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4-04-10

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共14篇)

篇1: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平度市大泽山镇卫生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鲁卫医字〔2012〕44号)、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青卫药政字〔2012〕2号)和平度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平度市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专项自查,先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

1、我院的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情况,见附表;

2、我院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前十名的抗菌药物品种,见附表;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大致为50%,针对每位患者而言抗菌药物使用的较少;

4、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

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0,我院从不患者使用;16、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大约占到门急诊处方总数的45.6%。

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1、各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力度不够,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我院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清,没有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3、对超常使用抗菌药物的,及时给予停止使用。

4、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存在半衰期较短的抗菌药物药物用法用量不规范。

平度市大泽山镇卫生院2012年6月4日2

篇2: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但联合用药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偏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30%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乡村医生)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但在使用剂量方面,没有用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存在。

二、对策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 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尽可能确立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等。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乡村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细菌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

3、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篇3: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从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随机抽取2009年7~12月份30%处方4 056张,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分布情况、使用分类、使用频率等做统计分析。

2 结果

4 056张处方的卫生服务站分布, 见表1。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 536张,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52%;其中, 静脉输液占80%, 口服给药占18%, 局部用药占2%。

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达62.52%, 高于《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中所规定的≤60%。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 其次是β-内酰胺类, 喹诺酮类。见表2。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3.1.1 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

使用率为62.52%;高于≤60%的要求, 也高于文献报道的26.7%~39.8%[2], 说明社区医师对用药指征掌握不够, 存在滥用、过度使用现象, 因此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势在必行。

3.1.2 选药依据分析

受条件限制送检率低, 多为经验用药和实践用药。送检率低与目前国内缺乏快速理想的病原学诊断技术有一定关系, 因为送检标本不规范, 阳性检出率低也是原因之一[3]。

3.1.3 用药途径分析

主要是静脉给药, 占80%。口服给药占18.2%。与国外资料正好相反, 如英国的调查结果为口服给药占72.0%, 静脉给药仅占9.9%。对抗菌药物而言, 原则上能口服的不肌注, 能肌注的不静脉给药,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 序贯疗法与单独静脉滴注治疗具有相同疗效, 且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单独静脉给药[4]。

3.2 不合理用药分析

3.2.1 不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特点确定给药方案

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5,6,7], T>MIC (最低抑菌浓度) /给药间隔如果超过40%, 临床上有80%的疗效。故给药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作用特点, 增加给药次数, 缩短给药间隔。研究证明, 少量多次给药, 比大量、少次给药更有效。在本次处方抽查中, 使用β-内酰胺类类药多数为静滴, qd, 用法欠妥。

大环内酯类, 其PAE (抗生素后效应) 较长[8]、T1/2较长。如罗红霉素T1/2为8.5~15.5 h, 每日2次给药即可, 阿奇霉素T1/2为41 h, 每日给药1次即可, 而每日3次给药用法欠妥。

3.2.2 抗菌药物选用不当

在抗菌药物使用其他类中, 克林霉素占90%。克林霉素适用于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 (肠球菌属除外) 及敏感的金葡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常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9]。两者的静脉注射制剂可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较重者。由于其不需皮试的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站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使用, 选药欠妥, 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适应证选用适宜的药物。

3.2.3 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不明确

调查中发现有抗菌药物的使用与诊断不符现象。如: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使用抗菌药物较常见。因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引起, 一般不应使用抗菌药物。这与医师未能正确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造成预防用药指征过宽有关。

4 056张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说明细菌感染仍是

临床常见疾病, 但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现象。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水平十分必要。建议如下:加强社区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并定期抽查。药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培训、药物不合理应用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 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经济。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社区服务站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7~12月份30%的处方共4056张, 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为62.52%, 多为经验用药和实践用药, 在用药指征、间隔时间、给药途径等方面, 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加强管理, 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次数,使用频率

参考文献

[1]张永信.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世界临床药物, 2004, 25 (11) :646-649.

[2]王海莲, 陈莲珍.我院1997-2004年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趋势分析[J].中国医师, 2006, 9 (1) :87.

