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儿科疾病分布特点级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儿科处方27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附件“处方点评工作表”的内容及根據调查需要调整的补充指标,逐张逐项查阅进行数据统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论文 篇1:

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上海样本医院用药影响的分析

目前,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提高、不良反应中的死亡比例增大、面对超级细菌束手无策等现象发生。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对抗菌药物严格监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就2011年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与国务院法制办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合样本医院用药情况做一些分析,以提醒相关人员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和营销策略。

抗感染药物占医院用药的比例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的4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1%,但在样本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中所占份额依旧位居各大类用药首位。2011年4月卫生部颁布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是近4年间第3次出台类似的文件,既说明国内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严重,也说明对前2次文件的出台没有引起重视,执行力度不大。而在2011年8月以国务院法制办的名义再度征求意见,更说明推行实施之难。深信在严管3年之后会给医院用药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而相关药品的使用频率变化将直接影响制药企业有关品种的生产和销售,希望有关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1相关政策和有关推行措施[1]

1)2003年10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非处方药(OTC)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

2)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国内唯一的官方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3)2007年3月1日起,上海市开始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细则》。

4) 2008年4月15日,国家卫生部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

5)2009年3月23日,国家卫生部办公厅颁布《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6) 2011年4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下发《关于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卫医政疗便函[2011]75 号),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7)2011年8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至2011年9月5日。与2011年4月卫生部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加强了对基层用药的约束。

2曾内部征求意见的有关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几个版本的比较

2.1新老版本相同点

1)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药品不得重复采购。

2)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3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有相当一部分品种被排除在目录之外)。

2.2新老版本不同之处

1)取消了新上市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制。

2)明确了抗菌中药制剂不在分级管理范围内。

3)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基药目录抗菌药物,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开展抗菌药物静脉注射。

4)清洁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5)新版规定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相关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老版本为半年)。

2.3彻底去除的内容

1)抗菌药物占医院药品收入比例不得超过西药的20%。

2)医疗机构的中医师经培训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后,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

3)社会药店坐堂执业的中医师不得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等。

2.4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变化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应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2)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得少于1年。

4)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和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审核申请。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和数量,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二、三级医院使用品种数仍有限制。

6)删除一些硬性指标,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5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15%。

3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分析

3.1抗感染药物购入金额总体分析[2]

为了能更透彻地分析全身用抗感染药在样本医院中使用的变化,笔者特从2004年开始统计分析。因为国家发改委2004年6月颁布《关于降低24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的通知》、2005年9月公布《关于降低头孢呋辛等22种药品零售价格的通知》、2006年8月公布《关于制定青霉素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短期频繁3次降价的目标直指抗感染药。而卫生部在2008-2009年又连续2次颁布《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应对抗感染药在医院的使用有所遏制。

图1为全国22城市样本医院购药金额统计。从2004-2006年抗感染药的增幅小于药品购入总金额的增幅看,说明降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抗感染药大类购入金额同比增长自2007年起出现明显下跌趋势,但2007-2009年与药品购入总金额增幅相差无几,说明不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收效甚微,而且有新的抗感染药进入临床使用并取代了降价品种如头孢替安、头孢孟多等。抗感染药大类占药品总金额的份额在24%左右徘徊,2010年为23.24%,尚属于平稳下滑的态势[3]。但据2011年上半年最新数据统计,抗感染药物购入金额同比增长虽随着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的下降而下降,但同比增幅只有4.21%,占总金额的份额也只有21.69%,均跌入历史低谷!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少样本医院对卫生部的《关于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持观望之态或在某些省市因开始实施管理办法而减少了抗感染药购入量的缘故。

3.2上海样本医院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分析

上海地区医院的用药无论是水平还是品种等都一直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药品集中采购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特检索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样本医院处方数据库,藉此说明由于各地疾病谱与用药习惯有所不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目录由各省市自主制定是非常正确与可行的。由于上海地区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融入了大量的合资药,所以在二、三级医院的品种统计上就出现了这些品种购入金额多、使用频率高的特点。相信统计这些数据也有助于国家政府部门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推进与实施。

