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2024-05-0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与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大学生比较重要的一门政治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不乏枯燥与乏味,但是这门课却让我们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甚至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不仅有利于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走,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呢?是不是再原路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学习的机会,主动并积极的去做,或者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对同事了解的渠道,或者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啊,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像个硬币,喻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待,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不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人和事物。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而且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这个要求,认识才能紧随着变化着的客观的实际,符合真理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如一”。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但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却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一刚入学时,校园都在流传着“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这样或那样的话,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就很不服气。但经过几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继续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的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做到“坚定不移”和“始终如一”,一切的艰难和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我们应当自觉的培养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从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从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前进。”这具体到我们大学生就要改变我们旧的观念,比如就业观念。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要盲目的崇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被外物所左右;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要有创新思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来解决事情,这就是我们能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的根本所在。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因此,要做大事就得要学会做好小事。

我对这点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交谊舞的学习,因为我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都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到大学时有交谊舞协会,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时还觉得挺新鲜的,可每周周末最少得练四个小时,不能中断,真心没办法坚持下去,而且听说至少要学一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没去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既省力又见效快呢?交谊舞得学一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学不好吧;英语就更不用说了,这都学了十几年了还不都是那样吗?后来我认真思考,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要慢慢地积累,不能太过于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静下心来认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一分钟,还就得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不要太苛刻,那样会让人觉得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当然也不愿意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不要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些有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点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那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采取量变和质变的形式。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和界限,全体事物的发展都是量与质的统一,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了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概念。由俭入奢易,可由奢入俭难。每每看到电视剧中落魄公子的形象,这都给我一些启发,对我的行动有些指导。我们的校园里,看到的教授不是银装素裹,而最受到同学们的尊敬;教授骑自行车上课不被同学笑话,而是被我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所折服。一个民族也应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奢侈浪费,不注意量入为出,毫无忧患意识,只顾一味的骄奢淫逸,那么这个民族也会渐渐地走向灭亡之路。因此,我们要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样民族才能走向复兴之路。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就是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光线时,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的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是以我们眼睛所造成的直觉基础,这就证明人的眼睛的特殊结构并不是我们认识的绝对界线”,所以,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袖手旁观”,而应“动手动脚”。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知识所具有的价值,才能重新的认识和积累更深层次的经验,从而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以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数”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高数”最主要的是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先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题意,然后考虑属于哪些知识点,找出关键问题,再搜索一下大脑中有几种方案可以解题,判断一下哪种方案最简便,之后便是具体解题过程,最后再检查一下就可以了。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说话办事的逻辑性、条理性。

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解决好这个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由于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成长、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呢?

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也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反而会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正如“不打不相识”!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必然能够了解它的部分内心活动。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的分析各种现象,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不要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明白了这个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有用武之地的“英雄”们,在放电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充电;没机会放电的同志们更应该抓紧机会充电。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发展的黄金时期,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期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年大学时间。

经过这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我自己尝试着去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并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让我更好的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篇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课前五分钟老师让同学上台讲述时事

要闻,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深入分析事情的真相!

在马基课上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陌生又抽象的名词渐渐在 我的脑海里清晰了起来,由此我对马克思和恩科斯的思想赞叹不已!

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很枯燥与乏味,因此在课堂上我 们

不少见到同学们都在埋头苦干的玩手机!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好马基,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

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

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

3/28/2013

9:36 PM

篇写者:覃耀升

共8页

第2页

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

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

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

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 的辩证法。第二,在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

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正确解

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一般规律的科学。第三,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

3/28/2013

9:36 PM

篇写者:覃耀升

共8页

第3页

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

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1.高度 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

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

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

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有助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信念,把马

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存在 的矛盾,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

学好马基我们终身受益!那如何学呢?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

3/28/2013

9:36 PM

篇写者:覃耀升

共8页

第4页

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

主义的根本方法.第一,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 切实掌握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理论, 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第二,坚持和弘

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

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 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

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

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 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 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

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

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 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

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 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

