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社会原因探析——对我国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反思

2022-09-10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 具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但是, 根据有关的调查资料显示, 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不感兴起, 甚至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提出了种种质疑。究其原因何在呢?

对问题的本身的分析包含了对问题的解决。因此, 笔者首先想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 对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进行一番讨论, 以利于促进局面的好转。

1 从民族文化发展历史进程来看

以“学而优则仕”为最高学习“目标”的确立, 使中华民族从一个注重和具有优良理论思维传统的“形而上”民族, 变成了一个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的“形而下”民族。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1]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有着光荣文明传统的民族, 而且是一个注重哲学思想的研究, 具有深邃思想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产生过象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不仅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 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动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能够长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正是这样的一个民族, 却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 特别是从秦、汉以后, 由于专制主义以及舆论一律的影响。从而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理论思维局面, 被后来形成的的专制主义长期所压抑。导致了我们中华民族在思想上逐步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行动上的保守和反动。中华民族也由从一个注重和具有优良理论思维传统的形而上的民族逐步变成了一个注重以“学而优则仕”为最高人生目标和境界的“形而下”的民族。也就是说, 我们中华民族从一个注重哲学理论研究和修养为人生目标, 以注重人的内心修炼和提高, 以企图达到天地人相通为最高境界的, 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民族, 变成了一个以读书做官, 以“官衔”的大小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价值作用大小、社会地位高低、语言的微重、乃至道德的高低, 美与丑等等。一句话, 就是使整个国民经济社会打上了“官”的烙印。一切以当“官”与否, 以及“官”的手中的权力的大小来判断是与否、对与错、美与丑的标准。[2]也就是说, 中华民族因此失去了对于理论思维的兴起和爱好。将自己原有的高尚的目光完全聚焦于世俗的生活。这样的一种转变应该说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秦汉以后, 在我国长期的理论发展过程中, 除了产生出大量的注释性学者外, 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家的原因之所在。加之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 由于没有处理好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致使哲学理论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伴演了一个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进而强化了这一状况。使得我们每每谈论我国的一些具有创造体系性的思想家或者哲学理论家时, 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外, 不知还有谁的尴尬禁地。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的。正是由于上述的这种情况的存在, 它不仅阻碍了我国理论学术界的发展, 同时, 也就不可避免地阻碍我国一般民众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并对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产生影响。正是在这一文化氛围的熏陶下, 在校的大学生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同学对待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 而热中如各种社会交往活动, 特别是各种具有所谓“干部”色彩的竞选活动。不仅如此, 这一情况还对在校的教师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教授、博士宁愿放弃自己的理论研究。去当一个一般的科长、处长等官员, 也不愿意当一名默默无闻的理论研究工作着。对于这些情况, 我们还可以从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的招生考试也可以窥视出一斑。由此可见, “官风”之盛、之烈。不仅如此, 在理论研究领域, 严肃的科学理论研究被各式各样的“官样”文章所代替;求真务实的理论研究为各式各样的浮夸之风所代替。正因为如此, 无论是“教”还是“学”中所出现的滑坡现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2 从中华民族的精神来看

以“学以致用”“学要管用”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形成, 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从注重以抽象理论原则体系研究和表述的民族, 变成一个以注重“学以致用”为最高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民族。

正是基于上述的转变和变化, 导致了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注重“学以致用”“学要管用”的民族。也就是说,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除了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和发展外, 更加注重的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是理论对于直接当下的实际生活的意义, 应该说;这种“学以致用”的精神或者民族习惯, 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特别是解决直接当下的问题是有重大意义的。 (这一点已经为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 但是, 它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 由于长期这样或者那样的强调“学以致用”“学要管用”就不可避免地导致, 对于理论本身的系统研究不够, 从而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大受影响。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损伤人民对于理论研究的兴起和热情。其次, 由于长期的这样做或者强调“学以致用”“学要管用”就不可避免地导致, 在对于理论的运用的过程中的对于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中的一种断章取义, 从而导致对于理论的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不仅如此, 加之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 由于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就不可避免地加重了这种情况或者局面的发展。即强化了这种所谓的“学以至用”“学要管用”的精神。例如, 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说;学要致用, 如果不能够至用就不如不学, 这个理论也就是没有用的。

特别是自从1 8 4 0年的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发展时期, 正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一般理论在中国的具体的运用。事实证明,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工作成绩是巨大的。在此, 我们必须注意到, 由于当时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急迫性, 以及我们长期地受“学以致用”“学要管用”这种思想的影响, 并以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一般理论。因此, 在对于马克思主义一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是很不全面、很不深刻的。因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十分的不够的、不全面、不系统的。这样一来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作为理论体系来讲, 在人们的心目中失去了其作为时代精神代表的地位。也给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正是由于这种理论学术方法和态度的形成, 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我国一般民众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起和热情。也对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产生影响, 例如, 在我们的大学生中, 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完全采用一种“工具主义者”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及其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在他们看来,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没有办法的, 是必须的, 因为, 它是以后谋生的工具 (是饭碗) ;而其他的课程特别是政治理论课就不是这样的了。因此, 可以不学, 等等。

3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来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开始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特别是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到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后,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确立和发展, 成为与我国基本制度相联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 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一个伟大的创主, 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3]实践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背景 (空间) 、新的角度、新的生长点、新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是说, 客观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觉, 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原理, 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库增添新的内容, 并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新的、有力的理论支持。也就是说,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思维。然而, 由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由市场来决定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 (经济制度) 。她要求人们必须依据市场的法则或者规律来进行思考和行动。也就是说,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中, 市场经济规则不仅对人民的社会生活, 而且也对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性影响 (其间的积极作用就不用言表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市场的流动性、多变性以及利益的冲突新等等特点的存在, 不仅使得人们的思想、行动也随之变得流动甚至是浮躁和不安。也就使得人们很难安静下来静心的进行认真的哲学的学习和思考。而且, 使得人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或者眼光完全聚焦在实现的物质生活之上。这样一来, 就使我们中华民族从一个将“钱财视为粪土、身外之物”, 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民族, 变成为一个以“一切向钱看”为目的和追求的民族。从而导致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所谓的“快餐文化”盛行, 乃至泛滥。这种情况的存在, 也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对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产生影响, 影响他们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导致当前《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状况和窘境, 究其原因来说,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 我们必须对造成这一状况和窘境的种种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摘要:中华民族虽然是一个具有高度发达的理论思维并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提高的形而上的民族, 但却由于种种原因, 变成了一个以“学而优则仕”为最高信条的“形而下”的民族。加之, “十年文革”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 形成了哲学“无用”的思想观念。使得我们失去了学习和研究哲学的社会氛围。从而导致了面对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的滑坡现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社会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 [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275.

[2] 王志林.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5 (5) .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516.

上一篇: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认识下一篇:动物源活性多糖提取、纯化和结构鉴定技术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