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关注读者阅读倾向,实现阅览服务科学发展

2022-09-10

引言

人们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行为被称为阅览或阅读,承载信息的物质媒介变化导致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最终被多数人接受的将是那些既能充分满足阅读需求,又有利于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和阅览服务方式。

1 阅读需求增长与阅览范围扩大

阅读行为是人类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辞典》对“阅览”一词的解释为:yuèlǎn看(书、报)read (books and newspapers) :~室reading room;“阅读”一词的解释为:yuèdú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read and comprehen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以色列年人均读书6 5本,居世界之首;中国上海年人均读书8本,新加坡8.3本,法国1 1本,日本18本,美国25本。欧美一些发达城市每10人中有1人每年至少读书20本以上,每11人中有1人每周读书10小时以上。根据法国期刊受众调查机构《A E P M》2 0 0 7年3月5日公布的调查报告,97.2%的法国人每月至少读1本期刊,58.9%的法国人每天必读1本期刊。报告说,法国人堪称“全世界最爱阅读期刊杂志的民族”。报告显示,法国人平均每人阅读6.8种期刊,收入较高人群阅读的期刊多达8.5种。法国女性比男性更爱读期刊杂志,平均每人阅读期刊7.4种。79.3%的法国人表示他们长期阅读电视期刊,58.6%的法国人表示他们是女性杂志的忠实读者。在被调查的170多种法国期刊中,有60种每期读者超过200万人[18]。上海部分读书指数已超过部分国家发达城市的水平。上海每年读书20本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4.32%,每周读书10小时以上的人占22.1%。据调查,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12.2%,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 8.7%。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以城乡户籍划分,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年读书3.3本[17]。2006年全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386种,总印数28.5亿册,而日本期刊总印量达30亿册,按人均计算是我国人均期刊拥有量的1 0倍[21]。电磁场媒介的应用使阅读方式趋于多元化,人们的阅览范围从看书、看报、看杂志扩大到看幻灯、看录像、看影碟、看电视、看网络乃至看全部能够作用于人类视觉的文字、图像,许多阅览活动伴随着声音,使读者能够收到声形并茂的效果。阅读方式增多了,但每个读者受大脑、视觉等生理能力限制,只能接受有限数量的信息,因此世界范围内的网络阅读率上升,纸质文献阅读率随之下降。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五年中接待读者数量呈下降趋势:4 9 8万人次(2 0 0 2)、4 4 8万人次(2 0 0 3)、4 5 0万人次(2004)、4 4 5万人次(2005)、390万人次(2 0 0 6),其中2 0 0 3年因“非典”闭馆4 5天。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5年则为48.7%,首次低于50%,比1999年下降了11.7%。与图书阅读率相反,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增长了7.5倍[3]。6年来我国有网上阅读习惯的人数年均增幅40%。据有关专家估算,一个上网读者所需阅读空间约为20-30GB,这个空间能够承载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的信息量。可以说,由于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国民总体阅读需求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 阅览媒介的物质性与阅读方式的多样化

今天,网络阅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虚拟网络”、“虚拟图书馆”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根据电磁场理论,光、电、磁介质具有物质性。原子半径约在10-8厘米左右,原子核半径约在10-12厘米左右,而电子的半径就更小一些,约在10-13厘米左右,更小粒子的存在不断被科学实验证明,籍介学说认为带电体间的作用力是凭借着某种媒介物传递的,困难在于说明这种媒介物是什么。实验表明,带电粒子的运动可视为在真空中的某种电流分布, 用电磁场结构方程组进行推导, 能够证明电磁场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形式[2]。由此可见, 电磁场媒介与纸质媒介一样, 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不是物质以外某种虚幻的东西。电磁场承载的信息, 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系统和各种通信设施进行传输 (如网上音频 / 视频的流媒体传输) , 衍生出多种阅读方式 。

2.1 网络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 (互联网协议第6版) 互联网,能以每秒1 0 G的传输速率 (相当于每秒传送1 5个VCD光盘存储的信息) 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核心节点。我国将逐渐放弃现在使用的IPv4,启用IPv6地址协议,传输速度是现在网速的1000倍。Ipv6网采用端到端的传输,效率更高,在确保网络畅通的同时,保证了管理及安全。第一个全国性的下一代互联网于2004年12月建成开通,这个网络可连接全国20个城市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4]。1998-2006年,中国网民数量在9年内翻了近200倍[19]。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达到1.37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至此,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由2005年的8.5%上涨为10.5%,首次突破10%。中国网站数约为84.3万个,年增长近15万个。中国网页总数有44.7亿个,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20.7亿个,增长率为86.3%[16]。按地域来看,北京互联网在域名数、IP地址数、网页数三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2005年北京网民总数占全市人口的28.7%[10];2006年北京市网民普及率首次突破30%,是中国互联网最发达的地区。网上阅读空间除家庭外,以各类图书情报机构的电子阅览室为主体。据文化部提供的数字,目前全国有经过政府许可依法设立的网吧近12万家,计算机终端500多万台[12],是网上阅读的补充方式。