3/28/2013

9:36 PM

篇写者:覃耀升

共8页

第5页

必须防止和反对的.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 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表明了

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

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 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

决斗争,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

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经过老师这学期的精心指导,我明白了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国是社

会主义国家,回观我国六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与在这次金融海啸中遭到的冲击不是

很严重,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意识到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

发展,它代替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必然。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

3/28/2013

9:36 PM

篇写者:覃耀升

共8页

第6页

资本主义

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是标志资本

主义灭亡的社会条件。

懂得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

懂得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懂得了: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雇佣工

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

余劳动的凝结。

懂得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

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

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

3/28/2013

9:36 PM

篇写者:覃耀升

共8页

第7页

懂得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

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

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

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

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

美主义者是最累的。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懂得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

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

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

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

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3/28/2013

9:36 PM

篇写者:覃耀升

共8页

第8页

在年轻的

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懂得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例

如“学习”与“应用”的关系。

最后我们对马克思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

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

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感谢老师这学期对我们的精心教导,使我懂得了不少的知识。谢谢 谢谢老师!

3/28/2013

9:36 PM

篇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简称《原理课》) 教学具有融理论性、抽象性、政治性、时代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一基本特征使《原理课》老师难教, 使学生难学。但面对这一现象时, 有的老师却认为《原理课》老师难教是因为学生对《原理课》不感兴趣或兴趣太小所致。是否是这样呢?从我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我认为:《原理课》难教的根本症结不在学生对《原理课》感不感兴趣的问题, 而在于老师自身, 尤其在于老师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把握和运用。

第一, 《原理课》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学生和老师是《原理课》教学中的一对矛盾, 而这对矛盾中,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讲究实际教学方法, 能将深奥的理论用实际具体的例子或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 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我想其教学一定很受学生的欢迎。所以, 学生不是导致《原理课》难教的根本症结所在。

第二, 《原理课》教学过程首先是“教”, 然后才是“学, 师生关系集中体现在《原理课》教学中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老师的讲就是“教”, 学生的听就是“学”, 老师教的怎样, 关系到学生学的怎样, 教与学这对矛盾中, 教是主要的, 处于主导地位, 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 我认为哲学难教的根本症结不在学生, 而在老师怎样去教, 是从理论到理论, 还是从实践到理论, 这必将出现学生学的不同的效果。

第三, 《原理课》教师的真正使命和责任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素养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这一使命和责任决定了一个《原理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运用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原理课》教学得到生动、具体、丰富的体现, 才能使理论具有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实践意义。

从上可见, 解决《原理课》难教问题的着眼点是:《原理课》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但是,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可忽视, 这个问题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原则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那么, 《原理课》的教学既要坚持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 同时, 也要将这一原则赋予实践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教学论中, 其特定的含义是指教师的“教”, 要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掌握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能运用理论知识于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其理论根据在于:

其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 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后者以前者为指导,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所谓为基础:就是说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实践, 然后才能指导实践。正是这样, 《原理课》老师首先必须具有实践意识, 才能使学生具有实践意识, 才能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实践, 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所以对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个理论原则, 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理论原则是在实践中形成, 又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贯彻成为现实的原则。因此,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科学的过程, 也就是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实践过程。

其二,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其认识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可以说, 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是要从实践中学习, 同时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从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具有实践性的内在规定性, 要达到完整的认识, 就离不开实践环节。

