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18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篇1:

适应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系统软件的建立和教育创新管理系统的实施,对于新创建的本科大学医学生来说,已成为考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从调研入手,建立了纵向递进、横向递进的应用医学优秀人才有机化学教育与创新管理体系,从浅到深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自主创新人格特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更深。这种自主创新素养使得优秀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加符合医学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引言

培养医学自主创新人才的日常任务能否完成,医学科学院的教师是重要的。在教师的各种素质中,医学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找出损害医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趋势的因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解决方案。医药自主创新优秀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产生的。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素养结构等都明确提出了更高的规定。医学自主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医学教育的日常工作重点。能否造就高素质的医学自主创新人才,医科大学的师资很重要。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医学院校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到了非常大的程度,危及医学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完成。根据医学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建设问题,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科研的课题。

一、医学院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1.1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可以推动医学教育的进步

传统临床医学过去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和形势的变化,这种教育以各种方式急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是中医临床的发展前景,医学院校应该迎合这种时尚潮流。

1.2建立创业教育创新体系符合当代国家建设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市场竞争,即优秀人才的市场竞争和高新技术的市场竞争。我国要完成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实力,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医科大学要结合当前形势,立即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基本工作职责,提高自身培养水平,推动教育创新发展趋势,塑造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一大批人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以完成国家的文化强国。

2.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创新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确立

一方面,自主创新并非易事。整个过程充满艰辛和不确定性。老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精力后,在课堂教学或科研上很可能一无所获;尤其是在医学上。严肃认真的人生历程是独特而规范的。因此,对于很多医科大学教师来说,课堂教学和科研的创新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面对可能不成功的未来,非常多的教师持谨慎态度,偏爱被动,但缺乏自主创新的自信和勇气。自此消耗了很多宝贵的创意,错失了很多自主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自主创新意识淡薄,没有真正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管理为中心,课程内容仍以课本内容为主,忽视教学。课程内容的开创性和创新方法,不能说是积极推动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全方位融合。

2.2创新性教学方法掌握有限

医学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规则。过去,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如今,塑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活动营销能力已成为工作的重点。为适应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升级教学理念已成为必然趋势。创意课堂教学侧重于基于疑难问题的学习和训练。师生双方都需要塑造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各个教学环节的落脚点和重点,用问题来吸引学生,培养求真兴趣;创意课堂教学强调孩子的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我要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享受学习和训练;创意课堂教学也应摆脱教师主导方式,以学生为主导,营造师生公平,营造学生自主创新潜能开发与设计的良好氛围。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医科大学教师对技术创新课堂教学不关心,掌握不够,更谈不上掌握相关教学策略,仍然延续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与专业人士进行自我对话。课堂教学中知识、零接触,极大地危害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塑造。

3.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措施

3.1构建创新教育活动载体

根据学校文化的基本建设,构建教育创新主题活动的媒介是完成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从系统调动学生参与教育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各高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学生科技活动和成果纳入信用体系管理方法的范围。设计了难度逐渐增加的多元化主题活动媒介,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教育创新主题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3.2构建医学课程的完整体系

临床医学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软件管理系统。基础课程内容与基础课程内容、临床医学课程内容与基础课程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现阶段,中国医科大学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遵循传统的“以课为本”的原则。我国临床医学与基础科学的分工很明确,很容易导致基础理论和细节被淘汰。临床医学的分离,造成了课程内容的一些重复,同时也会继续以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脱轨。创新创业教育自主创新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按照新的综合课程内容规定,加强各课程之间的界限,将各部分有机衔接起来,特别是将中医临床医学与基础科学相衔接。创新编写新教材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大纲和课程内容。有的课程经过融合,对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既可以将内容一网打尽,又可以减少课时数。根据改变后的教学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塑造学生的临床医学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工作经验,进而形成创新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3.3建立创新创业实践的体系

实施项目式学习,每年可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医学生的技术创新,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合适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工作,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社团要定期组织实践活动,由“医学生科技协会”牵头,鼓励各创业团队结合实际开展创业活动,并提供分项资金支持。活动实行负责人制,全过程包括策划、教师评审、实施、评价、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地自我提升和发展,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

3.4强化素养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德育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基础。只有具有突出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保持优秀的精神本质和文化素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得到更长久的充分发展。团队灵活利用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时代文化长廊、华西医学展览馆、我国口腔历史博物馆等优势文化资源。院校学生按时参观考察了“六厅一廊”。让团队学生接受人文,提高修养,强化文化艺术特色。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健康科普活动和科普竞赛,关注全生命周期时间和身心健康全过程,正确引导学生形成适当的身心健康观,养成身心健康的个人行为和生活习惯,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团队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讲座和实践人文素养公选课,将人文情怀认真围绕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人文素质已成为学生改革创新的长期保障。

4.結束语

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种自动控制,教学方式也呈现出随着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不断变化的动态全过程。为此,医院制定了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长远体系和建设规划,选择了激励政策和对策,鼓励开展有利于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以期完成药学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曲晓娟,林子彬,王松华,等,综合性大学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47-49.

