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2024-04-07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通用8篇)

篇1: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发展目标,或者说是他们的宗旨都已经偏离了企业真正存在的意义。许多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企业家为了多赚钱,自然就会认真地为顾客服务;因此,“为人民币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企业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利润最大化”。办企业当然要赚钱,但赚钱并不是优秀企业的最终目的。这就像军队就要打胜仗,而打胜仗并非军队的宗旨一样。毛泽东当年明确反对单纯军事观点,一再强调军队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同样,企业也应防止狭隘的单纯利润观点,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如果一心想着赚钱,只是为了赚钱,企业就难以形成统一而明确的奋斗目标,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如果管理者一心想着自己多赚钱,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难免做出损害顾客利益的事情来,如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虽然一时可能占到些便宜,可损害了顾客,最终必然损害到企业与管理者自己。相反,那些以创造顾客为宗旨的企业,遇到矛盾时,宁愿自己少赚些钱甚至吃点亏,也要处处维护顾客的利益,所以他们才能真正赢得顾客的心,将事业越做越大。又如,如何处理与同行、与合作伙伴、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关系问题,也是企业家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企业家一意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便很容易做出以邻为壑、不讲信誉、污染环境、危害社会等错误决策。从一时情况看,企业确实赢利不少,但从长远看,却彻底败坏了企业的形象,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一些企业之所以长不大、活不长,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价值观,或者企业家提出的价值观没有真正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因此,价值观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树立科学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观,能够让员工树立起一种精神追求,然后将业务工作与这种精神追求联系起来,进而从根本上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论文网 LunWenNetCom]

二、企业价值观是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的核心或基石。《基业长青》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企业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的全部收益,包括员工的报酬、管理者的所得、股东的分红,以及对所在社区的贡献,不过是顾客需求得到满足后所给出的正常回报。所以,只有以顾客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企业,才能获得最强的生命力。也就是说,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和依据。

三、在建军之初,毛泽东便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唯一的宗旨。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宗旨,而且在领导人民军队的长期实践中,始终不渝地贯彻这一思想,引导广大官兵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并以此来指导和推动军队各方面的工作。我军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多次战胜一度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最终成为任何人都不敢轻视的钢铁长城,建军宗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宗旨,体现在企业中,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特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不仅给企业的发展找到了正确之路,而且更好地把企业、员工、顾客、环境、市场和社会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为企业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家在制定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发展规划时,坚持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运用其中,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做到事半功倍。

(二)树立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而言,共同理想的确立,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的员工能与企业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比如在世界知名的福特公司,所有的员工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让每一个人都用得起汽车”。在这个所有员工共同认可的理想下,福特公司的员工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他们和管理者为着这个目标共同奋斗,从而使福特公司取得了长远发展。

(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睦互助、奉献社会和勇于竞争。海尔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企业精神,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很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海尔传奇”。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灌输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企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员工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就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也能巩固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篇2: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摘 要:当前很多企业希望不断提升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穷尽所能,寻求管理、技术上的进步,但往往效果并不明显。其实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企业价值观的提升,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建立创新、以人为本、客户导向、学习型团队、承担社会责任等要素组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 价值观 竞争力

“一家大型组织的活力并不在于大的组织结构形式或管理技巧的高明,而在于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因素以及这种信念对其职工的感染力。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整套的信念,作为他一切政策和措施的前提。” 这是IBM公司总裁小托马斯?沃森的讲话,他所说的这种信念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它影响着企业战略、技能、人员、风格、系统等其他要素,进而通过企业的这些具体活动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想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构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素

1.1、培育创新的价值观

首先,管理创新是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来自于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管理,培育适宜核心能力成长的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企业高层领导者应不断调整领导方式、管理制度,既保持公司与众不同的特点,又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适时改进管理,形成自己独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拥有关键技能和技术,这是整个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主导和中枢,是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培育核心技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二是扩散企业内部技术,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茌企业经营中,由技术创新成果构建成的新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技术扩散产生“收益倍增”效应。三是获取外部技术资源,形成战略联盟。

