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2022-08-29

第一篇: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重要-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主讲人:郭建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主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讲座要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又有机会在人民网访谈节目和大家交流。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大家知道,这段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念、这个命题使用的频率特别高。广播、报纸、媒体、讲座,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特别是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以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践行、学习、宣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引起了理论界、学术界和广大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的道德建设、与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在连接,他们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阐释和把握?所有这些,都是今天我们这个访谈节目中需要解答的问题。 我想从三个方面,三个大的问题来展开。第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都知道,十七大的时候,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就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内容很丰富,但是,它也需要有三个转换。第一个转换,就是从体系过渡到核心价值,或者叫核心价值观,或者叫格言警句,使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耳熟能详、通俗易懂、过目不忘、妇孺皆知。这是第一个转换。第二个转换,就是从学术圈、理论界到老百姓。使普通的民众,所谓的草根,也都能够理解、了解、认识、把握,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一个大众化的问题。这是第二个转换。第三个转换,就是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我的专业是哲学,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知行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在知行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争论,一个是先后的问题,一个是难易的问题。有人说,知先行后,有人主张知后行先。有人说,知易行难,有人认为知难行易。争论不休。但是最终大家在一个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就是不管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不管是知先行后还是知后行先,最重要的还是要知行合一。我们今天叫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古代就叫知行合一。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一个知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行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重在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所以我们是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就是我们来培育与践行、概括与凝练核心价值观,实现这么三个转换的具体尝试。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去年12月中办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24个字大家都知道,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是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就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三者的统一。

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说明什么呢?它说明我们的现代化、我们的发展,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现象,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协调,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十六个部分六十条,里面强烈地凸显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要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一种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特别强调依法治国,《决定》里面专门有一条就是要建设法治中国。总书记的讲话中多次讲到要有法治思维、以法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说,凡属重大改革,一定要于法有据。要让人民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法治的力量、依法治国的力量,建设法治中国。这是讲公平正义、法治中国。再比如说,我们讲以后教育就近入学,比如说废除劳教等等,这也体现了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应当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它的价值更加凸显。

就公民层面来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特别重要。我觉得,尤其是诚信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要加强道德建设,加强诚信建设,提高社会的公信力。

这样24个字、三个层面,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样一个整体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呢?它的重大意义何在呢?我是这样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同时,它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的根本的价值追求。

具体来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我觉得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就做一件大事,写一篇大文章,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我们就是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推向前进。这是第一点。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说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在变化、变革、变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我们讲现在是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计算、大数据,年青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我们面临的是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怎么办?它需要有一个思想引领、精神旗帜、文化导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承担这样的任务和使命。它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刚才我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里面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我们讲的人民至上。同时,特别强调公平正义,把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同时,也特别强调法治中国、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人民至上、公平正义、法治中国,将会极大地激发人们改革的正能量,使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社会基础。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价值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叫发展关键期、发展机遇期,当然也是矛盾凸显期。怎么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界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我们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种价值支撑。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大家知道,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六个方面:其中有三个方面就是经济、军事、科技,这是硬实力。还有三个方面,就是政治、文化、外交,这是软实力。需要注意的是,到了我们国家以后,我们一般就直接叫文化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硬实力是靠强制,比如美国的军事干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你不听我的,就封锁、就轰炸、就占领,这是一种强制力。但是软实力不是靠强制,而是靠吸引。硬实力是靠强制,软实力是靠吸引,硬实力是一种强制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认同了这种价值观,按这种价值观、行为、处事、做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对内它要有凝聚力,要凝聚我们13亿人,56个民族,对外。它要有影响力,有话语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华文化走出去。一个是对内有凝聚力,一个是对外有影响力,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重中之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下面说第二个大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刚才我们提到,今年的2月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题目是这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号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13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一方面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来思考和把握,这就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谈到这个问题即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觉得总书记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它的重要地位,他说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里讲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里讲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里讲的是根基。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里讲的是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里讲的是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里讲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里讲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里讲资源。这是第一个层面,是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第二,他还概括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他一共讲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讲得比较全了。他说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一共讲了六个方面。我觉得应该是讲得比较全面、比较系统了。这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六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他讲方法论。怎么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他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他特别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做的一件事,就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这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讲它的重要性—根基,第二个方面讲了六个方面的内涵、内容,第三个方面讲方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觉得习总书记这一年多来,许多场合讲的话,比如去年的两会,比如去年的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四个讲清楚”。比如去年11月他到山东去了曲阜,看了孔子研究院,讲民族的复兴要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比如,去年第12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文化软实力,今年2月24号,第13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不久前,他到欧洲访问,在德国,在法国,在欧盟总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都讲了很多关于文化、文明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一年来,他关于文化讲得特别多,也非常深刻、非常到位。过去我们一般讲文化,还是策略性的、具体措施的,而从习总书记这些讲话是从战略的、总体的高度来把握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怎么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几千年,它是传统。但是,它的一些内容又是超越传统的,超越时代的,具有现代性的。因此要把传统和现代打通,使两者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是第一点。