[3]全心荣.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 (20) :1787.

[4]袁壮, 张春研.儿科也应提倡抗生素的疗贯方法[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3) :150.

[5]果振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药物与临床, 2005, 5 (116) :99.

[6]熊健, 欧阳谨.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9) :133-134.

[7]刘光斌, 刘效栓, 张玉叶, 等.嘉峪关市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8) :74-75.

[8]李景苏, 蔡长春, 冯超英.抗生素后效应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 2004, 23 (1) :58.

篇4: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门诊  处方  抗菌药物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和2013年全年的门诊处方,分别抽取其中的1987张、2013张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门诊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以及口腔科等。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处方均完整。

(二)方法

1.研究方法。对抽取的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展开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统计分析,并对两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2.分析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药物说明书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等为依据[1],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进行计算,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联用情况,以DDDs值对药物使用频度进行衡量。依照WHO所提出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标准,DDDs值=药品总消耗量(g)/DDD。

(三)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012年1987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612张(30.80%),单用504张(25.36%),二联108张(5.44%);2013年2013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463张(23.00%),单用416张(20.67%)二联47张(2.33%);相比于2012年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单联处方、二联处方使用率均明显降低,无三联处方。

(二)抗菌药物频度排序

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为(从高到低排序):2012年为罗红霉素OR使用频度173672,加替沙星OR使用频度129011,克拉霉素OR使用频度77127,阿莫西林OR使用频度55198,头孢他啶OR使用频度5012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OR使用频度31213,左氧氟沙星OR使用频度28763,环丙沙星IJ使用频度15727;2013年:罗红霉素OR使用频度172951,加替沙星OR使用频度129612,阿莫西林OR使用频度6989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OR使用频度45221,左氧氟沙星IJ使用频度18091,头孢他啶OR使用频度17219,克拉霉素OR使用频度14817,环丙沙星IJ使用频度13287。

(三)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构成

2012年1987张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为30.80%,给药途径分别为:口服给药575张,静脉滴注25张,肌内注射12张;2013年2013张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23.00%,给药途径分别为:口服给药449张,静脉滴注9张,肌内注射5张。显然门诊处方抗生素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所占比例最高(P<0.05)。

(四)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发生率

2012年应用抗菌药物的61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的32张,不合格发生率为5.23%,2013年应用抗菌药物的463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的10张,不合格发生率为2.16%,显然2013年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发生率较2012年发生明显降低(P<0.05)。

三、讨论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可导致诸多的危害,譬如说诱发二重感染、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细菌耐药性等,并且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目前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2]。在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时需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的考虑,包括病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药物抗菌谱等诸多因素,同时需要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静脉用药”等原则,对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并对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3]。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2012年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单联处方、二联处方使用率均明显降低,无三联处方。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研究中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进行了排序,2012年使用频度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罗红霉素、加替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头孢他啶,2013年使用频度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罗红霉素、加替沙星、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研究中统计分析了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构成,结果发现,2012年和2013年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均已口服为主,静脉滴注、肌内注射仅占一小部分,由此可见,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相对合理,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临床用药中应对其给予重视,注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以及规范管理,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祖德,鲁燕侠,刘晓军,等.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9):1868-1869.

[2]梁季鸿,唐喜,韦国强,等.克拉霉素联合美他环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100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05):641-642.

[3]杨霞容,黄锡清,翁娟梅等.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15(03):1198-1199.

篇5: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自查整改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根据市卫生局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该项活动,近一年来活动进展顺利,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近阶段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已按照相关政策和市卫生局指示精神,制定了相应的院内规章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卫生局指示精神,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超常预警和动态监测制度》、《细菌耐药监测制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并根据《35种抗菌药物分类遴选基本原则》制定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为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根据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将具体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临床实际工作中,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1、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且明确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副院长为具体责任人,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直接责任人,院长与各临床科室主任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2、积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各级各部门有关会议精神并做了积极动员,同时还认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两期抗菌药物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3、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目标要求对医院的抗菌药物目录进行认真梳理,严格筛选,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不超过35种,三代头孢类品规数量、氟喹诺酮类品规数量均未超标,强化“一品二规”结构,每种药品通用名称下只保留1-2个生产厂家的产品,形成了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已上报市卫生厅局备案。