此外, 把理论联系实际当作一个实践问题来重视, 也是总结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从我们实际的调查来看, 学生并不是真正的讨厌学习《原理课》, 他们仅仅讨厌的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 他们需要的是能面对生活、立足生活、分析生活、指导生活的理论教学。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从理论到理论, 让理论成为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 而不是一个指导实践的问题, 但学生是生活在实际中的, 既然理论不能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疑难, 那么他们又学之何用呢?“学以致用”也要求我们把理论联系实际当成一个实践问题来认真对待。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实践问题, 我认为还要把握三点:首先是在批判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基础上,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立场来学理论、讲理论。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决定的。其次, 要联系真正的实际, 换句话说, 就是从“实际”出发去联系实际, 从实际中把握理论, 运用理论。第三, 牢牢抓住“联系”环节。“联系”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成为一个实践问题的最重要的表现, 也是教学工作中最艰难最需要下功夫的环节。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 教学效果的好坏就取决于联系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 它需要我们教师花艰苦的劳动去寻找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契机, 而且要联系准确。我们说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实践问题, 主要就是针对“联系”环节来讲的, 因为联系的过程不仅体现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而且它本身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所有这些, 都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实践性。同样如此,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 是这一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实践意义的重要方面, 也是充分表现这一原则生命力根本所在。

所以, 《原理课》教师必须在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的实践意义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溶思想、知识、能力、兴趣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法”: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当成一个实践问题而贯彻到底, 并根据实践的需要选择教学重点、难点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 在认识中实践,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 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优良的学风, 也是我们理论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 它含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作为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项基本原则, 将理论紧密贴近生活, 发挥其实践作用。

篇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关 键 词:学习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大指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中“进头脑”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取得成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坚持《原理》)课程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头脑工作中起引领、促进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只有丰富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活动有透彻了解。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学习理论,立足于学习理论实施教学决策,是《原理》课程教师完善现有知识结构,打造学习型教学课堂,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学习理论思考《原理》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学习行为的产生。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课堂是一种复杂的环境,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学习行为的产生,关注学习行为的过程,寻找学习行为中的因果关系。当代教育学习理论根据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描述的不同而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种。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当环境刺激使学生的反应发生相对持久和可观察的变化之时。学习是刺激反应的结果,学习过程伴随着行为变化,行为变化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教学和课堂需要精心计划,并使用准确刺激,教师的任何课堂决策都应该或者诱发、或者抑制、或者干扰、或者强化学生某一形式的学习行为的发生。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试图通过内在的心理事件来描述和解释学习,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行为,是将环境中的信息转化为头脑中所储存的知识的行为。学生激活已有知识,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便发生。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的新信息首先要被学习者关注,其次新信息要有和学生已有知识融合贯通之处,因此,教师围绕教学进行的系列工作都指向同一目标——创设能帮助学生将新信息与先前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的课堂学习环境。

3、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者应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而非被动地从环境中接受知识,这种理念不同于其它学习理论的地方是强调如果学习者能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这种学习将会更有力度。教师选择哪些教学内容,采用哪种教学行为,决策的根据应该是教会学生设置目标,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反思,同时要能够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问题决策者。

三种学习理论对学习行为的归因、学习过程的分解、信息转化的路径等有不同的观点和解读,但都主张学习发生在个体应对外界刺激之时,是主体主动参与才能在目标引导下完成的过程。

二、打造学生思维“在场”的学习型教学课堂——重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转化,形成有助于学习活动产生的教学知识体系。

《原理》课程教学是一个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打造,一个统一逻辑体系具备了特色成为融合了学生现有个体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有机理论体系。“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目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生活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①教师打造的具有“实证”意义的知识体系应该重在两个方面:

1、实践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意愿,即学生的动机引发会影响到他们与教学材料、教师的互动,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②理解教育心理学对动机的阐述能帮助教师思考怎样激发学生的动机以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曾经非常成功的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但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个体生活实践,在学生迷茫、困惑之际指引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动力,這种动机才能帮助学生面对新知识克服畏惧、逃避的消极心理。例如,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世界观概念时,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在讲授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第7章“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向学生提出“你认为人类能不能实现共产主义,要不要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问题。理论来源于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回答,理论也在解答时代问题中深化、发展。凡是涉及到学生个人成长和现实社会环境,能够有机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阐述的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能受到学生欢迎,激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和参与热情,无形中实现了学习行为的选择、组织、整合新信息过程。

