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的例子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逆向思维的例子范文

神奇的逆向思维

【智慧】神奇的逆向思维——太棒了! 2014-05-13 鼎成财富中文网

新用户点击图片上方【鼎成财富中文网】一键订阅

生活中处处潜藏着看似不可能的机变,关键是要习惯一种逆向思考的方法。有时需要我们超越的只是小小的一步,这就像“哈桑借据法则”。

一位商人向哈桑借了2000元,并且写了借据。在还钱的期限快到的时候,哈桑突然发现借据丢了,这使他焦急万分,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向他借钱的这个人是会赖账的。哈桑的朋友纳斯列金知道此事后对哈桑说:“你给这个商人写封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元还给你。”哈桑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2000元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2500元呢?”尽管哈桑没想通,但还是照办了。信寄出以后,哈桑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钱的商人在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钱,不是2500元,到时候就还你。”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明显的工具意义,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音声相和”之哲学思辨中能生发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其中包括:

1.方位逆向法

方位逆向就是双方完全交换,使对方处于己方原先位置的换位。它不仅仅是指物理空间,更是指一种对立抽象的本质。相反相成的对立面有:入-出、进-退、上-下、前-后、头-尾,等等。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时而甜甜蜜蜜、时而吵吵嚷嚷,而吵架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抱怨对方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从来都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世界上也就不会再有战争和悲剧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总是在抱怨对方不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考虑一下的时候,忘了自己也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一下。看来,“逆向换位”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学习方位逆向,首先就在于4个字:设身处地。在方位逆向的实际应用中,需要你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尤其是存在利益关系的“敌对方”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学习这一点,不仅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更重要的是创新的智慧。

站在对立面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对方换一个角度,是“一次逆向换位”。逆向换位思维还可以多次换位,甚至反复逆向换位。2次以上的换位就是多次换位。

学习方位逆向,其次就是要学会“换位——再换位”。之所以要进行多次、反复的逆向换位,是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对立”的那一方可能也在进行逆向换位思考,思考他人——作出反馈——再思考他人对于你的反馈会作出什么逆向的反馈——重新反馈……这就是逆向换位思想的升级,是兑换为思想的终极把握。在这样的换位对抗中谁胜谁负,就要看谁在换位思考上胜人一筹了。

2.属性逆向法

事物的属性往往是多向位的,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其性质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互转化的。就像钱钟书说的“以酒解酒、以毒攻毒、豆燃豆萁、鹰羽射鹰”,包含着极大的矛盾性。例如:好-坏、大-小、强-弱、有-无、动-静、多-寡、冷-热、快-慢、增-减、生-死、出-入、始-末、水-火,等等。

有一次,美洲草原上失火了,烈火借着风势,无情地吞噬着草原上的一切。那天刚巧有一群游客在草原上玩,一见烈火扑来,个个惊慌失措。幸好有一位老猎人与他们同行,他一见情势危急,便喊道:“为了我们大家都有救,现在听我的。”老猎人要大家拔掉面前这片干草,清出一块空地来。

这时大火越来越逼近,情况十分危险,但老猎人胸有成竹。他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边,自己则站在靠大火的一边。他见烈火像游龙一样越来越近,便果断地在自己脚下放起火来。眨眼间在老猎人身边升起了一道火墙,这道火墙同时向3个方向蔓延开去。奇迹发生了,老猎人点燃的这道火墙并没有顺着风势烧过来,而是迎着那边的火烧过去。当两堆火终于碰到一起时,火势骤然减弱,然后渐渐熄灭。

游客们脱离险境后纷纷向他请教以火灭火的道理,老猎人笑笑说:“今天草原失火,风虽然向着这边刮来,但近火的地方气流还是会向火焰那边吹去的。我放这把火就是抓准时机借这股气流向那边扑去。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烧了,这样那边的火就再也烧不过来了,于是我们得救了。”

逆向思维总是能帮助我们在困难中找到出路。彼德·诺顿也是这样一个运用逆向思维走向成功的人。他曾经以3亿美元出售了他的电脑软件。这是一套被称为“恢复删除”的软件,他把逆向思维运用于其中,目的是恢复被意外删除的电脑文件。不小心删除了文件是电脑使用者的噩梦,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是许多人的“妄想”,但只有诺顿朝前跨出了一步,把看似荒谬的妄想变成了现实。在诺顿的思考里,进与退、出与人、有与无,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新的统一和转化。

3.因果逆向法

逆向思维中“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有时,某种恶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反转为有利因素,关键是如何进行逆向思考。

倒因为果最辉煌的案例应当是人类对疫苗的研究。人类在抗击一场场灭顶之灾的努力中,毫无疑问,唯一有效的法宝就是倒因为果的逆向思维——以毒抗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早在我国的宋朝人们就开始想到用事物的结果去对抗事物的原因。据文献记载,当时人们把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收集起来,磨成粉末,取一点吹入天花病患者的鼻腔。后来这种天花免疫技术经波斯、土耳其传入欧洲。直到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用同样的原理研制出了更安全的牛痘,为人类彻底根治天花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事实上,疫苗的研究方略仅仅是一个象征,更多的疾病研究和更广泛的生活事件也同样离不开倒因为果的逆向思维方法。

4.心理逆向法

《中国经济时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送者贱、求者贵的思考”:5年前,我去一个偏僻山村采访,见地里种的全是当地的老品种油菜,桔秆细弱,株矮枝疏,便问同行的乡长为何不叫农民改种杂交油菜,乡长一脸无奈,农民不相信呗!