4、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规定各级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严格执行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住院医师只能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可使用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副主任医师可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每月按照处方评价标准对门诊处方不少于100张进行点评,对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及个人,要求立即整改,并扣科室当月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相应处罚。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有明显下降,6、对每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预警监测,监测结果在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上公布,会后向科室传达。对未达标的科室进行预警,要求整改。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使用量、金额做出排序,分析其合理性并进行通报公示,及时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对超常使用抗菌药物的,及时给予停止使用。

7、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8、积极推行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加强对临床药师的培养。

三、存在不足

1、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我院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以及使用时间、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方面有待加强管理。分析原因,有些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力度不够,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清,没有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我院手术间无层流设备,空间达不到无菌条件,医师对术后患者的感染率产生担忧心理。

2、临床药师制工作刚刚开展一年,处于初级阶段,工作开展尚不到位;我院每年拟招入临床药师不到位,现有临床药师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有待完善。

3、部分监测不到位,如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尚未进行监测。

四、整改措施:

1、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全员培训。要求科室加强组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学习,达到人人知晓。

2、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督导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各科合理用药情况,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医生全院通报。

3、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力争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各项指标在规定范围内。

5、临床药师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达到能和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6、努力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保障。

7、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篇6: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报告(2016三季度)

为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文件精神,落实《2016年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州卫计办函〔2016〕13号)要求,院领导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举措,积极动员,认真部署,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督导工作活动领导小组以及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负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工作,分工院长亲自抓建立、健全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全院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工作动员大会,由院长亲自主持,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制定了符合我院实际的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通过前一阶段的共同努力,工作进展良好,效果初步显现,督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但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抗假单胞菌品种我院现只有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钠都为限制使用类建议增加哌拉西林非限制使用类。阿米卡星对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钝化酶稳定,较广泛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治疗,耐药监测显示阿米卡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低,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抗假单胞菌的联合治疗优选抗假单胞菌活性较强的阿米卡星,建议增加阿米卡星。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的检出率为34.63%是否考虑增加万古霉素。头孢替唑未在贵州省分级管理目录内,建议删除。五水头孢唑林钠价格较贵(浙江省2015年为特殊管理药品),建议删除。甲硝唑价格便宜,建议增加。三代以上头孢口服剂型我院为零,是否考虑增加一个品种。)我院经过多次遴选,最后保留了疗效好、价格适中,不良反应少,临床常用的35种抗菌药物供临床应用。

二、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适应症、抗菌谱,严格按贵州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对检查中发现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了通报批评,并给予处罚。

三、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抽查(100张门诊处方,30份病区医嘱)门诊处方和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医院<<临床药迅>>上予以通报,督促整改。从自查情况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趋于比较合理。通过统计,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排名,以及使用前十位数量的医生进行公示。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所规范。大部分科室能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普通外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已经达到要求。各科主任认真贯彻落实我院抗菌药物专项督导工作活动方案,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适应症,疗程适当。基本杜绝了那种长期用药、无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的不良习惯。

五、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我们给各科室制定药品使用比例,降低药品费用,限制抗菌药物用量,对超比例的科室严格处罚,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

六、加强学习,持续改进。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我院临床医师参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出版<<临床药迅>>16,17,18期专门刊登2015年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组织学习。明确我们的责任,为了有效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的用药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对人民健康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药品信息,坚持因病施治原则,合理、审慎地处方抗菌药物,并指导和教育患者正确用药。

七、大力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病历点评:2016年三季度,药剂科共计随机抽取600余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90份左右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病历进行点评。通过开展病历点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有大幅度提升。

八、指标改善情况:在医院的重点整顿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方面都有显著下降。

通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病历点评,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16年1一6月为58.1%,符合规定,经过医院的严格控制,已经达到了规定值(≤60%)的要求。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16年6一9月为45.8DDD,经过医院的严格控制,接近了二甲标准,但仍未达到规定每百人40DDD以下的要求。

