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司法体制改革浅析

2023-04-28

第一篇:有关司法体制改革浅析

浅析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摘要: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现在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探讨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不利于司法公正,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法治原则的要求对司法体制进行改革,在进行司法改革进程中改革和完善司法公正,实现司法公正的对策和制度。

关键词:司法公正、司法改革、程序、司法体制

一、司法公正的涵义与价值

司法公正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实质上有两层涵义:一是程序公正,即诉讼活动的过程对有关人员来说是公正的,或者说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二是实体公正,即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裁决或处理结果是公正的。

(一)程序公正的含义

在适用法律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中,司法程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程序公正,是指在整个司法过程中公正地对待作为当事人的冲突主体,保证冲突主体能足够和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主张和请求的手段及其行为的空间。从司法程序的历史演进过程考察,程序公正的含义包括下述几方面:

1.程序的独立性。是指诉讼程序的开启和运作应当以实现法律目的为依归,免受其他法外程序的干扰和影响。法官在审判中,只服从法律,不受其他国家机构及其官员的干预。

2.程序的民主性。它包括:程序设置是否以大多数人利益为重,是否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是否便利大多数人;程序能否体现和保障公民权益在实体上的实现;程序性义务是否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等等。

3.程序的控权性。程序的目的和功能之一是制约权力的运行。权力失控将导致不公正,因此,程序公正要求法官的行为不应当是反复无常或专横武断的。

4.程序的平等性。法官是中立者,与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无利害关系;冲突和纠纷的双方有平等陈述意见的机会;双方所举的证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程序的公开性。指司法过程和结果对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公开司法可以发挥当事人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以防止偏私的可能变为现实和促进当事人以及社会对司法结果的信赖。

6.程序的科学性。是指程序的设计应当符合法律行为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和服务于其设置和存在的目的。科学的程序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应当有足够的防错和纠错功能。

(二)实体公正的含义

国家司法机关享有和行使司法权的目的,是在准确地查明社会主体间的冲突和纠纷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统治阶意志的法律规范救治业已被侵害的法律权利,恢复被扭曲的社会秩序。因此,实体真实或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不论刑事司法、民事司法抑或行政司法,都要以追求案件的客观真实和公正处理为价值目标。

一般说来,实体公正的达成有赖于:第一,证明案件的事实过程的证据确实可靠,且达到了一定量,具有实在的证明力。第二,双方当事人在司法过程中所进行的陈述、辩解以及相互辩论是在法律允准的范围和环境中展开的,不受威胁,引诱、欺骗甚至刑讯的影响;而且,双方当事人在司法中所享有的进攻和防御手段及机会是平等的。第三,司法者在事实和法律基础上对证据的审查与取舍,对双方当事人所主张内容的认可与否定以及其它一切判断正确。

(三)公正司法的意义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有赖于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追求实体公正的手段,不公正的程序是难以实现实体公正的。从另一方面讲,程序公正并不意味着必然会有实体公正,在正当程序下仍有出现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因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是不可偏废的。公正司法,对于国家、社会和当事人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秩序。任何统治阶级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就必须建立起自身的法律秩序;要建立法律秩序,就必须借助司法手段干预社会冲突和纠纷,制裁侵权,保护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历史表明,不公正的司法,不仅不能维护和建立健康的法律秩序,而且会加重对法律秩序的扭曲和破坏。

2.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和期待。司法结果在人们的心目中十分重要,成为人们最直观地判定司法公正的标准。公正的司法,会增加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和期待,消除社会主体在冲突发生时对诉讼的不良预期,减少被诉主体应诉的心理障碍,使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有利干抑制和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1)对于违法侵权行为的直接实施者而言,通过法律责任的追究,可以抑制其再次进行违法侵权行为的心理和能力,起到个别预防作用。(2)对于潜在的违法、侵权人而言,公正的司法可以起到一般预防作用。(3)对于守法者而言,公正的司法可以加深其对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认识,对违法、侵权形成本能的厌恶感,从而长期地不实施违法、侵权行为。