第二,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首先要传承,传承是前提,是基础。同时,还要讲创新。创新才是方向,是生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识别码。首先我们要讲传承,它是我们的安身立命,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是我们的魂,是我们的血脉。但是,人类社会毕竟已经发展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还要讲文化创新,要激发全社会、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创造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的辉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第三,内容和形式。以前我们往往讲文化的时候,比如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我们说它是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说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这就把内容和形式分开了。我觉得文化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民族性是形式,但它不仅仅是形式,也应该是内容。民族性不仅要体现在形式中,而且要体现在内容中。只有既体现在形式中又体现在内容中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才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

大家看,中央电视台CCTV去年播了一个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学生来写汉字。今年的春节,它有一个街采,街头采访的节目,家风是什么?后来和光明日报有一个家风家教的大家谈。一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个家风是什么,应当说反映是相当好的。大家都给予好评。为什么?说到底,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它体现的是民族性的形式与民族性的内容的统一。这是第三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还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方面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说最后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国无德不信,人无德不立。刚才我们讲到,今年2月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源泉。所以我们今天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把道德建设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点、一个重要的内容。为此,我想讲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美丽中国”,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概念,也是道德文明的概念。大家知道,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写,这部分也写得非常好。提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理念,应该说是非常好。但是我要说的是,虽然美丽中国这个概念是在生态文明部分提出来的,但是它不仅具有生态文明的意义,而且具有道德文明的意义。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概念,而且是道德文明的概念。也就是说,美丽中国不能没有山清水秀,土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雾霾、PM2.5爆表,当然不是美丽中国。但是,道德失范、价值失灵、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或者主流价值观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那当然也不是美丽中国。因此,我觉得,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加道德文明、山清水秀加道德提升。它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先进的道德模范人物,比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最美乡村教师,讲的就是道德文明这样一种正能量。 再一个观点就是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这30多年我们发展特别快,成就巨大、举世瞩目、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国崛起或者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一定要有一个思想与文化的引领、思想与文化的内涵、思想与文化的支撑。也就是说,大国崛起要有一个根,要有一个本,要有一个魂,它是我们的源泉,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家园。因此,大国崛起就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荣;不仅是经济复兴,而且是文化复兴。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没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是难以想象的。民族的复兴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也就是说,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应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而且要走出去,提升我们的软实力,有话语权,有影响力。

最后一句话,中国的社会进步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比如我们现在路宽了,立交桥、五星级大饭店、有房、有车,手机、电脑,这都是进步。但是最终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每一个人,13亿人,他的道德修养、精神气质、健康人格、文化水准,要有一个总体的提升。这从具体的方面来讲,老人跌倒要不要扶,就不应该是问题。中国式过马路就不应该存在。地沟油、瘦肉精、问题奶粉、染色馒头,就更不应该出现。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全社会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刚才,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前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要通过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担当。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

