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企业化市场化管理论文

2022-04-24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参谋助手、效益管理及监督职能等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医院企业化市场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医院企业化市场化管理论文 篇1:

浅谈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医院面临的内部管理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环境给医院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医疗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医疗服务市场化、医院管理企业化、医疗保障社会化、政府财政公共化、社会管理信息化等,使得旧制度在现实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其现实中的诸多不适应以及自身的不完善日渐明显。本文从新医改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政策;表现影响

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

1.新医改对医院会计的核算制度产生的影响。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核算方法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但同时又沿用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制度的并存,成为医院会计制度的一大特色,既强调了医院是事业单位,但又和其他事业单位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为顺应新医改的发展,新制度中,将收付实现制完整的被彻底的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权责发生制,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基本接近企业的会计核算。此方法的优点是更好的实现了收入和费用的分配,避免了收付实现制带来的不足,对医院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为内部各科室各部门及整体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推行绩效考评,为加强医院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提供可靠的会计核算资料,也更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中谨慎性和配比性原则的要求,成为新医院会计制度趋近于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标志。

2.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方面产生的影

响。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固定资产折旧反映资产因使用中的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从而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基本处理方法是:借记有关“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计提修购基金,计提时,借记“医疗或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不冲减固定基金,直至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完毕之前,账面上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始终保持原始价值不变。这种对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及修购基金的账务处理不合理,提取修购基金时,未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容易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造成重复列支相关费用,结果使得财务成果失真,医院账面价值严重不实,给政府部门提供错误信息。新制度中,首先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标准,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者持有。其次,完善会计科目,建立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即使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固定资产。第三,取消了固定基金,规范了固定资产核算。随后,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需要区分不同资金来源分别进行会计处理:(1)将医院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以外的资金(主要是医疗收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各期医疗成本,有利于完善医疗成本核算范围和夯实医疗成本数据,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2)对财政补助及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医疗成本,既可以更好地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又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对财政项目收支及结余进行核算。(3)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支出,贷记“累计折旧”,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已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下方,两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这样,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同时,取消一次性列支的设计,改为按照预计使用寿命年限的方法在计提折旧时分期分摊支出,避免了重复性列支。(4)旧制度规定:“医院的净资产是指医院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由于旧制度使用了固定资产等于固定基金的恒等式,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又不计提折旧,因此,将固定资产中的水分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属于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中。同时,旧制度将应列入负债的部分专用基金(如住房基金、从成本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等)也列入了净资产中,造成了净资产的严重不实。新制度对这类问题均进行相关处理,如要求对固定资产全面计提折旧,增设“应付福利费”科目反映医院从成本中提取用于职工个人的职工福利费。此改革点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情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相关决策,也可以避免医院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及收支结余的情况。

3.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核算方面产生的影响。随着医院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如医院的口碑、信誉等无形价值也在不断攀升,这样的形势下就必然牵扯到医院无形资产核算方面的要求。原会计制度在此方面是有所缺失的,新制度下的核算也不尽完善,具体来说,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应设立“无形资产”核算科目,定期对无形资产计提相关的资产项目,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资产情况。顺应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变,新制度对无形资产也设置了“累计摊销”科目,用以核算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摊销额,准确地反映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增加了成本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4.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摊方面的影响。旧制度中,管理费用分摊上体现出不合理,未设置 “财务费用”科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是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这种分摊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因为医院除了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外,还担当着教学,科研的任务,目前,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将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不利于准确核算医院的医疗成本。同时管理费用作为医院的一项期间费用,内容、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的间接费用。如果简单按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势必造成医疗收支亏损,而药品收支结余数较大的现象,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管理费用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鉴于医疗机构管理费用难以确定适当的分配标准,可考虑年末将管理费用直接转入医院业务收支结余,不再分摊计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仅反映医院总体收支结余。

医院的发展避免不了各种渠道的融资、集资等,其产生的借款利息在旧制度中同存款利息收入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之中的,那么在新形势下,医院便会导致医院存在于负债的经营状态,这就势必要了解医院的债务负担和债务利用状况,那么也就有必要将医院的借款利息支出单独列出来,设立“财务费用”科目,分类度量医院债务的成本和效益。

二、对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工作管理的建议

1.建立预算体系。确定核算单位,以此细化医院的预算体系,使全成本核算体系与预算体系保持一致。明确每个核算单位的成本控制范围,在日常的核算工作中,力争得到领导的支持,达到目标明确及可操纵性的效果。对于有重大支出项目的科室,要进行控制,掌握成本增长的主要环节。成本控制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为了能更好的增加收益,每个核算单位预先制定本科室本月的成本既定指标,做到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核算,时候编制成本分析报告,最终将结果进行反馈,这样才能为有效的控制成本提供保障。

