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2022-04-18

【摘要】近年来,随着校园群殴案、辱师案、高利贷案的频繁曝光,我们看到了当前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讲诚信,不懂感恩,是非不分,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个别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隐患。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篇1:

探究当前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现状的根源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并通过剖析其根源寻找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现状;对策

古人云:“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不抓智育,要出次品,不抓体育,要出废品,不抓德育,要出危险品。”这些都深刻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50%以上,农村基础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一、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当前初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勤劳俭朴、遵守公德、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但他们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而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在这背后,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不容乐观。

1.责任感不强,偏重个人生活和享乐。当前的部分初中学生比较偏重个人的生活和享乐,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欠缺俭朴节约精神,只求穿用名牌、吃好的、玩好的,不懂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2.懒于劳动。他们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的原因较多,或父母娇惯不让做,或本就不热爱劳动,好逸恶劳,或只会埋头读死书,甚至连最基本的洗衣做饭都不会。

3.法律观念淡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不讲法律,只讲狭隘哥们义气;不懂团结友爱,只会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欺凌弱小;不讲公德、自私自利、不服管教,个人为中心、我行我素等现象日渐增多。

二、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1.不良家庭教養方法的影响。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有的父母坚信“棒棍底下出孝子”,他们只会对孩子进行打骂、罚跪、写保证书等,从不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得部分学生养成了撒谎的习惯;有的家长只管生活不管教化,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教师的事,他们只负责把子女送到学校;许多外出打工的父母,虽然明白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但苦于分身无术,无法进行身教言传;还有就是“读书无用论”的盛行。

2.不良家庭结构的影响。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越来越多,使得孩子们无法得到健全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在求学阶段时常感到孤独、自卑,心理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另外隔代抚养或寄养在亲友家里的,其家长或长辈又缺少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影响了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学校方面

1.侧重点不正确。重形式教育,轻品质形成过程;重在说教,轻于活动;虽有活动,效果不显;重课外,轻课内。

2.教育形式单一。班级或学校缺少针对性的教育形式,班会以及思想教育活动课,变成了单纯的用来解决班内存在问题的会议,或者是成为传达学校工作要求的传声筒。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缺少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教育合力缺失。部分学科教师总认为学生教育是班主任或学校领导的事,欠缺配合班主任或学校领导、形成合力教育的思维。学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在教书,轻视育人;只会教学,不懂思想教育。

4.不良校风、班风、学风的影响。有研究指出: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性的培养以及优良品德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对个体的不良行为和思想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相反,不良的校风、班风、学风会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容易产生违纪行为。

(三)社会方面

不良的社会环境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营业性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但据调查发现,在乡镇进入网吧的90%以上是未成年人;又如赌博风气在一些地方盛行,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其影响。同时,不良文化的充斥,暴力、凶杀、色情的影视或小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由于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好奇心理又较浓,容易迷恋这些的东西。如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哥们义气、动辄大打出手等鲁莽行为,大多数都是受到那些不良文学影视作品及周围的生活环境所影响的。

三、教育对策

(一)善于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家长,而家长的思想行为会直接反映在孩子的行为举止上,因此,要善于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的近况,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向他们推荐合适的教育理论与方式。要使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有艺术性,不能一味采取棍棒教育,而应采取感化、疏导、说服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改正错误、悔过自新。引导家长将家庭教育方式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纵容”走向“导引”,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学会与孩子平等相处,为孩子营造积极、温暖、愉快的家庭气氛。

(二)构建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全面的校园教育体系

1.完善养成教育方式。①以《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诚信、仪表、友爱、礼貌、守纪、勤劳俭朴、孝敬父母、自尊自爱、勤奋学习、严于律己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按照这些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品德。②完善建档跟踪机制。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问题学生档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卡》等,完善登记与处理机制,以学生为对象进行个案跟踪和现状分析,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介入,采取措施。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①开展常规性德育教育活动:如升国旗、校旗、晨会、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会等。②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书法展”、“文艺节”、“体育节”等主题教育活动。③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要精心设计、认真策划,要体现出时代性、创新性和震撼性。④开设各种兴趣小组。发掘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基础。⑤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可以开放学校的广播站、黑板报、科技栏、校园网等阵地,鼓励学生投身参与它们的建设,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全方面评价学生的德育操行。坚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为标准,结合当地学校的特色,科学地建立起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①评价内容须多元化。要涵括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行为、品德等。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用发展、欣赏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4.通过学科渗透,形成合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深入教材中去,或联系相关学科,围绕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品德教育。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读书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挖掘和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得学生乐于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懂得在情绪上自我疏导和调节。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三)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教育体系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德育工作网络除了校内德育组织机构外,还包括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要在校内外形成一种沟通机制,实现校内外联动的德育格局。

可见,学生良好的品质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依靠学校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只有联合所有的力量,动员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关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才能让祖国的花朵璀璨地盛开。

参考文献:

[1]王殿卿,黄秀清.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陆玉祥.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育[N].甘肃日报,2009-11-12.

[3]肖丽琴.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2.

