜力,从而真正推动农村金融经济结构的完善。需要提到的是,在支持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要出台对应的制度来规范这些机构的经营行为。

(四)提高农民信用意识,降低农村银行金融服务的成本

参考西方国家健全完善的农村银行普惠金融模式,降低农民獲取金融服务的成本。政府除了要引导、帮助普惠农村银行扩大规模之外,也要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构建出适合农村的信用评估体系,在农村地区加大信用管理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养成健康的贷款行为和信用意识,同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来让农村金融资产不流入外地,停留于本地。对此,建议我国参考西方的“输血式”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跟补贴制度来减少农村银行服务农户的相应成本。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出健全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环境。考虑到农村信用体系的匮乏和缺失,必须要构建出成熟的农村信用体系。农民很难从金融机构中借到贷款,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价值可观的质押品,对此,必须解决此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孟加拉采取、实施的乡村银行放款模式是值得参考跟效仿的,该模式在质押担保方面有着领抵押、小组联保的显著特点。引入该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银行不愿为农户提供贷款支持的问题,从而扩大农村银行的金融服务范围。

(五)完善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的立法保障

尽快从立法层面切入,制定出涉及农村银行发展的相关法律。为了确保金融市场能够有序运作、公平竞争,让信贷资金产生其应有的流动效益、投资效益,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从农村居民的切实利益出发,来制定出一系列有助于降低农村居民贷款成本的法律法规,制定出规范农村银行相关行为的法律法规,丰富银行金融信贷产品的形式和种类,通过法律制度来简化银行金融信贷产品的审核流程,降低其审核时长和抵押门槛。同时,要通过法律来强化农村居民的诚信意识,明确信贷供给主体跟信贷产品消费主体双方的职责、义务,如果双方出现了违约行为,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以此来规制、约束双方的行为,提高失信成本,防止农村居民在农村银行金融信贷产品时出现被金融机构欺诈、勒索的现象,同时降低农村居民故意借贷不还的风险,让农村银行能够获取一定的利益,从而维持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农村银行金融服务供给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整合政府、银行本身以及农民等多方主体的力量,秉持让农村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从强化银行责任意识,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政府引导支持,构建农村银行金融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出以小额信贷为主体的普惠金融体系、提高农民信用意识,降低农村银行金融服务的成本、完善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的立法保障等方面切入,构建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银行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曲靖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作者:蒋继

上一篇:土地科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干扰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