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2022-09-11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对一个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1]。简单来讲,案例就是对真实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所提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要求的提高,也由于“两课”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课堂离不开具体案例,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3]。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如:在讲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时,使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王选的案例,他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学生分析比较,找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1.2 培养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理想与现实时,首先讲述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案例。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什么?第二,你应该如何面对这种不理想的现实?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有些观点还会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外。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1.3 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如“祖国统一”的案例,“在老师的引导下,那节课同学们讨论得特别热烈。课前,同学们对台湾问题看法不一,经过讨论,同学们真正理解了‘和平解决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含义。这样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桥梁”[4]。

1.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择业与创业的统一关系时,让学生在当今的就业形势下,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案例非常重视,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2 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基本程序是:

2.1 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

教师的课前准备自不必说,案例的选择、观点的辩析、时间的分配等都需要事先心中有数。而学生的准备则是难点,很多同学本身对课程就缺乏兴趣,再要求他们事先准备案例是否现实可行呢?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要求选择社会关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事例,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辅助作用起到“案例布置”的效果,使学生事先了解要讨论案例的基本情况。同时,组织学生自觉地、真心诚意地准备和参与,这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组织好讨论,使学生有话可说,教师既要做好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好有价值的学生普遍关心的讨论题,又要作好理论上更广泛更深入的准备,以便随时回答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将讨论推向更高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阅读基础材料的习惯,要求他们认真思考,或提出问题,或就案例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第一次初步讨论,把讨论后形成的观点由组长进行概括总结。教师讲授则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由被动的求知对象转为积极思考的认知主体。

2.2 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

案例教学不能成为“乱讲课”,要严格避免“散”、“漫”、“乱”,教师要适时地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方面,要充分引发学生思考,因为只有当学生正反面的积极思考,特别是在学生回答错后,所掌握的知识印象最深刻最牢固。教学规律认为:“对价值观念的习得不但需要思考,而且需要勇气,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价值观念的内化过程不是“讲授”而是“提问”掌握出来的,这对理论课教学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5]。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讨论暴露出的各种思想倾向,既不要扣帽子、打棍子,又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正面引导,提倡真理,反对谬误。可以按照引发论点、供给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分析、获取新知五个步骤,使案例教学程序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整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2.3 及时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深化案例

它不仅使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教师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激励,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应给予正确的评价,要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提高其思维能力。

2.4 组织案例课后的小论文撰写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个人小结、反馈要尽量以留课后作业的形式,书面呈交。这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所反映出的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还深有感触的一点是一定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公开讲评,对好的进行表扬,有偏差的进行纠正的。只要学生的作业是经过个人认真思考所提出的,这样公开点评实际上也起到了个别指导的效果。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写小论文,论文题目可以是在讲课过程中就提出来的,也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论文题目,根据论文的质量,结合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的表现,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这种形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只会顺着老师或书本的思路学习,发展为能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观点,甚至能发现老师授课、读书过程或文献中的不妥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教学中选择案例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 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是发生不久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在讲到对外开放时,可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如在讲法律基础理论时,引用的案例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如讲到“劳动者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时,可举我校教师牺牲业余时间参加进修学习的例子,讲到“八荣八耻”时,可举班上同学的事例。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赶超的。只要自己努力也可做到的。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而且要良好的运用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 翟文宪.案例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1996, 1:19.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61.

[3] 夏长春.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职教通讯, 2000, 10:25.

[4] 郑金州.案例教学[J].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2002, 7:36~41.

[5] 刘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J].教学与管理, 2003, 6:31~32.

上一篇: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机理及其提升策略研究下一篇:浅谈图书馆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