3.2.1按医院等级分析品种

按3个半年度分析,前20位药品占抗感染药品总金额比例除头孢西丁、头孢地尼等品种有所增加外,其它变化不大,只是位序稍有变化;在二、三级医院所占的比例变化也不大,说明已被医师与患者所熟悉与认可。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头孢他啶5个品种属于非限制使用的品种,能进入前20位说明这些品种在临床上仍有其治疗价值(表1)。

3.2.2抗感染药物按类、按供应医院治疗部门统计

数据采集部门将抗感染药物分成24小类,笔者将其在二、三级医院的使用情况按门、急诊与住院治疗三部分统计,发现所占比例有一定的变化(表2、3、4)。

4分析与讨论[4,5]

4.1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及思考

4.1.1对生产环节的影响

有些品种垄断性很强,比如头孢噻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比阿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伏立康唑、替考拉宁等品种,但是仔细分析这些品种都不是生产企业当家或主打品种,所以对这些企业乃至整个医药企业影响面不会很大。但从总体上分析,对专门从事抗感染药物生产的企业冲击颇大,应该考虑对品种结构进行调整,在做好市场销售策略的同时更要考虑到药品创新的问题。

制度的出台实施使国产抗菌药物处于不利地位。从临床使用效果来看,外企的药品确实有优势,而且比较明显。除去利益驱使,医生从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上出发也愿意选择它们的产品,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也有这样的需求。看来,国企提升药品质量乃是根本。

4.1.2对于药品流通环节的思考

我们认为对于属于基本药物中的抗感染药物,应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定价。考虑到这些药品都属于医疗保险甲类目录品种,由国家社保部门“买单”,所以能否考虑定点生产、集中配送?而其它抗感染药物由于经各省市遴选后品种会有略同,因此,我们认为有配送条件的生产企业可以自行配送;若委托医药商业配送,希望委托通过新版GSP要求的、有相当规模的、具备一定物流基础的、在各省市中标的医药流通企业。

4.1.3对临床使用环节的影响与对策

在这次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品种目录中,波及样本医院临床使用面极广。对医院来说,虽目前还处于“以药养医”时代,但建立和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是需要医院来贯彻执行的。“以药养医”是加速抗菌药物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真诚希望此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能彻底杜绝部分医生因收取药品回扣所致乱开抗感染药物处方的见利忘义行为。

4.2应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销售策略

1)努力提高药品质量标准,符合USP、BP、EP、JP等标准是获得市场的关键。

2)有产品独创性和安全性的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市场价值。

3)已严重依赖抗菌药物的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药物,药物创新是必须的。

4)抗菌药物的营销方式将从代理模式逐渐发展到学术推广。

5)学习外企在抗菌药物销售上的经验,业务拓展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一场为期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多方监督和努力,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需要药品监督部门加大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品种的检测;需要生产企业及时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出更多的好药;更需要对老百姓加强健康教育,彻底摒弃滥用抗菌药物的恶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效果,这是所有真正关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人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白 云,干荣富. 政策导向对医院用药市场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08,29(8):508-509.

[2] 徐培红,干荣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新政解读及其对医院用药品种结构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8):67-71.

[3] 干荣富.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析[J].上海医药,2010,31(9):398-401.

[4] 周志强,干荣富.对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之思考[J].上海医药,2008,29(7): 293-296.

[5] 王云霄,付丽娅.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20-521.

(收稿日期:2011-10-08)

作者:马万军 干荣富

医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论文 篇2:

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门诊儿科疾病分布特点级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儿科处方27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附件“处方点评工作表”的内容及根據调查需要调整的补充指标,逐张逐项查阅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儿科门诊患儿就诊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87.91%),抗菌药物处方率为85.57%,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率占联合用药的78.0%,不合理用药处方114张,存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情况。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超适用证用药等现象。

【关键词】儿童;处方;抗菌药;合理用药

药物具有两重性,合理使用可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反之则可产生不良反应,增加耐药性等不利后果。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免疫机制也不健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尤为重要。为提高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用药安全性,本研究对本院儿科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 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月—12月处方,共54035张,抽取每月1至15日患儿处方,每日抽取15位患儿处方,共2700张。