2.扩大适用范围,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制定可行的会计制度。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是针对公立医院进行多元化办医要求的改革,主旨是为了营造医疗行业相互促进而相互竞争、政府管办分开、通过购买服务提供多层次、多样性医疗服务需求的格局。营利性医院也完全可以按照新的会计制度照章纳税。新加坡及部分欧洲的营利性医院都完全执行企业的会计制度,运行效果良好,因此,我国营利性医院也完全可以适用企业会计制度。

3.新医改环境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落实。在新医改的环境下,随着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试点实施,要保障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切实的落实与实践,医院方面首先应当理清思路,熟悉新医改方案与新会计制度,对内部会计核算及其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做好会计工作的过渡与衔接准备。(1)熟悉新医改方案与新会计制度。要保证新医改环境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其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医院方面首先应当组织内部会计人员对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的熟悉,了解我国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在现有会计处理的基础上作出了哪些具体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又对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形成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只有在对新医改方案以及新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了解及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才能作出适时且适当的调整,与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匹配。(2)调整会计核算及其会计科目设置。在对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进行系统、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之后,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应当从会计实务开始进行相应的调整,依照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调整,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完善,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会计核算科目设置等方面的滞后性及不足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会计核算的范围及方式,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使其与当前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吻合。(3)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过渡与衔接准备。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试点实施的不断发展,这一新制度必将取代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成为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指导规范和医院内部会计制度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新医改方案不断深入落实的条件下,医院要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应当依照医院内部会计管理的基本现状,对会计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做好制度改革前的过渡与衔接准备,将现有的会计管理工作逐步向着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的方向进行调整,以避免新会计制度实施时会计管理工作出现混乱。

从长远趋势看,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致力于制定发布一套符合当前保留的公立医院改制后的国有或多种所有制非营利医院、社会资本参与或兴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之需要的制度。这是第一需要、首当其冲的任务。其主要原因,一是填补了公立医院改制后适用会计制度的空白,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二是按照社会要求,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准确、恰当反映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11

[2]侯常敏,程薇,刘建民.新医院会计制度解读与衔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郭成杰,吴新勇,王立.药品零差价下医院收费核算方法必须转换

[J].卫生经济研究.2010(7)

[4]杨魁.浅析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J].中国总会计师周刊.2011(5)

[5]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6]徐丽云.浅谈新医改政策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J].新财经.

2011(8)

作者:王俊晨

医院企业化市场化管理论文 篇2: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参谋助手、效益管理及监督职能等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医院自身特点和工作重心做好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理财观念

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国有医院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资源配置在很多方面实现市场化,医院资产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新理财观念是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石。

政府对国有医院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脱胎于行政事业财务会计,具有深刻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其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如收付实现制等)与医院现行的企业化管理趋势不相匹配。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只有解放思想才会有生产力。当代会计理论已发展二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就是按照政府财政部门规定的财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具有强制性。管理会计则是根据核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管理需要自行设定核算单元和核算办法,实现管理意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现在医院开展的基本上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还相当薄弱。

理财观念更新的对象首先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要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其次是医院的主要领导。国有医院的主要领导大部分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并不擅长财务管理。财务人员应多向主要领导灌输理财新观念,让领导在思想上接受并把它溶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同时也要利用不同场合向全院职工做好理财观念更新的工作,使全体职工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医院理财中来。

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医院既定的目标,通过编制业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等预算,并运用行政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的一种管理形式。医院的预算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它通常以医院经营发展目标为预算目标,以前期业务收支为预算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医疗市场、医院本身特点及医院发展的要求,由医院通过一定程序讨论通过的,对医院未来一定期间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据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数据。它作用于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领域,并将各个预算统一在总预算体系下,所以是全面预算。但现在国有医院的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预算制定和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运营效率较低。财务预算管理缺乏力度的主要原因除了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外,预算编制的方法和程序不规范、不科学以及财务预算的执行没有形成制度性也是重要原因。

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要把握以下要点:首先要在管理层中树立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进行目标管理的观念,这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前提。多年来由于医院性质的特殊性,造成了预算管理观念的缺乏。其次,医院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医院通常要建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全面预算的实施。这一组织由院长、财务以及各职能科室主任作为成员。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医院总体预算负责,各科科主任对本科室预算负责,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一整套配套的管理制度是实行全面预算的保障。它能有效克制预算管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第三,量力而行,确定医院经营发展目标是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医院的经济目标既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又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卫生改革的总体方向,以及周边医疗市场资源配置状况、本地区国民收入发展情况,市民医疗消费需求、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的变化等重要影响因素,认真进行研究。对医院收支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层层落实到科室、部门。根据业务科室的历年经营状况及技术水平,结合科室的人员结构、设备投入情况、医院对科室的扶持政策、科室所承担的职能来分解落实收入目标和其他相关指标(如药品比例等)。再次,预算在保持严肃性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预算制定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时,预算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进行大幅度调整时,价格调高的收入指标要调高,调低的收入指标要调低。预算管理还要注意与医院其他管理手段配合使用。科室添置大中型医疗设备也要追加收入指标。

