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核心思想管理论文

2022-04-17

在上一期,我们梳理了30年对中国有影响力的书籍,这一期,展开这些书籍中在中国被广泛实践的国际管理大师的核心思想精髓。从20世纪末期开始,国际的管理大师陆续被介绍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他们的思想为新生的中国企业家和管理人士所吸收,成为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变革、日益走向现代与成熟的重要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营销核心思想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营销核心思想管理论文 篇1:

将“STP”理论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STP”理论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和基本方法等,探讨“STP”理论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相关性;能否将其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分析可知,“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可取之处,文章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与做法。

关键词:“STP”理论 市场细分 市场定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市场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理论——“STP”理论,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使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得较高收益。“STP”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思想与方法。我们可否将“STP”理论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了尝试性的建议与做法。

一、“STP”理论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和基本方法

“STP”理论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STP”理论中的S、T、P分别是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的概念是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d Smith)在1956年最早提出的,此后,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温德尔•史密斯的理论,并最终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论。

“STP”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选择确定目标消费者或客户,因此也可称之为市场定位理论。具体而言,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目标市场是指企业从细分后的市场中选择出来决定进入的细分市场,也是对企业最有利的市场组成部分;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阿尔•赖斯提出的一个重要营销学概念,所谓市场定位就是企业根据目标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状况,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强有力的、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并将其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求得顾客认同。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让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STP”理论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整体把握,局部分解”、“综合分析,选择进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整体把握,局部分解”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市场的整体把握,了解消费者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市场调研,找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购买习惯、购买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将消费者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即若干个细分市场;“综合分析,选择进入”是指企业将各个细分市场逐一分析,结合企业自身条件以及目前市场状况,选择性地进入某些细分市场即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是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包括同类产品的现有竞争者以及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的竞争者、购买者、供应商等,针对消费者对同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避开企业自身及其产品的劣势,塑造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并将其形象生动地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二、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迅速发展,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成为现实,使得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显得有些不足,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育方法不够灵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等。在这一背景下,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或尝试。

“STP”理论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无相关性?“STP”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确定目标市场,其三个核心要素是细分、目标和定位,其研究对象是市场和消费者,这意味着“STP”理论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关的或者说是通用的。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即大学生群体;也有一个目标问题,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问题;也有一个定位问题,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选择问题和教育定位问题。此外,“STP”理论的基本方法即“整体把握,局部分解”、“综合分析,选择进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能否被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STP”理论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任何一种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可移植性”,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途径、新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STP”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和思维方法,使我们能够认清大学生的不同群体类型,了解其不同特征。通过利用“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细分,可以帮忙我们掌握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思想动态,进而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与其针对性是相互关联的。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制定符合不同“教育受众”或者说是“教育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与偏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其更好地认清自我,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个人所长,增强个人信心,激发提升愿望,让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三)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其针对性、互动性是相关的。针对性的增强能够带来互动性的提高和有效性的增强,互动性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

(四)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性

本文所说的延展性,主要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与延伸以及教育方法的创新等。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使得高校思政教师为了满足大学生中不同群体类型的不同需求,积极扩展其教育内容,主动创新其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性。

三、如何运用“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针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我们可以尝试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借鉴“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根据“教育受众”或者说是“教育消费者”的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能力情况等,将其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不同情况,发现并分析大学生中同一群体类型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群体类型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策,并对每个“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结合“教育受众”或者说是“教育消费者”的目前状况和未来潜力、教育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育主体所在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针等,尽可能地挖掘和开发“教育受众”或者说是“教育消费者”的竞争优势和个人特色,树立并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在未来就业中的人力资本优势,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造就出知识性与思想性、素质与能力于一身的“教育受众”或者说是“教育消费者”。

