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它得以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他的内容创新上。本文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规律和特征。同时,对新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做进一步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新要求

摘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这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提出新的要求,即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内容、吸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新要求

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既是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任务和目标,也为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提出新的要求。

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主导内容,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层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一个整体。由此也决定了这个整体成为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和主导内容。特别是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凸显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就思想教育的主导内容而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折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每一次经历曲折之后必有更大的发展,会走向更加成熟。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这一规律性,对我们的信仰就会更加坚定。邓小平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就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而言,就是加强政治方向教育。对政治的概念,我们必须作全面的理解。政治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形态,如历史上的伦理政治、道德政治、城邦政治、宗教政治、金钱政治、法治政治、革命政治等,在革命战争年代,政治是一种革命的政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为革命斗争服务,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文革”期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政治挂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政治已表现为一种经济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内涵的建设性、经济性特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方向性也必然表现为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只有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内容,才具有主导性。

就道德教育的主导内容而言,就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更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内涵,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性的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和提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过程中都受一定民族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世界上客观存在着民族差异性,只要世界上存在民族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民族性,世界不同民族都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创生中不断发生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政治文化思想、民族品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升华为它的主要内容,民族精神是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是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江泽民作了精辟的概括:“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虽然是在过去积淀而成的,但它的作用却是现实的、世代相传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还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2.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

通过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不仅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教育,而且使他们认识我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即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革命传统的许多内容,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还有一些内容,也是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因而,我

国现在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我国的特色,必然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内容。

另外,还包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教训教育等内容,都体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色性。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继承,也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思想发展状况而不断地变化、调整、充实和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也必然提出时代性要求。

1.时代主题教育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我们面临的时代主题已由过去的“战争与革命”转换到了现在的“和平与发展”。虽然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临新的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人们树立三种意识:第一,合作意识。现在,国际社会面临着许多跨国或全球性的问题,要想解决诸如裁军、防止核扩散、打击恐怖主义、保护环境、缩小南北差距等全球性问题,没有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的。第二,兼容意识。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的联系和合作日益密切。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就不能闭关自守,一概排外,而要吸收、借鉴、兼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精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也不是一概抹杀、一概否定,而是有借鉴、有兼容、有创新,是一种“扬弃”。第三,发展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谋求发展。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2.改革开放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因而,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3.生态教育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随着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推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等。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物质文明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严重灾难。把一个完好的地球交给我们的后代,给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不损害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利益,实现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因此,加强生态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时代性内容。

4.心理疏导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因素和社会信息不断增多,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加上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冲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有这些新的变化、变革和矛盾,都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冲突和压力,并由此诱发了许多心理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比20世纪70年代翻了一番。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心理压抑现在已经成为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5.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教育

例如,加强科技素养、信息素养、网络道德等内容的教育。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文化新成果,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性、科学性。

另外,还包括现代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教育、现代性观念教育等内容。

四、吸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往和交流。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并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吸收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所谓兼容性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非意识形态性要求和其他意识形态中的具有普遍性、合理性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为我们吸纳、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指明了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内容

人类的思想道德同人类的物质生活一样,同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由于客观物质生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思想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不同阶级、社会或国家的思想道德又总是有某些联系性和共同性。恩格斯曾经指出: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有各自的道德理论,但“这三种道德论代表同一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所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正因为这样,就必然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具有联系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可以为不同阶级、社会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的。主要包括: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基本上是所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当然,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第二,法律纪律教育。法律纪律教育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法律纪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贯彻。保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第三,底线道德教育。底线道德是以人生的基本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为目标的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总称。有学者认为,底线道德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普适性、普遍性。底线道德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并不因权力、金钱或社会地位的差别而不同。二是基本性、最低限度性。它是人类追求更高最美好的道德境界的基点,是对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逻辑次序上具有优先性。它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道德的最后边界和屏障,如果连底线道德都缺失,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资格。

2.西方文化中对我国有益的教育内容

西方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丰富和充实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例如,第一,人本思想。现代西方教育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源自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凸显人的主体地位,使人们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西方传统人本主义与我国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同为人类文明的伟大理论成果,它们在反对“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因而,西方人本思想的一些合理内容是可以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和借鉴的。但人本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把对人的理解抽象化了。有学者说,西方现代学者对“以人为本”的探讨,主要局限在思想领域,而且是以抽象的人性为对象的。当然,这种探讨有一定的价值,因为通过这种探讨,可以推动“以人为本”的实现。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探讨具体的人性。只有把抽象的人性和具体的人性结合起来,并以具体的人性为基础和核心,才能抓住“以人为本”的真谛,才能使“以人为本”走向现实。第二,公民教育内容。重视和开展公民教育是西方国家的传统。公民教育注重培养的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主要是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教育,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治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这本身就是根据宪法对公民的要求而确定的。因而,公民教育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质的同一性,西方公民教育中的合理内容是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另外,还包括西方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它一些体现人类优秀文明的教育内容。