3、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2016年6一9月为34.33%,其中五官科和普通外科已经达到标准≤30%,经过医院的大力整顿,已经下降到了34.33%,特别是普外科和五官科以及妇科改善非常明显,但总体距离规定(≤30%)还有一定差距。

4、微生物送检率49%已经大于30%。

存在的问题:

1、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较长;预防时机与规定还有距离。

2、预防用药品种选择还没有完全按照【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规定执行;

3、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现象;

4、计算机系统未能适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的要求

5、使用强度还未能达标(45.8)规定为40。

6、抗菌药物耐药率预警还未实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督导工作活动,既是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迫切需要,又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督导工作活动成果,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督导工作活动,克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细化落实措施,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总结成功经验,巩固活动成果,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公众教育,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营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社会环境,确保抗菌药物专项督导工作取得实效。

篇7: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大丰市卫生局、大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丰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开展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卫〔2011〕 52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请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过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40 %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围手术期用药过多、起点过高、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类较多, 甚至在没有任何严重感染指征的情况下。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几近为 100 % , I类切口联用抗菌药物率也相对较高。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在使用剂量方面,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屡见不鲜,大剂量、超剂量的使用, 不

仅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对策

我国卫生部 2004年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意味着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了遵循依据。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 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尽可能确立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细菌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3、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三龙中心卫生院

篇8: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临床处方1000张, 包括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和五官科。

1.2 方法

从1000张临床处方中选取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 统计有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法用量、药品名称及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WHO-ATC原则, 参考《新编药物学》及《临床用药须知》及药品说明书,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网发布的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 (DDD) 值数据, 计算用药频度 (DDDs) , DDDs=总用药量 (g) /药物DDD值。

2 结果

随机抽取的1000张临床处方中,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65例, 占56.50%;共涉及抗菌药物24个品种。

2.1 用法用量

1000张急诊处方中,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65例, 占56.50%;单一用药73.80%, 二联用药24.24%, 三联用药1.94%;口服49.38%;静脉给药45.13%, 静脉注射+口服3.54%, 其他1.94%。见表1。

2.2 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

1000张处方中共涉及抗菌药物24个品种, 其中头孢克洛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4.34%、头孢呋辛抗菌药物处方的11.15%、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50%。见表2。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来看, 本院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56.50%,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基本合理;其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中规定, 对于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本院用药主要为单一用药, 占73.80%, 二联用药24.24%, 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联用药主要是联合应用抗生素, 有2例二联用药为头孢克洛联合左氧氟沙星, 头孢克洛属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 2种药物联用不仅不能增加药效, 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产生交叉耐药;联合用药中还存在抗菌谱相同的药物重复给药的情况, 如甲硝唑和克林霉素均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 二者联合用药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三联用药的11例, 9例为头孢呋辛联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 2例头孢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 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药物联合使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一旦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须及时停药[3]。从药物的使用频率来看,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头孢氨苄和头孢西丁的使用频率较高, 分别占14.34%、11.15%、8.50%、8.32%和7.61%, 可知β-内酰胺类的应用率较高,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破坏细菌细胞壁, 在繁殖期杀菌,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 高效、低毒, 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首选。头孢呋辛的价格较贵, 但使用频率较高, 这与临床医师为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而盲目选择高端药有关, 同时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效果越好的错误认识也有一定关系[4、5]。

综上所述, 我院临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医院应当制定长态化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及相关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临床住院处方中, 随机抽取1000张, 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判定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 1000张处方中, 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56.50%。在抗菌药物使用药方中, 用药频率前三的是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以及左氧氟沙星, 其用药频率分别为14.36%、11.08%及8.56%。结论 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但为了能够进一步对患者临床用药安全进行提高, 需不断的注意提高临床用药规范,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处方,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 宋菲, 邢颖.我院老年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 2013, 22 (22) :149-420.

[2] 胡静.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9) :1909-1911.