2、时代性,中国模式与现代化道路问题、经济持续发展与发展代价问题、经济利益最大化与人的自由发展问题、个人价值观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等等这些中国现实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必须积极应对和解答的问题,是《原理》课教师无法回避的教学“实证”问题。应对好和回答好这些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理》课程的生死存亡。教师既不能对社会现实问题视而不见,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又不能忽视《原理》作为每个大学生必须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目标服务这一现实;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发展,是高度概括的抽象性理论课程,又要看到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电子产品、游戏,视听觉时刻受到海量信息冲击长大的一代,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理性思维能力欠缺,政治信仰缺失,对远离现实的理论说教极度反感。当代大学生特点要求《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时代化、时尚化、通俗化。理论如何具体,观点如何全面,海量素材如何运用,阐述和表达如何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达致共鸣,这些都是影响教师抉择教学内容的决策因素。教师在《原理》课堂教学时空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本大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只有充分运用个人经验和智慧才能把《原理》课程统一抽象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endprint

三、打造学生思维“在场”的学习型教学课堂——创新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中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相结合,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行为。

1、理论讲授

《原理》课的本质特征决定其课堂教学不能没有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进行理论讲授这一重要环节。学生从其他渠道获得的马克思主义认知模糊混乱,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于教条化和表面化。“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③深入透彻地、清晰明确地、通俗易懂地讲解和阐述基本范畴、命题、原理能澄清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模糊性,消除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的排斥。

2、案例教学

以案例展开和个案研究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枯燥的原理知识,能活化知识点,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在场”。案例的选择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践生活和具有时代特征,案例内容要呈现清楚问题困境,要能触动大学生心灵,叙述应该真实、完整,切忌生硬地使用原理加例子的格式化、简单化案例。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必须有理论和专业水平,要能完全揭示案例蕴涵的理论价值意义和实践指导功能。案例教学有助于《原理》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能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

3、讨论式教学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于师生、学生之间展开的知识探索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符合学习理论的主体对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更有学习动机的思想,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实现教学相长。讨论教学法要与理论讲述和案例教学有效结合,切忌把讨论式教学简单化为师生课堂问答環节。

(1),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讨论主题和讨论时机。讨论主题最好与现实社会和学生个人实际密切相关;讨论时机最好选择在所授内容适宜于通过讨论全面展现观点,学生思维产生困顿,同种教学法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时刻。

(2),讨论形式多样化,并要求课前准备。讨论形式有专题讨论、辩论性讨论、插问式讨论、答记者问式讨论多种,课堂教学中可穿插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的多是时代性、宏观性、全局性问题,一般大学生根本没有相关知识储备和足够阅历眼界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这类问题,因此专题式讨论和辩论性讨论需要教师提前布置问题,给予学生分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就某一问题形成系统性观点的时间。上一次课布置主题,下一次课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摆出观点和论证材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完善,也可以反驳和批评,问题在讨论和辩论中得到深入和展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组织、整理材料的能力,文字转化为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挖掘了问题和思维的深度。

(3),教师要通过适时地提问、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沿着正确方向行进。学生的思维观点和语言表达方式受个人成长经历、社会背景环境影响,难免有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的地方。教师在讨论点评和总结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整言论方向,既要肯定学生讨论中的创新思想,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同时鼓励学生形成用辩证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四、打造学生思维“在场”的学习型教学课堂——关注教学课堂,教师应该时刻留意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维的“在场”。

不管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展第二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原理》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时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场景中切切实实地“学习”。

1、严格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有《原理》是所有大学生正确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必修课程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不应该被社会的其它声音左右,应理直气壮地履行自己高校思想政治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应该严格学生的课堂日常行为规范管理,通过点名、查到,形成规范的病(事)假实行制度和迟到、早退、旷课批评处罚制度;发挥班级干部作用,贯彻各项课堂管理制度的实施;公平公正地记录学生平时成绩,加大平时成绩在学生课程考核成绩中的比例。课堂良好的到课率和听课行为是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前提。同时,根据学习动机引发理论,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行为能成功地完成有挑战性任务,他们更具有主动学习意愿,教师应该把课堂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观点的学生行为纳入考核内容,强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行为。《原理》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更应该言传身教,而不是言行不一。

