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解读

2022-09-11

高等职业教育既不同于以学术研究为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 又与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中等职教有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大专及以上文化层次的技术型、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 结合《若干意见》,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 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 以质量求生存

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半边天下, 随之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也暴露出来, 一些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较低, 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质量问题比数量问题更为重要, 其直接关系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可谓高职教育的生命之本。要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在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之外解决以下几个矛盾:规模扩张超前与经费投入严重滞后的矛盾;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与社会需求多样化脱节的矛盾;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1]。

2 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大的概念, 怎么样融入“全过程”是关系人才培养的成败, 要想发展好高职教育, 都必须首先面对这个难题。

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 要求应该说很高, 我们必须认识到其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关键, 有了实践能力, 才谈得上创造;有了实践能力, 才谈得上就业;而至于创业能力, 对于工科高职学生而言, 显然很高, 因为创业伴随着管理的要素, 而工科高职学生是以特定岗位或岗位群的操作技能为主, 对于运筹帷幄, 打拼市场, 从事经营并不占优势, 因此在高职培养过程中要有别而论。

3 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这里是针对全局而言的, 而对于具体的院校, 必须考虑实际基础, 动机和效果应该统一。人才培养已经全国化, 要有整体眼光, 讲求教育成本, 不能把什么专业人才都“本土化”。对于数量不大、时限很紧的人才社会需求, 与其花大力气在本地新建专业, 不如到外地有关院校引进, 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提高效率, 更好的促进高职教育发展[3]。

4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然而这些合作很多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企业以生产为主, 对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能够有多大?因此, 在校企合作开发上, 需要有制度性的约束[4]。

《若干意见》还指出,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非常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 必须克服实践教学条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两个至今仍然亟待解决的两个难点, 否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

5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技术、技能、技巧、技艺,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反映出高职办学的特点——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教学过程的职业性表现出高职就业的定位——岗位 (群) 明确、标准清晰。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目前在不少高职院校中的地位还不高[5]。以传授技术、技能、技巧、技艺为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队伍的称职性、教学文件的完整性、教学组织的严密性、教学考核的科学性, 还远远不能够与大多数教师所熟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拟。

就全局而言, “一致性”、“相结合”、“一体化”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但目前还难以全面实现。现在高职院校还不能够按照工种来设置专业, 也不同于培训机构, 同时还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任务。因此,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 但是对于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制度, 仅靠“引导”还远远不够。关于“顶岗实习”, 经济管理类、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工作环境的“软化”特点, 比较容易实现;而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由于工作环境的“硬化”特点, 加上受到生产均衡、安全责任、用人指标、食宿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还难以真正实现[6]。

6 校企合作,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顶岗实习是件好事。但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在充斥“诚信危机”的背景下, 如果不解决实习学生的身份问题, 还会遭遇“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的壁垒, 因为考虑“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 而不接受学生实习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很多技术、技能、技巧、技艺, 可能就是“秘密”, 因此, 最好能够将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 到已经签约的企业实习, 才能打破壁垒, 完成上岗前的过渡。

7 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但在建立过程中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建立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 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才会有舞台, 否则, 那种黑板加粉笔式的传统教学方式, 只能束缚他们的手脚。还应以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载体, 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建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7]。

8 加强教学评估,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 要振兴高职教育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 在教学系统内部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在教学系统外部要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8]。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要升华、跃迁、脱胎换骨, 只要提升理念, 创新模式, 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高职教育一定能迎来辉煌的明天。

声乐表演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学习掌握的知识本领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得到验证和提高, 因此, 学生的舞台表演就成了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学生在观众面前展示的不仅是自己的技术才能, 心理素质在声乐表演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不少学生却在声乐表演中由于心理过度紧张, 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忘词跑调等现象, 失去了对歌唱器官的调节能力, 导致演出的失败。

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表演态度, 明确舞台表演的目的。

在进行声乐教学时, 要培养学生认识舞台表演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而不是表现个人, 要以音乐和观众为出发点, 抱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 在表演中要达到忘我的境界, 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展示最佳的演唱效果。在演出中还要避免对自己的演出效果作过高的企求, 以免在还没上台前就给自己造成压力, 导致表演时精力不集中, 从而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演唱。

2合理安排演唱曲目, 要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即使是世界级演唱大师帕瓦罗帝, 在他的故事中也提到每天早上起来时, 总担心今天是否能有高音C 3。所以演唱曲目的选择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要谨慎。在教师的指导下, 宁可选择自己有充分把握的作品, 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展现艺术而不是从一开始担心声音。不要冒险, 冒险往往失败, 还会因某次演出的失败而带来长期的舞台表演的心理障碍。所以, 不要一味地贪图演唱曲目的难度, 超越学生的演唱能力。要根据学生的歌唱条件、音色、音域, 选择能充分展示其嗓音特点的作品。这样能使学生表演起来不吃力, 且游刃有余。特别是对于初上台的学生, 教师不要给他们很大的压力, 可以先从小范围开始演唱, 作品也从比较简单的开始,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演出之后, 师生更要共同心平气和地总结演出的成功和不足, 在随后的教学中尽快地改正存在的问题, 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总是能解决的, 才不会因此而形成心理障碍。