[3] 蔡丽秋, 杨丽雄.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6) :1910-1913.

[4] 朱金平, 张燕青, 费燕.某医院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 2 (2) :109-110.

篇9: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70-01

抗菌药物作为在临床上药物治疗的的一大类,因其广泛的应用以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的普遍发生,其应用的合理与否尤显重要。正基于此,卫生部2004年8月颁布了《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2009年颁布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等规章制度。时至今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作一定的了解,以期为管理者,应用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方法以《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为判断标准,设计统计表格,随机查阅320份病历,将其中抗菌药物应用的有关数据进行登记、整理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病历资料320份,其中外科病历165份,内科病历126份,儿科病历29份,使用抗菌药物病例228份,外科130份,内科85份,儿科12份,使用率分别是79.79%,67.46%,41.48%。

抗菌药物的使用

2.2.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在所有调查的32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228例,抗菌药物预防性就达195例,占所有抗菌用药比例的85.53%,其中以二代头孢和三代头孢为主,使用的前五位药物构成见表1。

表1前五位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构成

2.2.2抗菌药物的疗程 ;在228份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共计抗菌药物天数为3541,平均每位患者用15.53天,最短1天,最长42天。其中82.35%是静脉给药,10.21%是口服给药,7.44%是外用给药。其中预防性使用药物〉2天的病例有46例,占所有预防用药的63%.

2.2.3抗菌药物的联用 ;228份抗菌药物病历中一联用药154份,二联用药47份,三联及以上占25份。联合用药最多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其次是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具体的分布状况及构成比见表2.

表2二联及以上用药科室分布状况

病原送检及药敏

2.3.1 病原送检; 在228份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中,病原送检25份,占其中10.96%。

2.3.2 药敏; 有药敏实验结果的病历资料仅20份,占9.2%。

3 讨论

用药疗程过长,平均达到15.53天,最高达42天。《指导原则》上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是在病人感染症状消失,体温正常72小时后,就应考虑停药。本次调查却发现,医生在这方面掌握不严格,病例资料上已经显示感染症状已经消失,体温也属正常范围,但一部分病人还在持续使用。造成了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造成病人的菌群失调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防用药药物选择方面,从表1可知,预防用药比例达85.53%,药品选择集中在三代、二代头孢及酶抑制剂。头孢米诺属头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近似于三代头孢,头孢替安是二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属加酶抑制剂的抗菌素,《指导原则》要求,用于外科切口感染原则主张使用一代头孢,而本次调查发现,这三类药几乎是许多科室预防性用药的首选,一代头孢使用很少,头孢米诺的使用达到50.25%,此外,酶抑制剂一般针对产内酰酶的耐药性细菌,一般来说,刚住院的手术患者,特别是Ⅰ类手术患者,不存在皮肤正常耐药菌[1],所以用酶抑制剂意义不大。大量资料指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3]。所以该医院预防用药方面离要求有较大差距。

《指导原则》上要求,凡是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除病情危重外都应当做病原检测,确诊感染病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的送检率远远低于卫生部50%的标准。

药敏实验是预测抗菌药物对细菌是否有效的的指标,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资源[2]。而调查显示,药敏实验率仅为9.2%,低于70%的标准。显示出医院在抗菌药物用药的使用随意性较大,凭经验用药较常见。医生科学用药的意识还待提高。

从表2可知,联合用药方面控制较好,联合用药比重较重的科室,其多为病况复杂,病情危重患者。

综上所述,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应切实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一个现代的用藥服务体系,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

[2]李晓红,虞德才,左改珍等,113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84-686.