于是我给他讲了下面这则故事:当年土豆传到法国时,法国农民并不愿种,有人便出了一个怪招,在各地种植土豆的试验田边派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把守。周围的农民一见此阵势,认为地里种的肯定是金贵之极的好东西。于是,他们时常乘机溜进试验田,把偷回的土豆种在自家的地里。渐渐地,土豆成为法国农民广为种植的一种农作物。

前不久,那位乡长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是该乡临近山区的4个村成了养羊基地,规模大着呢!一去才知,当初乡里决定在4个村中每村只选一户饲养波尔山羊,决不多选!为了慎重起见,由乡长任推选组组长。推选前,乡里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整整忙活了一个月,乡里为这4户每户引种羊100只,多一只也不行。乡里还组织这4个村的联防队员轮流值班看羊。等羊下了羊崽后,乡里说要出口,不让羊养户私自出售。左邻右舍的农民眼馋,托亲拜友,晚上摸黑溜进养羊户家里,好说歹说也要偷偷买几只波尔山羊饲养。如今这几个村户户养羊,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

毫无疑问,人类的心理永远是这样——一切禁止都意味着加强。许多悖论性的心理法则似乎也在间接地证明逆向思维的存在:

贝克法则:你所能提供的东西你一个也不要。

博肯法则:剧场里越不靠近通道的座位上的观众来得越晚。

格里森法则:极小的洞也终将把最大的容器流空,除非它是故意用来排水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它又会堵塞。

贾斯特法则:车越破开得越疯。

梅尔法则:要不是最后一分钟,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韦伯法则:如果你顺当地找到停车的地方,那你就会找不着你的车。

5.心理逆反法

心理逆反法即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摈弃自身局限,先探究对方的思想,然后反对方的思路而行事。

心理逆向的“反”并不是逆向换位法中反复换位的“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反”。虽然在逆向换位法的学习中你已经熟悉了捉摸对方心理,然后逆反对方心理而作出对策,但在心理逆反法中,需要你更进一步,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让他作你需要他作的选择。

让对方跟着自己走,听起来难如登天,但如果你尝试着持续训练自己琢磨对方的思考路径并逆反其逻辑,慢慢地就会发现掌握这一方法并不困难。试试看下面这则真实的故事,你是否也能迅速作出这样的反应呢?

1956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揭露、批判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有人从听众席上递了一张纸条给讲台上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打开来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这个问题之尖锐直指核心。这个时候,赫鲁晓夫不能不回答,选择回避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懦弱和自私。

如果你是赫鲁晓夫,你会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必须用某种事实告诉众人,你现在的行为是在实实在在地纠正错误,而同时你还要让众人理解、默认你不能更早地作出纠正的原因。你必须设置一个“必然的二选一”,也就是说你必须让众人在你设置的情境里面只能作和你一样的选择。通过这样的解释,你是不是已经可以摸索到脉络了?这时候你应该想到,“逆”了之后就要“反”,与其用言语进行解释,不如让大家切身体会,让大家明白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你看,心理逆反思维法的掌握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达成的。

赫鲁晓夫拿起条子,大声念了一遍上面的问题,然后望着台下,说:这是谁写的条子?请你马上站出来,走上台!没有人站出来。会场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所有人的心都在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到底要干什么。写条子的人更是忐忑不安,懊悔不已,心里很清楚赫鲁晓夫如果真要查下去,一定会查到他就是写条子的人。接着,赫鲁晓夫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请写条子的人站出来!会场仍然一片寂静。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终于又开口了,他平静地说:好吧,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坐的那个地方。

你看,赫鲁晓夫就是利用如今的权势重现了当年他所处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众人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他的选择,换了个角度告诉众人他的无可奈何。

引申而言,心理逆反思维体现着一种“料敌在前,抢占先机”的精神。“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动”的后发制人策略虽然彰显了大气和谨慎,先置自己于必守之地,再图进攻,但是在应对上始终因为必须依据他人行动作决定而丧失了先机。心理逆反思维则是立足于对对方心理的预测和反馈,并依此布局,先攻其防不胜防,让你在应对自如之余还能反将一军。

6.雅努斯式思维法(对立互补法)

“雅努斯”是一尊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传说中,他的脑袋前后各有一副面孔,一副凝视着过去,一副注视着未来。你常常能在古罗马钱币上看见他,一手握着开门钥匙,一手执警卫长杖,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雅努斯式思维法,就是以把握思维对象中对立的两个面为目标,自觉遵循逆向路径研究问题,善于把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顺着正常的思路研究问题,也要倒过来从反方向逆流而上,看到正反两方的互补性。

雅努斯式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在“逆向”意识之上,你首先必须学会认识到事物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你现在面对的问题必然还存在其对立面。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难题时,你可能会面对这个难题的条件、问题和答案。你需要做的是对这个难题的构成重新洗牌,逆向考虑。

雅努斯式思维训练的第二步是把握住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以达到对问题解决的质的飞跃。要时刻谨记:对立是为了共存。经由这样的介绍,“逆向”和“互补”的脉络已经隐约可见。再看下面这个小问题,循着这一脉络学习、把握如何将对立的部分嵌合互补。

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在地震中屹立不倒?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也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学问题——你可能因为专业的局限不能想到合适的建材和房屋结构,但是你可以抓住正确的思路。答案就在下面的这篇报道中。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那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瓦砾,死亡万余人,震中511个街区的房屋被无情地震毁。令人惊奇的是,一片废墟中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竟安然屹立,而大厦正前方的街道地面却呈现了上下达1/2英寸的错动!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

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著名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他在设计美洲银行大厦时,试图设计一座震中不会出现房屋崩裂的大厦,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解决建筑材料在强大外力下不变形、裂开的问题。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到如果不是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正面(因为放在正面不能彻底解决防震问题),而是把思维着重放在反面呢?