三、绩效考核

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GE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的经营理念是要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数得清。”开展财务绩效分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医院经营成果和经营行为,寻找经营管理中的差距和缺陷,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不断改进;客观、全面地反映医院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有助于正确引导医院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客观评价医院各科室(部门)和员工工作效能,实现员工绩效的改善,使员工能力得到提高,将医院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

目前,国有医院财务绩效分析评价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指标和控制标准,更没有标准操作规范。借鉴其它行业财务绩效评价规则,结合医疗行业的特点,医院财务绩效分析评价体系可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押一是反映财务效益指标的,如净资产结余率、业务收入结余率和收入成本率等;二是反映资产运营效率指标的,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三是反映偿债能力指标的,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四是反映发展能力指标的,如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收支结余增长率等。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医院进行绩效分析评价时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指标与医疗指标的关系。医院过分鼓励科室追求经济目标,必然会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

四、筹资管理

医疗市场的竞争及医疗技术、设备的日新月异要求医院加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很大。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药品的差价收入,三是医疗服务收入。随着国家财政状况和医院分配关系的变化,医院资金的三个来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也随着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价而萎缩;政府出于保持社会稳定等原因对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进行控制,医疗服务收入被控制在成本以内。以上三个方面情况使医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合理筹措医院建设发展资金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卫生改革与医院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下,医院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筹资渠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去筹措资金,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

(1)银行贷款是当前医院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医院可以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医院要尽力争取低息、贴息的专项贷款和扶贫贷款,减轻经济压力。

(2)融资租赁是医院筹措资金的另一途径。融资租赁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医疗设备。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医院在短期内筹措资金购置急需医疗设备,提高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并购其他医院。医院可以采用托管、租赁、购买等多种形式以小额资金控制其他医院或医疗资源作为自己的分院。医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医疗技术力量的优势,结合分院的地理位置和原有的基础设施、区域影响力,占领医疗市场为医院增加收入。上海各大医院吸收各中小医院级建医疗集团就是成功的范例。其操作手法是:主要手术治疗在本院开展,康复治疗在各分院进行,由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指导。

(4)医院股份合作经营、医疗技术合作等融资形式是日益活跃发展的筹资形式。外部资金的注入不但增强了医院的实力,解决了医院资金紧张问题,还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机遇。

五、投资管理

市场经济下,医院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财务人员要履行监督、检查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建立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批程序,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财务人员通过综合的运算方法,对经济业务科学地加以分析评判,为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提供经济分析结果,参与经济决策做好参谋,向决策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医院投资的内容主要有购置医疗设备、基本建设以及并购其他医院等。现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门提出。在决策过程中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多由使用设备的业务部门完成,很少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经济效益的分析缺乏专业性,可信度低。对医院购置和更新设备特别是大中型设备前,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对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财务部门要充分使用医院成本核算积累的资料。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大、周期长,财务部门进行测算时要注意使用货币时间价值。

总之,当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加强财务管理,为医院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和智能型财务分析,财务系统应尽快从原来的独立、封闭发展过渡到完全融入医院管理整体中去。

(作者单位:上饶市人民医院)

作者:吴 滨

医院企业化市场化管理论文 篇3:

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

摘要: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市场化趋势日趋明显,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院必须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从事前预算管理、事中财务核算管理、事后绩效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医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绩效管理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处在改革中的医疗机构来说,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更是必不可少。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经费来源由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变为部分依靠自身医疗服务收入,部分依靠政府财政补助,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管理方向也逐渐向企业化靠拢。因此,新形势下的医院,不仅担负着医疗行业特殊的使命和社会责任,还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把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作为重点,以加强资产的管理为基础,合理配置现有资产为出发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目标,在保证医疗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实现医院收益最大化。因此本文着力于从预算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绩效管理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编制业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等预算,并运用行政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的一种管理形式。医院的预算管理,通常以医院经营发展目标为预算目标,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周期,本着“量入为出,合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综合考虑医疗市场、医院本身特点及医院发展的要求,运用一定的预算编制方法,对医院未来会计期间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计划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管理。

