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关注学生,培养科学素养

2022-09-11

我们上科学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课本上所列问题的结论吗?当然不是。那么,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的获得, 我们更要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战略高度去关注什么呢?我认为两个方面的关注必不可少。

1 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首先, 我们要关注他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情感的呵护, 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只有充分挖掘隐含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和活动中的德育因素, 才能让儿童对科学研究的本质有真正的理解, 真正体现科学课程作为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启蒙性教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有一次在教学“七色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们见过彩虹吗?有一位 (黄某某) 学生马上跳起来说我见过了, 那我再问他你见过的彩虹有几种颜色啊, 他大声地说道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我又看看其他同学, 大多数都把手高高举起, 跃跃欲试, 这时有位 (李某某) 学生欲言又止, 反倒引起我的注意, 我鼓励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只见他慢慢地站起来, 迟疑的的说道:“老师, 我看到的彩虹没有他看到的漂亮, 好像只有红、黄、绿几种颜色。”听他说完后, 有的学生都笑起来了, 他也就不好意思起来。我等教室里安静下来, 问全班同学一个问题:“刚才大家听到两位同学讲到他们看到的彩虹, 那么你们认为谁看到的彩虹最美丽呢?”下面马上热闹起来, 说某某同学的彩虹色彩最多、最漂亮。我看了一眼大家, 说道:“你们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大家安静下来, 我说:“我认为 (李某某) 同学看到的最美丽!”底下一片哗然, 他们都急着问为什么?我告诉他们:“彩虹在理论上是有七种色彩, 但在自然状态下, 有时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比如天空的色彩的干扰, 不一定人肉眼就能看到七种颜色, 所以李同学看到的彩虹虽然色彩较少, 但是他的观察结果是真实的。科学是一门尊重事实的学科, 它要求我们大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追求真实的科学价值观, 我们大家刚刚迈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学习科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事实, 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丽的。”我讲完后, 黄同学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道:“老师, 我刚才讲到的彩虹的色彩其实是我在课外书上看到的, 我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彩虹。”我笑着对他说:“其实在你的心中现在也有了一道最美丽的彩虹。”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课堂上的氛围让我感动。

这一节课可以说给我和学生在这个学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为这已经不是一节“普通”的科学课, 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彩虹色彩以及光的色散等方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一课真正懂得了科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那就是真实地揭示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追求真实的科学道德价值观的学习不是在事不关己的讨论中、冷眼旁观的知识教学中进行的, 而是蕴含在有道德取向的教学活动中, 通过交流, 使得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感悟能力得到提升, 将经过自身建构的认识、体验, 感悟再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为当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科学的情感体验与升华, 在他们心目中都有了一道最美丽的彩虹。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生命态的课堂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带着各自思想情感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存在于课堂。科学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等于简单的知识传授, 而在于教师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人格精神等整体性关注学生、引领学生。对学生而言, 课堂中的学习也不是“接受机械训练”或“等待机械灌输”, 而是他们作为有一定思想感情的人全程参与整体性的课堂活动, 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体验、建构与生成。这种生命态的课堂中, 教材和知识不再成为主宰, 它只是作为师、生教与学的凭借而存在。生命态的课堂呈现出是师生之间围绕着一定的教学内容的彼此心灵敞开、思维互启和互生互动生成。

2 关注课外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 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延伸中体验和获取。因此, 小学科学教学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要从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课外活动, 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 实现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切实提高。例如校园种植活动的开展, 就是一种有效的尝试。那么, 在种植活动中到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首先, 关注学生活动过程,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阵地。种植活动包罗万象, 把准备工作交给学生完成,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 让各组员之间分工合作, 为自己小组的种植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植物, 种植积极性高, 研究得更仔细。种子的选择、土壤的肥力、化肥的适用量、种植的方法、对植物的料理、甚至于浇水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认真加以准备, 对资料的的搜集也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考验, 只有耐心细致、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才能保证种植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发现, 增强科学思维分析能力。任何学习的都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发现”,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 在种植活动中,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多提供机会,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发现者。如种大蒜时, 当大蒜出苗时, 我先让学生测量大蒜幼苗的高度, 在测量的过程中, 学生自己突然发现同一块地, 出苗早晚, 疏密都有不同, 这时, 我鼓励学生猜测为什么会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观察, 终于发现, 地旁一片树荫是真正的原因, 从而进一步猜想, 大蒜对阳光的喜好程度。通过这一过程, 促进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发现科学, 更让思维的火花不时闪烁。

摘要:义务制阶段的小学科学教育不应局限于学生科学知识方面的获得, 而是要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全面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关注课外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素养,情感因素,实践能力

上一篇: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护义务——以防范微信犯罪为视角下一篇:试述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