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2022-12-22

1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在会计行业的迅猛发展和运用, 社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 积极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证融通, 加速学生专业能力向专业技能的转变, 对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的经验

2.1 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先改变思想再改变人, 任何事情要想顺利实现, 首先要从源头开始转变, “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之前, 学院领导、教师、合作企业、学生代表通过到其他院校参观交流学习、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 转变思想, 树立职业标准、职业意识, 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打下基础。

2.2 重构课程体系, 实现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

“双证融通”的顺利实施首先是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与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融合, 会计教学过程与会计岗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 学校专业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机融合。

(1) 以行业需求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和相应课程体系。近年来, 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管家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变, 我院紧跟行业发展需要, 在传统财务会计方向的基础上, 新增财务管理方向, 培养社会紧缺的管理会计人才。同时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 根据初级会计师和初级管理会计师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合理安排不同学期的课程, 满足学生考证的需要。

(2) 以会计主要工作岗位为导向,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 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双证融通”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院一改往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将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部分与职业资格标准中的应知应会部分进行一一对应, 将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全部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并与合作企业会计师以会计实际岗位 (出纳、会计核算、会计主管、财务) 为导向, 联合开发设计各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 并制定了相应的实践课程内容, 大大缩短了学生从理论知识转为岗位能力的时间,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了岗位实习, 实现了学生毕业就业的无缝对接。

(3)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搭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加入, 一方面能带来最新的行业需求信息, 另一方面能大大解决高职院校实践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目前, 我院会计专业与山东冠军齐鲁代理记账公司深化合作, 公司派出一个会计部进驻学校办公, 实现了引企入校, 解决了学生无法接触真实账目和往返实习途中的安全问题, 同时公司承担了我院学生实践实训和岗位培训的绝大部分课程, 并对部分优秀学生采取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一对一教学, 出师后直接推荐到相关公司就业, 真实的账目、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公司参观、讲座、现场教学、专业勤工俭学、小组操练等等)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显著,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后期, 学院将与公司深化合作, 共建特色专业, 联合开发教材, 共同搭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

3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两张皮”

目前双证融通在会计专业主要体现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后换成初级会计师证) , 这两种证书制度隶属于不同的教育培训体系, 没有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机制中, 使得学生在完成学历证书考核的同时, 还得额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职业资格的考核, 两种证书不能互通, 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 无形中加重了学校、学生、老师的负担。

3.2 双师型教师缺乏

教师在整个“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学院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高, 但是真正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并能按行业规范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却十分缺乏, 没有专门的实践实训教师。目前, 学院实践实训指导教师主要来自外聘山东冠军齐鲁会计师, 学院专业教师辅助指导。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整个教学设计中仍然是理论重于实践, 无法小班现场教学, 制约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3 实训设备、实训场所不足

“双证融通”实施以来, 实践实训课程比例的大幅度提高暴露出学院实训设备不够、实训场所不足的问题, 设备、场所的不足一方面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实训的需求, 使得一部分实践实训课程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也制约着学生学业考核机制的改革, 目前, 初级会计师考试全部实行无纸化考核, 在校期间对学生涉及的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模拟考核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顺利通过。

3.4 教材建设落后

学院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是高职类规范教材, 但是教材内容安排仍然是理论性大于实践性, 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 而与会计实际工作结合不够, 对会计职业标准、会计职业资格证考核要求把握不够, 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近年来, 会计职业界发生巨大变化, 准则的修订、新的财经法律法规的颁布给会计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现有教材内容滞后, 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 使得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行业变化。

4 对策建议

4.1 国家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机构体系

国家通过立法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将学历教育制度和证书管理制度融入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下进行协调管理, 构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 实现两种证书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实行“一考双证”, 真正解决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

4.2 高职院校加大对教育资源投入

教育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双证融通”模式的顺利实施,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一方面增加对实训设备、实训场所的直接投入, 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实验室;另一方面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现有专业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或承担一部分实践实训课程、接受技能培训, 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和合作企业会计师共同分析会计典型工作任务, 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和相应教材。

4.3 教学过程引入会计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监控

“双证融通”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相互转换,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要加强同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联系, 引进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参与并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实现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融合, 为不久的将来顺利实现一考双证 (即高职学院学生通过学历证书考核后同时获得毕业证和初级会计师证或管理会计师证) 打下基础。

5 未来的期望

“双证融通”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良好对接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密切配合,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但这也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是高职院校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摘要:当今社会,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任何单一的教育, 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介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在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方面的一些尝试, 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双证融通,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上一篇:直播油菜技术在水稻套种的研究下一篇: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