于是,在多方筛选测算后,他采取了框筒结构。这种结构和一般结构不同,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在一般受力的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外力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主要构件建筑材料承受的地震力。这种以房屋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突破了一般常规的思维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在这里,林同炎选择了以“逆”保护来保护。保护与破坏是完全对立的,但这不意味着它们不能互补共存。如果不遗余力的保护不能达到“保护”的最终目的,那么用“破坏”来“保护”就是雅努斯式思维的精髓所在了。使“保护”和“破坏”双方呈现出相互依存的态势,主动设计一些在强地震中会被破坏的东西,恰恰成就了保护的目的。在主要建筑体完好的前提下,次要内部结构的破坏反而使得建筑物避开了强震的摧残。

雅努斯式思维训练的第三步建立在对前两步扎实把握的基础上。这一步要求解析对立的双方,然后进行重组建构。

7.缺点逆用法

缺点逆用法的主旨就在于“缺点即优点”。缺点逆用,首先就意味着从普通中体味不普通。它强调的是反过来考虑如何直接利用这些缺点,做到“变害为利”。也就是说,针对对象事物中已经发现的缺点,除了采用“改进”策略以外,更希望做到的是成本更为低廉的“直接利用”。

你可以依循下面的步骤搜索身边的“缺点”,练习逆用:

●确定一个对象,可以是一个东西、一件事,甚至一个人;

●尽可能列举这一对象的缺点和不足(在这里你可以采用智力激励法,也可进行广泛的调研、征求他人的意见等);

●将呈现在你面前的一个或数个缺点加以归类、整理;

●针对每一个缺点进行分析,寻求变废为宝、化弊为利的可能(这一步最关键的就是“逆”,要用逆向思维处理这些缺点)。

很多摄影者在拍集体照时总是先数“

3、

2、1”,可是尽管人们都尽量睁大了眼睛,可总会有一些人在数到1的时候坚持不住眨了眼。

后来有个人出了个主意,大家将信将疑,甚至还觉得有点怪异,可是照片拍出来以后一看,果然一个闭眼的都没有,你能想到这个主意吗?

回顾一下我们的思考路径:

●“使大家在按下快门前不眨眼”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人的眼睛如果睁得久了就需要通过眨眼来补充水分,使这个事件必然存在缺点;

●针对这一缺点,其反面就是不长时间保持眼睛睁开,也就是闭上眼睛。

答案出来了:新办法是让大家都闭上眼睛,喊“

3、

2、1”后再一起睁眼。

你想到了吗?缺点,可能就是优点本身。

荐:《与大师同行》

上课时间:2014年5月21-23日[三天三夜] 课程地点:福建 厦门

演讲主题:

亚洲成功学权威 陈安之 主讲《如何成功亿万富翁》(本次课程主讲) 疯狂英语教练 李阳 主讲《超级演说魅力》(本次课程主讲) 亚洲领导力专家 张斌 主讲《卓越领导力》 亚洲人脉专家 康飞翔 主讲 《超速成功学》 服务营销专家 姬剑晶 主讲 《打造团队倍增业绩》 学习费用: ※钻石席定价:8800元,优惠特价:3980元/位

(前排钻石专座,限200人,可与陈老师单独合影) ※VIP席定价:5800元,优惠特价:1980元/位 (内场VIP区域专座,推荐席位) ※贵宾席定价:3800元,优惠特价:1380元/位 (贵宾席区域座位,排队入场,早到早坐) 报名电话:158-9996-1111 康飞翔老师

举报

第二篇:创新作文中的逆向思维

创新作文中的逆向思维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焦连跃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我们当然可以按一般的思路将作文写的中规中矩,老老实实。但这样的作文显然流于平淡,在考场上也断然难以获得评卷老师的喝彩。学会用新的思考方法,从新的视角去分析看待生活,留意那些能给自己独特感受的人和事,善于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挖掘那些容易被人忽视或遗忘的东西,并赋予它深刻的含义。这样的作文才会文质兼美,使读者赏心悦目。而创新是优美的基础,因为陈旧的东西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优美便无从谈起。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证明绝大多数满分佳作都在作文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独特的创造,它们通过作文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创新,让作文的形式新颖别致。创新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灵感的积累,是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创新是能写出“月出天山外”“落叶摇情满江树”的境界。它能打破原有的陈见,表达新观念、新思想。 作文的创新多姿多彩,我们着重谈谈“逆向思维”在作文创新中的作用: 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方法,因为取的是反方向,往往会产生新颖而独到的见解。这种方法用在写文章上,有益于构思创新,便于提高写作质量。如“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把这种逆向思维用于指导学生作文,既能扩大选材范围,又容易确定立意新颖的命题。逆向思考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某些固有的观念、惯常的做法,取其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结果。 由于思考问题的立足点变了,因此能够得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而别具一格、出奇制胜。例如:“知足者常乐”是人的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安于现状,悠然自得,没有更高的要求,感到满足。如果从心理学上来分析“知足常乐”,那么可以将其看作是人们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当看到自己的欲望难以达到时,人们可以用它来抑制不切实际的欲望,因而“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类人一般不会欲壑难填,不会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错误,心态很是平稳。但如果我们反其意而行之,驳“知足者常乐”的观点;知足在封建社会是沉重枷锁束缚下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也是反动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思想法宝。它是旧时代土壤中培植出来的思想,实质即是停滞守旧而无所作为、抱残守缺而无视未来。把“不知足”界定为乐观奋进的人生态度与改革精神,它意味着积极进取,始终向上。学生“不知足”有了佳绩,科学家有了“不知足”就有了新发明、新创造。从思维批判性出发强调在立意上反其意而用之的目的也达到了。于是一篇篇精彩纷呈,见解独到的文章也就出现了。

逆向思维在作文中的运用途径 逆向思维最可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我们应当自觉地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1.反转法——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构思的途径。例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孟尝君门下有食客三千,孟尝君以广揽人才而著称于世。尤其是他身陷暴秦,被鸡鸣狗盗之徒救出的事,更是家喻户晓,孟尝君一直受到赞扬,得到美誉。然而,宋代王安石却写了一篇大唱反调的《读孟尝君传》。不为习俗之见所束缚,敢于以怀疑的眼光去探索问题,该文一反世俗对孟尝君的评价,它深刻指出孟尝君称能养士,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士。孟尝君还只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因此,真正的治国之才是不会投奔他的。此文被评为“千古绝调”。再比如 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大多数的同学选择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在现实中,有些人自控能力差经不住诱惑,所以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老师、家长也常常以此古训来教育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还选择了“孟母三迁”作为材料,可谓选材典型,但在典型之于却缺少了一点出人意料。有的考生却能逆其意而思之,以“近墨者未必黑”为题,选择“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第8连。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社会情况仍然十分复杂。该连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坚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全连干部战士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这位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从而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2.转换法——换个角度想一想。