第一,“整体把握,局部分解”,通过调查分析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大学生中不同群体类型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整体把握”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要有整体把握;高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有整体认识和掌握;高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的整体发展要负责任。“局部分解”的含义有两个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从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加以分解,揭示教学系统及教学过程的内部规律,促进每个大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协调促进、方法和情感的和谐发展;高校思政教师要依据一定的变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大学生中不同群体类型的不同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需要进行市场细分,同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也需要对“教育受众”或者说是“教育消费者”进行细分。我们可以根据对大学生的性格、学习、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调查数据和调查结论,以此为依据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如可以主要根据人格这一变量进行细分,分为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自我型、智慧型、忠诚型、开朗型、领袖型和平型等九种类型;可以主要依据思想状况这一变量进行细分,分为积极进步型、中间过渡型、消极落后型等;可以主要根据性格这一变量进行细分,分为外向型、中间型、内向型等;此外,还可以主要依据心理素质、学习情况、能力特长等变量进行细分。

第二,“综合分析,选择进入”,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市场”,争取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结合。通过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市场细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致有哪几种群体类型,进而分析每一群体类型的不同特征,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同时,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市场细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确定几个主要的“目标市场”,着重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点突出、效果鲜明。

第三,“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帮助不同的“细分市场”确定各自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着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各自的竞争优势。不同群体类型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所长、思想特点等,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实施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不同群体类型的大学生的知识、思想、能力、素质等都有所提高并有所区别,从而打造出各自的竞争优势,提高其未来就业的综合实力。

第四,全程开展跟踪调查,不断收集反馈信息,适时检验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在将“STP”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的跟踪调查,针对不同群体类型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素质状况、能力情况等开展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收集尽可能准确详尽的反馈信息,适时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确定更为可靠、可行的细分依据,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制定和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教育方法。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艾尔•强森.跨位[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

2、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朱保生

营销核心思想管理论文 篇2:

阅读30年专题:30年影响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大师

在上一期,我们梳理了30年对中国有影响力的书籍,这一期,展开这些书籍中在中国被广泛实践的国际管理大师的核心思想精髓。从20世纪末期开始,国际的管理大师陆续被介绍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他们的思想为新生的中国企业家和管理人士所吸收,成为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变革、日益走向现代与成熟的重要力量。值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们特别挑选了12位对中国当代商业思想和实践有着广泛影响的管理大师介绍给大家,让读者一窥他们思想的精要。这些大师的专著是最多被介绍到中国的,专著中的理念、思想、概念、系统也是在中国被提及、阅读、引用、应用最多的,有的思想甚至成为经历过30年风风雨雨的很多经理人所顶礼膜拜的“管理圣经”。他们个人的专著多的有上百册以上,有的少,但影响深入、历时久远。从2000年到现在这些大师的专著,重译加印,改版重印,有的专著甚至本本都被一些企业的经理人奉为经典。

其中,波特的经典之作《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2003年1月,中国首次引进了波特的论文集《竞争论》,其中收集了十多篇涵盖竞争的多个层面和不同背景的文章,大多数原发于《哈佛商业评论》。这使中国读者第一次有机会领略到这位战略大师的理论的形成、深化和与时俱进。在企业文化领域,两本值得称道的书都与一个人有关:吉姆柯林斯。中国分别于2002年5月和10月推出他写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其实两本书真正的时间跨度为7年。《基业长青》是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在1994年出版的。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

张瑞敏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视为管理圣典,在他感到困惑的时候,会从彼得·德鲁克的思想中寻找慰藉和启示。菲利普·科特勒的贡献也同样如此,他的诸多营销理论在中国商界耳熟能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管理思想的丛林中,我们总能找到那些声名远播的名字——迈克尔·波特、约翰·科特、大前研一、汤姆·彼得斯……虽然中国的外版图办书的引进不足20年,但这些富有敏锐洞察力的管理专家,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符号,也对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功不可没。

这些大师的甄选是集合国内大型财经出版社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十几位财经书策划人推荐选出。

迈克尔·波特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2,330,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127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战略管理,战略在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竞争优势的说法,以及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概括。