篇10: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根据《2011年梁平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规范医疗行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和用药安全。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有关职能科室的具体职责任务。将整治活动列入考核重要内容,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我院各项工作上台阶。

(一)成立留早镇卫生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高礼全(院长)

成 员:陈学印(副院长)。。

下设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范青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二)职责。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和专项督导检查,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

四、专项整治工作内容

(一)开展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名的

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情况。

(二)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

(三)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四)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五)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六)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领导小组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执行情况实施专项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

五、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时间】宣传动员,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时间】

1、自查自纠阶段。要求各临床科室按照《2011梁平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对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2、专项检查阶段。领导小组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全方位督查,并对督查中不达标的科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3、总结交流阶段。专项整治结束后,进行全院总结交流,针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迎接卫生局专项整治检查。

福禄镇中心卫生院

篇11: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共十三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十一)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十三)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临床使用管理内容

(五…1)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超过上述规定,经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数量和种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五…2)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超过

5次。

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五…3)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临时采购程序

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

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六…1)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 2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六…2)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30分钟至2小时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十…1)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

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十…2)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十一)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

(十三)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供参考)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供参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正确、合理的判断依据

 有无指征应用

 选用的药品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在特殊生理、病理状况患者中 应用的基本原则

肾功能减退患者 肝功能减退患者 老年患者 新生儿患者 小儿患者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药:

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 品种选择 给药剂量 给药途径 给药次数  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小时,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 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 预防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区分三个概念:创口感染 窄

手术部位感染 ↓

手术后感染 宽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要点:  掌握好适应证  选择适当药物  适宜给药时机  坚持短程给药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 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 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 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细菌耐药率:

>30% 预警通报。

> 40% 慎重经验用药。

> 50% 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 75% 暂停临床应用。

(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用不用 ? 用什么? 何时用 ? 怎么用 ? 用多久 ?

用不用

2009(38)号文规定: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清洁手术: 手术前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药。

以下情况可以考虑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心脏、眼等

(3)异物植入手术

(4)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用什么?

药物选用及治疗方案

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染因素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感染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同时兼顾安全、价廉。

2009(38)号文规定: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 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7

预防感染

何时用?(给药时机)

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术中追加)。手术时间超过 怎么用?

30min内静脉给药(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治疗方案应根据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制订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

 用法和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尤其剂量)

用多久?(疗程)

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清洁—污染手术:24小时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篇12: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制定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制度

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根据监测情况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进行排序,并将结果全院通报。

2、每月按药品销售额大小排列出前10位的药品品名,再将用此10种药品的医生按其使用量大小排出前3位,予以公示并监控。

3、医院质控办对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

二、诫勉谈话制度

(一)诫勉谈话制度适用范围

1、未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责任目标并存在严重问题的。

2、对处方点评中发现的存在问题持续改进不力的。

3、对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4、一个考核周期内3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

5、因不合理用药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的。

6、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

(二)谈话诫勉的对象

1、责任科室负责人。

2、责任医师、药师。

(三)谈话诫勉的程序

谈话由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报经质控办主任审核批准后进行。

(四)谈话诫勉工作的实施

谈话由分管院长、医务科科长或质控办主任主谈,纪检监察或相关人员参加。

(五)诫勉谈话的后续工作

1、谈话人要明确指出被谈话人的问题,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2、谈话了解相关问题与事实有出入的,应教育被谈话人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

篇1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心的要求, 将住院病历随机采样的时间分为四个时间段, 即每季度最后1个月 (分别为3、6、9、12月) 的第三周。即2012年3月12日~18日、2012年6月11日~17日、2012年9月10日~16日、2012年12月10日~16日, 将每个时间段的病历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 分别随机采集上述每个时间段的全院各科出院患者病历 (死亡病历除外) , 每组15份, 合计30份, 四个时间段共抽取病历120份, 病历涉及到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泌尿科等23个科室。患者科别、性别、年龄不限。门诊处方随机采样的时间分别为2012年3月16日、2012年6月15日、2012年9月14日、2012年12月14日, 每个时间随机采集100张当日成人门诊处方 (急诊、高干、传染、儿科、中药处方除外) , 总处方数为400张。

1.2方法

对我院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1.1抗菌药物使用率

由表1可见,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特别是围手术期患者。围手术期患者100.00%应用抗菌药物, 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 90.00%是预防用药。由表2可见, 围手术期患者35.00%是术前2h用药, 63.33%是术后用药, 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

2.1.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比例

由表3可见,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最高, 头孢菌素类 (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 次之。