1.2、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美国《财富》杂志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成功的关键:人,人,人”。企业发展离不开不断进取的人的努力。管理大师韦尔奇曾经说过:“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人。”成功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每个员工,靠人而不是仅仅靠产品与对手竞争。要做最好的公司就必须找到最好的人,这也是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前提。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应从对员工的“尊重、培育、重用、激励”等环节做起。

尊重员工,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使员工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培育员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把员工能力的成长视为企业最大的财富;重用员工,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考试制度,让员工有多大能耐,企业就给多大舞台;激励员工,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估机制,把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与待遇公平合理地联系起来。激励包括经济激励、荣誉激励、深造激励和成就激励等。

1.3、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

由于市场环境和竞争程度的不同,企业的战略思维也发生了变化,从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转化为以顾客为本的竞争战略思维。企业通过顾客导向的价值观的指引,可以使企业从市场角度出发,改善其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满意度。

以客户为导向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方面,对顾客的本能需求进行分析,这些需要不限于产品的形式、产品包装和目前现有产品发展阶段,而是要着眼于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避免消费者偏好的局限性,满足顾客本能需求:另一方面,研究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变动趋势,把握顾客或特定顾客群的心理需求、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模式等本质特征,满足顾客更深层次需求。通过以顾客导向的两方面的综合,企业设计创造出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引导顾客,赢得需求,获得新的发展。

1.4、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特别是学习型团队

团队精神把企业变成一个命运共同体,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和共振。企业通过培育团队精神来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培养集体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团队。建立学习型团队,正是增强企业领导层管理和决策能力,提高员工科研和开发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沟通能力,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先决条件。团队学习能使众多的智慧转化为团体的力量,实现知识的共享,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1.5、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要塑造良好的声誉,就必须得到以下的支持:雇员的承诺,顾客的忠诚,投资者的青睐,合作伙伴和行动主义者的认可,良好的规则和正面的新闻媒体报道。而这些具体的方面有根植于企业的文化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诚信经营,二是企业对社会的回报。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道德优势的企业,才能够在社会大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这种优势在持久性、主动性和制胜性上甚至超过了产品品种、成本、质量等优势的作用。

2、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模型与效果

根据核心价值观构建要素,建立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模型如下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通过构建企业创新、以人为本、客户导向、学习型团队精神、承担社会责任等要素组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拥有专有的技术能力,获得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稳固现有市场并成功开拓新的渠道,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提升品牌优势,得到大众认可。通过构建核心价值观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质量优势、特色优势,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7.[2]唐拥军.战略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

篇3:用核心价值观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后, 党和国家俞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国务院文件中也多次对政治辅导员工作提出新要求, 使辅导员工作职能不断得到拓展与扩大。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高校大学生思想不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工作职能的扩大和新问题的出现使辅导员工作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1. 工作职能模糊

国务院2004[16]号文件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写入辅导员工作职能体系中, 体现在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各个层面。工作职能的拓展与扩大, 让许多辅导员忽视了政治教育这个最初的工作重点,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化的职业辅导和心理辅导中, 忽略了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 偏离辅导员工作的初衷。

2. 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引进辅导员一般要求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 品学兼优, 曾担任主要学生干部,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水平。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求辅导员既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还要有相关的学生工作经验, 高校程序式的岗位培训根本满足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辅导员的成长基本上是工作中自我学习、自我摸索、自我应对的过程, 缺乏系统化培训和专业化指导, 导致辅导员工作方式虽各有特点但杂乱无章,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发挥。