4.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活动是否公正,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司法公正,也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主观公正,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真实感受和自认为正当的权益要求与司法的裁决结果相统一。当事人对司法结果的主观感受如何,取决于司法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这正是

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

二、影响司法公正的制度性障碍

(一)司法权的行政化

由于受到长期的封建历史传统的影响,在我国大到司法体制小到法官制度都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的色彩。在法院的内部,其实已经形成了从院长到副院长以及庭长这样一个行政链条,并且上级领导也可以干预下级审案,法官的独立审判并没起到作用。

(二)法院机构设置和法院审判组织设置不合理

我国法院人民法院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审判以实现社会公正。从法律规定上看,上级法院与下级法院之间只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然而在现实中却常常出现下级法院主动向上级法院请示案件的审判的情况,同时上级法院也会对下级法院的审判做出指示,其实这些都间接地影响了法官的独立性。在法院审判组织上,我国采取了审判委员会制和合议制,法官的活动有比较大的个人色彩。

(三)对司法权没有健全的约束机制

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将走向腐败。宪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立法权对司法权的监督,却没有规定司法权对立法权的约束机制,即没有规定司法审查制度。“在权力领域任何两个独立的权力之间要形成一种权力监督关系,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而权力间张力形成的前提是两种权力的均衡”。在两个权力之间如果只是单向的约束机制,那么这样的监督也必然是无力的。因此赋予司法权司法审查制度是加强监督的约束机制。

(四)舆论媒体对司法权的监督还未制度化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我们还应该关注另外一种力量的监督———媒体舆论的监督,媒体的作用在于它能呼吁全社会都关注某一问题,使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能在阳光下进行,在国内,媒体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出来。但另一方面媒体的监督又有可能造成对审判活动的不公正影响。

(五)回避制度和法官待遇有待完善

在回避制度上,现实中大多数法官都不回避本籍,而在自己家乡任职。法律上也没有规定法官应回避本籍,不能到自己的家乡担任法官职。法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和当事人很有可能有所牵连,再加上中国是个重人情的国家,法官就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审判。从法官的待遇上看,在中国,法官的待遇与其他国家法官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要实现司法公正、杜绝腐败,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保障法官这一群体能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三、推进司法改革 维护司法公正

当代中国,要促进司法公正,必须要进行司法改革,它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和改革司法现实的需要,同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充分保障司法独立

为了确保司法独立,应当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这是个系统工程,除了修补性措施外,更需要相配套协调的各项制度措施。由最高法院统一掌握法官以及法院其他职业的安置及奖评升降。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各个地方的司法经费由中央统管,中央财政全额保障法院正常的经费来源。同时,赋于法官独立地位和享有全权审理和裁判案件的权力,重视和强调法官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保障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要目标。

(二)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提高公正司法能力

法官是司法活动的执行者和推动者,法官素质对司法能否公正有直接影响。一个优秀的法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维护好守法和护法的形象,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此,我们要完善法官选拔制度,从学历、法律工作经历等方面提高法官职业准入的“门槛”,同时,也需严格法院领导班子的准入制度,建立科学的法官评价体系和程序,建立法官继续教育制度和保障、惩戒制度等。

(三)加快司法运作效率,维护公平正义

司法效率强调的是如何用最少的司法成本最快速的达到法律的社会目标。在司法独立的前提下,改革司法运作机制是提高诉讼效率的根本方法。一方面要精简司法机构,不管是职务设置还是人员设置,都要保证整个机构高效率运转;二是从立案到执行各个环节都要按照最高法院有关时限的相关规定执行,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三是把提高司法效率、缩短审理期限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中,加强责任的考核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2]马丽平,营造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改革与开放,2007(8).

[3]洪朱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野中的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福建法学,2007(2).

