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互动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2022-09-10

1 引言

现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内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有与外国人沟通的能力, 还要有在实际环境中能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对外语人才的高要求, 需要我们的大学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英语教学课堂。在我国, 英语学习者大都是通过英语课堂来学习和练习正规的语言知识, 英语课堂是其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因此, 重视课堂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尤为重要。

2 课堂环境下的输入互动理论

Ellis认为输入 (input) 是 (语言学习中) 本族语者或其它二语学习者说的语言。互动 (interaction) 包括语言学习者与其谈话对象之间共同建造的话语。语言输入是互动的结果。

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输入与互动是在自然环境 (natural settings) 和课堂环境 (classroom settings) 两种环境下习得的。外语式话语 (Foreigner Talk) , 即母语使用者同二语学习者会话时调整正常的话语形式与功能, 以达到促进理解的目的 (Ellis1994) , 是自然环境中主要研究的语域。而在课堂环境下, 输入主要有两种类型, 以“教师话语” (teacher talk) 形式的口头输入和以教师所选择的教材等语言学习材料为形式的书面输入 (Spolsky·B) 。

教师话语主要研究在语言课 (language lessons) 和科目课 (subject lessons) 课堂里教师所使用的语言的特征以及这种语言输入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Gaies (1977) 发现, 教师话语的主要特征有:语言形式上的调整在各个水平的班级均存在, 即发音更标准、词汇更简单、句子更短;不发生不合语法的调整 (ungr-ammatical modification) ;多发生互动性的调整 (interactional modification) 。

Allright (1980) 把“互动分析”分为以下三类: (1) 话轮分析 (a turn-taking analysis) ; (2) 话题分析 (a topic analysis) ; (3) 任务分析 (a task analysis) 。但是, Long (1980) 认为这种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进行的分析, 由于无法确定等待考察的变量而使其难以揭示课堂话语特征。当从教学时的不同侧重点对课堂互动的特征进行描写时, Gloria Gil (2002) 认为课堂互动可分为两种互补模式:即侧重于语言形式的教学模式和侧重于意义传递的自然模式 (pedagogical and natural modes) 。而且, 这两种模式之间有重叠, 在这些课堂话语中既具有教学目的, 又含有交际目的。

3 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的现状

在我国, 大学英语课程在各大高校已成为必修课程, 英语也为绝大多数学生所重视, 但是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 英语课堂注重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而忽略了应用英语的能力。虽然我们早就提倡要实行素质教育, 但由于大英四级、六级考试的压力, 课堂教学内容多, 时间有限, 出现了课堂上教师包办一切, 也就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不得不以应试为教学目的, 学生获得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少。

(2) 教师上课没有注意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维系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纽带,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3) 课堂语言学习材料输入的单一化。教材大多是大英课堂教学输入的唯一材料, 教材中设计的内容较多, 且理论语法知识较偏重,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大多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背单词、记句型, 学习方法单一、效率不高。

(4)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师话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往往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大多数教师没有能力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语言。

4 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4.1 规范教师话语, 阶段性地使用教师话语

在英语教学中, 普遍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生就能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事实上,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即使过了英语等级考试,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 实实在在的是“哑巴英语”。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文化语言修养, 另一方面, 教师还应知道如何运用教师话语, 并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里使用的语言尽可能和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结合起来, 尽可能地让学生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社会流行的词汇进行拓展, 并进一步延伸至文化。如现代年轻人当中非常流行DIY (Do it Yourself) , 我们可以告诉学生:DIY起源于欧美, 已有50年以上历史。在欧美国家, 由于工人薪资非常高, 所以一般居家的修缮或家具、布置, 能自己动手做就尽量不找工人, 以节省工资费用。同时, 这也反映了欧美人士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 自己去做, 自己体验, 挑战自我, 以享受其中的快乐。此外, 我们也可以根据地域语言特色来讲解词汇, 如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的影子, 像粤语士多, 巴士, 泊车, 威亚, 士般拿, 花申, 波鞋等分别来源于英语store, bus, park, wire, spanner, fashion, ball。这样, 学生即能掌握所学词汇, 也能增加学习语言的兴趣。

教师使用教师话语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 因为教学本身具有阶段性、递进性。教师话语应和不同的教学法相融合, 贯彻教学大纲的意图。对语速的快慢、用词量的多少、结构的简繁, 以及语篇难易的掌握上, 都要求我们使用相应阶段的教师话语;而且教师话语的输入还应适应一个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 , 即既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 又要顾及实际情况, 避免使用过难的单词和过于复杂的语法结构。因此, 教师应在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能接受的前提下, 不断增加难度, 增加新内容, 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4.2 加强情感互动, 创造课堂气氛

积极情感可以使学生在愿意学和喜欢学的状态下, 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培养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因素,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上教师的心情愉快, 精神饱满, 情绪高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又反过来感染教师的教学。同时, 在课堂上还应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以自己的真诚去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多鼓励、少批评, 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自学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换。

4.3 充分准备输入材料,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课堂环境下的输入包括口头输入和书面输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水平准备充分的语言输入材料。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参等书面材料,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电台、电视、杂志等途径找到最新的适合学习者的输入材料。

此外, 语言教学不仅仅要体现在语言材料上, 还要培养学生在典型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 因此我们可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设置一些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 如pair work, 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 presentation等, 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通过创造模拟情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电视、幻灯等播放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等资料给学生直观视觉效果, 有条件的话, 可以建立英语的相关网站, 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用关的阅读材料, 督促学生去阅读, 建立BBS讨论区, 定期发布讨论题目, 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 学生在这些练习活动中能获得大量的信息, 也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英语的学习意识,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4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应体现“听读领先, 说写跟上”的规律, 在课堂上既要进行大量的交际性语言实践, 也要重视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反思自己的角色和教学方法, 配合不同的教学策略, 转变为学习推动者, 资讯提供者, 辅导者, 评估者及顾问等多种角色, 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如在课堂上可多用提问式, 少用讲述式;在教学方法上, 结合课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如情景教学法、暗示法和交际法等代替传统的语法生成法。

5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堂环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认识课堂环境下的输入互动理论知识, 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 创建愉快的课外环境, 在大英教学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应做到课内环境和课外环境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摘要:本文试从课堂环境下的输入互动理论来探索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堂环境,教师话语,互动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The role of creolization in Schumann’s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in Scarcella and Krashen (eds.) , 1980, 11.

[2] 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3] 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 Spolsky B.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 杨党玲, 李民权.对输入理论的探讨[J].外语界, 2004, 1.

上一篇:浅谈加强航天事业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下一篇:格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的融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