3. 理论政策水平偏低

各级党委及学工部门一直在强调政治辅导员应关心国家时事, 了解社会动态, 对国家路线、政策、方针及教育体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逐步培养自身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政治敏锐性。然而, 这一要求在当前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却很难得到完全贯彻和执行。随着学生工作新特点的不断呈现, 辅导员工作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 使得辅导员缺乏有效的精力和充分的时间加强个人政策理论的学习。缺失理论支撑及政策指引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但难以有效得到大学生的认同, 甚至会对学生管理、职业教育、心理辅导等其他学生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责任意识存在差距

(1) 思想方面

作为高校政治辅导员, 其政治信仰、价值观、治学态度、为人处世及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2]。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融合中发生碰撞, 社会主义体系的价值观念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在学习和工作中, 部分辅导员的思想立场发生动摇, 对个人主义和享乐观念持有默许和认可态度, 价值观念偏离党员要求。这种思想责任意识的偏离, 势必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致命打击, 直接影响一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健康化发展。

(2) 工作方面

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工作性质重要而艰辛, 工作内容繁琐又复杂, 通常要承受较大的职业压力。因此, “不求无功, 但求无过”的工作心态在辅导员队伍中屡见不鲜。辅导员一旦缺乏了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一切工作都会流于形式, 这不但会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情绪, 更无法有效完成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任。

二、以核心价值观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

胡锦涛同志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显示其正承担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 辅导员队伍应是最先具备核心价值观武装思想的群体。

1. 坚定信仰, 加强素质培养。

高校辅导员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肩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重任, 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特别是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要有深刻的领会。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 真正掌握核心价值内涵, 才能以扎实的理论和良好的形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不断提高思政工作水平。

另外, 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成长的一线导师[3]。因此在加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同时, 辅导员必须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个人素质的提高,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较高的职业素养水准引导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 以身作则, 增强爱国意识。

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就要强化国民对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辅导员肩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实际行动中, 积极培养理性爱国意识, 切实提高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主题下, 以身作则, 感染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强烈的爱国、卫国的民族责任感。

3. 求真务实, 培养创新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就是要把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4]。辅导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为平台,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激发工作、学习的热情。积极利用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 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 解放思想, 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开辟道路[5], 用创新性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业务水平, 创造性地开展好大学生教育指导工作。

4. 立身行己, 践行“八荣八耻”。

作为一种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 胡锦涛同志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八荣八耻”言简意赅地进行了阐述, 这代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 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巩固稳定的阶段, 更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 辅导员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认真加强职业修养, 践行八荣, 摒弃八耻, 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夯实牢固的道德基础, 立身行己, 塑造辅导员的良好威信和崇高形象。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汇聚了“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两个核心”和“八荣八耻”四个方面的科学内容, 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了目标, 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价值观, 不仅是高校辅导员重要的工作任务, 而且是加强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下, 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潜移默化的过程[6]。只有坚持不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贯穿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訾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任务[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 .

[2]白加良, 梁晓红.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6) .

[3]赵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太原大学学报, 2009 (12) .

[4]王岩.论时代精神的多维内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 (3) .

[5]郭一清.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8) .

篇4: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中国中铁八局集团公司是在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推进资产重组、整合铁路施工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背景下,于2003年由具有50多年辉煌历史的成都铁路工程集团、昆明铁路建设集团、中铁成都桥梁厂重组而成。文化的融合,特别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成为中国中铁八局集团公司一项迫切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磨合期间,中国中铁八局集团公司党委提出了在全局大力倡导“五种精神”,即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顾全大局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实干创业精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互助协作精神;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建功立业精神;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无私奉献精神。目的在于夯实全局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共建中国中铁八局集团公司美好未来的思想基础,重塑中铁八局的核心价值体系。

“五种精神”是实践提炼的成果

“五种精神”是历史新概括。企业成立4年来,如何进一步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局上下既关注又十分迫切的问题。“五种精神”的提出,深入分析了企业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在企业的现实基础之上,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表明了企业的行为准则,统摄了企业其他价值目标。