这种方法是指在思考问题时,由于解决灾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是通过拉人离水的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转换为另一手段,使水离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在写作中,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遇到问题后换个角度想一想,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往往能出成果。所谓“换个角度想一想”就是在写作中善于寻找新颖的切入点,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对相同的事物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这样,纵使是一个很老套的作文题目,如果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也可以写出让人击节叫好的文章。

例如:2004年天津市中考作文以“心事”为话题。一般的写法是:首先分析:谁的心事?什么方面的心事?是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心事的?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个心事的?你准备用什么作线索把这些内容贯串起来?从题目上看“心事”一词很难可逆,但是一位考生却换了一个思考角度“我为什么一定要写心事呢?” 他拟的题目是“我没有心事”。文中写一天早晨主人公的精神不太好,于是在家里妈妈问他有什么心事,来到学校同桌怀疑他有了心事,上课了老师甚至停止讲课问他是不是有了心事,下午妈妈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探讨他的心事,最后他无奈的感叹:“我没有什么心事,我没早恋,没写情书,没有女朋友。昨天晚上我只不过起来看了场球赛,怕同学笑话没说出去罢了”。可见,变换一个角度或高度,你的眼前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正如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是许多因素的结合体。可以供我们选择的切入点很多,另辟路径,展现其独特的写作角度,对主题思考得越深刻,同时就更有可能通过随机组合碰撞出许许多多独具个性色彩的创新作文。

三、逆向思维并非万能

运用逆向法审题入题,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通过逆向思维方法虽可得到新的启示,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思路逆转后的结论是正确的,事实上很多事理是不能逆转的,即使能逆转也应注意:以逆向入题法确定论点,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某个特定的命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这种见解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但它不是常理,更不能说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例如:如2000年的高考话题“诚信”,依据材料且有“诚信不可抛”这原则,但有考生则反弹为“诚信可抛,于己才有利”。很显然,这种作文是失败的。再比如,生活中有很多事理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或哲理,一般不宜“逆向”,比如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多行不义必自毙”,“业精于勤,荒于嬉”,“满招损,谦受益”等等。如果硬要“逆向”,会违反自然发展规律或人生道德修养准则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可见。逆向思维”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逆向思维”,都是不可取的。巧用“逆向思维”写作,决不是胡思乱想,生拉硬扯,随意杜撰,而是应该在不违背事理逻辑,不违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下去思维。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可以发展不受障目之叶阻碍的“逆向思维”,努力消除各种陈旧心理定势对于写作思维的影响,坚持标新立异,大胆地巧用逆向思维,写出更多的优秀文章。 参考资料: 2004年天津中考优秀作文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08年第Z1期 《写作研究》2008年5期

第三篇:运用逆向思维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运用逆向思维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

马鞍山市外国语学校

郑锦云

【教学设想】 逆向思维通常情况是指与正向思维完全相反,从对立的思路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作文审题立意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其向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可避开多数学生的常规思维,使文章审题角度更多面,材料选择更新鲜,见解更深刻独特

同时要提醒学生,逆向思考也有一定的限制,这是教学难点逆向思维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它对某些特定的命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而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逆向思维写作要指导学生,不可随意杜撰,不可哗众取宠对于此,我打算以对几个常用熟语的反向思考为依托,来和学生一起探究并总结逆向思考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运用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此来化解难点、突破难点

高中学生写作普遍存在“思维定势化、思考简单化、思想同一化”的弊端,在作文上集中的问题可用两个词概括:雷同、肤浅“雷同”主要体现在立意雷同,选材雷同,结构雷同“肤浅”主要体现在理性分析不足,辩证思考不足,思想深度不够因为立意雷同主题单一,理性分析、辩证分析不足而使作文显得单薄没有厚重感

与“雷同”、“肤浅”相对立的正是“有创新”、“深刻”对于“深刻、有创新”,高考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是这样设置的: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作文题呈现多角度立意的趋势,旨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写出新颖、独特、深刻的文章来本堂课主要尝试达到以下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通过逆向立意,指导学生善于道常人所未道,发常人所未发,从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立论,使人耳目一新第二,对于思辨性稍强的作文题,指导学生对同一命题进行正反辩证思考,分析由肤浅走向深刻,观点具有思辨性,使文章厚实有分量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语翻新来探究并总结完成逆向思考的常用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力避雷同、肤浅,使立意走向新颖、深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作文审题立意时运用逆向思维求“新”求“深”、求“变”求“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逆向思维的方法,避免随意逆向,走向极端 【教学方法】 讨论

点拨

归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图片导入——引出概念 借图导入,引出逆向思维

二. 熟语翻新——探究方法 (幻灯展示): 从谏如流 好高骛远 开卷有益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请为它们赋予新的内涵 过程分解:

(1)教师示例:从谏如流 (2)先说说其他词语的本意

(3)再试着从相反的角度给它们赋予新的内涵

(4)边评价学生的回答,边点拨思考,如何完成逆向思考的

一个词语,一处思考,总结出一种方法

(5)及时小结逆向思维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最后投影小结如下

1.通过设置前提——限制“谏言”的内容并对纳谏者自身条件提出要求来翻新 2.通过转换角度——从人物不切实际心态的角度转到他因“不满眼前”而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的精神角度来翻新

3.通过重新判断——重新审视两个关键词“开卷”和“益”的关系,变“确定”到“不确定”,来翻新,开卷未必有益

4.同上重新审视“酒香”“巷子深”的关系,变“不怕”到“也怕” (6)略讲逆向思维的注意事项

学以致用 ——演练提升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求新求深 1.逆向立意——新颖

忙是城市的主旋律飞速发展的社会已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忙碌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而目标就是在奔忙中实现的有人说,我最害怕的莫过于闲散怠惰,没事可干,无所作为

阅读材料并思考,然后同位合作,一位正面立意,另一位逆向思考,试着从反面提出对立的观点 过程分解:

(1)

学生同位合作,回答问题 (2)

教师点评或学生互评 (3)

教师小结

正面立意

忙碌创造充实的人生(积极意义) 逆向立意 1忙要有目标或要讲方法(设置前提)

2疲于应付则碌碌无为(转换角度,侧重负面效果)