2、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原理》课在高校一般是大课堂教学,动辄几十上百人的课堂,从讲台看下去黑压压一片的学生,大脑长时间接受抽象语言和文字刺激特别容易疲劳和懈怠,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个人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微观的角度关注学生学习动态,不能时刻留意身处教室的学生思维大脑是否在场,而只考虑自身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那么教师再辛苦的教育教学付出也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课程教学效果必然低下。

长篇大论式理论讲授不适应90后大学生学习特点,把握学生思维节奏,课堂上及时创新教学形式,应时应景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同时运用由图片、音像、视频、文字多种形式组成的多媒体课件展现教学内容,打造师生共同参与的《原理》学习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

②《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美)托马斯·费兹科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4页

篇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摘要: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空想社会主义盛行的19世纪中叶,它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关键字:理论概述 个人见解 实际行动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下面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概论》四个方面的简要叙述来浅谈个人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个人见解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不能正确处理彼此竞争间的关系就会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就业。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际行动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专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二)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标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篇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

--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

摘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学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我们要想真正地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确立好的学风。但要有好的学风,又必须联系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学习的指南。关键词:学风 联系 著作 坚持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好的学风,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偏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那么怎样才能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呢?首先我们要学好理论,武装头脑。列宁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他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因此我们可以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我们面临许多新的现实问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科学的回答和正确的解决。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并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具体落实,可以说是我们在现阶段重大的实际和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党员理论学习,提高党员政治修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历史需要,也是党员永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来联系这些现实问题,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总的来说,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因此,在学习中就必须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以及时地、经常不断地消除那些与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和共产党人党性原则所格格不入的东西,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经常变化着的实际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提倡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原著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定条件下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如果不能认真学习原著,完整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也就难以深刻理解和真正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我们需要把学习原著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在当前还要特别强调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在这条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的决策中,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拓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作出重大贡献,这些理论贡献集中地体现在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中。因此,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我们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首先学习要刻苦,要开动脑筋不怕困难,深入研究。理论书籍主要运用逻辑思维,读它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有钉子的钻劲,就会逐步增强理论兴趣。其次,坚持循序渐进,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学习,由浅入深、逐步积累,不断提高,不能尝浅辄止,好高鹜远,对学习应有科学的态度。再次,要持之以恒,把学习当作自己毕生的任务,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应当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刻苦读书,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体会

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恩格斯撰写的《反社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去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已经不适合“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从而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可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成功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关键性转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表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这种坚持和结合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极其生动、极其丰富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的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榜样。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勇气和政治胆略,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懈探索,深入思考,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从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程度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生动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它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时又是我们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阶梯。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终极结论;掌握的是完整体系,不是只言片语;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不是个别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条认识路线,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一条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广大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向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成就科学理论的根本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尊重广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篇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体会心得

材控12-2

张轩铭

20120102107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领导思想,其中的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深深的影响到了我们的切实生活。亦或者说我们的实际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印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其中,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渐渐的理解的,我们如今的生活中处处都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联系。而且对于马克思理论的理解,应该是讲求唯物主义,正如它所证明的那样,即是我们不应该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我们的感性理解上。更应该理性的看待。

如今中国的基本发展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中国如今的特色社会主义经得起实践,无数的事实以及如今现状表明,我们所作出的选择是正确,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今我们社会中所做的事情其中有很多是违背基本理论的。在实践中创新正是我们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我们无法断言一个理论是永远正确的,而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开辟新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来说中国的主要资本是国家的,大量资产属于国有,法律规定属于全民。但是也参与市场经济。跟纯粹的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都有出入。就政策来言,中国很好的把握住了其中的平衡,使得可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持社会相对稳定,让大多数人民群众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下,中国无法脱离资本主义,也脱离不了。但是中国同样有自己的尊严与底线。

