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设立创新学分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

2022-09-12

高职院校设置创新学分, 其目的是在制度上为学生创新教育提供平台, 激发创新动机,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升创新技术和创新能力, 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的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高职学生从事本专业或超出教学计划的科研和实践活动而取得的, 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 经学校评审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构建创新学分,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 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宗旨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 整体设计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计划, 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安排等环节, 特别是要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其中。高职院校主要为当地企业培养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者、一线领班者和未来技术发明家, 是培养具有创新技术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当代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 也是高职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现代的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它关系到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程度。

高技能人才的特质是“创造力”、“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够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蓝领、应用型白领或者称为银领人才, 这是现代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满足社会需求, 服务地方经济, 是高职教育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使命。

2 以专业教师为指导注重技能培养, 是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必有之路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主要是在教学一线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教师的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素质, 建立一支高水平, 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创新潜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举办创新师资培训班, 围绕创新与创造力、创新人格与创新精神、创新智能与创新思维、创新原理与方法、创新应用与创新实务等内容, 邀请在创新、创造学研究及教学方面有造诣、有实际经验的专家进行讲学, 使教师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 掌握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高职学生的创新教育, 教师不尽在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室仿真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劳动中加强指导, 更重要的是要参加到相关教师承担的科研中来, 创办相对独立的公司进行生产、营销等经营活动。教师要把科研中涉及的内容运用到课堂上, 弥补课堂虚拟课题存在的缺陷。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的投入, 院级教改课题对创新类课程优先立项。同时要通过评选“学生创新技能优秀教师”等方式, 鼓励指导教师。

3 以高职学生为本位促进个性发展, 是高职挖掘创新潜力的关键所在

创新学分制的设立, 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提高综合素质, 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强调以学生为本, 不尽在课堂教学、实践实训、设计创作等教学环节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 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各方面都要从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着手, 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 尊重学生个人在兴趣、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心理优势和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发展个性的信心和动力。

4 以校内实训为基础组织全真实践,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内各专业实训室的模拟实习, 是对专业知识的消化和综合运用, 是一种“军事演习”。按照企业生产实际, 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根据“从低级到高级、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模拟到创新”的过程, 来配置建立、布局调整各专业实训室, 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充分体现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实际情况。各高职院校在建立院级、省部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努力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全真环境下的实践活动, 不尽是对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 更重要的是对市场调研、细分、定位, 对生产和营销活动的设计、策划和运作, 对企业内部技术、财务、人员的管理, 它是一种“商业实战”。建立学校创业园, 让进园学生创办企业, “真刀真枪”实干, 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和经营。在校学生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 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 依法纳税、自负盈亏, 优胜劣汰, 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校内导师的指导。这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以技术应用为目的, 以技能培养为本位, 以生产经营创新为平台,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有利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5 以创新学分为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证

学校推行创新学分, 调整教学时数和学分分配, 把创造学等课程和创新技能培养纳入其中, 制定创新学分实施细则。推动创新教育要以创新学分制度为平台实现五个“转变”:一是要把学校外部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为, 使创新学分从弹性指标上升到硬性要求。二是从个别 (部分) 学生行为转变为全体学生行为, 将创新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取得创新学分。三是由继承性创新学分向发展型创新学分转变, 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挑战权威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开拓精神。四是由自发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化的规范管理模式, 各院系在遵循学校创新学分的指导性文件基础上, 依据自身专业特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五是由单一的总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通过对学生创新成果的鉴别和认定, 如发明创造、取得专利、学科竞赛、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文学作品等, 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专长与能力, 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操作方法上, 主要是将各专业培养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 各模块通过设计、实践、观察、测试等手段, 使之能够进行量化考核。

摘要:构建创新学分制度,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专业学生为本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增加实训基地投入, 组织全真环境实践, 提升学生创新技能, 努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学分制,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凤丽, 安俊学.创新学分:完善学分制改革的新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4.

[2] 张亚杭, 王蔚刚.探索有高职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9.

上一篇:经济学角度下中国婚姻法的改革分析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以民族地区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