作者:石书臣

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刍论

摘 要: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它得以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他的内容创新上。本文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规律和特征。同时,对新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实践性生成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组成。从结构上划分,它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它的内容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特点,可以发现这么一条规律,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在坚持用党的理论做指导的同时,党的理论的每一次创新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大创新。在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式方法、内容结构等发生了根本变化。事实表明,用这三大理论成果指导、教育广大成员,凝聚力就强,革命和建设就取得成功;而党的理论创新如果停止,教条主义盛行,或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用党的理论新成果创新内容,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成为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党的优势所在,而这个优良传统就必须坚持。

二、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新时期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党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理论,是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在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它抓住了思想灵魂,突出了时代主题,把握了理论的精髓,打牢了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又是时代的理论诉求,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用它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发挥理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二)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现实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和谐共融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功能。第一,保证和导向功能。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了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性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支撑和凝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信仰和理想平台,把各阶层、各群体人们凝聚起来,整合形成强大合力和向心力;作为一种价值评判体系,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肯定、褒奖和倡导作用,从而鼓励和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第三,建构和引领功能。建设和谐社会就要科学地认识和回答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探索、引领、回答这些问题,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四,调节和协调功能。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的解决,必然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说服人、调节和协调社会思想关系的功能。第五,评判和教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教育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第六,促进和动力功能。它能产生精神动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了它的新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又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和载体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功能,决定了它的内容必须创新。

(三)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作用于社会成员,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目的性、实践性。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置换它的主题,创新他的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它必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引领文化建设,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意识领域、文化领域的指导和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特定语境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与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生了必然的联系和契合,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地位和肩负的使命,这就是与和谐文化一起,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四)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要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首先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它的指引下,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中国共产党人郑重地将它写在自己的旗帜上;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在百年前进道路上的第三次飞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将它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新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实践中,党又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新论断,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内容。

三、新时期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突出核心内容,优化内容结构

1.思想教育是先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思想教育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解决的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问题。因此,用思想教育作先导,就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坚持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内容,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它是创新的旗帜和灵魂。在新时期就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为此,要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编写,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要处理好一元和多样性、先进性和层次性、广泛性的关系。

2.政治教育是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内容。政治教育是进行政治理想、信念、立场、观点、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社会成员对一定阶级、国家、民族的态度、认同感问题。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主题,抓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个精髓。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政治教育是核心,决定着其他教育内容的性质、方向和效果,因此,无论内容如何创新,不能淡化政治,降低要求,只有突出核心,才能使内容体系主次分明,结构合理。

3.道德教育是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道德教育主要是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养成的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内容创新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通过道德教育,进一步明确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社会风尚。

4.心理教育是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新时期心理教育要着重强调和培养和谐思维和和谐心理,要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来处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力求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矛盾,化解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总之,新时期要全面坚持用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高扬时代旗帜,摒弃不合时宜的内容和做法。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容,强调了它的重点和取向。这里,突出核心内容有两层含义:一是突出每一个组成方面中的核心内容,其他衍生内容围绕中心有层次地展开;二是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文化中的核心作用,抓住了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灵魂、主题、精髓和思想基础,也就避免了主次不清,内容混乱的问题,优化了内容结构,形成一个有核心、结构合理的内容体系。

(二)拓宽覆盖面,完善内容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和研究中,近年来存在着内容覆盖面窄化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研究较多地集中在高校、部队、党政机关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拓宽覆盖面,完善内容体系。拓宽覆盖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随着就业方式、组织形式的变化,出现了更多的“社会人”,教育对象成分越来越复杂,除继续做好农民、工人、干部、学生、军人等的思想工作以外,还要加强新的社会群体的教育内容的研究,如探索对受聘外企的人员、个体户、私企主、自由职业者、中介组织工作者等的教育内容。二是对困难人群,如下岗职工、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孤寡残疾人员的关心、爱护与帮助,研究对他们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三是加强民主与法制、稳定与团结、经济与社会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正义,生态与环境方面的教育内容。四是力求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内容需要。五是研究适合不同载体、不同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适合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和谐社区建设、和谐家庭建设以及志愿服务等的内容,及时把他们的经验和实践升华成理论,用研究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

(三)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

是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和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的生动表现,坚持内容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紧紧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在内容创新中把握好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继承国内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不断创新,特别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创新。二是坚持创新的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指向只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要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增强主动性、创造性,把握主动权。三是明确创新的目的。创新的目的就是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要注重实效,要在思想上、文风上改进,反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急功近利思想,以清新的内容深入人心。四是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为创新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这是凝聚各种力量的力的会合点、联系的纽带和中介,只有它才能把各种因素调动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以它为动力。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一个恒久而又全新的事业,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现实,着眼现实,不断创新,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焕发活力;只有不断创新内容,才能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参考文献:

[1]刘云山.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05,(19)7-11.

