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构建原则研究

2022-09-11

一、新媒体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的特质改变

新媒体是指借助计算机 (或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 如网络媒体、互动式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 本质特征是技术的数字化、传播上的互动性。[1]新媒体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校大学生作为新生代更是新媒体的生力军, 他们对于新媒体的热衷必然冲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提出现实要求。

(一) 新媒体颠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地位

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义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因此,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传授或者借助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台等方式传递观念。在这一系统中, 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 自上而下的, 教育者处于信息的核心位置, 天然具有权威性, 这也是教育效果得以保证的因素之一。

新媒体打破了教育者对于信息的垄断。通过网络, 受教育者拥有了与教育者获取教育资源同等的机会, 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一直被动接受信息的教育客体第一次拥有了和教育者相同的信息获得权, 传受双方地位趋于平等。

(二) 新媒体容易引发教育客体思想的混乱化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5后, 知识面宽广、视野开阔, 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与此同时, 年轻的大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型, 思考力和判断力相对欠缺, 他们很容易受到披上美丽外衣的西方思想影响。尤其还有对中国社会主义敌视的少数分子不断美化资本主义, 这样极易导致大学生们陷入思想混乱。

(三) 新媒体打破了教育环境的单质化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原著民, 对新媒体有天生的依赖性, 而新媒体带来的巨量信息将大学生们陷入信息海洋之中。这其中既有国内国外最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信息, 也混杂了各种消极、腐朽甚至反动的信息。开放的新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汇集地, 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信息的单质性和纯洁性, 呈现多维性特点。这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带来了不可控性,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潜在风险。

二、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新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强势介入,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新媒体手段全面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打造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 以应对时代变化, 构建出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是将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 利用新媒体手段和平台打造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涵盖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 实现从课程学习、课外拓展到大学生日常思想状况的全覆盖。课堂上, 利用“云班课”等教学APP实现课堂反转, 带领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课下, 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将大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加开阔的国内和国际舞台;各种学习小组、微信群、QQ群的建立可以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育者, 实现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的双向流动机制,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三、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构建原则

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必须兼顾新媒体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为此, 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原则, 构建出高效、实用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一) 创新性原则

在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 首先要坚持创新性原则。只有创新才能够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生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进行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考虑到思想意识教育的特殊性, 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门课程, 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给这一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们非常依赖网络, 从日常生活到人际交往很多方面都是在网上完成的, 而这种行为方式又深刻地影响到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这一新特征, 及时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 才能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当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发生了变化之后,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取得, 也只有籍于相应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3]因此, 在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二) 主体性原则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在信息的获取方面拥有了和教育者同等的地位, 打破了教育者的传统权威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主体性”原则。相反, 教育者应该更坚定地坚持“主体性”地位。

开放的新媒体已成为各种信息的汇聚地, 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其中。除了正能量的信息, 也不乏各种低俗、虚假信息。加上西方媒体凭借其技术优势不断散播西方腐朽甚至反动思想, 使得年轻的大学生们难以分辨,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严峻挑战。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大脑, 坚持自身的主体性地位, 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加强对高校新媒体网络的舆情监督, 做好把关、监督、引导和消解不良影响的工作。只有坚持主体性原则, 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优势。

(三) 参与性原则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大学生的参与性不够, 导致教育效能低下, 因此, 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时必须充分考虑参与性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可以建立多层次平台, 为大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支持。比如, 建立QQ群、微信群、思政公众号等各类交流平台, 让大学生可以交流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九五后, 他们更加崇尚自我, 喜欢彰显个性, 因此, 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平台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比如, 很多高校鼓励学生拍摄“微电影”, 让大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找到关注点并将其拍摄成电影进行展示, 通过大学生自己的表演, 促进他们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寻找解决方案, 从而达到警示、鞭策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网络还可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开展寻找和发现身边的道德模范、探寻红色景点、找寻历史名胜等活动, 让大学生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 从而让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 亲身感受到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检验高校新媒体网络的最终原则, 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教育实效。

首先, 发挥教育者的权威性提升大学生的接受度。高校可以利用其教育优势, 在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开辟“高校领导讲思政”、“名师讲堂”、“名人进课堂”等栏目, 邀请高校领导、名师和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走进课堂, 提升大学生的接受度。

其次, 选择贴近学生的教育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网络可以通过大数据发现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个性化定制, 向大学生推送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 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引导, 从而真正契合每个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求, 切实提高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的教育实效。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 也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将新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打造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有益尝试。

摘要:新媒体正迅猛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本文从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提出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并初步探讨了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构建原则。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构建原则

参考文献

[1] [加]麦克卢汉.弗兰克, 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 (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394.

[2] 韩玄飞.新闻媒体中“双创”报道与创新教育[J].传播与版权, 2017 (08) :11-13.

[3]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分析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