点评:竞争战略权威,这位“战略先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数代企业家都有着重大影响,他们要么追求总成本领先的有效管理体系,要么注重新异化的市场策划和操作能力,要么看准市场缝隙将自己的全面优势集中起来主攻一块阵地。波特的经典之作《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这使中国读者第一次有机会领略到这位战略大师的理论的成形、深化和与时俱进。

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企业盲目多元化扩张后的迷惘期。这一管理理念引入中国时,引起了中国企业界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审视和反思。深圳万科集团于1993年开始提出了企业经营做“减法”,把贸易公司、广告公司、百货业等零碎产业卖掉,专注于打造其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时至今日,万科房产已成为房地产业公认的名牌。

著有《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的竞争优势》、《追求卓越的激性》等管理经典。

约翰·科特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791,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66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75%~80%靠领导,20%~25%靠管理,提出两种角色的四点不同。

2、成功组织变革的8个步骤——增强紧迫感、创造短期成效、巩固变革成果等。

点评:管理者重在执行和管理,领导的工作则是计划和设想。在中国,这两者往往区分不清,以致扮演不好对应的角色。科特思想的价值也在于此。

著有《领导究竟应该做什么》、《领导变革》、《松下领导学》、《新规则》、《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等。

彼得·德鲁克

Google上搜索他著作关键词有359,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297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公司概念》,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经济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

点评:在中国,很多企业家都在津津乐道德鲁克所提出的目标管理、创新制度、知识工作等理论,也有一些企业家把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看做是迷失方向的灯塔。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捕捉到的每一次光亮都会让人们以为将达到目的地,但真正的现实是德鲁克依然矗立在遥远的彼岸,至今成功的达到者寥寥无几。或者说,德鲁克已经到达了彼岸,而我们还在水中央。

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是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

大前研一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309,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52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 战略不是一套正规的步骤和流程;

2 提出任何公司都可以采用的四种战略和突破战略思考的三种限制。

点评:在战略方面,大前研一的思想与明茨伯格相似,没有把战略看成一套正规的步骤和流程,更多的是讲究艺术。他对技术将支撑全球化的预见,让很多人认为他的思想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大前研一关于全球化和战略方面的思想极富生命力。

著有《无国界的世界》、《即战力—如何成为世界通用的人才》、《思考型管理》、《专业主义》、《全球新舞台》、《思考的技术》、《OFF学——会玩,才会成功》等。

菲利普·科特勒

Google上搜索他著作关键词有200,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196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 将市场营销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环节;

2 产品和服务的矩阵结构;

3 战略计划和营销管理过程,都脱

离不了一定的营销环境;

4 由交易导向到“顾客导向”,得到顾客、调动和保住顾客的技能。

点评:科特勒最大的贡献是,让企业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使商业中心回归注重消费者需求。他将营销理念不断拓宽和延伸,如大量营销、反向营销、社会营销等概念,对中国企业的营销启蒙和创新影响深远。

恒源祥的刘瑞旗、花旗的冯军等等一批在中国营销战略方面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科特勒营销理论本土话的大胆实践者和忠实布道者。

著有《市场营销原理》、《塑造知名度》、《专业服务营销》《科特勒看中国与亚洲》、《企业的社会责任》《科特勒新思维》、《营销管理》等。

汤姆·彼得斯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127,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130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 卓越企业具备的8个品质一贵在行动、靠近客户、鼓励员工自治等;

2 在混乱中进行有意识的变革,把组织和人员打散后重新组合,激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想法;

3 模糊管理。

点评:尽管彼得斯的观点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但中层管理者对他一直青睐有加。在中层管理者的价值和作用日益不明朗的今天,彼得斯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来探讨自己如何破除危机。彼得斯在企业运营层面的研究,对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而言,启发性和参照性或许更强一些。

著有《追求卓越》、《成功之路》、《寻求企业最佳管理法》、《探索企业成功之路》、《致富秘诀》、《卓越的浪潮》、《乱中取胜》等。

迈克尔·哈默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111,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24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 客户经济;

2 企业流程再造;