“五种精神”是战略体系。从内容上看,“五种精神”既全面完整又相互联系。其中,“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顾全大局精神”是前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实干创业精神”是手段,“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互助协作精神”是途径,“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建功立业精神”是目标,“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保障。从特征上看,“五种精神”体现了企业既要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从作用上看,“五种精神”把企业成立之初提出的大量理念总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层面,既深刻反应了企业的目标任务,又能更好地作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五种精神”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全局员工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五种精神”重在落实。一方面,“五种精神”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将其贯穿于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规章制度之中,融入到全体员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其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对“五种精神”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尤其是要不断提炼总结广大员工在实践中创造的成果,使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更贴近员工、贴近实际,更具时代特色。

“五种精神”是企业重大战略任务

集团公司党委明确提出倡导“五种精神”,就是要形成全局上下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局1万余名员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对这一重大任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企业内部看,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中铁八局集团公司已成立4年,其间,全局上下奋力拼搏,各项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规模稳步扩大,市场领域不断拓展,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科技兴局成效显著,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八局这几年是在困境中拼搏、在曲折中发展的。虽然我们取得了许多成绩,企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但挑战也无处不在,尤其是当前存在的执行不力、效益滑坡、各自为政、得过且过等现象,侵蚀着八局的肌肤,消磨着八局的斗志,损害着八局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建设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目前,重点就是要加强“五种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建设好、发展好中铁八局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局最大限度地形成对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使1万余名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全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建筑业面临的形势看,迫切要求我们通过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国内建筑市场普遍推行的工程质量终身制、环境保护追究制、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以及铁路建筑市场引入其他行业施工队伍而采取大标段联合体的投标模式、实施铁路质量信誉评价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不仅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竞争残酷的建筑市场火上加油。企业要在这一市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既有企业市场份额等硬实力的竞争,也有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体现建筑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倡导“五种精神”,正是在认真研究企业面临的内外形势基础上提出的。这不仅对我们围绕建设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做好企业各项工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作为领导和基层服务的机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确处理落实“五种精神”的关系

正确处理倡导“五种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具有企业高层提倡、全体员工认同、可持续传递等特点。建设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倡导“五种精神”,其目的也是为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我们要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倡导“五种精神”,增强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度及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归属感,增强企业内聚力和向心力,建设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进而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处理倡导“五种精神”与规章制度建设的关系。要建设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就必须强化对“五种精神”的学习贯彻,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而企业规章制度是联结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与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是通过生产经营实践来认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把企业和员工的追求及利益调节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体现企业阶段性工作的特点,又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未来,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引导广大员工树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

正确处理倡导“五种精神”与员工思想多样化的关系。从员工思想多样化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它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它也使员工的思想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由于员工思想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层次性在不断增强,因而,我们既不能因为强调“五种精神”而简单地排斥员工思想多样化,更不能因为存在思想多样化而怀疑“五种精神”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要提高用“五种精神”引领员工思想多样化的水平。从当前形势看,重点是在“主导”、“引领”、“体现”上下功夫。“主导”就是将“五种精神”作为主心骨,使其成为企业员工思想的旗帜和灵魂;“引领”就是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使员工思想多样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体现”则是通过“主导”和“引领”,使员工在实践中统一思想认识,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形成全局员工思想领域既百花齐放又主题鲜明的生动局面。

篇5: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一、在多样性与选择性的互动中实现价值认同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尤其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统领和引导,必须确立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借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中夯实价值基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而展开的,并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理想具有扬弃现实、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特征,是感召、激励和鼓舞我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同时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但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就能够引导他们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致给“纪念五四青年节80周年”的信中所提出来的,使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要求,就能够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三、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促进价值实现