3忙里偷闲/忙是创造人生,闲是休养生息(重新判断“忙与闲”关系)

2.正反立意——深刻 幻灯显示

一只老鹰从鹫(jiu)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阅读材料,请自选角度,确立一正一反两个观点,各写一段话 教学步骤分解

(1)

学生思考,确立观点并写下来

(2)

学生朗读自己的正反观点,下一位同学评价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

(4)

教师演示高考作文题的审题立意的思路从正向的多角度(乌鸦、牧羊人)立意——逆向的立意(孩子)——结合正向反向思维完成辩证思考,实现深刻的立意,体现出立意的多角度,讲解的层次性

小结:从刚才对作文材料的分析,大家发现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审题立意正向思维往往能快速地找到准确的答案,但容易因雷同而显平庸;而逆向思维则使我们跳出“求同”的圈子,使观点变得新颖有创新同时,我们还发现正向、逆向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们的融合可使我们更辩证的去思考,更深刻的看问题这之间的思维层级是有着高低之别的,而充分利用逆向思维来审题立意,能使我们攀升到思维层级的更高层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求变求通 投影: 命题一:我能 命题二:静静的夜晚 过程分解:

(1)

学生分组思考并简要谈谈自己的构思 (2)

学生交流、回答,生生评价 (3)

教师点拨指导 (4)

教师小结 命题一

我能

【教师点拨:(学会从题目中找准逆向求异的点)从正面分析,多数人大都思考“我能”,强调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或是自信心;也有人想到逆向,“我不能”,但题目不可变,思维中断了我们静下心来思考,题目里有没有可以逆向思考的点,“我”是写作的主体和角度,绝对不能动,而“能”这个词则有很大的开放性,它可以带宾语,和很多动词组合连用来表意,这样,我能说——我能做——,这个对象就有了很大的逆向空间】 投影显示

逆向立意一 从我能做到的事逆向突破

我能(事事)争取成功

我能(适时)选择放弃 我能为成功者鼓掌 我能为失败者喝彩 (虽败犹荣) 我能(热门话题)

我能独守心灵的寂寞 逆向立意二

我能说我不能,是一种智慧人生

命题二

静静的夜晚

【教师点拨:命题中难以突破的点:静夜只盯着静看,难以下笔静夜,寂静或声音细微;再加视觉不明朗,难上加难但一定得写静吗?——静夜不静写静静的夜晚中发生的不平静、有深刻意义的事】 投影显示:

写静静的夜晚中发生的不平静、有深刻意义的事如静夜中孕育着生命的勃发和律动 :种子在破土、嫩苗在生长;也可以写静夜一个生命的挣扎和消亡;还可以写静夜未眠人,写他们发生的种种故事;还可以写静夜内心激烈、复杂心里活动,如大赛前面临艰难的抉择„„

四 拓展延伸——写作技法

首先投影写作技巧的常见写法,其次引导学生说出新、出奇、出巧的作法 投影:

选材:人抓大放小——我取小舍大(以小见大), 记叙:人平铺直叙——我一波三折(抑扬交错)

人通篇纵横开掘(理性分析)——我穿插(感性描摹)显细腻深远 记人叙事:人直笔——我曲笔 人顺叙——我倒叙

人实写——我虚写(避实就虚) 人正面——我侧面

人乐景写乐,哀景写哀——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五 课堂小结

高中学生作文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雷同,肤浅 雷同体现在立意雷同、材料雷同,结构雷同教师解析:一个主题,数万人雷同立意的雷同,主题的相似使老师望而生腻而且这就直接影响了第二点——材料雷同结构雷同,主要指生硬死板的三段式,或仅是观点加材料,内容极其单薄,不够厚重这点就和我们第二个关键词有关——肤浅:主要体现在理性分析不足,辩证思考不足,思想深度不够

过渡:立意雷同,主题过于单一,很难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新颖观点,另外分析肤浅,不能辩证说理,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的能力,这样的文章,自然难以取胜

如今,高考作文高度重视作文的主题立意,鼓励大家创新,作文评分标准在基础等级之外,还设立了发展等级,它决定了作文分数的梯度请看:投影【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是这样设置的: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和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我想,运用逆向思维来审题立意,但是有助于我们达到发展层级,写出新颖、深刻且独特的文章来

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一点建议:学习写作文,不仅要学习作文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习变得聪明、灵活逆向思维只是众多作文方法之一,也未必适应所有的命题,毕竟文无定法,水无常形所以大家切忌盲目模仿,生搬硬套,唯有把这种思维方式灵活地内化在作文中才是最佳境界 所以老师建议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善于观察,勤于积累,不断在实践当中来思考、总结、提升,相信大家一定会写出文质兼美、新颖、深刻且独特的文章来

第四篇:逆向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1-2 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标准》特别强调要“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而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确立新的主题。《反弹琵琶出新意》这堂课试图通过讲故事寓抽象于形象提升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考虑到成语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课堂分析又便于操作,因此花一定时间用成语进行思维训练。最后用学生习作《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兼给“驴”正名》来给学生提供整篇文章的示范,努力使这次作文指导的课堂结构更趋完整。 具体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小"欺"大"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食,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

"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二、 什么是逆向思维?它有什么作用?

“反弹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 (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他把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收拢,我就给你两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费小约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免得再反烦他。没想不到十分钟,小约翰就来敲他的门了。 牧师见儿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图,十分惊讶。他问道:“小约翰,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收拢,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侯若从反面去思考、去解决,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有“卡壳”的现象,会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把通常的思维反过来,在对立的思维道路上打开新局面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

我们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采用逆向思维,有许多成功的发明创造的例子。刀削铅笔,刀动笔不动;采用逆向思维,笔动刀不动,于是就有了旋笔刀。人上楼梯,人动梯不动;采用逆向思维,梯动人不动,于是就有了电梯。