点评:对于中国人来说,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理性化,二是技术化。这两个特点,恰恰能弥补中国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中国缺乏理性主义的传统,在管理中倾向于经验管理。而技术上的落后和差距,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隐痛。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中国管理界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开始对数量化、技术性的理论加以学习应用。流程再造理论一出现,其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变革的彻底性就吸引了许多中国企业家的目光,很多中国企业如中国电信、海尔、蒙牛集团,纷纷展开企业再造的项目。

著有《超越再造-世界快变下的企业竞争力策略》、《企业行动纲领》、《再造企业》等。

米尔顿·科特勒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105,0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9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企业发展战略包括营销战略、收购与兼并品牌管理策略、迂回营销、城市营销、关系营销、营销工程和战略计划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方面的领导先锋。

点评:米尔顿·科特勒先生热爱中国,他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创新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营销战略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咨询服务。自1998年以来,他积极倡导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海外品牌与分销渠道资源来实现产业升级及战略调整。在其《慧眼看中国一米尔顿科特勒营销文丛》一书中,透过一些表象揭示了当代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史蒂芬·柯维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78,4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70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 以原则为核心的领导方式;

2 只有每一位员工成为高效能人士,企业才会真正成为高效率企业。

点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003年的中国就理论层面上正处于“经验短缺”时代,学界的资源和成果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拿来世界上最先进的成果。客观地说,“七个习惯”正在改变着中国的企业,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政府机关,也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学生和普通的中国人,它的影响力也许已经看到。

著有《领导者准则》、《要事第一》、《管理的第三种策略》、《圣丹斯诺言》等。

迈克尔·尤西姆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58,3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4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建立起关键时刻可以套用的决策模板、原则和工具。

点评:“我认为一个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如何,关键不在于最高领导怎么样,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下属的领导能力。”尤西姆说,“管理团队的能力比一把手的领导能力更重要,管理团队更能有效预示公司的绩效。”

不过,随着世界市场更加千变万化,个人的行动比团队更为迅速,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打造团队领导力成了企业发展新的挑战。对此,尤西姆认为为了满足各种侧重点不同的领导力需求,要促进领导角色在团队内能更快、更广泛地转移。这对中国注重自己控制企业的企业家来说,并非易事。

著有《决策》、《大决策-九个不朽的领导力传奇故事》、《攀越-商界领导人的九条来时路》等。

亨利·明茨伯格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43,4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41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 经理人的10种角色与工作性质分析;

2 管理层需要根据执行情况设计战略;

3 突发性策略,即在连续的变化中管理。

点评:明茨伯格认为管理是艺术,而非科学。在西方商业模式看来,他的观点有些离经叛道。但在中国企业普遍缺少战略团队的管理模式下,他的理论似乎更为受用。

明茨伯格著有近100篇论文和近10部专著。组织管理学方面,明茨伯格的主要贡献是对于经理工作的分析,《经理工作的性质》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吉姆·柯林斯

Google上搜索他的著作关键词有39,700个结果,网上书店有42本热销书。

核心思想:

1 如何改革已经表现优异的组织,让组织持续展现出类拔萃的绩效;

2 文化理念之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3 企业能否保持基业长青,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人的决策,而非有关战略的决策。

点评:吉姆·柯林斯经过研究后发现,“18家伟大的公司在总共长达1700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CEO来自于外部”。“自家长成”的经理人熟悉了解公司文化,更易带领公司进行变革。从国内一些企业的经验来看,内部经理人容易接班,相反“空降兵”即外部经理人接班都不通畅。中国企业应在如何建立内部晋升的机制、如何进行人员培养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使得“自家的经理人能成长起来”。

著有《从优秀到卓越》、《创新的力量》等。

作者:王珊珊

营销核心思想管理论文 篇3: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对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体现及其优势进行简述,从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出版社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存在的冲突,展开较为深入地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实施出版社供应链管理、合理处理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等有效方式,旨在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背景下,实现生产经营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出版社市场的拓展,其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出版社  生产经营  合理运用