分析方法及判断依据 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附件“处方点评工作表”的内容及根据调查调整的补充指标、逐张记录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给药途径、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使用情况等,并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为判断依据,进行分析。记录患儿年龄、性别、病种、给药途径等,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一般情况 2700张处方中个男性患儿1418例(52.20%),女性患儿1282例(47.80%),疾病谱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87.91%),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普通感冒、扁桃体炎、咽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支气管炎、肺炎。其中口服用药处方975张(36.12%),注射剂处方1817张(63.6%),外用药处方8张(0.28%),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均不超过5种。

药物使用情况 处方中抗菌药物单品种使用的有2250张,占调查处方总数的83.35%;两联使用抗菌药物处方87张,占3.22%,无三联合用情况。与抗病毒药物联合输液的处方1632张,占联合输液处方的78.0%;2种抗菌药物联用的有87张,占4.16%;抗菌药物加激素输液的处方78张,占3.8%;抗生素、抗病毒药、激素联用的处方75张,占3.58%。

门诊患儿疾病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各系统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见表1.使用频率前三位均为第2.3代头孢菌素,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统计结果见表2.根据《指导原则》中一、二线用药进行分类统计,二线用药使用频率较高,且越级使用情况严重。3.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结果见表3,未见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讨论】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35%,远远超过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下的标准。儿科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病程有自限性,无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的指征。第3代头孢菌素主要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少数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感染的细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应以青霉素为首选。本院克洛已新干混悬剂和头孢他啶的使用频率占前。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抗菌药物使用率越高,细菌耐药性越高;抗菌药物使用级别越高,细菌耐药问题也越突出。

虽然本院已成立处方点评小组,每月将点评结果公示,但抗菌药物越级使用问题仍较突出,《指导原则》明确规定需要使用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二线用药)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未取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植物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一线用药)。但从总体看,临床对二线用药的使用频率较一线用药高得多,多将二线药物作为首选,与《指导原则》的规定不相符。因此,临床医生应注意选择用药,能用一线药物的就不要使用二线药物,尽可能的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并减轻患者的负担。

本次抽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单品种使用占83.35%,2种抗菌药物联用处方占3.22%,符合《指导原则》的要求。联合用药主要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阿奇霉素的联用。抗菌药与抗病毒药联用比例偏高,占联合输液处方的78.0%,临床医生在病原菌未明的情况下大多采用双管齐下的给药方案,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往往建立在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基础上,联用不当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建议医生在用药前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以确定是否需要联用,使患儿得到合理、准确的治疗。抗菌药物与激素类药物联用的比例为3.8%,医生常将激素类药物作为高热患者的退热药,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毒、抗免疫和抗休克”的作用,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且由于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的防御机能,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活动或扩散。故建议临床医生不要将激素类药物作为儿童退热的常规用药,以免因用药后机体免疫力、反应性降低,掩盖了原发病的性质,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综上所述,我院门诊儿科用药较为合理,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起点过高,越级使用等。针对上述问题,医院领导应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指导原则》的宣教,将指导教育和考核奖惩相结合,并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必要时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设置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医生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与自身修养,严格按照药品的适应证用药,同时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不适当的经验性和预防性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2000年)[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49-655.

作者:樊继霞

医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论文 篇3:

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关联性,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消耗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相关数据。结果: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大环内酯类的DDDs呈上升趋势,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对细菌耐药率关联性高,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抗菌药物的管理,对细菌耐药率监测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耐药率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e monitoring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SONG Guifang, WANG Yun

(Dongnan Hospital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relevance between the DD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common clinical pathogen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1-2013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guiding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e number of consump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major drug resistant pathogen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data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DD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s, cephamycins, carbapenems and macrolide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and the rates of drug resistance of main bacteria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owman/hemolytic Acinetobacter,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o on also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Conclusion: The DD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and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onitoring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KEY  WORDS    antimicrobial agents; DDDs; resistance rates

抗菌药物的随意使用,是造成细菌耐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细菌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我院2011-2013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及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资料与方法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的用量

通过电脑程序调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数量,利用Excel表格进行汇总统计。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统计

根据《临床用药须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3年期间不同类别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1]。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物使用频率越高。用药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排序比)反映用药金额与DDDs是否同步,比值越接近1,则表明同步性越好,反之则较差[2]。