毫无疑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超越性。马克思从人的解放意义出发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传承了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以人为本”思想又蕴涵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当代中国人文意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历史互动过程。从本质上考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超越性并不由于任何外在制度因素限制而被磨灭被消解,恰恰会随着制度历史的曲折发展一再反复被提上人类精神生活的议事日程,并逐渐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而成为人类进步的根本精神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中,强调集体的价值,个人对集体并不具有优先存在的地位。这种强调社会整体价值的传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以片面强调社会性来否定个体的价值,社会就会变成压制人的社会。如果只谈集体而不谈个人,那这样的集体也只是虚幻的集体,是不为个人所依托的集体;相反,如果只谈个人而不谈集体,那这样的个人也只是孤独的个人,只是失去寄托的个人。前者是用集体淹没了个人,后者则是用个人否定了集体,因而都不是合理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将个人利益和集体有机结合起来,承认集体和个人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反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这对于我们的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价值取向上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才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冲突,在两者的相互联结和统一中促进其价值实现。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

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

义的价值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

第一,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

大多数公司都确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同样是大多数的企业,其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价值观”,更谈不上“核心”了,比如“务实、创新、进取”等。很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只是一句口号。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问一句:“价值观究竟是什么?”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同时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要回答什么问题呢。很简单,只是要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回答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有多大的问题。

言及于此,就很自然地要引出“人生观”了。那么,人生观又是什么?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讨论很罗唆,因为讲到“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又要牵涉到“世界观”了。但是,我要说:也许是有点儿罗唆,但是很有逻辑性。所以,还得问,什么是世界观?回答很简单,因为书上有现成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怎样组成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因此,我们所讲的“核心价值观”就应该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有机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从上面的概念一直引申下来,我们现在就需要再问一句了:佛教的价值体系又如何呢? 佛教信众经常会说一句话:“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意思是:佛因为一件伟大的事业才降临人世。这一件伟大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呢?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弘法利生,宣传他所觉悟到的一个理论。”

他要宣传的理论又是什么呢?

“世界的本质是缘起的。” 佛教在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时,首先这么说。

“缘起法”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基于“缘起”的世界观,佛教才有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宗教的、阐述生命价值、规范自身行为的人生观。在此,我不能不停下脚步,简单地介绍一下 “缘起法”和佛教的人生观。什么是缘起法呢?

所谓缘起法,就是“世界因缘而生起”的理论。佛教认为世界是缘起的,事物因为条件的聚合而存在;如果条件消失了,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了。缘起法的本质就是 “空性”的。“空性”的“空”不是没有,而是“无常”: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而起,也会因为因缘的消失而消失,所以是不永恒的。“空”绝不能理解为 “没有”,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不永恒。

篇7: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测试题目共:28,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正确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南针,它的实质主要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实质上就是对待党和国家的态度。(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以带着问题学习马列主义为主的过程。(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4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不仅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在的品格和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外部强加的。(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灵魂作用主要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8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马克思主义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的思想结晶。(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2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政党中,中国共产党是做得最好的。(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3题、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要只学习只言片语,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单选题)(分值:4)

A. 要坚持完整准确的原则 B. 要坚持持久的原则 C. 要坚持有重点的原则

D. 要坚持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的原则

第14题、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错误的做法是()。(单选题)(分值:4)

A.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B. 只学习最新理论成果 C. 要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 D. 学习的重点是基本理论和新理论

第15题、关于我们学习最新理论成果的目的,理解错误的是()。(单选题)(分值:4)

A. 从根本上提高党的理论水平B. 把党的全部活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C. 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D. 从思想上影响人民群众

第16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正确判断形势和任务的望远镜,主要表现在()。(单选题)(分值:4)

A. 是统一思想的武器 B. 理论的指引作用 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预见性

第17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单选题)(分值:4)

A. 历史弊病所致

B.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 经济陷于困境 D. 领导者领导不力

第18题、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和辉煌的成功,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单选题)(分值:4)

A. 党的坚定领导 B.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 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第19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统帅是()。(单选题)(分值:4)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20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单选题)(分值:4)

A. 要坚持完整准确的原则 B. 要坚持持久的原则 C. 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D. 要坚持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的原则