【3】宋汉君,姜思政,罗佳滨,等.新形势下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和目标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7-9.

作者:张天霞 林梦怡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篇2:

基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新时期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优秀的医疗创新人才,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医学高校生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医疗专业高校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相关医疗教育工作者对现阶段的生理学授课模式以及生理学实验授课方式进行革新探究,针对新时期背景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生理学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希望对我国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生理学 教学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医学院校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医学类课程体系中,生理学是一门核心学科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生理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生理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同时知识点覆盖范围广泛,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授课老师的课堂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小组讨论式教学,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学生来讲,生理学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难以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相对困难。如果授课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灌溉式的授课模式,会导致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这些知识没有实际的存在价值,根本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授课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灌溉式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在课前可以将选择好的临床案例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授课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讲解知识、共同听知识、共同总结相关知识,让学生多发言多思考,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对生理学知识探索的积极性以及在获取新知识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进而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授课老师在利用失血性休克这个复杂的病例教学时,授课老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循环生理、泌尿生理以及呼吸生理等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解释分析。第一,授课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知识复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相关知识的查询整理。第二,授课老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以8-10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针对此案例进行沟通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有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展开积极的讨论。第三,每个学习小组要指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整理。授课老师要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并科学引导,将学生寻找出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且可以再次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点内容的二次记忆,进而提升学生对医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乐趣。

2 围绕问题,创新教学思维

在生理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要学会善于运用问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授课老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问题为教学中心,以授课老师为教学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授课老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内容的前提下,科学设置问题,同时以问题为整节课程的中心点,有效的把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并且从中享受学习成果带来的乐趣。例如,授课老师在讲解有关内分泌的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围绕着教学重点抛出几个学生常见的问题,如1、许多甲亢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吃再多的食物也不会引起身体发胖的原因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的机理是一样的吗?2、侏儒症患者与呆小症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一样的吗?其原因有哪些?3、在我们日常使用的食盐中,为什么要加入碘?这些常规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答案的探索欲望。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授课老师可以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对其逐步分析研究,最终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有效启迪学生的创新型学习思维,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启发教学,加强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建设

启发教学模式是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启发式教学主要宣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以及创造性思维建设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创新型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运用。通过多媒体对生理学知识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授课老师科学的引导协助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另外,授课老师也要善于运用比喻启发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眼球知识时,我们可以生动形象的将眼球结构比喻成数码相机,眼角膜则相当于数码相机的镜头,瞳孔则相当于数码相机的光圈,晶状体则相当于数码相机的变焦器,视网膜则相当于数码相机的交卷,此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点变的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能够更简单的理解,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4 结语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类基础学科,生理学知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传统灌溉式的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學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授课老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革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设,为国家输出更多更优质的创新型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敏佳,张金虎,何亚萍,岳利民.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理学课程改革实践[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9,41(04):319-321.

[2] 张小玲,吴红艳,黄文君.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医药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09-110.

作者:赵娜娜 卢静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篇3:

动物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动物医学专业一直是吉林大学农学部的重点基础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兽医师资格和进行医药研究开发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课程设置和模块式分方向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动物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块式分方向培养