[4]赵小红.学生品德问题与教育方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吴靖 陈萍 叶玉春

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篇2:

浅谈当前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随着校园群殴案、辱师案、高利贷案的频繁曝光,我们看到了当前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讲诚信,不懂感恩,是非不分,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个别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隐患。可见目前学校重视智育,盲目追求升学率、合格率,忽视了德育,社会及家庭环境也对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模仿不健康的行为,这些对学生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要分析清楚这些影响学生品质的原因,找出对策,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思想品德 培养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運,而且关系到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当前,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出现了诸多问题:诚信缺失,不懂感恩,法律意识淡薄,给学校、社会和家庭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德育现状,要强化措施,重视品德的培养。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前农村初中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念,诚信缺失,不讲真话,欺诈欺骗;学雷锋,助人为乐,不再盛行,集体观念不强。有的整天在学校混日子,老师交待的学习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时间久了课程跟不上,于是产生“厌学”,“逃学”,违犯学校纪律,最后变成“差生”。

2.法治意识淡薄。近几年,有些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法制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不听从老师的教育和劝告,在校园内经常发生群殴案,辱师案,高利贷案,面对这些现象,人们感到很痛心,也很着急,学生的思想品德令人担忧。

3.不懂感恩,任意挥霍浪费。农村学生的家庭有些还很困难。但有些学生体谅不到家里的困难和家长的辛苦。时常向家长伸手要钱,举办生日聚会,抽烟,酗酒,上网,吃零食。从来不感恩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这些身边的事例警告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影响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的不良因素

1.学校德育低效。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合格率,重视智育,忽视学生品质的培养。德育活动少,很少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传统美德、理想信念的教育。导致现在农村初中生自私自利,不会感恩,贪图享受,缺乏自信而厌学,甚至违法犯罪。

2.家庭教育不到位。当前农村学生的家长大都进城打工、经商,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无人监管或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由于远离父母,少了严格约束,有的学生行为任性,不良习惯逐渐养成。另外,个别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低,对子女的教育简单粗暴,甚至袒护孩子的不足,平时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好不好,极少和孩子谈心交流,这样的家庭环境,很难养成孩子良好的品行。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农村初中生参与接触网络和传媒的机会越来越多,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学生在网上浏览各种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等信息,不能有效过滤,分辨是非,好奇模仿,逐渐变坏,甚至走上犯罪。

三、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策略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教育仍然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要上好思想品德课,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懂得报恩,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和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强化家庭教育。一个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守信,影响了孩子不诚实,说谎的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长要能做到,因此,加强家长自身素质的修养,创建和谐家庭,关心孩子心理生理的发展,对孩子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3.改善社会环境。初中生可塑性强,善于模仿,也容易走上歧途。社会文化、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有责任对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娱乐场所加强监管,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教育学生上学期间不准随意进入网吧娱乐场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之,当前农村初中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出现了滑坡现象,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同时,三者要形成合力,正面引导,尊重和爱护学生,积极预防,让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墨羽编著.《犯罪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2

[2]梦华主编.《国学精粹》,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7

[3]任仲文.《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1

作者:陈增生

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篇3: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举措

摘 要: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备受教育部门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的思想也出现极端性、反常性等不良现象。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应具有基本的思想品质美德,这也是学校与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沟通技巧;行动;情境

现今社会的发展造就出来的是一批批性格迥异的初中生,不可否认,他们的知识水平明显有所提高,但是思想水平开始普遍下降,学生的思想出现分化,在发展的大环境下形成了人格的错乱,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时期是其学习阶段的过渡期,是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这个时期,要注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近几年,因为各种问题发生极端事件的不在少数,为何文明知礼的初中生会有这种举动,这也是令很多人困惑的一个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追根究底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使得初中生整体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性,与主要科目相比,思想品德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很多学院都没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使这种不良现象不断出现。

一、掌握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合理解决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品德,在中学,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有两点,第一是学会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第二就是学会如何做人。把初中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个体每时每刻要与别的个体发生碰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同样如此,

那么这就显示出品德教学中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沟通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动力,只有进行沟通,才能谈得上其他,这个前提必须要把握好。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在发生争执时,先采用对方爱听的话进行劝解,等对方平静下来,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如果不顾一切地大吵大闹,那么沟通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有可能一个小小的争执就会发生出乎意料的后果,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利用好这项技能,在沟通中,发生矛盾时可以先说一声对不起,问题很快就会被解决,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主导沟通的方向,就要组织好自己的言语,对待不同的人要运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语言是沟通的纽带,我们应努力把握好沟通的技巧。

二、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付诸行动

初中生所需要的是关怀,在这个以竞争为主的社会很多家长与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缺少对学生的关爱,所以思想品德的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是单纯地想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教学并不是为学生设身处地地着想,这门课程的学习相当于浪费时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灌输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还要展现出对学生的关心以及担忧,给学生一定的限制。如今思想品德教育水平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家庭造成的,所以教师要经常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例如,在学习“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家都帮助父母做过什么,自己的事情是不是都由自己做,接着总结出学生会自己做的事情,接着再次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些事应该是你自己做的?如果父母或者他人没有时间,你该怎么办?抛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明白自立自强的思想,最后还需要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在家尽量教导学生自立,可以由简单的事情开始,让学生试着做一做①。

三、以情景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端正品行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很多学生懂得这些道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不会真的行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不能一味地说道理,实践的重要性已经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凸显出来,要给学生展现一幅鲜活的动态画卷,也就是从情景入手,提出真实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道理的含义。例如,在学习“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名人的例子,如牛顿,家庭的波折与现实社会的摧残并没有让他变得平淡无奇,而是更加闪耀,那么为什么他可以成功蜕变,如果没有经历这些事情他会如何,接着问学生有没有经受过挫折,挫折来了会抱着什么样的心态,

等回答过后再提出疑问(可针对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如果现在你的父母都面临失业,家里遭受了重大打击,你不能再来上学,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样一点点地诱导,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做,教师只能引导,不能介入学生的选择。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要以身作则,贴近学生,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教学,也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两者之间的交流,这样双赢的局面可见该教育举措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杨春红.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J].青年文学家,2009(24).

[2]张荣.语文教学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世纪桥,2008(14).

[3]吴铭.中学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3).

作者簡介:陈瑞荣,男,1972.07,大专,现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盖德中学,长期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曾担任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政教处主任等职务。

作者:陈瑞荣

上一篇:冲突法知识产权论文下一篇:旅游业法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