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自查报告

2024-04-25

抗菌药物使用自查报告(精选6篇)

篇1:抗菌药物使用自查报告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自查报告

根据渭源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院的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经过自查小组检查后发现:

自查中好的方面:

(1)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领导小组)和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健;

(2)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一般分别控制在10种以内;(4)医院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控制在2种以内,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控制在1—2种;

(5)医院一般不使用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注射剂型不超过2个品种;作为一所基层乡镇卫生院,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总共不超过4个品种,不得使用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

(6)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

(7)医院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8)医院对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规范查处率达到100%;

自查中发现的缺点:(1)广大的临床一线大夫对滥用抗菌素的危害性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

(2)经过处方抽查发现,有些医生的抗菌素的使用频率较高;

(3)某些医师的处方中出项同类抗菌素既口服,又肌注或静脉给药的现象;

(4)某些医师抗菌素联用情况较多,甚至有些上感或轻微感染情况也有抗生素联用的情况;

(5)有些医师的处方中发现有多类抗菌素联用的情况; 整改情况:

(一)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进行整改

医院在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必须按本实施方案具体目标的规定,严格控制本单位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力求使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国家基本药物之内的抗菌素。

(二)结合医师处方医嘱点评制度进行整改

医院组织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全院表扬、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内,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上报县卫生局处理,严重者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在以后的工作中持续加强规范,持续改进: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遏制细菌耐药,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促进医疗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体制、机制、制度上狠下功夫,以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今后的工作用药安全、村级药房建设、零差率销售基础建设、药房管理安全水平、药品管理安全水平、医师处方用药管理、村级药房零差率销售水平等方面,发展都较滞后,为此我院特制定药房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着力保障药房各项任务的全面贯彻和实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服务广大村民,保障村民用药安全有效为核心,大胆改革和创新药房体系机制。

其次,规范药房管理,创新管理理念。

一、建立和完善医师药品处方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药房管理制度。

三、建立处方管理制度。

四、不断入村宣传合理用药,实施药品零差价,让群众得实惠,提高群众安全用药知识。

五、做好对村卫生室药品的监管。

六、严格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格管理村级药房的工作以及药品零差率销售。

2011年6月30日

篇2:抗菌药物使用自查报告

根据大丰市卫生局、大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丰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开展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卫〔2011〕 52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请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过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40 %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围手术期用药过多、起点过高、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类较多, 甚至在没有任何严重感染指征的情况下。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几近为 100 % , I类切口联用抗菌药物率也相对较高。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在使用剂量方面,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屡见不鲜,大剂量、超剂量的使用, 不

仅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对策

我国卫生部 2004年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意味着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了遵循依据。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 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尽可能确立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细菌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3、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三龙中心卫生院

篇3:解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 抗菌药物的分类

自上世纪初, 最早的抗生素问世以来, 相继发现并合成了一系列的抗菌药物, 随着研发品种的不断增加, 人类对抗菌药物认知的深化和提高, 抗菌药物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1.1 按抗菌药物的来源分

1.1.1 天然抗生素

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等。

1.1.2 半合成抗生素

如: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部分头孢类抗菌素等。

1.1.3 全合成抗菌药物

如:磺胺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等。

1.2 按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性质分

1.2.1 杀菌剂

如:β-内酰胺类 (繁殖期快速杀菌剂) , 氨基糖甙类 (静止期杀菌剂) , 氟喹诺酮类, 呋喃类等。

1.2.2 抑菌剂

如:大环内酯类 (静止期快速抑菌剂) 、磺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等。

1.3 按药物的抗菌谱分

1.3.1 广谱抗菌药物

如: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和四环素等。

1.3.2 主要作用于G+细菌感染的药物

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

1.3.3 主要作用于G-细菌感染的药物

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等。

1.3.4 用于抗真菌感染的药物

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等。

1.3.5 用于抗结核杆菌的药物

如: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卡那霉素、乙胺丁醇等。

1.3.6 用于抗麻风杆菌的药物

如:氨苯砜、氯法齐明等。

2 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抗菌药物因各自的作用机理不同, 其抗菌活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也各不相同, 配伍应用时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结果:增强作用、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无关作用或毒副作用增强等。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期杀菌剂合用 (如:青霉素+庆大霉素) 可产生增强作用或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 (如:卡那霉素+红霉素) 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 (如:青霉素+红霉素) 出现疗效的拮抗作用;慢速抑菌剂与静止期杀菌剂合用 (如:磺胺药+氨基糖甙类) 可出现无关作用。联合用药时还应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两种药物合用, 抗菌药物与其他类药物合用时应无配伍禁忌。