[4]李卫平主编,司法制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二篇:浅析司法警察素质的提升

摘要作为人民检察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司法警察始终战斗在检察机关的一线岗位上,他们以检察机关的特殊武装组织形式,肩负着为检察官全程办案保驾护航的使命。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着保障检察办案安全和检察官人身安全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司法警察检察办案素质

作者简介:朱志山,密云县人民检察院。

在日常工作中,法警需要配合检察官保护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犯罪现场、执行传唤、参与搜查、协助追捕逃犯、负责检察机关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等。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法警应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来充分实现法警的特殊职能。

一、法警素质的现状及特征

法警的特殊职能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关键在于法警本身责任意识的强弱、奉献本文源自http://如需职称论文代写发表请上星论文网! 精神的大小以及掌握警务技能的多少。纵观整个法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警务技能水平不高,未能做到独当一面

从司法警察编制来源上说,不论是从机关内部转编还是军转、社会招干,大部分司法警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培训和警务技能训练,导致自身业务知识、基本技能水平尚有欠缺,应变和反应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成为检察官的办案助手,直接影响到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工作不能得心应手

从法警年龄上来说,呈“老龄化”趋势。法警的职责和作用就决定了法警的年龄应年轻化,年龄偏大无论是反应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远远达不到法警基本素质的要求,工作起来很难得心应手。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检察院的法警队伍呈“老龄化”趋势。

(三)文化理论水品偏低,制约健康发展

从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来说,调研能力普遍较弱。调研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工作思考的深度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思考的能力的强弱。毫无疑问,在司法警察的警务工作能力得到认可的同时,一个难点问题却无法回避,那就是司法警察的调研能力不足以跟上检察工作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检察机关“群体大调研”的格局不符,这对提升司法警察队伍整体素质极为不利,并直接制约了司法警察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理想志向,做奋进型法警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它看似虚幻、空洞,却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要想取得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要有坚定的、正确的理想,否则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如果没有正确的工作志向和人生理想,就会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还怎么会去思考如何提高素质能力。远大的志向必然将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不懈进取,不断在工作中分析和思考要提高哪方面的素质,锻炼什么样的能力,如此,才会有所进步,有所作为。

(二)加强学习思考,做求知型法警

努力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法律条文和业务知识。丰富的法律知识对法警队伍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不懂得学习的法警就是“瘸腿”的法警。我认为,要想提高法警业务知识水平主要有以下5个途径。

一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通过学习各种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工作程序;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并将学习心得一一记录,促进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开展以法律知识为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实现由“单一型法警”向“复合型法警”转变。

三是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重视提升自身学历。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争取为法警提供第二学历的学习机会,鼓励法警进行在职深造。

四是重视广泛涉猎与法警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每周固定学习时间,采取以会代训、知识讲座、观看录象、业务竞赛,定时间、定内容、定指标、考效果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和本人的岗位目标量化考核挂钩,以检验学习成果。

五是学习优秀典型。在学习的同时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在哪方面努力。所谓“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进。”特别是注意观察身边优秀同志的优点,主动向其学习,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三)加强技能锻炼,做善战型法警

一是学会与人交流。法警在工作过程中全程要和人打交道,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法警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不同,同一种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法警就应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思想成果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助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切实付诸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交流也好,学习也罢,最终还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切实付诸于行动,这样的反思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平时,法警应抓紧一切时间锻炼身体,在训练内容上,可把队列、长跑、微机操作作为技能训练的基础科目,把手枪射击、擒拿格斗、车辆驾驶和处置突发事件等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既抓住训练基础又突出训练重点。要深刻领会到,拥有一副健康的体格是做好法警工作的基础。

(四)坚持求真务实,做能干型法警

一是岗位就是责任,需要“实”干。岗位就是责任,只有心中装着岗位、装着工作,清醒认识到“责任重于泰山”,才能不负重任,不辱使命。司法警察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工作中只有真抓实干,才能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是岗位就是奉献,需要“真”干。任何人要想在岗位上干出成绩,就要安心岗位,保持吃苦奉献的精神。如果光是干工作的“点子”多,“思路”多,决心也“很大”,但都只是脑子里想想,嘴上说说,不去落实,不付诸于行动,长期下去,事业心责任感就会淡化,素质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谈起。

三是岗位就是机遇,需要“巧”干。岗位是展示个人能力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一个人失去了岗位,就失去了立身之地,即使能力再大,本领再强也无法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司法警察珍惜这个岗位,不仅要做到“真干”,“实干”,还要“巧干”、要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四)永葆奉献助人,做团结型法警