三、运用成语进行训练

成语是个极丰富的语言宝库,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但由于社会的变迁,不少成语在沿用时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如“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把成语俗语中的这种逆向思维用于指导学生作文,既能扩大选材范围,又容易确定立意新颖的命题,“反弹琵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这样可以使人少走弯路,大大提高自己的技艺,更快地向别人推销自我,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良药苦口利于病:是说正确的批评往往使人感到不舒服,不乐意接受。但它对于治病大有好处。逆向思考就是:良药不见得苦口,自从出现糖衣药片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正确的批评并非是急风暴雨,为了治病救人选择正确的方法就不见得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强调规矩对方圆的重要性。逆向思考却是过分强调规矩,限制过死,就会束缚人们的手脚、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新意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说做事不思进取,消极度日。逆向的新含义是:撞钟是和尚的分工,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应该大加褒奖。

墙倒众人推:原比喻当人受挫折时,众人乘机来打击他,逆向思考:碍事的墙、挡道的墙、老朽的墙就得推,不仅推旧墙,还应众人立新墙,才能建设新世界. 东施效颦:对东施有着明显的贬斥态度,现在人们都用来耻笑那些丑陋、低能的人显示自己。但如果就东施的精神而言,还是有利可讲的,她见先进就学,精神可嘉。

杞人忧天:是说古代那位杞人非常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栖身,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忧天”也有一定的道理,强调人类对地球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从而防患未然。

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 滥竽充数:你说南郭先生灰溜溜地跑了,我说他有知耻之心,他会改弦更张,开始新的生活。

龟兔赛跑:你说兔子骄傲在半路睡觉结果赛跑失败了,我却说兔子应该睡觉它有逆向心理,它觉得与乌龟赛跑的制度不合理。

四、逆向思维要注意什么?

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1、"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我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 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二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如反对改革开放,主张闭关自守。 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一般不宜反弹。如刘胡兰不怕牺牲。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五、经典例文

只有尽其用 方可显其能 --兼给“驴”正名

近读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忽然感悟:千百年来,人们加在“驴”身上的骂名--“黔驴技穷”,实乃污蔑不实之辞。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掺!死后还留下“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厄运。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制造的。“好事者”是罪魁祸首。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黔驴技穷”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

由此,我又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对人才的使用。何谓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能显其能,并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那么人才是怎样才能显其能呢?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人才要有用武之地。很难想象,人不能尽其用,却可以显其能,尽其才!大家都知道,人人都有其长,也有其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叫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到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恐怕莎士比亚一辈子也提炼不出镭;反之,让居里夫人坐在楼阁里构思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到头来,恐怕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果不到中国数学研究所,而在北京某中学的数学讲坛上度过自己的一生,恐怕他也难逃类似“黔之驴”的厄运!由此,我又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他们在某单位某部门可能是个“多余人”,但只要调换一下单位或部门,他们就大显身手,潜力焕发,成为能人。古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道理恐怕就在于此。反之,如果某人在某单位某部门工作很出色,但变换一下工作对象或工作环境,他们就显得别扭、无能。人尽其用,方可显其能。正因为如此,百年前的龚自珍就向人们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黔之驴”的悲剧,现实生活的实例,难道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吗?

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人才。人才在哪里?人才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人尽其用,就能人显其能,人成其才。但愿我们能知人善任,不至使类似“黔之驴”的悲剧在21世纪的今天发生。

简析:《黔之驴》是大家很熟悉的寓言,而“黔驴技穷”早已是脍炙人口的成语,现在不少文章都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这已形成思维的定势。可是作者张莉却借助逆向思维,为“驴”正名,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翻案文章。作者论证了“‘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英雄要有用武之地”这一论断,指出“黔驴技穷”的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实在是千古奇冤。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论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环环相扣,结构严密,论据充分,极有说服力。 附录: 黔 之 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加口字旁),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翻译:

黔(地名)这地方没有驴,有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只)来。到了这又没什么用处,(就)放在山下。老虎看见它,庞然大物啊,当成了神。躲在树林里窥视它,渐渐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地不敢靠近。一天,驴发出一声鸣叫,老虎特别惊恐,逃了很远,以为要咬自己呢,很害怕。后来往来观察它,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也习惯了它的叫声,又在它的前后试探,终究还是不敢(去)捕杀。渐渐靠得更近了,冲撞碰触冒犯它,驴子非常恼火,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高兴了,思谋道:“就这么点本事啊!”便跳上去大肆发威,咬断它的喉咙, 吃光了它的肉,就走了。

唉,形体庞大类似于有德,声音洪亮就象很有能耐,当初不显露它的能耐,老虎虽然勇猛,因为疑惧终究不敢侵犯;现在这样的结果,可悲啊!

六、作业

1、仿照以下两例,从“蜜蜂” “雪”、“昙花”、“彩虹”、“竹子”“小草”、“荷花”等物中选出一物作为立意的对象,各写两段话,字数、句式可不限。 例一:牵牛花,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你看你--爬上了竹竿,高高地吹着你的小喇叭,仿佛是胜利的号角。可是,请看看你所依托的竹竿吧,他们挺直身躯,什么也没有说!

例二:牵牛花,我赞美你!你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荷花的清高,也没有菊花傲世孤高的姿态,可是你从不自卑,哪怕是生在瓦砾堆中,破旧的墙角,你仍然开得轰轰烈烈,把你的小喇叭朝着太阳!

2、 请采用逆向思维法从大家熟知的俗语、成语、故事或名言警句中任选一个作为立意的对象,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七、赠言:运用逆向思维立意示范结束本课内容。

同学们:大家已经步入了青春的门槛,时不待我,转瞬之间大家就要毕业了。我想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你们,我原来想送给大家四个字:一帆风顺。但我仔细一想,这样说不恰当。说人生一帆风顺就如同祝某人万寿无疆一样,是一个美丽而又空洞的谎言。试想:人生漫漫,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例如:你心地诚恳、善良却无端地遭人误解;考试时发挥失利榜上无名;就业时四处碰壁,无人接纳;你历尽艰辛营造的公司一夜之间变成一片废墟;你满腔钟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离你而去等等。所以说,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一帆风不顺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在逆风险浪中奋力拼搏的人生才是最辉煌的人生。 真诚地祝大家勇敢地面对挫折,在坎坷的征程中,用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 [板书设计] 特 点:另辟蹊径 标新立异 注意问题:观点正确 把握分寸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学术交流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摘 要:逆向思维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分析法思维,是在解决问题时,为寻求最佳解答而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时采用的、与习惯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一种思维。