若是针对供应链进行分析的话可得出,供应链的核心因素是消费人员对产品的需求和标准,最开始是以原材料供应商为基础,确保其能贯穿于产品开发设计乃至供应等多个环节中,然后再把产品送到用户手里的一项业务活动过程。针对该过程实施管理思想,不仅能针对物流、信息流乃至资金流等进行有效控制,还能使得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发挥出供应链整体效率。而且根据目前我国出版社的生产经营管理现状来看,出版社在运营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加大投入,还需要和造纸、印刷以及倉储运输等供应商之间搭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通过合作共赢的方法,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图书产品的需求,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体现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背景下,对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供应链管理思想体现展开深入分析,可得出,供应链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益之和、合作联盟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

1.1 利益之和

由于供应链的本身就隶属于网链有效结合的系统方式,其中不仅包含出版社、印厂等企业,还包含多个有关联但是不相同厂商企业。所以,可看出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的核心目标是整体优化,而且该系统所能收获到的利益是基于所有个别系统收获利益之和。由此可见,供应链要想收获到较高效益,就需要链条上所有厂商都能从自身利益出发,但并不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应当在此基础上实现共享[1]。

1.2 合作联盟

依照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可看出,供应链管理思想不仅需要高度重视上下企业和出版社之间的良好合作,还需要在合作过程中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但是据目前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现状来看,虽说上下游企业供应商都能给人们提供高质量服务,但是两者在合作过程中因为存有缺少信息沟通等问题,不仅没能充分发挥出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更是致使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主要目的是能把合作关系变成联盟,只有实现联盟才能促使信息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供应。

1.3 管理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工作中,出版社应当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把控好图书生产环节,并且还需在把控生产过程中,与供应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若是从战略管理方面展开分析的话,出版社应当借助供应链管理思想,开展差异化或者低成本竞争战略,开展该战略的核心因素是为给下游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其次,若是从组织结构设计方面展开分析的话,应当针对原有组织结构实现创新,进而发挥各个组织单元起到的重要作用[2]。

2 提高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优势分析

在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不仅能优化发展目标、降低成本,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因此,将针对提高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优势进行分析。

2.1 目标方面的优势

其一,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能使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把读者的满意程度当作发展目标。由于供应链体系中存有出版社、供应商以及销售商等企业,所以难免会伴随物流环节的出现产生下降或减少等问题,此时,供应链就可以通过以最低价格向读者提供优质图书产品,或者是以低于竞争对手价格的方式,向读者进行销售相同的图书产品。此外,供应链管理思想背景下的出版社和销售商,现已经成为紧密的一体,不仅能提高读者期待“价值”,还能有效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其二,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发展背景下,部分出版社都能通过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然后再根据获取到的市场信息进行整改自己的图书产品设计,其目的在于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2.2 成本方面的优势

在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除了在目标方面存有优势之外,还在成本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因为供应链管理思想大部分都会有一个企业作为核心起到领导作用,所被认定的核心企业会针对某种技术或产品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比如:将以出版社为核心企业为例,若是出版社作为核心企业的话,那么出版社在挑选的过程中应选择能提供优质、优价纸张的纸厂;对于印厂而言,要选择印刷设备精良且印刷质量高的印厂,从而成立供应链联盟。由此可见,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实现合作运行,不仅能有效降低每个环节中存有的库存量,同时还能起到降低不必要库存成本消耗的重要作用。而且借助该方式,还能使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以及产品质量等处于领先的地位中,从而确保出版社能够生产出高质量图书产品[3]。

2.3 效率方面的优势

其一,出版社能够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但是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出版社能够针对生产和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根据我国出版社实施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现状可看出,大部分出版社在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时,都是以纵向一体化的延伸为主,不仅在供、产、销上实现一体化和集成化,更是使得出版社运用的供应链思想实现了组织扁平化;其二,能够针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运用。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起到降低成本作用,或者还可以通过运用物流外包等方式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提高自身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4]。

3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出版社生产经营模式的冲突

根据目前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可看出,还在管理和营销渠道等多个方面中存在冲突。因此,将针对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出版社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的冲突问题,展开较为深入地分析。