“警队即家庭,同事即手足”。致力于打造一支和谐、团结、富有战斗力的司法警察队伍。作为领导,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法警队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作为法警队员,要严明纪律、服从指挥、团结协作,有高度的依法办事意识和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特别是执行重要警务或者遇到重大情况,必须听从指挥,不可擅自行事;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要注意协调配合,发扬团队精神。

(五)坚持诚实守信,做廉洁型法警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司法警察必须清正廉洁,在行使职务活动中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腐蚀,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通过道德评价、道德规范、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监督等途径建立起约束机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理念、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风范教育。

法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法警队伍要不断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本着提高效率,扎实工作,力争尽早实现司法警察工作“机构正规化、人员年轻化、管理规范化、制度健全化、业务专业化”,切实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努力突破自身瓶颈;常找学习差距,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自觉地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在感悟、学习他人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提升司法警察队伍素质能力水平。

第三篇:浅析遏制司法腐败现象的思路

司法是反~斗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司法~,将严重影响司法机关以及国家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必将造成社会混乱,依法治国就无从谈起。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其作用越来越为重要,它代表着社会公理与正义的象征。审判是否公正、高效、廉洁关系到人民法官、人民法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社会对司法~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就法院遏制司法~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加快改革步伐,打破传统思想和习惯做法,破格启用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精英,从而优化法官队伍,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警的政治素质,从而增强干警防腐抗变能力。政治思想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入世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发的重要思想保证。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是一项带根本性的任务。”如何提~部队伍的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思想教育应从“三观”入手。党风建设和反~斗争的基础在于教育。世界观不正确,就会感到“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理想信念就会发生动摇,政治信仰就会发生危机,人们的意志就会衰退,丧失进取心,价值观就会扭曲,~也就此而生。成克杰、马向东的~事实证明,只要“三观”出了问题,思想上不求进步,生活上追求享受、作风不端正,就会被美色迷惑,就会被金钱击倒,就会走向~堕落。因此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三观”改造相结合,作为党风建设固本之举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道德意识,牢记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广大干部在市场经济洪流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提高防腐抗变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公正行使权力,办事作风正派,以一个“公仆”的形象展示在人民面前。才能把廉洁自律,清廉为官的原则,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颁布,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提供了规范。法官是否具备优良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廉政执法、勤政为~义十分重大。现实中有些法官出现违法违纪问题的原因主观上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客观上群众轻信、制度上有漏洞、管理上存在疏忽。所以在制度未健全前,应当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精心营造思想防线。要坚持把经常性教育与针对性、适时性教育相结合,本单位突出的问题和身边的人和事的专题教育及专项整顿相结合,跳出纪检监察工作滞后“怪圈”。要及时抓好思想发生偏差的问题,在思想问题尚未转变为行为之前,有针对性做好警示教育工作,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预防。通过教育,提高文明执法意识,清除特权思想,使法官能自觉遵守各项制度,面对名利不失志、利诱不动心、份外之物不能取、不义之才不能收,真正做到自重、自励、自警、从而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经得住考验。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法院内部反腐倡廉的保障体制制约。制度不完善是目前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廉政建设要标本兼治,就必须以教育为基础、制度为保证、监督为关键。制度是“公正与效率”的保障。要改变过去“以人管人”的做法,实行以“制度管人”,用“制度来约束人”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要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和廉政建设情况上报制度等廉政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加大监督,使党内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各符其实,并更为有效,从而使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一方面只有从制度上消除缺陷,健全机制,强化功能,才能把防腐抗变的窗口前移,从源头遏制~,另一方面有了制度,不仅是把制度贴在墙上,记在心上,更重要落实在行动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抓法院的制度管理:

(一)、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内部制约机制。江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建立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做坏事,制度不好可以会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目前,法院纪检监察制度还不健全,监督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故必须对现有纪检监察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规范和完善,逐步使纪检、监察纳入制度管理,使其规范运行,适时调控,定期检查的良性状态。目前,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出台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准则》、《收入申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止奢侈浪费八项规定》等制度用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人民法院也根据自己工作实际制定了《法院领导干部从业行为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引咎辞职规定(试行)》、《法官行为规范若干规定》等具体制度,保证了党中央一系列制度的可操作性。各法院落实上述一系列制度的过程也就是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制约机制的过程。笔者认为首先应从纪检监察队伍入手,改变目前存在的现状:有的纪检监察人员兼职较多,精力不集中,工作不扎实,有的单位人员不落实,组织不健全,队伍参差不齐力量比较薄弱。应当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和配备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纪检监察工作技巧和艺术。第二,应从增强纪检监察独立办案入手。监督机构的独立性越强 ,监督的效果则越好。现行的制度规定,将纪检认为有问题的案件立案督查,由基层领导研究决定的做法值得尚榷。笔者建议,此类案件立案督查与否由纪检监察部门自己决定,再及时向基层领导汇报督查结果。甚至有些案件进行提级督查或交叉督查,这样可以避免对同级纪检监察机构查处时,被督查人满不在乎,甚至设置关系网,使办案人员失之于软,失之于宽。

(二)、健全财务制度,铲除~温床。财务管理上漏洞增长了~现象的滋生蔓延。长期以来,预算外资金管理上的漏洞,给私自截留、滥支滥用、挥霍浪费甚至挪用、侵吞国家和集体资财等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必须把贯彻“收支两条线”,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实

行统一监控,防止建立账外资金和“小金库”。对设立账外账,弄虚作假,以及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检查的,必须严肃处理。

(三)继续加强案件查处力度,把查处案件作为巩固预防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解决以下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裁决不公,偏袒一方;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态度粗暴、行为不检“地方保护”,久拖不执等问题。把那些行贿受贿的违法违纪案件放在首位,重点突破。现在有一部分干部在会上讲一套,背后做一套;对下级和群众要求一套,在自己“亲信 ”和亲朋中另搞一套;工作执行的是一套,生活中干的又是一套。这个问题不解决,讲廉政、讲党风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在基层普遍存在着有案不办,有案不认真查,查了不严肃处理现象。纪检不检查、监察不监督就没有威性。“公生廉,廉生威”,对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一查到底,无论是谁,只要存在违法违纪现象,都必须追究其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从各种渠道收集违法违纪问题的线索,认真组织力量,周密安排,查清问题,按照“该保护的坚决保护,该支持的坚决支持,该惩治的坚决惩治”的原则坚决执行。不能重制订,轻落实,年头讲的凶,年底一场空,下不了狠心,从而失之于宽,失之于轻。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老同志新同志一个样,普通干警与领导干部一个样。只有加大查处力度,才能规范行为,才能让违法意识息灭,才能让人民满意,才能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第四篇:浅析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是指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当事人的委托,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或程序,运用专门知识或者技能对诉讼、仲裁等活动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判定的活动。司法鉴定属于科学实证活动,其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对案件的裁决具有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司法鉴定属于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属于司法鉴定其中的一种。笔者就参与法院委托工程造价鉴定的一些浅显的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基本程序: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基本程序可分两个基本程序。

1、第一阶段以委托和受理为开端,到出具工程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报告结束,主要任务是收集工程造价鉴定计算依据。由当事人对其主张举证,进行相应的鉴定质证、认证、依据有效的证据进行专业性的计算。具体操作程序如下:鉴定委托→受理委托→确定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人员→查阅案卷→召开当事人会议,并作好询问笔录→现场勘探、证据调查→若鉴定人对鉴定中有质疑问题,向当事人发出询证函,并要求在规定限期内答复→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费用计取和造价计算→出具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

2、第二阶段从送到工程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报告开始,到庭审质证后结束。当事人对鉴定报告提出异议,解决工程造价依据的事实问题、计算准确性问题、适用的规范问题、司法鉴定人在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及对报告异议的基础上,根据委托鉴定的内容,对鉴定报告初稿进行修改,出具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如需要,应当事人要求出庭质证。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当事人对司法鉴定初稿提出书面异议→听证质疑(司法鉴定人应全面认真听取当事人的异议、反驳申辩理由,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人员对鉴定初稿进行审查修改→出具鉴定报告→庭审质证(对在庭审中出现的新的鉴定依据,鉴定人应尽快作出补充鉴定结论)。