2.2 手机

收发手机短信是最便捷的阅读方式。以1992年英国GSM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短信成功为标志,短信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目前全球有2 0多亿移动电话用户,通过400多个中间运营商提供安全可靠的短信交换业务。2 0 0 7年世界3 G S M大会上,一个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手机销量增长了25%,超过了10亿部。欧洲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 0%,超过了互联网;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手机普及率也在高速增长。预计2007年全球将新增手机用户4.8亿户,平均每天增加的用户数量要超过100万户。至2007年年底,全球手机用户总数将超过30亿户[6]。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显示,截止2006年9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超过4.43亿户,平均约每3人拥有l部手机。与2005年12月相比,全国手机用户增加了4974.8万户,平均每月增长552.75万户,达到每百人就有约33.9部手机的普及率[7]。截止2006年底,约4.61亿中国人使用手机,比上一年增长17%。由于具有方便、便宜、随时收发等特点,手机短信成为我国手机用户最喜欢的信息互阅渠道,阅读率达99%以上。从2000年的发送总量10亿余条,到2005年的3046亿多条,我国手机短信发送量6年增长了300多倍[9]。见表1: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 0 0 6年我国手机短信发送量高达4269亿多条,手机短信受众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信息互动阅读群体。但是,由于字库容量、发送字数、屏幕面积等因素的限制,手机短信阅读方式仅适合短阅读、浅阅读,阅读较长的文字和较深层次的内容则需开启手机上网功能。由于短信业务可以经由个人电脑与手机间发送,促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2007年2月调查结果显示,美国2亿多移动电话用户中,已有2000万用户使用上网功能,占全部用户的10%。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这说明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初具规模。手机阅读方式还有:手机电视(如N o k i a N 9 2)、手机报纸(如W A P全文型)、手机图书(如Matsushita推出的电子书播放器Words Gear)、手机杂志(如W O W!Z I N E.物志)等。手机阅读方式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新手机销售量将逾10亿只,其中8 7%的手机将能够传送视频内容。到2010年,手机传送的图像 (静止或活动图像) 将达2280亿个,超过使用所有其他装置拍摄的图像之总和。到2009年,仅中国一个国家就将拥有1.16亿只可传送视频内容的手机。到2008年,有1.25亿人口将能够在手机上看直播电视节目[8]。2006年9月26日,手机电视正式在北京开播,这意味着广电系统主导的手机电视产业全面启动[5]。手机电视阅读方式的普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期待。

2.3 电视

看电视是最常见的阅览活动。中国现有3.6亿家庭,拥有电视机3.5亿台,年增长率10%;电视频道205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 6.2%,有线电视用户13862万户[15];全国全年电视播出量达1000万小时,中国电视观众有10亿多人,人均收视时间基本稳定在3个小时[22]。美国一般家庭的电视机拥有量已超过家庭成员的总人数。这一临界点是在2005-2006两年中被超越的。美国平均每个家庭有2.73台电视机和2.55人。平板电视的流行使人们很容易在过去没有电视机的地方安装电视。一半的美国家庭都有3台以上的电视机,只有19%的家庭仅拥有1台。1975年的数字则是57%的家庭只有一台,而1 1%的家庭拥有3台以上。在一般的美国家庭里,电视机每天有1/3以上的时间,即8小时14分钟处于开着的状态。这要比10年前多1个小时。美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4小时3 5分钟[13]。网络电视I P T 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是一套能接收和显示经lP协议编码的、由业务提供者全程管理的、更安全、性能更好的视频流系统,能将互联网的大多数功能转移到电视上。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乐此不疲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视频业务本身,而在于要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同时让用户享有三合一的、交互性更好的电视直播/影视节目点播 (video) 、电话业务 (voice) 以及互联网业务 (data) [11]。1999年英国推出网络电视业务以来,2005年初该国IPTV用户超过100万户。MRG公司预测,2008年全球IPTV用户将达2600万户。我国IPTV业务尚在起步试验阶段,2006年底有19万用户[20]。

3 实现阅览服务科学发展

面对全球多种多样的阅读行为,如何实现阅览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原来只有阅览室工作人员接触的问题,现在变成了涉及诸多行业、营运商和从业人员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个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待于政府、企业、社会和图书情报机构的相互配合,统筹安排。

3.1 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上述各个大的方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各个大方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是同向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是相互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就阅览室工作而言,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追求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是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模式是不断采用科学技术新手段,优化读者空间,全、新、快、准地为阅览对象提供图书资料和各类视听信息,实现阅览服务现代化。