今天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说到这儿,谢谢各位网友。

第二篇:精益生产管理的思想核心

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利用现代CIM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精益生产管理依据较为独特的生产组织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某项管理手段比大批量生产方式或其他生产方式优越,而且在于它依托所处的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运用了适应环境的管理体系,从而体现了其优越性。这样的一个系统既存在管理方式与环境之间相互需求、相互适应的关系,也存在各个具体手段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关系。

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必然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管理中的具体目标,则是通过消灭生产中的一切浪费来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并行工程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更偏重于对销售的促进,同时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消灭生产中的浪费。对于不良品的加工只能是浪费,且掩盖了生产中隐藏的问题,造成进一步的浪费。

相对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全面质量管理与并行工程并非精益生产所独创,但在精益生产体系中,它们体现了更好的效益。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则是精益生产在计划系统方面的独创,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在于,既向生产线提供良好的柔性,符合现代生产中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又能充分挖掘生产中降低成本的潜力。

精益生产正是通过准时化生产、少人化、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消除一切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剔除大批量生产中采用的计算机信息反馈技术、成组技术等,我们可以发现,精益生产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是,它在组织生产中对消灭物流浪费的无限追东莞易学堂企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

求,即对物流环境的需求和内部的分权决策。进一步分析精益生产可以发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及少人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与并行工程之所以能够发挥比大批量生产更大的作用,核心在于充分协作的团队式工作方式。此外,企业外部的密切合作环境也是精益生产实现的必要且独特的条件。

东莞易学堂企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

第三篇:《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马兊思主义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兊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这部著作因其思想的深邃性、宣言式体裁和通俗特质得以广泛传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和全球“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进影响。如果说《关亍费尔巳哈的提纲》叧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那么《共产党宣言》则以浓缩和结论的形式完整呈现了新世界观。列宁如此评价这部文献:“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亍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的这段话是对《共产党宣言》的高度评价,也概括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170 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阶级关系和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发生了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低潮、高潮的起伏跌宕,资本主义社会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戓的折腾,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我们需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变化来坚持和创造性运用《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在回应时代问题中让伟大经典再放光芒,这是经典乊所以为经典的原因,也是我们纪念经典、重读经典的重要斱式。

一、《宣言》关亍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描述和预测没有过时

阶级概念在马兊思的历史观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宣言》叙述的逻辑起点。《宣言》指出,阶级的出现不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乊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资产阶级时代,阶级对立出现了一个特点,即“它使

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乊间的尖锐对立和斗争最终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动人类社会步入无阶级的社会。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人类社会迚入无阶级社会需要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无产阶级担负着解放自身迚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170 年过去,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的劳动斱式和生存境遇也有所改变,这是否意味着《宣言》中关亍阶级分化的描述和预测已经过时?无产阶级是否叧是马兊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若如此,两大阶级的对立叧是一种理想化的简单设定,那么,《宣言》核心思想的基本前提就面临被颠覆的危险。重读《宣言》需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

第一,在阶级分化问题上,有些西斱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丌仅没有出现马兊思设想的“极化”现象,反而出现了逆转。他们认为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乊外,出现了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现为“酒杯型”戒“橄榄型”。在这种阶级结构中,中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阶级,这一阶级数量的增加更有利亍社会稳定。一些西斱学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马兊思关亍阶级发展的极化论断太过简单化,幵足以证伪马兊思关亍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极化发展的描述和预测。

需要指出的是,马兊思本人也曾指出过中间阶级的增长这一事实,但在马兊思看来,中间阶级的增加叧是现象层面的问题,丌影响关亍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分化问题的实质判断。在西斱学者中,关亍中产阶级是否是异亍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乊外的新阶级,也还存有争议。从某个角度说,西斱学者所谓的中产阶级丌是非常稳定的一

个阶级,它丌过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还有一些西斱学者甚至认为中产阶级丌过是受雇佣者队伍扩大的一种斱式而已。如此看来,中产阶级也丌过是一些西斱学者制造出来的神话而已。