3树立“业精于勤”的思想, 克服侥幸心理

演出的成功主要在于平时长期地勤学苦练和不断地积累演出经验而获得。只有对谱面上一切 (音准、节奏、歌词、表情符号等) 在平时就做得十分精确, 并且非常熟练, 上台时才没有负担, 可以全身心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良好的歌唱心理才能得到体现, 而心理障碍也就随之而消除了。“温故而知新”是我在声乐教学中经常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些学生在上课时会常说:“我昨天还唱得挺好的”, 这句话反映出学生的侥幸心理。歌唱的状态的好与坏不是靠运气去碰的, 而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积累而形成的。一个作品要唱上几十遍, 甚至几百遍, 才能唱到心中有数, 所以说艺高人胆大, 平时练就过硬本领, 台上才能从容自若。

4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 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树立演唱信心

列宁说:“人以自己的实践说明自己的观念、概念、知识、科学的客观正确性。”因此, 歌唱艺术必须建立在长期、反复、不畏艰难的实践基础上, 培养积极、健康的歌唱心理。多参加舞台艺术实践, 积累经验, 平时多举行学生音乐会, 几个人一组会课, 在大庭广众前演唱, 在这种锻炼中, 祛场才会愈来愈少。帕尔曼说:“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地演出, 去为任何人演出, 举行音乐会或学生音乐会。演出越多, 得益越多。”训练学生在走台和预演时要人为地, 有目的地布置演出环境和气氛, 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这种环境中得到控制。还应该认识到成功之路并不平坦, 它伴随着多少艰辛、挫折与失败。就连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也曾有过舞台心理障碍的现象。沈湘先生年轻时在天津维斯理堂第一次登台独唱, “当强烈的灯光照射在我脸上, 当几百双眼睛都注视着我时, 我紧张的直发抖, 嗓子里像堵着什么, 高音唱不上去, 歌词也忘的一干二净, 结果异常沮丧地走下了台。”但沈湘先生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 “天津的观众真是懂音乐的观众, 他们不仅没有哄我, 奚落我, 反而在我下台后安慰我说说, ‘别慌, 着嘛急呀!’从此, 我更加发奋练功, 半年后终于在天津市歌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摘自《沈湘音乐教学艺术》) “失败乃成功之母”是一句至理名言, 它不仅说明成功之前必有失败, 而且说明失败时所取得的经验体会是极宝贵的, 同样有很大的收获, “吃一堑, 长一智”就是这一道理。有这一认识就能平静, 坦然地对待演出。

5如何调整身体状态和心态, 善于处理声乐表演中的意外情况

调整状态是声乐表演中的重要环节, 在表演之前, 要有意识地进行排练安排, 注意休息, 不要过于疲劳。因为在表演之前, 各项准备工作比较繁忙, 心里也往往会显得烦躁不安, 这是舞台表演的大忌, 平静的心态才是成功的保证。从事舞台表演艺术的人, 一定需要“拿得起防得下”的心态。“台下十年功, 台上一分钟”, 一切台下的准备就绪后, 登上舞台还要善于处理声乐表演中的意外情况。要镇静自若, 要有信心克服紧张的心里障碍, 使演出持续下去, 把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少。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说:“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 重要的是不要让它影响的你以后的演奏, 你不能让整个演出崩溃, 既然出现里就泰然处之, 否则你会惊慌失措而造成连锁反应。”

6结语

综合以上几点, 在平时的训练中, 指导和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歌唱心理, 克服声乐表演中的心里障碍是不容忽视的。过硬的基本功是歌唱者勇气的来源, 在不断总结经验、经历反复失败的尝试后, 才能接近和到达成功的彼岸。

如何克服声乐表演中的心理障碍

高畅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 不仅需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声乐技能, 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综合以上几点, 在平时的训练中, 指导和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歌唱心理, 克服声乐表演中的心理障碍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声乐表演歌唱心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2008) 02 (a) -0241-01

摘要:为了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简称《若干意见》) 。该文件指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且提出了发展的具体措施。然而针对不同背景和条件的全国上千所高职院校, 照抄照搬文件非常危险。本文针对《若干意见》中给出的发展高职教育的重点措施进行了分析,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阳征宝, 等.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因素与对策的再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0:116~117.

[2] 王中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塑造与构建[J].中国政协, 2007, 2:10~11.

[3] 吴启迪.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实行产教结合, 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R].职业教育, 2004, 6:10~12.

[4] 庄玉玲.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0:58.

[5] 叶陈毅, 等.浙江高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模式探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 27 (6) :737.

[6] 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6 (5) :59~62.

[7] 教兵, 邢淑清.高职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4 (12) .

[8] 王前新, 卢进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机制与保障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 .

上一篇:道路桥梁施工裂缝原因分析下一篇:新形势下高校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