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纱条填塞在剖宫产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0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 L称为产后出血[1], 产科出血以产后出血为多见。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常危及产妇生命。我科自2008年始应用宫腔填纱条止血,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行剖宫产者625例, 在625例剖宫产术中, 使用宫缩剂、手法按摩、子宫动脉结扎等处理无效, 术中失血量≥500m L者4例, 在800~2000m L者有8例。12例患者术中均采用纱布条填塞宫腔制止了出血, 无1例行子宫切除及产妇死亡。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失血量首先以子宫收缩乏力最多见, 占总数的68.2%;其次为胎盘粘连, 手法剥离后, 剥离面出血, 占总数的24%;第三为前置胎盘, 子宫下段收缩不良, 胎盘剥离面出血占7.8%。

1.2 宫腔填塞纱布条指征及方法

凡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出血, 用手法按摩子宫及注射宫缩剂、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无效者或效果不佳者或前置胎盘剥离面持续出血者、且失血量>500m L, 即给予宫腔填塞纱布条。自制宫腔纱条8cm×5cm的4层无菌纱布条用0.5%甲硝唑浸透挤干后用卵圆钳夹住纱布条一端从子宫切口置入宫腔, 自宫底填塞不留空隙, 以免造成隐性出血, 当接近宫颈口处将尾端送入阴道内2~3cm, 然后将剩余纱布条充分填塞子宫下段。术中观察如无活动性出血则可缝合子宫切口。

1.3 术后处理

纱条在术后24h取出, 取纱条前用催产素20个单位加入5%葡萄糖500m L中静脉滴注, 促进子宫收缩, 做好输血准备, 取纱条时, 严格外阴道及阴道消毒, 缓慢抽出纱条, 12例取纱条后观察30min无活跃出血送回病房。无一例发生继续出血需切除子宫。

2 结果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选用头孢唑林及甲硝唑静滴。术后24h内经阴道取出纱布。平均留置时间21h20min, 术后3d体温均降至37.5℃以下, 术后5d体温完全恢复正常, 无子宫体触痛。无产后感染及产褥期子宫出血的发生。

3 讨论

3.1 宫腔填塞纱条的机理

宫腔填塞纱条可刺激子宫体感受器, 通过大脑皮质激发子宫收缩, 同时纱布也可压迫胎盘剥离面而止血[2]。

3.2 产后出血一直被认为是棘手问题

通常情况下, 采取胎儿娩出后于宫体、子宫下段直接注射, 配合静脉注射宫缩剂, 按摩子宫, 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髂内动脉结扎, 出血不能控制者为抢救产妇生命最后切子宫, 而使一些年轻初产妇丧失生育能力。近年来研究证明子宫不单纯是激素的靶器官而本身也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激素, 如前列腺素、松弛素。泌乳素等参与许多生殖生理变化, 如将子宫切除, 即使保留卵巢也比子宫完整的正常妇女冠心病的发生率高3.3倍[3]。因此对于生育妇女设法保留子宫尤为重要。

3.3 子宫腔填塞纱条是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良好手段

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古老方法, 其作用为刺激子宫体感受器, 通过大脑皮质激发子宫收缩, 同时纱条也可压迫胎盘剥离面止血。本组625例病例中, 其中2例因巨大胎儿剖宫产, 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而行第2次开腹手术, 12例正常分娩后因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而开腹探查。发现胎盘剥离面出血后, 均给予宫腔填塞纱条。所以我院随着开展例数增多对手术中出血活跃尤其是前置胎盘、巨大胎儿、双胎、重度妊高征等易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 预防性行宫腔填塞纱条, 避免了产后因子宫收缩乏力而造成的大出血。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 手术中只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 宫腔填塞纱条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方法, 填塞时一定要自上而下有顺序填塞, 且要填紧填满整个宫腔, 即宫腔填塞纱条时不留死腔。术后需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阴道流血等, 有情况随时处理。且术后需应用宫缩剂和抗生素。故认为宫腔填塞纱条是控制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 胎盘剥离而严重出血的应急处理手段, 是一种可行的抢救措施。宫腔填塞纱布简单、易行, 尤其对于基层缺乏血源的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争取抢救时机, 为向大中医院转诊赢取时间。故其都不失为一种可以推广的治疗剖宫术中出血的一种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纱条填塞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分娩产妇中因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止血困难者, 术中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12例进行分析。结果 宫腔填塞术的实施使产后出血率降低至4.2%。无一例切除子宫。结论 宫腔填塞在预防产后出血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宫腔填塞纱条,剖宫产术,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 冷丽华.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9例分析[J].世界医药, 2006, 8 (9) :1218~1219.

[2] 刘棣临.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治[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0, 6 (1) :27.

[3] 赵少飞, 孙晓峰.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 (5) :280.

上一篇:基于知识共享的保险企业文化构建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