关键词:逆向思维 拓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解题思路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我们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通过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即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其它课程的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会学生正确而灵活的思维方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正向思维用得较多,这是从已知条件推出或导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但是当已知信息很多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解题,这时改从单一的终点出发推导就

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使他们摆脱单纯机械的正向思维习惯,从而养成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达到灵活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还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首先,经常逆问

教学中,在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经常有意识地挖掘互逆因素, 进行逆向设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能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培养逆向思维意识,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学生学习共轭复数的性质|_Z||Z|及

_ZZ|Z|2之后逆向问学生:“模相等的两个复数是

共轭复数吗?”、“积是实数的两个复数是共轭复数吗?”、“你能将二项式x2y2分解因式吗?”这样,

可以加深对共轭复数性质的理解。

可以改变解题时无从人手的困难。逆向思维就是一种

像上例可供逆向考虑的问题在教材中是无处不从结论或终点出发推出条件的思维方法。

在、无所不有的,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抓住它,并逆向思维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分析法思维,是在

予以适当的处理,就能使学生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习解决问题时,为寻求最佳解答,而从不同角度对问题

惯,正向思维及逆向思维同步发展,减少正向思维对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一种思维。这学期我所带的两个班是五年一贯50

1、502,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都很差,通常是面对一个问题显得手足无措,缺少数学解题中应具备的应变能力。我对他们做了一定的调查了解,除了他们个别在知识掌握脱节外,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只习惯正向思维。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先入之见,形成思维定势面对数学题只习惯于正面思考问题,造成思维的片面和狭隘。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鉴于这种问题,我在18

逆向思维的抑制作用。

其次,注重逆用

长期的单向思维会使学生思维呆板,解题思路不灵活,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解题教学,注意经常性地启发学生逆向利用概念、定理(若逆定理存在)、公式、法则、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1、逆用定义或逆用概念

许多数学概念是通过揭示其本质属性来定义的,

学术交流

那么,由概念得出其本质属性以及由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引出概念的定义就是一种互逆的过程,另外,某些概念存在逆概念,如函数与反函数,一一对应与逆对应等,教学中利用这种定义的可逆性及逆概念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使某些解题过程得到简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如下面的例子:

数学问题一般总是从正面入手进行思考,即从条件入手,求得结论,但也有些问题从正面思考很难找到解题思路,这时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采用正难则反的思维,做逆向思考,即从结论入手或从结论的反面入手进行思考,这样有时很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具体的做法有:

1、执果索因——分析法 当一个题目的条件很难向结论靠拢时,可运用执果索因的办法来寻求解题的思路,即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推出一个已知成立的式子。

例2 已知到另一焦点的距离就可利用椭圆定义的可逆性来求。

略解:设这点到焦点F1(3,0)、F2(0,-3)的距离分别为d

1、d2,由于L是椭圆的一条准线,故知,例l 椭圆xy1上有一点,这点到直线25162225l:x的距离d=5,求这点到两焦点的距离。

3分析:只要先求出这点到椭圆右焦点的距离,它

sin()sin(),且sinsink,kz,求

证:ctgctgctg()ctg()

dd1c3,即1,解之,得:d1=3,故d255da2a-d1=10-3=7

=

分析:条件等式中是正弦函数,而结论等式中是余切函数,显然,从条件很难推出结论,因此采用分析法,从化“切”为“弦”入手,变换结论等式为条件等式。

2.逆用公式法则 在进行公式教学时,教师应对

证明:

公式作一些适当变形,并强调公式的逆向使用,学生

要证在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就能做出有益的联想,会对公式作逆向使用。如进行(n1)!(n1)n!的教学后,

ctgctgctg()ctg()

只需证明指出(n+1)n!=(n+1)!、n×n!+n!=(n+1)!、n×n!=(n+1)!-n!、n!=(n+1)!-n×n!等一系列变形,学生在

ctgctg()ctgctg()

即:进行“证明:1!+2×2!+3×3!+…+n×n!=(n+1)!-l”时,很容易将式子中的每一项n×n!变形为(n+1)!—n!,从而构成部分交错相消项,使问题得到较简捷的证明。

如果学生在逆用概念公式中尝到了甜头,就会大大激发起对“逆用”的兴趣,这无疑对其逆向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要逆思

我们要正确解题就需要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解决

coscos()coscos()sinsin()sinsin()只需证明

sin()sin()

sinsin()sinsin()因k,故sin()0

因此,只需证明 19

学术交流

11 sinsin()sinsin()即:

浅谈启发性日语教学

——如何营造一个协调的日语听力课堂气氛

外国语学院

任凤凤

摘 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随sin()sin() sinsin由已知条件可知上式是成立的,且以上推证的每一步都可逆,这就证明了

着我国加入WTO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交融,国际间各种商务活动如:会议、接待、招聘、议价等,越来越频繁。而日本经济的强大使得日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语逐渐在国际上盛行起来。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日语专业来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日语语言的这门技能呢?

关键词: 日语教学 语言技能 培养 沟通 在日语语言中有四大技能:听、说、读、写。其中听力占主要成分。因为训练听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所以加强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理解力、创新力,成为日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听力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迅速正确地辨音解义的能力、理解语言内涵的能力, 亦称“文化悟力”。这两种能力表现在日语听力课堂上,即为识记磁带发出的语音形式,准确地辨析词义,然后从词义、句义到文章中心大意,迅速辨析、思索、 组合、归纳,并从中悟出讲话内容的中心所在。这种能力除指对语言知识本身的理解能力外,还应包含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占有能力,包括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以及简单的科普知识等等。对这些知识的占有与理解无疑会提高对所听到信息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悟出的语义更深刻,更准确。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力呢? ctgctgctg()ctg()

2、否定结论——反证法

有些命题不论是从条件入手,还是从结论入手,都很难找到解题思路,这时,可考虑从结论的反面入手,逐步推出与已知事实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否定结论的反面,达到证明原命题的目的。

3、反面求解——反求法

证明题在直接证明不易时,可采用反证法,同样,解答题在直接求解不易时,也可以考虑从问题的反面求解。

4、否定命题——反例法

数学中并非每个命题都是真命题,有的命题虽从多方面进行推证,但仍不能得出结论,因此,很自然地对这个命题的真假产生了怀疑,从而设法否定命题,而这只需举出一个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的例子——反例,就可以了。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逆问、逆用、逆思”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任樟辉 《数学思维论 》 广西教育出版社

3、郑均文、张思华 《 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4、陈洁恩 《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几点做》 中学教研(数学).