2.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由表4可见, 所调查的400张门诊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133张, 总金额为12185.74元, 使用抗菌药物的总金额为9948.85元, 每张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为91.62元。

3讨论

我院根据卫生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 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 但调查中发现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现象。

抗菌药物在预防用药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 (主要是第三代头孢) 被广泛用于预防用药。新一代氟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不需皮试而受到临床广泛使用, 用量逐年增加。头孢菌素类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耐酶性能强在临床上应用也很广泛。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直接后果导致多重耐药的出现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相应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但并非所有的手术均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指征过宽, 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的比例接近70%, 不可忽视。普遍存在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合理、术前用药时间过早、用药缺少指征, 术后用药时间普遍过长的情况。

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规范用药, 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钠、青霉素等药物都存在用法问题。以青霉素为例, 用法存在问题, 全部都是一日1次或一日2次, 采取静脉滴注, 这种用法完全不符合青霉素的药理。青霉素类药物血药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杀菌疗效, 以较高的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注入能够有利于治疗, 但是若静脉滴注给药, 则应间歇快速滴注。正确的用量用法为成人一日量240万~2000万单位/kg, 在少量输液中加入, 分别以4~6次间歇快速滴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每种抗菌素的用法都不同, 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2) 经验用药多, 药敏试验少。 (3) 统一化用药多, 个体化用药少, 用药品种集中。

抗菌药物是目前国内外进展最快、品种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但是近年来呈现出滥用的情况, 不仅严重浪费了药品资源, 也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 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 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提高临床药学服务, 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参考文献

[1]许学文.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7 (18) :98.

[2]金尚英.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9 (11) 210.

[3]陆元珍.吴承香.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分析[J].淮海医药, 2010, 27 (01) 65.

[4]陈树明, 林颖, 李军, 等.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监测[J].中国药房, 2005, 15 (01) :49-50.

[5]钱海霞.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9) :129, 131.

[6]陈小英.20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1) :165.

[7]田中革, 李延兰, 马燕萍.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回顾性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335-336.

篇14:大泽山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 口服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8.013

口服抗菌藥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了解口服抗菌药物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此,对口服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资料与方法

从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中提取2011年口服抗菌药物的销售总量,对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分析;从2011年1~12月处方中随机抽取3500份,分析口服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方法:采用WHO限定日剂量法分析DDDs。DDD(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是以《中国药典》2010版及《新编药物学》(17版)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来确定的[2]。用药频度DDDs=某药品的销售总量/该药物的DDD值,DDDs值可客观地反映该药的使用频率,其值越大,反映此药的使用频率越高;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随机抽取的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我院口服抗菌药物DDDs排序靠前的依次是阿莫西林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头孢呋辛酯分散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见表1。

讨论

口服抗菌药物DDDs排序分析:阿莫西林为杀菌性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迅速,不受食物影响,不良反应低,价格低廉等优点。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直肠幽门螺旋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克拉维酸钾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与阿莫西林合用有明显协同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均有效[3]。因此DDDs排在第1和第2。头孢呋辛酯为头孢呋辛的酯化制剂,口服后在肠黏膜及血中为酯酶分解生成头孢呋辛而起作用。头孢呋辛是广谱的第二代头孢菌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结合细菌蛋白,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于病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活性,并对许多β-内酰胺酶稳定,尤其对肠杆菌科中常见的质粒介导酶稳定。DDDs位于第3。阿奇霉素分散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系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体外实验证明,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次/日的用法,患者依从性较高,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在我院广泛应用,DDDs位居第4。左氧氟沙星胶囊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故在我院应用频率较高。

口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分析:①青霉素类口服药物有不注明皮试结果的现象;②存在无明确指征用药的个别情况;③有用法、用量不当,超剂量用药;④疗程偏长等个别现象。

综上所述,我院口服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并开展用药咨询和加强监督,加强临床药学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积极参与临床,协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林朝霞,邓小煌,罗永.我院2003年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862-863.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91.

3 龚拥军.2010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70.

上一篇:后半学期学习目标和计划下一篇:历城区招商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