第二,由亍无产阶级劳动斱式的变化和生存境遇的改善,一些西斱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丌仅没有出现《宣言》中所说的阶级极化现象,甚至无产阶级是否存在都成为了一个问题。另有一些西斱马兊思主义者如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认为当前西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的工人阶级已经丌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他们已经丌再具有革命性,丌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已经不资本主义制度融为一体了。

需要指出的是,劳动斱式的改变丌仅丌会导致无产阶级的消失,反而会促迚无产阶级范围的扩大,所丌同的叧是无产阶级存在样态的改变。无产阶级生活条件的改善、拥有财富的增多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被剥削、被奴役的阶级地位。这种生存境遇的改善不无产阶级的斗争、不资本主义的发展迚步和资本积累的增加、不中心国家阶级矛盾的外化密切相关。无产阶级生存境遇的改善叧丌过意味着无产阶级被剥削被奴役的斱式有所改变。异化形式的多变和隐蔽模糊了阶级对立的尖锐程度,从而更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

二、《宣言》关亍“两个必然”的结论没有过时

《宣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丌可避克的。”对亍这样一个论断,我们也要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给出新的阐释,回答“两个必然”是否过时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按照《宣言》的预言,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但是资本主义从萌芽到现在,经过无数次经济危机,

依然具有活力,我们所看到的资本主义至今未“寿终正寝”,反倒是一次次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完善。这一斱面是因为,导致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不社会化大生产乊间的基本矛盾尚未发展到极限;第二斱面,世界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的共时幵存使资本主义能够借鉴社会主义的因素,比如重视社会再分配和提高社会福利等措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资本主义的减压阀;第三斱面,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延长也得益亍马兊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种批判如此深刻,以至亍资本家常常从中获得思想启示,一次次使资本主义化险为夷,这导致我们看到的资本主义依然具有一定的活力,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其次,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源在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客观本性。

《宣言》极富辩证性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乊间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毁灭。更为吊诡的是,“资产阶级丌仅锻造了置自身亍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是马兊思历史观的“核心具有讽刺意味的原因所在”。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丌断地迚行革命,否则就丌能生存下去。”这种革命性是资本的本性,即资本必须丌断扩张,丌断突破界限,才能获取超额利润。但是资本的这种无限扩张要求却受到自身的限制,一是无限市场的限制,资本为自己设置了有限市场,表现为打压生产成本,剥削无产阶级,导致无产阶级购买力低下;二是人的创新性受到压制,创新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积累和获得利润需要创新性的人,而资本却在强化人的单

向度发展,毁灭创新性的人的产生;三是发展空间的限制,资本的无限扩张需要自然界提供源源丌断的资源、能源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但资本对自然造成的丌可逆式的破坏和人不自然乊间的对立,成为资本为自身设置的又一个限制。

三、《宣言》是澄清对“共产主义”的误解和质疑的锐利武器

《宣言》在揭示资本主义“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为自身设定发展界限乊后,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共产主义脱胎亍资本主义,是在扬弃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社会。资产阶级关亍共产主义的理解,囿亍“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往往丌得要领。

《宣言》中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说共产主义是“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马兊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要把作为“社会力量”的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亍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幵丌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叧是财产的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指责共产主义要消灭自由,马兊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叧丌过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基础乊上的自由贸易、自由买卖。这种自由是以无产阶级丌占有生产资料、叧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前提的,是以更深层次的丌自由为代价的。共产主义要消灭的就是这种建立在剥削基础的自由买卖和自由贸易。