3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使用或配伍不当, 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反还会引发严重的药源性疾病或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获得协同作用或增强作用, 提高抗菌效力, 减少剂量, 避免不良反应, 防止或延迟耐药菌株的产生。故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格掌握其使用原则。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

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 因抗菌药物应用广泛, 不仅致病菌可产生耐药性, 而且还会出现细菌的变异, 导致药效降低, 应加强致病菌的临床医学检验, 有目的的选择敏感药物。

3.2 根据药物的动力学特点,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在人体内要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必须使其在靶组织或靶器官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 (血药浓度) 并能维持一定的作用时间。故药物的剂量、间隔给药时间或疗程应适当, 即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给药间隔时间、足够的给药疗程。用药者应熟练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 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3.3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给药

由于不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生理及免疫功能不同, 对不同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也应具体对待。如新生儿应肝药酶发育不全, 易致“灰婴综合征”, 故禁用氯霉素;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 药物半衰期延长, 用药后血药浓度偏高, 容易引起蓄积中毒, 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或给药次数;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3.4

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 对病毒无效。病毒性疾病在未有并发细菌感染时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原因不明的发烧患者也不宜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以免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病原菌不易被检出, 延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4 目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

4.1 习惯性配伍模式

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 人们根据药理作用和抗菌谱, 总结出一套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和配伍方式:青霉素+链霉素, 红霉素+庆大霉素, 青霉素+庆大霉素等等。这些方案和配伍对一般常见的细菌感染有肯定疗效, 但临床患者情况复杂, 如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而盲目套用上述方案, 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甚至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 临床用药不可单一模式, 也不可凭经验用药, 一定要结合临床检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4.2预防性用药

临床上以抗菌药物预防并发症或术后感染的情况相当普遍, 据资料报道用于预防感染的耗药量占抗菌药物总耗药量的30%~40%。一些临床医师则把预防用药作为常规用药, 凡遇发烧患者不分析是什么病原微生物感染, 一律使用抗菌药物, 认为这样“保险”。

4.3 滥用抗菌药物

很多人错误地夸大抗菌药物的作用,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 不管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均使用大量抗菌药物, 实不知“感冒”大多因病毒感染所致, 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 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确有指征需用抗菌药物时, 也应结合临床检验和药敏试验, 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否则, 欲速则不达, 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加快耐药菌株的产生或细菌变异, 增加不必要的医药开支。

4.4 配伍不当

临床上配伍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给患者口服罗红霉素, 同时静脉滴注青霉素。罗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药物, 属快速抑菌剂, 用药后细菌处于被抑制的静止状态, 而青霉素为细菌繁殖期杀菌剂, 对静止期细菌无效, 故二者配伍不当。毒性相同的两种药物同时应用, 如头孢一代药物与氨基糖甙类药物配伍, 因两者均具肾脏毒性, 故不宜联合使用。

4.5 给药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仍有些人习惯把一日量投放入500ml液体中一次性完成静脉滴注, 而忽略了血药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剂量与效应关系已被血药浓度和效应关系这个概念所取代, 只有感染部位的血药浓度长时间较平稳地处于有效浓度时, 才能发挥有效的药理作用, 继而产生治疗效果, 只注重药量而忽略血药浓度的平稳状态, 是欠妥当的。

5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是临床用药的当务之急

篇4: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上具有耐药性的细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碳肯霉烯类酶致病菌;高产头孢菌素酶致病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致病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粘质沙雷菌;阴沟杆菌等。

