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2009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23-02-1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使患者得以康复的前提, 也是临床药学的核心问题。儿童, 特别是婴幼儿时期, 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 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所以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1]。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儿科门诊处方5000张, 分别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用药情况等, 并统计每位患者用药的名称、剂型、

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情况。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5000张处方中, 其中男性2613例, 占52.26%, 女性2387例, 占47.74%。其中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3046例, 占总病例的60.92%;消化道疾病的1658例, 占总病例的33.16%;诊断为其他疾病的296例, 占总病例的5.92%。

2.2 处方指标调查情况 (表1)

由此看出, 儿科抗菌药应用主要以注射和口服为主, 其他途径所占比例不大, 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2.3 注射给药处方调查 (表2)

通过分析表2, 显示出在注射给药的途径中, 绝大部分以头孢菌素为主, 其余只占到较小比率。

2.4 口服给药处方调查 (表3)

此表反映出在口服给药途径中, 主要以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 其余次之。

2.5 药物联用情况 (表4)

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注射给药, 在所调查的3632张使用抗菌药物出方中, 以单一用药为主, 占到49.15%, 二联用药次之, 占39.92%, 三联用药只占10.93%。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在我院儿科门诊所调查的5000张处方中, 有3632张使用了抗菌药物, 占总处方数的72.64%, 明显高于卫生部2000年11月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在50%的要求[2]。在儿科门诊病人中, 常见的多为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大部分为病毒所致, 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对病程控制无益, 反而有可能引发其它风险, 如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等[3]。应制定相应的合理规范的抗菌药在儿科适用的规范及指导原则, 来降低婴幼儿抗菌素的使用率。

3.2 抗菌药物的分布基本合理

在所调查的处方中, 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多是对儿童安全性较大的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排在首位的是头孢菌素类, 包括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泊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此类药物抗菌谱广, 杀伤力强, 且不良反应较少, 品种丰富, 使用方便, 故临床上采用的比较多。排在第二位的是大环内酯类, 比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此类药物因其对酸稳定, 生物利用度高, 血浆浓度高, 半衰期长等优点, 儿科也广泛应用。从药物的安全性来看, 未见有使用儿童禁用的药物, 如喹诺酮类, 可见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方面还是比较慎重的。

3.3 抗病毒药物与抗菌药物联用

在调查的处方中,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在静脉给药的处方中, 都用上了“炎虎宁”、“利巴韦林”, 但临床上缺乏用药指征。由于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早期症状相似, 为保证治疗的全面性, 临床医师往往“双管齐下, ”同时给予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但这样强调预防性用药的结果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首先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必要时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用药, 确定治疗方案, 避免不必要的联用和无指征用药。

其次, 落实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办法, 限制药物的滥用, 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2009年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儿科门诊出方共计5000张, 自行设计表格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儿科门诊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2.64%, 高于卫生部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下的要求。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

[2] 魏红.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2009, 9 (11) .

[3] 全心荣.我院儿科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 2004, 10 (5) :43.

上一篇: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下一篇:山东平邑黄桃“淘金”逾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