目前医院预算管理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各级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预算流于形式。目前大部分医院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预算编制和执行应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往往导致编制的预算计划表现为简单的计划与控制,缺乏科学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无法发挥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二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存在局限性。医疗服务机构成本核算中的“成本”不同于财务会计中的成本,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这一概念是根据财务报表的需要定义的,也可称之为“报表成本”;而医院的医疗成本,是在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总和。医院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由于医疗机构服务项目和病种繁多,导致医院成本核算项目众多,核算难度很大,而且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因其医生技术水平、病人需求方式等的不同,其医疗服务成本也会存在差异。即使同一所医院针对同种疾病,对不同患者而言,由于其治疗方法和个人病情程度的差异,都可导致医疗成本在核算方面发生某些变化。总之,医院医疗服务成本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导致医院成本核算从源头上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

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首先是理顺核算机制,完善成本核算。医院应进一步完善核算体系,细化核算单元,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把整个核算单元分为临床科室、保障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三大类,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体系,找出合理的成本控制点,全面准确核算医院各科室的成本。然后,在准确的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管理。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年度预算分解为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对收支情况、财务状况、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寻求能满足医院整体需求的预算方案。

二、加强医院财务核算管理

(一)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货币资金的管理包括三个方面:资金日常使用、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的管理。

1.医院货币资金日常使用的管理

医院是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公益性组织,同时又是独立经济核算的经济实体,因此保有一定量的流动资金,保证自有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医院正常经营的基础,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经济保障。对于流动性非常强的货币资金,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来执行,杜绝出现贪污和挪用等非法现象。要根据医院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合理的流动资金最高需要量和最低需要量,使医院的货币资金量始终保持一定弹性界限内,以增强抵御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能力。

2.医院筹集资金的管理

医院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拓宽医院医疗服务的范围,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目前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药品的差价收入,三是医疗服务收入。仅靠这三个渠道筹集到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医院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多形式的筹资途径、合理筹措医院建设发展资金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可以借鉴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做法,结合自己的特点,合理地选择通过金融机构借贷或进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等途径来解决医院的资金短缺问题。

3.医院的投资管理

在满足了医院日常经营所需要资金的情况下,如何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项目上是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的重大决策。医院的投资活动主要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或高端医疗技术的引进,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投资之前就必须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调研和论证,评价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宜性以及在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而实际情况中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多仅由使用设备或技术的业务部门或科室完成,很少有财务部门的参与,造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经济效益的分析缺乏专业性,可信度低。因此医院在购置和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前,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帮助业务部门对项目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

(二)加强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管理

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者责权利关系,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应严格建立固定资产帐卡管理,对其领用和报废程序进行规范,责任到人,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和维修保养,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正常使用;淘汰和报废的设备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回收利用价值进行评估。

2.材料物资的管理

医院物资包括药品、库存物资、低值易耗品等,是占用医院流动资金的主要方面,部分医院存在药品采购缺乏计划,购入数量过多或品种不合理,库存物资、低值易耗品浪费严重的现象。在物资管理方面,必须严格把好进货关,建立完善的采购、入库、领用的审批程序,各环节形成不相容职位互相监督和制约机制;采购环节应结合医院具体情况,运用经济批量法,制定合理的采购数量和采购间隔期。

3.无形资产的管理

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一家医院的名气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建立,而几起大的医疗事故就可以使其名声扫地,所以,声誉、医疗技术专利权以及一些新兴的非专利医疗技术等对医院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医疗市场势必进一步开放,今后将会涌现出大批的合作、合资医院,医院除投入人才、技术、设备外,良好的声誉也可以作为合作的无形资产。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无形资产具体化,能够直接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服务。

三、完善医院的绩效管理

医院绩效管理是指医院作为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管理的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来评定职工和部门履行职责、任务完成的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考评者的工作过程。开展财务绩效分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医院的经营成果和员工的工作业绩,寻找经营管理中的差距和缺陷,实现员工绩效的改善,从而更好地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绩效评估的目标必须与医院的方针互相配合,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建立具体可行的规范与准则作为考评的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估的效用。制定考评依据时,应尽量使用客观的准则来设定科室或员工的工作标准,以使评估更具有客观性。同时,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以评估实际工作情况与预期目标是否存在差异。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具有其特殊的社会性,因此医院进行绩效管理时,还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财务指标与医疗指标的关系,避免因过分追求经济指标而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在设定考核指标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业务成本等经济指标,还要包含医疗安全、医疗护理质量、医德医风、卫生环保等考核指标,并且这些非经济指标应占主要比重。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是医院效益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讲求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在保证医院稳健生存的基础上,寻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是现代化医院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阮晓丹,阮旭聪.浅谈如何改善医院绩效考核效果[J].管理观察,2009,(5).

[2] 李建宾.医院实施绩效考核的实践[J].当代经济,2008,(8).

[3] 孟麒.浅议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12).

作者:张玉强

上一篇: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论文下一篇:航天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