动物医学专业也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一直在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21世纪的到来,畜牧业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从以前的放养式、零散式转变为集中化、规模化;同时,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个体水平转型到分子水平。对此,动物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上的畜禽和畜牧业的基本保障外,新时代下的动物医学也相应的扩及公共卫生学、人兽共患病和兽医预防学等新的内容。例如,2003年我国爆发“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和H1N1病毒的蔓延等已涉及到公共卫生领域;2008年我学院的赖良学教授首次培育的“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获得成功,李子义教授领衔的团队又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也体现着现代兽医的职责。随着动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层次的深入,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目前我国动物医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在我国开办了动物医学专业的60多个高等院校中,仍有很多院校继续使用传统上的兽医培养方案,培养动物疾病诊断、基本水平的动检、畜牧业、饲料、兽药和动物疾病控制等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提出了现代社会动物卫生方面的新要求。野生动物的保护、更深水平的动检和行政管理等与动物医学专业密切相关。但是,受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数较少,培养的兽医人才也有较大的流失,导致我国紧缺动检、动物诊疗、疾病预防、野生动物保护等行业的专业人才。例如,负责管理动物进出口的海关部门,除了要对动物进行检验检疫,把好检疫关,而且动物制品的进出口,比如皮毛产品,就需要懂得野生动物制品的专业人才。然而,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动物医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对接差度大的问题。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实践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冠以“培养模式”题目的论文达数百篇之多。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其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该模式培养的重点,并且日益成为“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化”就是学生不再一味地强调书本的重要性,而更多地注重提高多方面的基本素养。为此,“KAQ”人才培养模式,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即将成为人类市场上新的交易入口,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知识;能力是要求人在处理事务上具有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方法;素质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对于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开学之初,做好专业说明报告会,不要让学生被局限在传统的兽医思想中。同时,学院要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了解该专业,并且在适当的时间开设动物医学导论课,让学院的教授亲自授课,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在班级建设方面,要有班主任和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是教授,辅导员是研究员而且具备心理辅导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给学生提供咨询的条件,以解决学生的专业解答和心理不佳等问题。在五年的学习之中,学院应适应社会需求,开设应用型和煅炼型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课,避免随着专业的深入学习,在面临考研深造和就业选择时陷入迷茫。另外,在大三学期之初,再进行一次专业介绍,让学生在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和导师时有更清晰明确的想法。每个导师最多带领2名学生,而且在选择了导师后,导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相应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和实验方面都得到较好、较大的发展。

三、教学课程设置

在我国的动物医学专业课的设置上,不能一味的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英语、体育、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动物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病理学、免疫学等;专业课包括内、外传染病学、动物检验、检疫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体现出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同社会对接便捷等。因此,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应增设宠物管理学、野生动物保护学、自然保护管理学等与宠物和野生动物相关的课程。同时,英语作为现在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建议部分课程开设全英文教学课堂,如细胞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动物科学概论。另外,建议实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RBL(research-based learning)型课程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还应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设实验课程,包括化学实验、物理实验以及与动物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促使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获得兴趣,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性。另外,教师应根据各专业方向的新发展、新课题、新方向,不断地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适当地嵌入相关的新鲜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范例;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走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得到真切的感受。比如,家畜解剖学的教学,除了要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让学生走进解剖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模块式分方向培养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的本科生的5年教学采用“2+2+1”教学模式,即2年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2年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全程导师制教学,针对本科就业的学生提供一年的实习空间,针对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一年导师(可以是其他大学或研究院的教授)指导实验探究的机会。在选择导师时,学生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基础兽医、临床兽医、预防兽医、人兽共患病四个方向之一进行学习,而且学院会给学生一个周的时间去适应,如果学生有需要可以进行调换。

在学生基本修完动物医学专业规定的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即在第八学期结束后,采取分方向培养。学院共开设动物临床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生物制品学三个专业方向,学生自愿选择,学生也可按照重选原则,选择其他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动物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后,学院将会与日本的北里大学定期互派本科学生,同时,注重国际交流,同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院校进行密切的学术联系。

模块式培养更多的适应本科就业的学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1.经济动物的养殖方向:比如,肉牛、奶牛的养殖,绵阳的蓄养和新的经济动物(水貂、狐狸)的养殖。

2.野生动物、宠物疾病方向:比如,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动物园进行动物的诊疗工作;宠物的护理、销售和治疗;我国现在紧缺这方面的人才。

3.实验动物方向:目前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一些动物实验,尤其是具有流行性侵染性病毒的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的要求相当的严格。而且,实验动物的养殖条件也很高,需要专门的兽医人才进行养殖。

面临新环境的挑战,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构建和实践必须加紧进行,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和改进我国生命科学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紧要的,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的脚步,才能培养现代的兽医人。

参考文献:

[1]刘进辉,苏建明,程天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12):54-56.

[2]张立娜,华彦,肖向红.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J].畜牧兽医杂志,2010,(03):42-44.

[3]吉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2013版培养方案[Z].

[4]饶家辉.基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4,(2):76-79.

作者:王宏娟 柳巨雄 解胜男

上一篇:林业生态建设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影情感主义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