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2-09-12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时代必要性

近年来, 互联网信息的告诉发展, 高校学生了解和关注的信息越来越广, 西方文化也随之传入国内, 或多或少的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 甚至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近年来极其重视的教育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建设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求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士研讨会开幕日上讲话, 他强调: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发展不可遗弃的根基, 是中华名族的精神命脉。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 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高校应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抓手和教育资源。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文化”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注重道德品质的教育, 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而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人物是“立德树人”, 最终目标与最高宗旨就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培养健康的人格, 从而促进他们全方位的发展。显而易见,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张岂中教授在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概括为“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而这些方面所包含的探索精神、辩证法则、忧患意识、奋斗精神、大爱精神、革新精神等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思想源泉和教育内容。目前, 社会和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求更高, 对于这个群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急迫和重要。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存在的问题

伴随党和国家的号召, 许多高校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作为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高等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这种冲击给新时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大学生人格道德修养, 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应对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渗透。但是在将二者融合方面却做得不是很好。也就是说, 在高校已经重视这两项工作, 甚至是出台了相关的落实文件, 宣传工作或者相关的制度制定都完善, 不缺乏顶层设计, 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 实现的手段仍然单一, 实现的载体相对有限。

现实中, 目前高校不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大多数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中, 缺乏较为完善的能够让学生关注、参与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 弘扬传统文化仍然多是出现在大学语文教学或者人文类的活动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些传统的教育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 很难将二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最终仍然是“两张皮”, 无法充分发挥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另外, 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约300余名大学生的访谈了解, 大约有90%以上的同学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局限, 或者说比较浅显, 甚至认为传统文化仅仅是语文教材上出现的文言文。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认知上没有问题, 但是大多不知如何去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与应用的实现途径

研究者认为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并发挥实际作用,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培养, 在教学上表现突出的是倾向于专业课学习, 对于一些宣传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课重视不够, 或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剥离。这就需要高校着手建立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对现有大学语文、人文性公共课和思想道德修养教材进行项目化整理, 结合各高校专业设置特点, 以及本地的文化特色, 形成符合高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利用校本教材整合的资源开设课程, 既能达到思想教育、传承文化的作用, 又能较为接近学生的需求, 从而让学生更乐于去学习、主动去学习。另外, 可适度增加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 通过自主网上选课、在线学习的方式扩大影响, 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名篇名章充实到现有的教学资源中, 挑选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入到课程的设计中, 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有效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中, 从而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文化水平。

(2) 利用第二课堂阵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建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化氛围, 适时开展类似书法、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相关的文化展览;建立模块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坛, 请有经验的教师轮流给同学们讲解经典文学、传统节日、历史文明等等;开展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 举办丰富的社团活动, 吸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喜爱传统文化, 进而从内心中影响他们的思想。第二课堂既能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又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能够直观的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孕育于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

(3) 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室高校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育内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 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 继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 走进乡村、走向社会, 去培养老祖宗留下的勤劳朴实的奋斗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关爱老人、关心留守儿童, 培养感恩奉献精神;开展红色教育, 培养学生责任感, 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意识。

(4) 利用新媒体手段, 利用当代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平台, 通过微信、QQ、微博、校内公众号等大学生常用的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 将中国在交流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紧密结合起来, 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继承。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不是一天能完成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总之,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找到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和应用方式, 结合高校的自身实际, 使五千多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价值和发挥作用, 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摘要:文章探讨了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并提出相应的应用途径, 从而将五千多年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参考文献

[1] 林飞燕.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途径[J].科教导刊 (下旬) , 2017 (9) :70-7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20) :3.

上一篇:高频电刀的基本原理及输出问题的简要探讨下一篇:二手汽车的网络营销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