第21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预见是科学的,这是因为()。(多选题)(分值:4)

A. 运用社会矛盾学说,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产主义的必然性 B. 运用剩余价值的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 C. 运用唯物史观,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实现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结果 D. 运用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灭亡规律的必然性

第22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首,原因在于()。(多选题)(分值:4)

A. 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C. 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D. 仅是一个顺序排列,核心价值体系排在第一位

第23题、之所以要把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重点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因为()。(多选题)(分值:4)

A. 毛泽东思想已经不适合当前形势了

B. 它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新概括和总结 C. 对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指导作用更大

D. 对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指导作用更直接、更有效

第24题、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因为()。(多选题)(分值:4)

A. 马克思主义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 B. 马克思主义是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 C.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25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多选题)(分值:4)

A. 要坚持完整准确的原则 B. 要坚持持久的原则 C. 要坚持有重点的原则

D. 要坚持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的原则

第26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重视基本原理的学习,原因在于()。(多选题)(分值:4)

A. 基本原理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大厦中的精华和珍宝 B. 基本理论指明了未来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C. 基本原理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 D. 基本原理提供了新形势下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第27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作用体现在()。(多选题)(分值:4)

A. 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B. 提供了正确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南针 C. 提供了正确判断形势和任务的望远镜

D. 供了实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胜利的旗帜

第28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是指()。(多选题)(分值:4)

A. 毛泽东思想 B. 三民主义

篇8: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教育,十八大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概括, 是党新时期最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之一, 是对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和公共价值的反映和建构。专家指出, 分析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 大体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国家层面看, 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 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 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部分, 是指导公民个体的思想行动的基本要求, 是每一位公民应该自觉践行的道德规范。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务人员的摇篮, 医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方面, 也必然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在医学院校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工作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特别是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判断理应成为我国现代医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1 爱国是医德教育的首要环节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爱恋之情, 也是一种道德力量, 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也是重要地推动力量, 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医务工作者, 一方面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 另一方面就是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贡献, 医务工作者要求有更高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人民对祖国有着更为崇高的热爱。因此, 对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来都是重要和首要的环节, 是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第一步。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对于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发展现状, 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理解和认同, 让学生淳朴的爱国主义情结体现在踏实学习和工作中。其次, 对于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与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实践认识到爱国主义不仅仅是表现在思想和语言上, 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 通过点点滴滴、踏踏实实的学习工作, 通过为群众排忧解难, 救死扶伤才能真正把爱国主义落到实处。再次, 爱国主义一定要与国情教育结合起来。热爱祖国, 就要为祖国增光、为祖国着想, 成为社会积极和正面因素的一份力量, 要全面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现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是对医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良好契机[2]。要让学生认识到医疗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阻力, 自觉地成为社会医疗事业改革的正能量的一份子, 成为改革积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共同推动和谐医患关系和和谐就医环境的建设。

2 敬业是医德教育的本质要求

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 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 而非低层次的功利目的的敬业。敬业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 爱自己的岗位, 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 干好本职工作。每一种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敬业精神, 医药领域更是如此。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 作为一名医生, 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爱岗敬业。敬业是医德教育的本质要求。

敬业要求从业者对工作有最基本的敬畏和忠诚, 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够时刻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能够以一颗平常心、爱心和进取心去投入工作, 能够在长期的甚至繁杂的工作中时刻保持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能够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准。近年一些医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过分追逐经济价值, 一些医生热衷于吃吃喝喝, 淡漠了对医术的探索。结果, 敬业精神大滑坡, 导致对前来就医的病人诊断不认真、了解病情不仔细, 下医嘱过于草率, 在患者面前的权威性降低。以前, 医嘱是病人用药的根据, 医嘱就是“金口玉言”, 医生怎么说, 病人就怎么用药。现在, 病人质疑医嘱的情况越来越多, 医嘱的权威性在悄悄地降低。这跟医生敬业精神的降低不无关系。医疗是一个需要高度敬业精神的行业, 医生缺少了敬业精神, 不仅不能为病人解除旧疾, 反而可能增添新病。