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菌株的选择

选取分离率排列最靠前的几种常见致病菌,并结合致病菌的临床意义及药敏试验结果的连续性等因素。耐药率等于耐药菌株数与样本总数之比。

药敏试验方法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由本院微生物检验室提供,标本采集来自住院患者的痰、咽拭子、血液、尿液、脓液、创口分泌物等。对使用抗菌药物用西门子德灵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分离培养使用哥伦比亚血琼脂。

统计学分析

对于3年期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多组间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2011年-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数量DDDs排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3年中我院抗菌药物的DDDs在逐年递减,其中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酶抑制剂、氨基糖甙类的DDDs都有所下降。并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DDDs下降最多,接近50%。青霉素+酶抑制剂DDDs下降明显,是因为医院暂时停用其中一个品种所致。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大环内酯类DDDs有所上升。多个品规抗菌药物的DDDs和构成比无明显改变(P>0.05)。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减少和头霉素类增加与2012年DDDs所占比例比较其差异明显(P<0.05)。

2011-2013年我院常用抗菌药物的DDDs排序,用药总量,用药金额及排序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2011-2013年我院各年度DDDs排序居前5位的基本上是头霉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酶抑制剂为主。用药总量上以头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及第三代头孢为主。同时可以看出,DDDs排序与用药金额排序不一定同步。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排序比越接近1,表明购药金额和用药频度的同步性越好,比值越小,说明该药的价格偏高[3]。青霉素钠和庆大霉素排序比平均在2.0左右,说明药品价格相对低廉,且DDDs较高,表明是临床医师经常选用且价格不高的药品。而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排序比在0.5左右,说明该类药物价格偏高,大量使用会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2011-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中最常见的菌种,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3、表4。

由表3,表4可见,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的菌株数最多,分离出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鲍曼不动杆菌是我院耐药性最高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恢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

分析

从我院3年的抗菌药物DDDs排序中可以看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大环内酯类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头霉素类使用频率最高,这与头霉素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性菌感染以及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作用特点有关。碳青霉烯类主要用于产ESBLs多重耐药严重感染,是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此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上升,从侧面反映出细菌耐药现象的日益严重。而分离菌株数最多的大肠埃希菌和耐药性最高的鲍曼不动杆菌,正是造成碳青霉烯类药品大量应用的原因。大环内酯类DDDs上升,说明非典型病原体有明显上升趋势。近几年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其耐药率有所上升[4]。

从细菌耐药率中发现,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除头孢他啶外,对头孢类的耐药率均超过50%,这与该菌株多产ESBLs有关。大肠埃希菌对头霉素类保持较高敏感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7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相对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极高,这与上海地区耐药监测结果的趋势相仿,并可能与其在我院暂时停用一段时间,恢复了菌株对它的敏感性有关;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平均维持在35.5%;提示临床上必要时可同时联用抑菌率高的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美罗培南敏感性极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治疗这类细菌感染时可选此药,或考虑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临床分离菌株中显示,我院分离出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次研究分析中,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

总之,从3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DDDs逐年递减可以看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正趋于合理化,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是习惯性经验用药,用药起点偏高;临床使用克林霉素类无细菌药敏试验作依据。同时,应提高临床细菌送检率,并保障送检样品的时效性。本院在延缓细菌耐药上也采取积极的措施,例如,及时发布细菌耐药率监测信息;对现有抗菌药物实行轮换使用;及时对不良反应大、疗效差的抗菌药物实行替换;加强对临床医师的培训;提高对用药不规范的科室的监管力度;提醒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并做好隔离工作,防止细菌的传播和扩散[5];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同时将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率结合起来,掌握耐药趋势,为医院合理化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孙惠丽, 黄仲义. 我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J]. 中国药房, 2012, 23(30): 2805-2807.

江启蓉, 张勇.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2011年口服治疗精神障碍药应用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3): 227-229.

陈静, 范芳芳. 2027-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3, 13(4): 291-294.

张永信. 抗菌药物相关的药理基础知识[J]. 上海医药, 2012, 33(6): 11-14.

袁孔现, 凌艳, 周方杰, 等. 2011年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3, 13(4): 296-299.

(收稿日期:2014-10-11)

作者:宋桂芳 王韵

上一篇:奥运体育产业发展审视论文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