资产阶级指责共产主义要消灭个性,马兊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的确是要消灭资产者、资产阶级私有者的个性,但“共产主义幵丌剥夺仸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叧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物质产品的占有斱式和生产斱式的指责也被扩展到精神产品的占有和生产斱面。比如,关亍教育、家庭以及从宗教的、哲学的和一切意识形态的观点对共产主义提出的种种责难等等,这些责难都可以归结为阶级对立。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丌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迚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宣言》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乊后,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做了如下概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是在实现个体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有机联合,在这个联合体中,既丌存在集体对个人的剥夺、统治和压抑,也丌简单是个体的“一袋马铃薯似的”无机组合,这个联合体是在扬弃人的个体和类乊间矛盾的基础上所达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个人不集体乊间的辩证关系。西斱学者质疑和批判“自由人联合体”会导致集体对个体的剥夺、极权主义对人的压制等,丌过是因为没能理解马兊思“自由人联合体的”的真谛而演绎的不风车搏斗的闹剧。

关亍共产主义,人们总有这样那样的丌理解和丌坚定,戒者认为共产主义遥丌可及,戒者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它是具有科学性的。如果觉得心里丌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第四篇:思想汇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荐)

尊敬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三十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以傲人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切的一切让我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能力且能复兴中华民族的党。

十七大的召开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盛事,2007年10月15日上午,各代表齐聚中国人民大会堂,胡总书记代表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了长达64页的长篇报告,全世界共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虽然现在十七大已结束有一段时间了,但我们学习十七大的思想仍在持续。十七大精神是通过实践证明的,它不仅是中华人民的精神向标,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有力指南,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字里行间所关心的民意,所实行的科学民主决策也说明了党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更加注重民主,这些决策也从侧面反映了党的政治哲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在培训班学习中,郑**书记为我们讲解了十七大的重大贡献,使我们继续学习并领悟十七大精神,也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十七大的这些贡献,全民振奋,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的成果,是正确的决策。同时,郑书记从四个方面教导我们做个优秀的党员:

(一)坚定党员应有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坚定的信念不仅体现在党获得荣誉时,也体现在党犯了错误,国际形势险恶下我们党能否坚定信念。

(二)对党的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它体现在对党的事业要负责任,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关注党的发展动态,在政治上与中央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对身边一些事务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几年学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认为这也是学校领导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体现。反观到我们学生身上,我认为我们积极的为学校评估做贡献,也是一种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体现。

(三)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郑书记教导我们学生党员要学习更刻苦,更加关心、帮助同学,并且模范的遵守好纪律,在学校迎评中树先锋模范作用。(四)要有良好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宽阔的眼界和坚强的意志。我想,这一点在郑书记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郑书记为党的工作刻苦努力,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专心研究党的理论知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说,郑书记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党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在培训中,郑校长以其幽默轻松但又不乏深刻的语言为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他教导我们党和国家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以十七大精神中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自己不断前进,塑造自我。郑校长的“德才兼备才有为,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们深受其益,很有收获。郑校长告诉我们党建必须服从中心工作,而当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本科评估,德才兼备的学生党员应该在评估中当先锋,做模范,另外,郑校长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迎评知识和学校概况,在感受了学校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成就下,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此的认识。

在培训班学习之余,我还观看了《复兴之路》,在对祖国的历史变迁感叹之余也加深了对祖国的感情,激发了作为一名党员应负的使命。当然,在我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过程中,必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党员,我们应坚定立场,清醒头脑,认清现象后的本质。最近一段时间,一些西方国家联合某些势力对我国进行恶意诋毁,破坏我国的形象,阻挠北京2008奥运会的召开,在此情况下,祖国的一些热血青年扬言在五一期进行其他一些活动,他们的爱国情感令我感动,但我想,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党员要保持头脑清醒,洞穿西方势力的别有用心,不因一时的冲动,掉入他们设计好的陷阱。

我们要倡导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维护世界和平,树立大国形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号召,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通过弘扬中华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凝聚民族力量,把中华民族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我想这样祖国才会在发展中冲破一切阻力,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汇报人:好范文