对医学生进行敬业精神的教育, 要先从理论开始, 要通过案例分析及理论阐述让学生明白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通过思想政治和专业教育, 将职业精神入耳、入心、入脑, 要让学生从心底真切的认识到敬业的重要性, 敬业对于处理医患关系、实现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本人也应该以身作则, 让学生看到自己工作的认真踏实,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 要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和平台, 让学生在实习工作中锻炼和成长, 实习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细致、认真、严谨, 对学生严格要求, 安排最得力的师资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让学生从做一名医生的最开始就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的庄严神圣, 加深对于医生职业的理解和热爱, 特别是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同时, 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 更应该加强其在岗位中的实践锻炼, 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敬业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与患者、单位以及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3 诚信是医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传统文化中, 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诚信更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深层道德意识, 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医疗方面看, 医生的诚信是从业的道德前提, 也是重要的执业方法, 是医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医疗领域, 屡屡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极端案例, 有的是因为患者的不理解、不理智和偏激, 而有的还有医生不够真诚, 甚至连基本的诚实都没有的复杂原因。有的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 夸大其辞、支吾了事、搪塞推脱等情况屡有发生。因此, 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有高低, 情况也千差万别, 但是对于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 一定要有耐心和诚意, 要有最起码的诚实, 这样既可以缓解医患矛盾, 对于医生自己也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处事方式。

由于多方面原因, 目前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 首先, 要以“诚”为先, 打好从业基础。诚信首先要表现为“诚”, “诚”在先, 要有诚意, 要真诚, 要诚实, 这样才能可信, 要把传统的“大医精诚”的医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数据、论文剽窃等现象一定要严格对待, 事前要谆谆教导, 学生有错误, 一定要严格要求, 要从开始就让学生明白现代诚信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做起, 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其次, 要以“信”为本, 规范医患关系。在医务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自觉把“医不二价”、“童叟无欺”作为行医道德的根本要求。在实习中有些医学生在没有认真询查体检的情况下, 瞎编病历, 敷衍了事, 还有个别学生在实习时就收取红包, 拿药品回扣, 帮药商宣传。对于学生医务实习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苗头, 一定要认真对待, 绝不姑息, 要教育引导和规范要求相结合, 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 也是医生对自己、对病人负责的必然选择。

4 友善是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

友善也是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医生接触的对象是患者, 患者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关心、理解、救助的群体。因此, 医生对待患者更要做到亲切友善。医患关系紧张, 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某一方, 而是 “两败俱伤”。从医生角度来讲, 首先要做到友善。医生不可能“包治包好”, 但应该对把生命托付给自己的患者尽最大努力, 至少从态度上要做到友善, 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技巧, 医生的一丝微笑、几句安慰的话, 往往能给病患带来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人与人之间应该倡导一种爱的循环。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成人群体, 而是一个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3]。对于医生来讲, 友善是医生用心开出的第一剂良药, 是协调医患关系的最有效的心灵润滑剂。

对医学生进行友善的教育, 首先, 要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教育学生对待亲人朋友、对待教师同学、对待生人过客都要做到友善, 要在生活中做一个关心热爱他人的人;其次, 通过日常践行和思想武装, 教育学生把友善内化为自己的日常举止和个人品质, 提高良言善行的自觉性, 特别是把友善作为职业精神的重要方面, 自然地流露在工作中, 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整个过程中, 都能做到平易、热情、友善。

中国自古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华中医药传统医德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很多优秀精神至今熠熠生辉。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各项事业的今天, 更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理念, 使其成为医德建设的核心思想, 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事业, 共建和谐文明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R].北京:2012.

[2]张艳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德文化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 (3) :294.

上一篇:大学生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观邓小平事迹视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