两个阶段均以当事人会议为基本形式,贯穿鉴定举证、听证、质证、认证的行为过程,鉴定人在充分听取当事人对鉴定的主张、申辩以及对鉴定报告异议的基础上,依据委托鉴内容,做出贯穿造价鉴定结论。

二、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

1、依法鉴定原则:依法鉴定包括从实体到程序,从形式到内容,从技术手段到各项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受鉴定的人必须具有鉴定资格,并持有鉴定人职业证书。

2、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指导鉴定活动的根本准则。鉴定人必须对鉴定结论的真实性负责,倘若有意作虚假结论,要受到法律追究,即使非故意作出错误结论,也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3、科学鉴定的原则:鉴定人开展鉴定活动时,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地制定鉴定方法及步骤,细致地进行全面检查,切不能以点带面、以表代里,更不能未经检验,就凭经验作出有什么或没有什么的检验结果。尊重科学是最重要的鉴定原则。

4、独立鉴定原则:鉴定人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表达意思,根据对鉴定客体检验的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成为独立鉴定。鉴定人一旦被指聘,就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独立鉴定的权力,不受任何干扰。不考虑本机关职能和利益,只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忠于科学,忠于鉴定人职责。

5、及时鉴定原则:若鉴定人不能按期完成鉴定任务,应提前向委托机关提出延长鉴定时限的申请。

6、鉴定分离原则:鉴定分离原则只指鉴定活动与司法活动相分离。

7、公平公开原则

8、保守秘密原则

三、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特点:

1、工程的隐蔽性强。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一般在工程处于工程完成阶段或工程使用阶段开展。这时往往隐蔽工程也已全部或部分完工,比如基坑挖土深度、基础砼换填、保温的厚度、抹灰的厚度等等。由于鉴定过程中查看的现场往往不是原始状态,故工程的隐蔽性强,要求我们的司法鉴定人员要有很好的专业分析能力。

2、影响因素复杂。这是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个体性所决定的,如:设计、施工、材料,自然条件等不一,导致工程因个体特点而有差异,使得鉴定人在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显得复杂和困难。

3、鉴定结果的重要性。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司法鉴定作为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鉴定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工程造价一旦进入司法鉴定程序,其影响往往是很大的,轻者影响工程造价结算的准确性,重者讲导致企业倒闭、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等。

四、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依据:

1、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资料。如: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

2)、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补充合同及补充协议;

3)、工程技术文件及档案,如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地质资料、施工日记、设计变更联系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开竣工报告、质量等级评定表、规费证、安全文明施工测定费率表等;

4)、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的建筑定额及法规;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鉴定过程中,对需存档、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司法鉴定依据,必须取得原件。若委托方提供的是复印件,鉴定人必需把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复印件上注明“经与原件核对无误(签名)”,主要是考虑防止诉讼当事人伪造证据。

五、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1)、要做到全面接纳证据,鉴定人不应以不属于工程造价资料或鉴定内容无关的主观判断拒收证据资料,也不应当在当事人提交证据资料时做出对效力判断的表示。

2)、所有证据均应经过交换和相应的鉴定质证。当事人对其鉴定主张所提交的证据资料均应填写资料目录,并附简要的证据作用说明。所有的鉴定资料当事人之间均应进行证据交换、对对方提交的证据应附注说明对其法律效力、证明作用的意见。

3)、对证据的确认应与法庭审判程序相配合。建筑工程中合同、约定、签证等是工程造价计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民事诉讼审理的核心内容。鉴定人应对鉴定证据效力确认权有明确的界定认识,切忌“以鉴代判”超越职权。一般来说,鉴定证据是否符合工程造价技术规范及其效力问题应由鉴定人确认,对涉及案件定性问题的事件、行为如合同、协议、效力问题由委托方认定。须由委托方认定的证据,应及时交由委托方认定其效力后再行鉴定。一般工程造价均是以设计图纸、或记录施工状况的竣工图、设计变更单、技术核定单、签证等规范性资料进行工程造价计算,要求的结论也往往是标准的、格式化的计算内容。而因工程造价发生民事诉讼纠纷,大多就是因为施工资料不齐全或未按照合同履行行为,才形成对造价的争议。因此,现场勘测是取得鉴定事实依据的重要环节,对有勘测条件的,均应进行现场勘测、调查。