第五篇: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什么

我们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核心指导思想到底应该是什么?在以追求短平快为主旋律的时代潮流的影响下,我们很多企业都在穷尽企业所有资源换取企业每一个当下利润的提升,可问题是,企业经营难度越来越大,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有时候把利润比喻成企业的血液,人没有血液很快会死亡,企业没有利润最终会倒闭。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话又说回来了,人活着是为了造血吗?恐怕不是。利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也是众多条件中的一个。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来评判这个自己生存的世界,也在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处事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有考虑外部环境,有做市场调研或者分析,但无论如何都难以摆脱自己固有思维的范畴。我们看不到自己思维模式范围以外的世界。这就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盲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我们能够清晰地明白问题的根源,古人说“为有源头活水来”。

伟大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真正决定一个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决定企业应生产什么,经营生产多少,决定企业有无存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不是企业的利润动机,更多的是社会和顾客的需要,所以企业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着八个字来展开,那就是:寻求需求,实现消费。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应该是立体的,而不能再以平面的思维看待企业的发展,如果说以前我们能处理好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需求与满足需求之间的问题,企业就可以发展,那么我们今天至少还有考虑另外两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客户的需求越来越模糊,模糊的顾客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因素不考虑,我们的企业整体决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灾难,至少不会有持续积极的效果吧。

我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应该如何带领企业走的更加稳健有力呢?我们的建议是:转变企业的经营思路。梳理“以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高指导思想的经营哲学,一切企业行为围绕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展开。我们在给客户提供产品、进行服务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成效而又简单的方法:以点带面,以面促体,形成配称。怎么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树立以顾客为出发点,以建立竞争优势为指导思想建立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在企业管理思路,企业资源,企业管理手段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合力,最大程度减少或者消除企业内部因素造成的市场竞争力的削弱。从已知或者预测的客户需求出发,通过企业有效的流程和配称系统,再回到客户已知或者预测的需求,形成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客户快捷和高品质的紧密互动,一次建立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竞争优势,在这个时代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能力的最高指标。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在做两个极端的错误:第一种是追求关起门来看起来很不错的管理,或者说是让管理者很有成就感的管理,那就是管理方法越来越多,管理工具越来越新颖,最终企业无形之中成了一个杂乱的博物馆,看起来一片大好,走香市场时候却虚弱无力。另一种就是,为了快速提升企业的营业额,企业纷纷需求营销突破,极尽企业所能,公关、广告、促销等等,有时候也有效,但效果大家都很清楚,我想对于这种急功近利甚至杀鸡取卵的方式,企业管理者至少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

管理手段的优化也好,营销策略的升级也罢,都是企业经营中自然而然要去提升的两个重要模块,可是不要忘了,我们该最终围绕的“点”是什么?天空中再多的水汽,没有尘埃,也不会有雨水的形成。我们要时刻问自己,我们要去到哪里?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姿态来走?走少林的路,用华山的思维,峨眉的轻功,我们会是什么模样?我们有给企业人工降雨吗?我们有时时提醒自己,提升组织成员我们工作应围绕的“点”在哪里吗?如果没有,那么企业的财力也好,人力也罢,都会向天空中的水雾,不会有效凝结成团,降下企业“利润”的甘露的,浮云而已。

只有理清企业的战略思路,明确企业持续发展和盈利的商业逻辑,并一次指导和建立企业内部的配称,形成企业内外合一的配称系统,才能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存在,也只有这种配称系统才是竞争对手看不懂、拆不开、学不会、拿不走和用不上的。而一套配称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只要企业不自我毁灭,经验告诉我们,这套系统将是竞争对手的噩梦。这就是毛主席当年可以坚定地说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以及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源所在。如果我们把任何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拿来为我所用,效果就要看我们的机制等等重要要素之间是否兼容了,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会自损元气呢。

如果我们还担心我们的管理方法,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等会被竞争对手复制的话,那只能说明一点:我们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还有很长。

如果我们还希望从对手那里或者各种机构那里复制自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话,很遗憾,那只能说明一点:我们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还没有开始。甚至已经走了弯路。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我们曾经让我们持续成长的路。

上一篇:物业管理的司法解释下一篇:物业管理员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