[2]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21.

[3]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正确方向[J].党建,2007,(1)42-43.

作者:余 波

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其障碍,提出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和内部氛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引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外部障碍

1.1.1 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物质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经济体制的变迁和创新过程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强化了自主性,但是相对有一些观念淡化了,如党的观念、组织纪律观念等。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使人们逐渐由传统的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这种变化是深刻的,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障碍。

1.1.2 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使人们的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呈现复杂性和选择性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出现,使传统的社会理想受到冲击,功利价值文化观念兴起,导致超功利主义理想缺失。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特征通过“四个多样性”的变化表现出来:文化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性的要求发生矛盾;功利主义的社会文化潮流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对意识形态性的要求发生矛盾;价值选择的困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发生矛盾。[1]有了多样性,社会才有活力,没有多元的价值取向,社会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但是,多样性与有序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多样性必须以有序性为前提,无序的、无节奏的多样性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在促进多样化的同时,在全社会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推行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也正是由于现实中思想观念的多元性,更需要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来构筑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彻底性、批判性和开放性历史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2]

1.1.3 社会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变迁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除原有的工、农、知识分子外,现在呈现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3]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他们的身份也时常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使人们受益大小、多少、先后都是不同的,在现实中存在着人们受益的差别,有时甚至是不公平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同的。比如对现实中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人们关注的是收入分配的机制是否合理,对于腐败和非法致富,已经造成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个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必将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将现实不尽人意的状况扩大,很多人处于下岗、流动、分散、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对前途感到信心不足,对命运感到不好把握,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在最大限度地包容、整合其他群体的价值基础上,保持其统领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思想局限,消除不良心理,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价值取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内部障碍

1.2.1 官本位和金本位的思想局限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化 所谓“官本位”,是人们的价值追求在于做官,人生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官职的大小或官阶的高低。“官本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泛化到社会各个领域,官职和“级别”成为人们评价人生价值的最高尺度,常常异化为成功人士的一种最高奖赏,“官本位”的泛化,容易使党员干部放弃宗旨,淡化岗位责任,怀着谋求官位从而获得特权和个人实惠的目标和心态,挤进党员和干部队伍,给党的队伍素质提高带来潜在的挑战。

金本位的另一替代语就是拜金主义。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人采取欺诈手段,搞假冒伪劣,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政务活动中,部分政府官员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这些都是金本位的具体表现。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产生的利润最大化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反映到人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1.2.2 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在部分群体中存在的失落心里以及弱势群体中存在的仇富心理都不利于核心价值的内化

目前,社会弱势群体中躁动不满情绪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仇富心理的滋长蔓延。具有仇富心理的人由不自觉地漫视经济改革,敌视经济发展,有的甚至破坏经济建设。仇富心理的存在时时下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若任其发展,必将不利于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不利与把广大群众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并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仇富心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克服。

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坚持宣传有广度,又要坚持教育有重点。要努力做到:

2.1 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氛围 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重视学生的个人利益与现实需要,不注重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导向,轻视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从而导致教育内容与学生价值观相脱离,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发生的新的变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缺乏丰富性、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对人们在生活、思想中遇到的困惑,缺乏有力的解释,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多样性的思想道德需求。对此,我们要大力扶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要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说明,着力培养一大批扶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鼓励他们进行新的探索。

2.2 社会主流媒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舆论氛围 利用广播电视和红色网站来进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网站,加强网站信息的管理,增强防御能力,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新闻舆论部门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

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内部氛围

3.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有说服力,理论要彻底才能有说服力”[4]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放在首位,这一价值定位不仅凸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还要注意吸收中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发展之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一些合理的成份,才能更加彻底更有说服力。

3.2 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为实现个人理想创造条件。共同理想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的,共同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共同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因此,要引导人们努力在追求共同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要教育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3 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把民族传统精神刨去其阶级局限性,挖掘其普遍涵义。把它们置放于和谐社会构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社会实践中去重新改造、丰富和发展,赋予其时代内涵。这是一个肯定—否定—新的肯定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进行整合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进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撑、价值引领和力量源泉。

3.4 价值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念,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给道德领域带来深刻复杂的变化,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剧烈的冲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提出了基本准则。它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要求,也为之真正被广大群众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晓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2]杨海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3]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胜利而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仁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李 坤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