4)、做好鉴定记录。鉴定记录是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比一般性工程造价业务增加较大的工作内容。与普通的工程造价业务相比较,在鉴定过程中形成工程造价计算依据是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一些当事人争议的事实,有可能在鉴定中达成协议;对一些当事人的鉴定主张,有时需要在现场勘测或调查中落实事实。因此,鉴定人应做好鉴定过程中相关内容的记录,有条件的,可辅之于拍照、录像等方式。鉴定记录不仅是鉴定结论形成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鉴定行为合法、规范的证明,对委托方采信鉴定结论有较好的说明意义。

5)、出具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鉴定人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技术工作后,应制作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送交当事人进行听证勘误。内容应包含: 委托人、受委托人名称,鉴定内容;案情摘要:记述合同时间、施工时间、当事人主要争议及主张等;工程概况及工程造价界定;对鉴定过程的说明;工程造价鉴定依据的资料;工程造价鉴定的技术方法及分析过程;鉴定结论及鉴定结论成立的限制条件有关说明;附件:鉴定委托书、鉴定人资质、资格证书等。

6)、当事人对鉴定初稿有异议的处理。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对报告具体鉴定内容的异议,并对其异议主张负有举证责任。鉴定人与当事人在实体问题上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报告送达当事人后,鉴定人的观点已经明确,而且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程序主要以鉴定人出具的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为主线展开,当事人对司法鉴定征求意见稿的依据要求听证,对具体内容提出异议,鉴定人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在这一程序阶段的责任角色有所变化,对鉴定人把握程序的顺序进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鉴定正确处理实体异议当然是问题的关键,但掌握程序上的一些原则和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第

一、坚持鉴定人主持鉴定的原则,鉴定权是委托方赋予鉴定人的权利。鉴定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主持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主持鉴定权并不因当事人对鉴定行为提出异议而改变;第

二、尽职尽责地履行听证义务;第

三、全面认真的听取当事人的异议主张、反驳申辩理由,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第

四、不与当事人辩论。鉴定人员对当事人的异议应逐条逐项进行答复,并送交当事人。鉴定人对当事人异议的答复应作为鉴定报告的附件报送委托方。

7)、庭审质证。庭审质证是鉴定人的基本义务,也是力求使司法机关采信鉴定结论的过程。在庭审过程中,针对当事人对鉴定报告的异议,鉴定人应当庭出示在鉴定过程中使用的法律、法规、依据,支持鉴定结论的成立。经法庭质证后,若鉴定结论不被采信的,鉴定人应当尊重司法机关的采信权;对在庭审中出现的新的鉴定依据、或委托方认定证据效力与鉴定人不一致,委托方要求按法庭认定效力重新鉴定的,鉴定人应尽快作出补充鉴定结论;对委托方提出适用工程造价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与鉴定人意见不一致的,鉴定人有权拒绝做出更正或补充鉴定。

六、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与工程结算审核的区别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与工程结算审核,从技术层面基本一致。但从行为层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首先要明确争诉焦点和司法委托内涵。造价鉴定不仅仅是技术结论,更重要的是民事诉讼的证据之一。可以说是成立于证据之上的证据,是涉及判案结果的证据,对其合法性、有效性有严格的界定。工程结算审核依据相关资料,做出程序化的技术成果,是合同双方借以谈判的基础,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结论是判案基础,两者性质不同。

2)、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对相关资料表述不准的,不得做主观判断。必须经双方质证认可,方可做依据。对有分歧的非技术方面的证据,必须由司法委托人做出是否有效的认定后,才能作为鉴定证据,否则原被告质疑鉴定人越权。结算审核对相关资料如有含糊不清的,审核人凭借工作经验可做主观判断。