3.2 以人为本开展阅览服务

阅览服务的对象是人,阅览室接待读者的数量、流量是衡量服务的重要指标,既反映出读者的阅览需求,又可以看出服务者的工作状态,阅读行为与服务行为之间的人际关系互动,是阅览服务的核心业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电磁场媒介阅读方式的采用,使电子阅览室读者人数激增,需尽可能扩大室容,增加阅览座位,最大限度地容纳读者流量,在阅览区和报刊阅览室安装有线插口(信息点)和无线认证端口(如ProximAP700),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这些措施对阅读指导,设备维护等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3 协调、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阅读方式多样化使图书资料配置的供应链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著者→编辑部→出版社→印刷厂→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读者,部分转变为著者→编辑部→出版社→数据库公司(网站)→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读者。两条供应链不是同步增长,信息容量、处理方法、检索途径都有所不同,有的图书馆对不同资源的采购比例分配不够协调。图书情报机构在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尊重读者阅读习惯,根据读者阅读倾向,合理分配各类信息资源的采购比例,加快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 y s t e m)建设,有效整合、搜索和展示数字馆藏,以适应读者多元化、深层次阅读需求,做到阅读资源的供给与实际需求相适应,阅读方式与资源内容相统一。

3.4 应用电磁场以节约纸张

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节俭意识的形成,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重要意义。就纸质图书、报纸、期刊等资料而言,读者在阅览过程中所需要的是纸张上承载的信息,而不是纸张本身。虽然阅览室中的报刊、书籍可以反复阅读,过期报刊还可以装订成册,提供借阅,但是纸质文献成本相对昂贵,承载的信息量也非常有限。现实生活中被库存不用,甚至废弃的纸质文献,数量相当可观,造成资源浪费。电磁场具有强大的穿透性、承载力和高速度,宇航员从太空与地球联系的文字、图片和声音均以电磁场为传播媒介。电子书、报、杂志同样能够反复阅读。实验证明,电磁场媒介参与所有电流、电荷、电磁波、光波传播和显示信息的过程[2],具有物质性和可靠性,完全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在一定技术环境下,某些通过电磁场参与才能阅读的非纸存储介质,具有不短于纸张保存寿命的收藏效果。图书馆扩大非纸文献收藏规模,降低纸质文献收藏增长幅度,是一个开源节流途径。

3.5 文化机构利用新技术的优势

国务院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1]依法收藏数字作品并向读者提供阅览服务,是文化机构的职能,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文化机构率先采用新技术进行阅览服务创新,是个优势。比如,利用海量存储技术(HSM)制做、收藏数据库;利用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技术(IPTV)收藏原创电视内容(全球每年长达310075小时)[14];利用电信技术(3G)开展阅读、咨询服务;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进行图书资料管理等。

摘要:阅读行为是人类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辞典》对“阅览”一词的解释为:yuè lǎn看 (书、报) read (books and newspapers) :~室reading room;“阅读”一词的解释为:yuè dú看 (书、报) 并领会其内容read and comprehend;本文引用数据阐述了近期我国读者阅读倾向;电磁场媒介极其衍生出的多种阅读方式;提出容纳读者流量, 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推广电磁场媒介以节约纸张, 利用新技术等实现阅览服务科学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阅览,阅读方式,电磁场媒介,服务,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8号.人民日报, 2006, 5, 31.

[2] 王先冲.电磁场理论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3] 孙小宁.读书的人少了上网的人多了.北京晚报, 2006, 4, 24.

[4] 李平.下一代互联网, 快1000倍.环球时报, 2006, 9, 29.

[5] 王立嘉.手机电视看起来美吗.市场报, 2006, 10, 9.

[6] 林俊峰.你的手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中国青年报, 2007, 2, 13.

[7] 孙友琴.全国手机用户超4.43亿.新京报, 2006, 10, 27.

[8] 杰夫·格拉尔尼克[美].手机影响生活巨变已经开始.市场报, 2007, 1, 19.

[9] 冯晓芳.手机短信发送量6年增长300倍.北京晚报, 2006, 1, 30.

[10] 姜艳艳.北京网民比例全国第一.华夏时报, 2006, 5, 18.

[11] 李青.IPTV美国进行时.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2006, 7, 19.

[12] 周玮.网吧治理任重道远.经济日报, 2006, 9, 23.

[13] 郭建业.美国家庭电视数超过人数.参考消息, 2006, 9, 23.

[14] 叶书宏.互联网真的能彻底变革传统电视业吗.科技日报, 2007, 2, 1.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6] 赵亚辉.10个中国人就有1个网民.人民日报, 2007, 1, 24.

[17]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2006.

[18] 刘娟.法国人最爱读杂志.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 2007 (3) .

[19] 辛华.中国互联网正从商业化向社会化迈进.市场报, 2007, 4, 2

[20] 蔺玉红.中国电信IPTV用户已达19万.光明日报, 2007, 4, 4.

[21] 郭全中.透视中国期刊业.传媒, 2007 (3) .

[22] 王达生.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评估与管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青海侧钻井的事故预防处理对策下一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