20

培养听力,首先要突破听力障碍,掌握“听”的基本技能。学生或一般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听力训练中存在

学术交流

的听力障碍主要有四个:①语音障碍②语义障碍③心理障碍④文化悟力障碍。其中,听力的语音障碍,为这四种障碍之首。日语学习者应下决心攻破它,然后向更高层次迈进。

往会导致其在做听力题时脑中一片空白,从而影响听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听力训练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上课态度要亲切,语言要生动、幽默,注意多鼓励、多表扬,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对于听力较差的同学要耐心细致地加以指导。

一、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力基本技能

掌握听力基本技能,首先应突破语音知识关。日语语音知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浊音 ,半浊音,拗音,拨音,语调。 突破语音知识关的办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记忆,并跟老师或录音机进行纠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

比如:在西餐馆吃饭的会话。可以虚拟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起到很好的口语训练效果。合适的多练是培养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就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他不是演奏者,而是指导学生演奏的人。他要根据所学内容,组织指挥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练习,时而提问题、时而重述、时而朗读,或一个人演奏或两个人合奏或齐奏,在他的指挥下,整个课堂充满紧凑而活跃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感到新鲜多样,趣味无穷。外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主人。

四、如何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

1. 听、说相结合。听和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按照辩证法的原理,听和说是一对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听的能力提高了,可以为流利准确的表达创造条件,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出;而说的能力提高了,则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然后要求学生在反复听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练习日语口语,多用日语表达。除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 [休み]外,还可开设日语角、做日语游戏、举办日语晚会、教唱日语歌曲、举行日语朗诵、演讲比赛等。

2. 听、写相结合。一是:默写。默写要求较高,可分步进行,从默写单词开始,然后到短语、句子等。二是:填空。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填空,由于训练材料语速较快,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去听、去理解,并且还得具有熟练的书写单词能力。 错误!链接无效。、 坚持用日语授课,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日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尽量用日语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日语氛围。这样不但对提高学生日语听力水平大有裨益,而且会使其对学习日语产生兴趣。

五、 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1. 辨音题。一般录音最多放两遍,所以听录音时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维要敏捷,判断要准确、果断,要相信自己。在听之前,先看一遍所给词汇,注意它们的不同点。

2. 对话题。要求学生看完题目后,对听的材料作出判断,这是听者理解并掌握所听内容的首要条件。这可以帮助听者积极地想像、推理和判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助于听者理解所听内容。如材料的题目是:レストランで食事をします,听者应先想一下所学的订餐及在餐馆吃饭时的一些用语和情景,在听的

三、 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教师为学生选择的听力材料要考虑难易适度、语速适中。否则会由于生词过多而影响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而造成厌学的心理。另外,所选材料应注意其知识性和趣味性。如选择一些幽默故事、风土人情、人物简介、日语歌曲等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对日语的兴趣,创建轻松愉快的听力氛围。过分的紧张和焦虑往 21

学术交流

过程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同所听的材料有哪些异同。再如碰到填空题,可以根据语法现象及固定搭配来猜测该填什么,然后再听音。对话常为一男一女,对话结束时,由第三者提もんだい,然后作出选择。做这类题时要先快速浏览选项,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例如 :(A)レストランで 食べます

(B) 家で 食べます (C) 食堂で 食べます 三个选项都是地点,在听时要注意对话的内容、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训练内容,设计好听力课的教学步骤,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

3.短文理解题。明确听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量听懂每个词是不可能的,只要听懂中心内容基本就能理解全文。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抓主要内容,只根据材料的只言片语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理解,得出错误结论。正确判断辩识标志。听力材料中往往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标志,是听力测试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些标志往往提示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转折、条件、让步、因果、比较、并列等。

例如:A:明日はいっしょに 映画へ行きませんか。それから レストラで食事でも…… B:でも、あさっては試験ですから、ちょっと„„

其中A [でも] 表示提示,列举。B中的 [でも] 表示转折,[ちょっと] 后面话没有说完,它表示委婉的拒绝。所以在听的过程中要找关键词。有可能一个词一个语调就会改变整个一句话的意思。所以要在听得过程中不要只光听前半句,要把整个句子听完,因为日语的语法是主、宾、位,表达意思一般主要在句子的句末,所以要判断这一句是肯定还是否定,就要有耐心听完整个句子,注意句中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否则就会弄错。

例如:[私の話がほとんど聞き取れないんじゃな

いか]这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如果只听到一个 [ない] 就马上下结论说这是个否定疑问句的话就完全错误了。 继续听完这一句话就知道这句话是个肯定的疑问句。所以学生要善于把握这一点,可以在比较的过程中提高听的能力。

4.理解检查。学生听完材料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然后让学生讨论,相互补充,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可以边放录音边让成绩较好的学生逐句复述听力内容。教师应注意听说结合,为了说得出,必须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说得出,以说促听,以听带说。

六、诱发兴趣,提高听力水平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设计每堂听力课,在有效培养学生听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听音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听音效果良好。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一些较难的材料,在听之前教师可以把内容简单复述一遍让学生有大体了解,并提出问题及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做这类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找主要意思。一篇短文听完,务必了解六个どうして問題,无须每句话每个词都听懂,注意从短文内容的整体上理解,切忌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某个生词或难句上。在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如笔记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果等,这样在听第二遍时还可以进行检查、核实,作出必要的修改,最后敲定正确答案。

总之,日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进行听力训练和培养。教师应把听力训练作为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听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2

上一篇:诺普信工作手册范文下一篇:年会报道新闻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