3.1 管理方面存在的冲突

基于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虽然部分出版社产业已经实现了产权制度改革,并把出版社转变成为企业,但是还有部分单位,不论是价值观方面还是运作方面都存有历史惯性,尤其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很难实现创新,从而使很多出版社仍是运用“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出版社所具备的从印刷厂、排版厂乃至销售等完整的组织架构中,都具有市场营销体系不成正比等问题,不仅无法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更是无法满足当前读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难度。若是从理论方面针对“纵向一体化”目的展开分析的话,运用“纵向一体化”策略虽然能获取到一定成效,但是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纵向一体化”策略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针对出版社企业而言,更是无法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无法和其他配套企业一同拥有管理权,从而致使自己不得已从事与自己不擅长的业务活动领域中,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更是忽视了关键性业务工作的重要性。

3.2 营销渠道方面的冲突

虽然我国图书营销渠道组织和管理,正在逐渐向着规范化方向实现发展,但是还在营销渠道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渠道结构不完善。现如今大部分出版社只有“主渠道”和“二渠道”之分,但据出版社的营销渠道现状来看,部分出版社都是以“主渠道”为核心,“主渠道”不仅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更是导致出版社很难通过该渠道实现多元化营销方案。而“二渠道”虽说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但是还存有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其二,渠道关系不合理。虽然从理论上来看,营销主体应当与渠道形成相互依存的情况存在,但是据出版社对渠道的依赖现状来看,出版社对渠道的依赖程度已经超出了渠道对出版社的依赖。而且出版产业组织结构的趋同性,使得渠道正在占据强势地位,并且在营销方面也对渠道控制力较弱些,最终使出版社很难把图书营销策划通过渠道的方式贯穿于消费终端;其三,渠道功能不完善。现如今大部分出版社自身具备的促销或者是存货等功能都不够完善,不仅没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图书产品在市场中的上架率,更是无法预估图书产品在市场营销中的占有率。此外,出版社和书店之间如何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渠道服务功能问题也十分重要[5]。

4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提高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运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出版社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的冲突问题,从实施出版社供应链管理、处理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针对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提高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中的科学运用,展开较为深入地分析:

4.1 出版社实现供应链管理

要想在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中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就需要出版社能够依照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出完善的生产计划、控制体系等,不再是单单找到合作就可以,并且还需要把供应链中的所有厂商和部门进行有效结合,最后在通过EDI、Internet等物流管理方法,帮助出版社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出版社生产经营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能确保供应链管理思想全面落实到实际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

4.2 处理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出版社不仅作为制造商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之间关系的连接点,更是供应链的核心连接点,针对保证厂商之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出版社能够在运营发展的过程当中,明确自己战略目标,勇于和其他厂商之间实现合作,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承担利益和风险。此外,还需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建立合作信任体系,一同应对市场中存有的竞争者,进而发挥合作利益。与此同时,还能实现“零库存”管理,从而确保供、产、销的物流过程实现一体化价值链。

4.3 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社应当借助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借助信息共享的方式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而在共享中要包含存货信息、生产进度和促销计划等内容,敢于克服原本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来实现无缝连接,确保各方都能及时了解读者需求,进而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缩短空间隙[6]。

5 结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企业合作而言,供应链体系中存有的所有合作伙伴都是属于双赢的状态下。如传统企业实现合作是以“重视自身利益、忽视双赢”为核心。但是供应链模式背景下的合作伙伴形式是以“联盟”为主,使得链条上所有厂商都能通过相互协商体系实现共赢。出版社产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出版社產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徐文超.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J].环球市场,2017(14).

曹沁颖.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及应对浅析[J].科技与出版,2017(11).

张鹏.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J].民营科技,2018,218(5).

刘爽,吕柔,武爱.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8).

许春野,刘晓岚.外贸供应链管理与生产性服务的关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8).

林杰.出版物唯一标识符在高校出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8(12).

作者:玉宇

上一篇: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影品牌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