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8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较少的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培养与考察模式方面有所探究和实践, 忽略了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存在的特殊性, 缺乏对与高职校园环境相适应的长效培养考察模式的探究;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融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怎样的考察机制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学生特点的研究。探究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长效培养模式, 是各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如何创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 使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造就真正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对于践行“两学一做”、中国梦, 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1]。

就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来看, 很大一部分是在本科无望的情况下被动的选择了高职院校, 从自身素质来说缺乏一定程度的自律、自信、自省等方面的问题,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培养的实效性, 长效性。然而大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这一特点, 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选拔条件含混不清。大多基层党组织对选拔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标准的界限模糊, 对申请人入党动机等思想上的考察不够深入;二是理论培训实效性不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多由学院党校采用集中纯理论培训方式完成, 缺乏长效性, 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意识只停留在培训期间, 影响培训的效果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入党积极分子自身意识不足缺乏群众监督。长期以来, 入党积极分子们的自我身份意识不强, 群众对其更缺乏监督意识,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先进性的发挥以及对自身的监督和要求。因此, 本文通过建立入党积极分的全新培养与考察模式, 充分发挥“长效”机制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2]。

一、长效培养考察模式

随着我校学生入党培养工作的逐渐深入, 我校的学生党员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我校努力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 积极探索学生党员发展道路新途径, 终于开辟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生党员培养考察道路:

(一) 强化党课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地位

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教育, 理论教育的关键则是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我校借鉴学生专业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 并将其引入积极分子党课的日常培训与考核之中。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一年内:设置“每月一党课”、“每月一测试”, 即每个月进行一次党课理论知识教育, 同时, 根据“每月一党课”的课程主题, 安排“每月一测试”, 以强化巩固当月党课所学理论知识。使党课培训脱离单纯的集中培训形式化, 让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够扎实地学有所获, 进而在入党这条道路上逐渐走向理论成熟[3]。

(二) 拓展非理论形式的党的知识教育实践活动

除在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加入党的基础知识元外, 我校还针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每月一党课”后的跟踪教育模式:“每月一实践”, 即开展与每一期的党课内容相呼应的实践教育活动, 如与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相关的“党的常识知识竞赛”、与“两会”时事教育相关的“普及‘两会’知识, 挑战‘最强大脑’”、与党员的权利义务教育相关的“‘争做合格党员’征文比赛”等等。旨在让学生积极分子学以致用, 通过一次次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不断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从思想、行动、组织上成熟起来, 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多维度开展教育培养工作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绩优分量化考核制度”, 为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一套个人综合表现的量化电子档案, 将每一阶段的考察 (思想、政治、学习、工作情况等) 具体表现量化, 依托我校信息化系统, 用透明、可视化的分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阶段性培养考察评判, 不仅为进一步培养发展对象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也有效的起到了全员监督的作用。

(一) 建立系、院二维化培养考察机制

以“绩优分”的累积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之一, 各系 (院) 支部可按照《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党员发展“绩优分”考核制度》的条款进行累计绩优分, 并按季度上报院级审核, 院级汇总并审核通过后反馈回系 (院) 支部, 确保考核结果公开透明、真实有效。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分子摆脱“被教育、被管理”的状态充分调动他们的入党积极性, 另一方面可以为系院支部提供考察依据。

(二) 建立“传帮带”培养考察机制

我校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精髓:“传帮带”模式, 并将其引入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机制。“传”: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发挥传授、指导作用, 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 全程辅助引导学生积极分子正确的政治思想;“帮”:在学生积极分子中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以结对子的形式将团结、互助深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带”:一名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带领3名积极分子, 每一位党员以严于律己的言行举止带动每一位积极分子。指导教师让一个学生党员“传帮带”多个入党积极分子, 沟通引导, 相互学习, 共同成长, 有利于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基层中以点带面, 互助进步, 既培养了凝聚力强, 协作性强的组织, 又增强了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式实践教育模式

除在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加入党的基础知识元外, 我校还针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每月一党课”后的跟踪教育模式:“每月一实践”, 即开展与每一期的党课内容相呼应的实践教育活动, 如与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相关的“党的常识知识竞赛”、与“两会”时事教育相关的“普及‘两会’知识, 挑战‘最强大脑’”、与党员的权利义务教育相关的“‘争做合格党员’征文比赛”等等。旨在让学生积极分子学以致用, 通过一次次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不断强化端正的入党动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争取早日成熟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四)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式量化考核考察模式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绩优分量化考核制度”, 为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一套个人综合表现的量化电子档案, 将每一阶段的考察 (思想、政治、学习、工作情况等) 具体表现量化, 依托我校信息化系统, 用透明、可视化的分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阶段性培养考察评判, 不仅为进一步培养发展对象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也有效的起到了全员监督的作用。

据中组部资料显示, 近年来高校每年发展的大学生党员的人数超过全国发展总人数的1/3,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 无疑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 回顾近年来我国的中重大事, 每一个关键时刻, 一个个青年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和神圣使命。学生党员优势效果的逐渐显现必然为所在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起到切实的助推作用,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必定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运行效果, 这也将成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提供重要实践意义的启示。

摘要:学生积极分子以实际行动的感染效力带动广大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净化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先入党;创新培养与考察模式, 实行“长效式”的培养模式, 改变了高职院校的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实效性的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行为入党;培养过程融入实践元素, 以“理论”与“实践”相呼应的培训模式为创新突破点, 旨在让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体悟理论的内涵, 将思想入党与行动入党相统一,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入党。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忠诚, 莫勇, 胡涛.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 2015, (6) :99.[1]任忠诚, 莫勇, 胡涛.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 2015, (6) :99.

[2] 冯丹凤, 孙兆姝.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J].法治与社会, 2011, (12) :66.[2]冯丹凤, 孙兆姝.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J].法治与社会, 2011, (12) :66.

[3] 李丹.论高等教育的本质[J].教书育人, 2007, (33) :21.[3]李丹.论高等教育的本质[J].教书育人, 2007, (33) :21.

上一篇: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下一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