我们无法否认中国的腐败现象。但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腐败是世界所有国家的通病,从根源上来说是无法遏止的。贪是万恶之源,我们无法否认我们内心的贪欲,事物皆有两面性,贪促进了罪恶滋生,但是也正是因为人们心中的贪欲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从心底渴求公平公正。所以我们一直在反腐方面加注那么多的关注。中国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的,其中依然残留一些中央集权的思想,上层领导权力过大,所以中国腐败严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重点是我们可以认清并且面对这些事实。而不是自欺欺人的逃避。

我们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些基本原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反映。虽然,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与现时代有很大不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作为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仍在发挥主导作用,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不可能改变。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极其尖锐地凸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体系的深层矛盾,再次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确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当代资本主义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获得了“延缓衰老之术”,特别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些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不曾料想到的。如何认识这些新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结合新的实际问题辨证地认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而且中国的教育事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的,或者说是我们必须要去解决的。第一: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成了一门产业却已成事实,教育的收费问题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赞助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第二: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很简单,人才是有人格思想和思维的,而奴才却简单的多,只教你如何来服从,却不准你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王小波所说的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理由。第三: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戕害最大的一种教育,一种失败的教育,从德国、日本的再度崛起,要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教育。第四:只有专业教育,没有通才教育。学文科不知道理科,学理科不知道文科,现在学校里,只有学理科失败的才学文,导致了整个国家人文水准的不可逆转的滑坡,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堕落。一个本科大学生出来,连最起码的历史知识都不懂,这是很悲哀的事情。第六:只有精英教育,没有平民教育。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屡见不鲜,很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准,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学术剽窃、职称官本位的今天,这些精英能负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吗?大学办得像衙门,经费年年倾斜,而乡村中的草根教育却无人问津,投资不足。第七:只有思想教育,没有伦理教育。教育不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反而中国传统中的伦理道德,一个人如何来承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如何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却成为文化断层,如何来处理与国家、民族、家庭、父子、夫妻、朋友却没有定位,造成人心的迷失,造成道德的沙漠。第八、只有短视教育,没有战略教育。表现为教育被异化。“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事实上只有教条的、模式的、僵化的、断章取义、不合实际与生活脱节的一成不变的教育。第九:只有阶级教育,没有和谐教育。这和教育的主导思想有关系,五四以来形成的西化教育,孔子成为过街老鼠,直到现在,整个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没有一个认真的、全盘的反思,对中国的沉沦、体制文化、国民性没有彻底的肃清遗毒。这些正是存在中国不容忽视的现状。而且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被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我们却已经对此麻木,不去考虑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的结果。可以证明,中国的教育政策是错误的,或许说大多数是错误的,中国的学术氛围并不开放,想要获得最新的知识大多都来自国际,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独立科研成果。而且不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科学发展程度,都不及那些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不及德国,日本这两个在二战中的战败国。中国的教育体系必须要变,至于怎样变,结果怎样,都应该去承受。

篇8: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1 对高职高专本科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现状的了解、分析与对策。

在我们现在招收的高职高专本科生中通过与相当数量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是很莫生的、高职时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 而且又听他人说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是既难学又必须学的课程, 学生的心理是很矛盾的。不学是不可能的, 因为今后要考研, 政治理论课是必考学科, 以后要从政或入党也都离不开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但是, 眼下对它的兴趣无论怎样也不会象对待专业课那样的感性趣和自觉投放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和探讨其中的某些问题的。况且它们又是五级分的考查课。针对学生的现有思想认识的状况和原有基础知识的水平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精心的设计与充分的准备, 改变教学方法, 把基本原理课的学习作为学习无产阶级优秀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培养创新精神过程的研究与探讨。同时, 课堂上还经常的给学生们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提示让他们思考, 讨论并发言, 课堂发言的同学有平时成绩的记分, 以此作为对发言同学的鼓励。我的基本想法是我们的大学政治课堂教学要为学生们的政治素质提升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平台, 为他们今后正确的美好人生道路作个铺垫。所以, 我从马克思的人生目的人生道路及与恩格斯的友谊着眼, 讲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而且使之中国化的原因, 就在与他们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是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

