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验研究——“异程互动式教学法”在篮球课中的运用与实验研究

2022-09-11

高校篮球教学是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 了解篮球规则, 提高运动水平为基本目标的课程。但目前的实际情况, 教学对象的技术水平和运动素质偏低, 教学时数有限, 内容繁杂、形式机械、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因此课程基本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网球基本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篮球兴趣, 养成自觉练习的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观念, 则必须对体育课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鉴此, 本文拟通过教学实验, 对异程互动教学优化方案进行验证, 以期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异程互动式教学法是—种突破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程序的教学法, 它实质是贯彻体育教学中区别对待与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突破全班统一教学内容的大框架、设立若干运动技术从低到高的练习步骤 (程序)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一个适宜自己技术水平练习流程, 练习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 无论是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都呈现在一种互动的状态之中, 使信息反馈多元化, 成交互网络化沟通, 达到教→学→再教→再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本校2005级篮球选项班学生共48名 (男生) , 使用配对试验将其分为实验组24人, 对照组24人。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30篇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文献资料, 进行分析研究。

(2) 实验法。

实验方案 (1) 教学内容:把“运、传、接、投”球技术作为基础;把运球技术及其突破作为重点;把投篮技术作为难点;以技术组合为枢纽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把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串连起来设立若干运动技术从低到高的练习步骤 (程序)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一个适宜自己技术水平练习流程。如对篮球教学中的重点教材——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球技术来说, 没有很好的运球、接球、单手肩上投篮基本功, 并加之各种技术的反复磨合是很难掌握这一动作的。在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高运球和定点单手肩上投篮的单个技术动作教学的基础上, 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程序: (1) 双人行进间传球; (2) 双人行进间传球, 以单手肩上投篮方式将球投出, 对方接球后运球以同样方式传回; (3) 半场运球单手肩上投篮; (4) 行进间接同伴传球单手肩上投篮。第 (1) 动作是从运球到传球给对方, 是一步运球、二步传出, 第 (2) 动作是一步运球、二步投出的过程, 这样就为第 (3) 动作自运自投创造了良好的基, 因而学生学得会, 学得好。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减少或省略前 (1) 、 (4) 过程, 直接练习第 (3) 、 (4) 过程、基础差的学生可通过 (1) 、 (2) 过程过渡到第 (3) 过程, 达到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同时在练习的间期, 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谈体会→教师总结、示范、指导→提出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关键→师生间、学生间互提问题并进行分析。

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进行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术情况测试, 对两组的测试数据做T检验, 结果证明两组整体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1) 。教学进度、上课时间、场地器材等,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等同, 课后均不另做辅导。技术评定和达标采用双盲法, 评分工作由教研室指派4名非任课的副教授担任, 取四人评分的平均值;技术达标是期末考试统一监督下进行, 从而确保测试成绩的准确和可靠。

实验数据采集及其处理:本实验测试指标是:罚球、原地2分跳投达标、原地3分投篮达标、行进间传接球上篮达标、接对方底线传球运球上篮技评。所有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实验后技评、达标结果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各项技评、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一描述性研究结果说明, 把“运、传、接、投”等技术作为基础, 把运球技术及其突破作为重点, 把投篮技术作为难点, 以技术组合为枢纽, 设立若干把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串连起来并从低到高的练习步骤 (程序) 的异程互动优化教学法, 对提高学生完成技术的效果与质量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

2.2 异程互动教学优化方案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分析

异程互动法教学, 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运动水平学生的需要,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辨别能力, 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师生间的互动, 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被充分“解放”, 如果课堂上教师引导、调控不当, 学生容易单纯从兴趣出发, 而忽视了技术的学习和身体的锻炼, 甚至出现“放羊式”的体育教学现象。因此, 异程互动式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较强的概括归纳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评价、分析技术动作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结构, 终身学习才能胜任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任。

3 结语

实验结果表明, 篮球课程教学采用异程互动式教学优化方案, 不仅适合篮球课程技术教学的需要, 而且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教学。

“异程互动式”教学法符合学生自主、自动、个性发挥、愉悦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符合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双边优化活动的教学规律。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 拟通过教学实验, 对异程互动教学优化方案进行验证, 以期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校篮球,异程互动式教学法,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2] 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3] 罗江.互动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尝试[J].体育师友, 2003, 5.

[4] 胡晓明.异程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教学, 2002 (1) .

[5] 张贤贵.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的最优化模式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 2004, 6.

[6] 李杰凯.论现代体育教学观及其教学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5 (3) .

[7] 郭礼.试论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程的最优化教学[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 9.

上一篇: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下一篇: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