1.了解抗菌药物的疗效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要首先了解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有针对性的来选择药物。在选择使用时,要诊断病原菌,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再进行选择,最好是单独使用,因为联合使用很容易产生毒性,并且要选择适宜的药物,这是最首要的原则。要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抗菌药物要想起到杀菌的作用,需要在靶器官内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且这个浓度要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所以说,要能够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把握用药的疗程,通过对药物进行研究,掌握用药剂量的时间、浓度以及效应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用药

在选择抗菌药物的时候,要根据细菌的种类以及患者的感染部位来考虑用药。患者的病情以及自身的情况很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要能够对不同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疗程。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病理状况,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排泄的过程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选择的时候应该加强重视。只有患者的情况确定为细菌性感染之后,而且要根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体外试验结果来确定治疗的方案。药敏实验在减轻患者负担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3.过敏等不良反应

使用抗菌药物之后所产生的过敏反应有:皮疹、皮炎或者是红斑等等,如果过敏严重的话会引发中毒性肝炎而导致患者死亡。所产生的血清病型反应有皮疹或者是皮肤瘙痒,还会伴有发热、关节肿痛等等,严重的话会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由于窒息会导致患者死亡。还可能会引发暂时性耳聋、急性心梗等等。所以,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有没有对药物过敏的病史,还要认真做好皮肤试验,如果在用药期间发生了各种反应,就能够及时处理。如果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增加治疗的效果,减少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联合用药可以扩大抗菌的范围,但是如果联合用药的话可以减少每个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单独使用抗菌药物会更加安全,更加有效。

4.过敏性休克的救治

将病人放于水平卧位,足部稍抬高。立即用1:1000的肾上腺素溶液0.5-1ml,做静脉缓注、肌内或皮下注射,5-10分钟后如未见效果,可重复1次;或皮下或肌内注射1ml后,再用0.25ml非常缓慢地静脉注入。如血压下降仍不回升时,即用缩血管升压药;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600mg加入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内静滴。危急病人,可用地塞米松5-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有严重支气管痉挛时,可缓慢静注0.25-0.5g氨茶碱。喉头水肿在用肾上腺素后若仍不见好转,可做气管切开。给氧:若有呼吸及心跳骤停,快速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及心内注射肾上腺素等。

参考文献

[1] 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孙立贵,邹小宁.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02).

[2] 李晓红,虞德才,左改珍,陈义芬,张炳新,鲁朝辉.113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6).

[3] 程斌,王增,戚雅君,翁琳,方青芳,周晓芳,张文英.934例肿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横断面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6).

[4] 贾孟良,杨红英,陈振德,曾文莉,林山鹰.某院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1(09).

[5] 张卫同,施振国,王羽凝,周晓兵,谢婷婷.205例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08(21).

篇5:XX卫生院抗菌药物使用自查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组织培训学习。今年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进一步减少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目前抗生素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仍存在有所偏高的现象。

1、存在一些无指征和预防用药;

2、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我院的条件限制,无法对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所以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的盲目性。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抗治感染,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的不合理性,必须加强一下工作:

1、切实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症、禁忌症、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等相关知识;

2、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察,熟悉选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力学和不良反应。

总之,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解除患者的痛苦,合理使用抗生素。

篇6: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自查总结专题

为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督察下,我院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自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自查结果:

1.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超出了《XX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所规定的范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强度也稍有偏高。

2.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含口服剂型)共计31种,未超出《XX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所规定的抗菌药物品规的范围。

二、已按照相关政策和区卫生局指示精神,制定了相应的院内规章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政策以及区卫生局指示精神,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为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根据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我院根据已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此项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将具体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已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自查整改,努力完善相关细节,严格执行分级原则和实施细则,为使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达到实际效果

四、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结合原来我院合理用药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合理用药工作的实施,并努力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保障。

五、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我院定期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并注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切实提高全院医务工作者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努力促进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XX医院药剂科

2011-8-15

上一篇:吴维库阳光心态读后感下一篇:为政以德教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