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生物学科论文

2022-04-22

摘要: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为例,尝试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并实施教学。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教学;跨膜运输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方面的内容。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逆向思维生物学科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逆向思维生物学科论文 篇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的实用性探索

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为了更好的研究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源、发现生命可贵、掌握生命活动规律而开设的学科。教师团队以及学校均希望学生可以通过针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从而掌握生物学原理以及生物学技术,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利用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产生必要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世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育界的诸多人士对于教学育人这方面投入的精力明显变多,因此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发现具有实用性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针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生物教学、实用性

引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为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对于人才的养成方面,不仅仅再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渐上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致使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成为了一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而学好生物科学是对于高新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起着促进作用的一项工作。新课改中,针对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注重学生创新力和实践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教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帮助。

一、高中生物教育的实用性现状

在高中阶段接触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时,因为生物学科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知识,使的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外生物学科作为理科类的一种,通常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秘。在我国多数高中学校开展生物学课的教学工作时,都会利用到显微镜、化学试剂等先进的科学器材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各种快乐的学习体验。但是由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实用性教学策略的探究,导致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会遇到以下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的第一时间,习惯性的从知识库里已掌握的旧知识角度出发,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融合新接触的知识。但是由于对于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受到新接受的生物知识的干扰从而使新教两种知识产生幻想,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应用。

二、 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生物教育实用性的策略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开展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会无形的构建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并且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里灵活的应用知识网络中所包含的所有知识点。为了有效的提高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实用性,学生要根据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构建出一张合理有效的知识网络,确保可以将该网络中的知识点,灵活自如的应用。举例来说首先需要用清晰的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网络的框架。在高中阶段接触生物学科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大量的概念,而这些概念的了解则需要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学习才能真正的掌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努力仍然无法及时的掌握生物概念,当这种情况产生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其次学生需要对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比发现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区别和相同点将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类比分析,经过探讨,准确的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特征,以此确保在后期的应用过程中发挥实用性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高中阶段等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会具备一定的学习思维方法,但是由于其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其学习思维略有欠缺。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诱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思维开展学习活动,对涉及到的每项知识点做到具体的分析,通过表象的内容去剖析事物的本质,再鼓励学生将发觉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独立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在高中阶段开展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用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交替的学习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他们自我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生物学科的趣味性而激发求知欲望并且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以最高的热情应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生物学科的实用性,无论是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方面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引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确保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敏,切实提高实用性。

(三)布置相关作业,确保实用性得到开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预留作业的类型大多是通过抄写、誊撰完成的。在最新提出的课程改革要求中明确指出需要为学生减压减负,因此为学生所预留的作业不在仅仅关注于数量,而是需要关注其准确性,是否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布置有效的作业。教师为学生预留作业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做到融会贯通的应用,因此在针对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根据其自身学习情况布置精准的作业是提高实用性的有效举措之一。

结语

高中阶段所接触的生物学科不再像初中階段那样局限于概念,相较简单了他对学生的要求明显提高,注重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当下的社会,以及明显脱轨,因此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高中阶段的生物教育,注重教学实用性并对此进行创新探索是现阶段教师团队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活动,才能确保学生对于生物原理的掌握,以及对于生物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为他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探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710(10)

[2]张克凤. 生活实践在高中生物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710(10)

作者:索美霞

逆向思维生物学科论文 篇2: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

摘 要: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为例,尝试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并实施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教学;跨膜运输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方面的内容。如何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进而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化。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例,谈谈如何围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生命观念是科学世界观在生命科学中的体现,是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思想方法,包括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与能量的关系、进化与适应的关系以及协调与平衡的关系。

从比较人工膜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细胞膜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功能特点,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新课从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开始,引导学生从细胞膜的结构出发,思考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从而联想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讨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本质区别。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人工合成脂双层膜等结构模型图。比较两者对物质运输的区别,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再为学生设疑:细胞膜的结构是如何与这一功能相适应的呢?细胞膜又是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呢?引入新课: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習,学生继续观察图片发现到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而另一方面:人体血浆中的红细胞却能不停地吸收葡萄糖,再次引发学生关注结构对功能的影响,让学生逆向思考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和红细胞膜结构区别,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猜想,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不需要消耗能量与生物长期进化进而适应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教师设问:为什么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却不需要耗能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自然也没有线粒体,没有线粒体细胞供能自然受到影响。对于红细胞而言是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机制。体现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的关联。

理性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指逻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特别是作为理性思维的最高级形式的系统思维是否形成,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业状况。培养学生学会用事实、实证、逻辑、推理和论证进行思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然而阅读资料后,学生发现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显然不是协助扩散,引入新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教师在分析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这三种运输方式后,给出不同氧浓度下的氧气跨膜运输速率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后建构数学模型。同样,学生完成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坐标曲线图,并进行解读。此过程中运用科学事实,培养学生进一步思考、推理并发现问题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是研究生命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未来公民在创新型社会中从事生产和生活应具备的能力。探究主动运输有何特点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探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的条件(载体和能量)?如何来观察葡萄糖是否进入细胞?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怎样控制?这些均需遵循等量对照,单一变量等基本原理。有的学生提出方法,有的学生也会质疑实验的可行性,持续探究寻找更好的方法,并讨论实验结果的可能性及相应结论。如此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课堂的难点转化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亮点。

社会责任是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在学生归纳小结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同时,让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如何控制透析液浓度,欲将透析液中的钙离子引回血液中,对其半透膜的合成又有什么要求?并让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记录,回到班级与同学分享,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对健康知识的关注。

总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生物教学的另一个新台阶,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黄敏.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的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2(7).

?誗编辑 温雪莲

作者:祁国华

逆向思维生物学科论文 篇3:

初中生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付诸实践,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维持;探究性学习

我们学校通过近几年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学习和摸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而自主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简单化,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室实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视频,视频的内容就是做实验的内容,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保证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会有更加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的牢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极大地减轻了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初中生物涉及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勤加留心,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予以加工,就可以成为好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生物知识。如父母都是单眼皮那么孩子只能是单眼皮,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也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再把其中的原委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性基因,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性状,当学生明确概念以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授就成功了一半,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事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地将生物知识教授给学生。

三、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教授记忆方法

由于生物学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仍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首先,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用“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这样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讲究记忆方法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其教学观念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只要负责接收与记忆就可以。这样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将教学活动片面地理解为教师一方的独立活动,实则是将学生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师独占课堂,只会让学生置身事外,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自然无法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激情。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与机械的记忆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对“顶端优势”的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顶端优势”?如何加强“顶端优势”?②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六、运用由果索因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形成

由果索因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讲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患者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七、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虽然生物学科是一门严谨的自然学科,但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要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增强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既能活跃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高效的方式接受生物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總而言之,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事,而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则是老师的职责,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钱幸红.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J].生物学教学,2004(10).

[2]王新春,李晓颖,马俊红等.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的教学导入与导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何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作者:郭淑艳

上一篇:教育现代化下的大学语文论文下一篇: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