2《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一门无产阶级优秀人物榜样课。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原理浓缩了它的精华。这门课程在开设中, 受着它所讲授的教育对象, 教学时数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制约, 在讲授时不能也没必要, 也不可能讲授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全部丰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受教育的对象情况及授课计划时数。首先确定 (选择) 哪些内容的问题和根据什么原则, 怎样进行讲授。就本课内容确定时, 必须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和丰富性及所给出的授课时数的有限性;必须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各学科的内容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上的协调;必须考虑到理论本身的系统性及实际问题的具体性;必须考虑到教材的高水平及教学水平和受教育者的可行性等。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 最易于影响学生的就是革命导师的献身革命、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和政治迫害, 敢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代表人的品格、风貌、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友谊的真诚, 和马克思与燕妮的忠贞爱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贯穿始终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站在无产阶级立场, 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给无产阶级的革命指明前进方向和正确的道路。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和精神食粮。因为他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所以, 世界无产阶级才尊崇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并深深的爱戴他们敬仰他们。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 在与实践的结合中, 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 显示它的功能以及作为现实力量而存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是统一的, 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的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并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他们无愧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与领袖, 无愧于无产阶级优秀人物的典范。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 首先要学习他们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他们的阶级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当今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 能不能积极投身到实践中, 能不能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认真努力的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办一件二件实事, 解决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和选择。你想像革命的导师, 伟人一样得到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爱戴吗?那你也要像他们一样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做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 人生更辉煌。要做事, 先做人, 要做好事, 先做好人, 要做大事, 先有远大志向理想与抱负。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作为奉献的精神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不可分的。在教学中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一门无产阶级优秀人物榜样课。

3《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一门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课。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教学内容要依据当前任务的需要, 服务于当代实践活动, 即从当代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人类面临的具体实际的分析, 生动而具体地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现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讲授时不仅需要联系历史实践说明它产生的背景, 在历史的画面上展开它的内容, 最为重要的是把它放在现实的基础上, 根据现实实践的需要来把握它。要把那些与当代实践联系最为密切的原理, 作为教授的主要内容。理论体系是需要的, 但应当以当代实践活动为中心而确立其理论体系。没有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 不从时代所提出的具体实践任务出发而讲授的理论是没有活力的, 不能具有现实的真理的力量。日前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的弊病, 就在于教学中从既成的几十年一贯制的理论体系出发, 形成不变的框框, 与实践的联系仅仅是填充实例, 由于欠缺活力而苍白无力。今天, 我们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时, 如果不同当代国际国内的具体形势相结合, 不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已经提出的许多新问题, 脱离当代社会实践活动, 只把力量放在原理的记忆、背诵和考试上, 势必会窒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生命。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目的是向学生提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确立科学观察和正确分析社会现实生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这一过程, 决不是靠背诵某些原理能解决的, 它是通过正确回答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逐步形成的。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与活力, 不断的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教学中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问题和以当代社会实践为中心是一致的。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在不同层次上的贯彻和运用。其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虽然在贯彻和运用中需要付出大量的艰辛的劳动去思考与研究, 而这却是能使马克思原理课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而不是教条, 它本质上是鲜活的, 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能否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 往往是能否贯彻实践性原则的关键, 教学中对学生敏感的问题以及实践中疑难的问题即不能回避与绕开, 也不能视而不见, 而应当引导或与学生共同积极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 (矛盾) 的方法。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其在求真务实的探索中,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宝库。马克思主义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后呈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虽然屡遭他的敌人, 反对派的诋毁和污蔑, 诽谤和漫骂。但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我国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一代领导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二代领导人都以极大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 在解决本国革命与建设的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人以及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领导人也都在以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发展告诉人们, 就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性而言,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与时俱进的, 是开放发展的科学。

摘要:分析了高职高专本科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现状, 论述了高职高专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教法的认识与体会——以学生为本, 教学为主导, 以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一门人才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学,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乐文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上一篇:标兵班集体申请书下一篇:医院法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