3)、造价司法鉴定,双方均有不同主张,鉴定人不管证据的质量如何,都必须严肃对待。对证据不清的必须召开双方会议面对面核实确认并记录。对达不成一致的行为证据即合同、协议等,要及时提交法院确认效力后,再做鉴定依据。对技术性证据鉴定人确认即可。因此,鉴定人可凭借专业技能做技术结论,勿做行为证据有效性的判断。结算审核均是依据双方合同约定以及过程资料,按着审核常规给予审核结果,双方并无明确要求。 4)、鉴定与审核,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类性质不同的争议问题。有时对同一问题,利益双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阐述,如在结算审核中碰到类似问题,通常做法是:依据审核人的专业技能和谈判协调能力,综合双方争议焦点,对问题作出判断,然后说服双方接受审核人意见。不管争议问题性质如何,一般情况一个问题只做一个审核结果。而司法鉴定碰到类似问题,鉴定人也要凭借专业技能尽量说明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但可能性很小。此时争议问题的处理,与结算审核完全不同,鉴定人只需分析问题实质,不发表任何倾向性意见,而是站在第三者角度,分别对双方不同的表述作出不同的造价结果,而不能只作一个造价结果。

第五篇:司法改革之司法考试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关于司法考试问题的改革的风向问题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对任职条件的修改。现行的四大法职业法对任职条件作出了规定,我们逐一研究:

担任法官的条件: 第四章 法官的条件

第九条 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审判人员不具备前款第六项规定的条件的,应当接受培训,具体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适用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担任法官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

第十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担任检察官的条 第四章 检察官的条件

第十条 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

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 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 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检察人员不具备前款第六项规定的条件的,应当接受培训,具体办法由最高人民 检察院制定。

适用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担任检察官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 第十一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检察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担任律师的条件:

第五条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三)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四)品行良好。

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前取得的律师资格凭证,在申请律师执业时,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合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七条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第八条 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在法律服务人员紧缺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满十五年,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申请专职律师执业的,经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准予执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担任公证员的条件:

担任公证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二十五周岁以上六十五周岁以下;

(三)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品行良好;

(四)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五)在公证机构实习二年以上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并在公证机构实习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第十九条 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审判、检察、法制工作、法律服务满十年的公务员、律师,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经考核合格的,可以担任公证员。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证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吊销执业证书的。

从以上法律对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的要求来看,都比较宽松,未来的司法考试将会突出“高精尖”的人才选拨模式,更多的控制应在学历要求和考试形式的限制上。《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了现行的报考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五)品行良好。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公证员执业证的;

(三)被处以二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期限未满或者被处以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

根据2014《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完善法官、检察官选任条件和程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尊重司法规律,确保队伍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是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提高法官、检察官任职条件,综合考虑政治素养、廉洁自律、职业操守和专业素质、办案能力、从业经历等多种因素,公平、公正地选任法官、检察官,解决目前法官、检察官队伍大、门槛低的问题,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公正司法能力。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在提高法官、检察官的入职门槛、严格办案责任的同时,也要健全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保障制度。试点地方可探索延迟优秀法官、检察官的退休年龄,下一步还将考虑适当提高初任法官、检察官的任职年龄。法官、检察官的选任,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尊重司法规律。法官、检察官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为了保证专业能力,在省一级设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从专业角度提出法官、检察官人选。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政治素养、廉洁自律等方面考察把关,人大依照法律程序任免。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既有经验丰富的法官和检察官代表,又有律师和法学学者等社会人士代表。建立逐级遴选制度,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择优遴选,既为优秀的基层法官、检察官提供晋升通道,又保证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具有较丰富的司法经验和较强的司法能力。扩大法官、检察官的选任渠道,实行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招录办法,招录优秀律师和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学学者等法律职业人才进入法官、检察官队伍。

从关于《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来看:预计在2016年前后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任职条件时会提高任职年龄、增补任职选任等问题。

为了打造高精尖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应当提高国家司法考试的报名条件,改革司法考试模式,选拨更加优秀的法律人才,能够正当程序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转变转换。

首先,对法官和检察官的的任职条件,自2016年开始,新招录的法官或检察官应当具备的素质要求,应当更加严格,是精英之精英,至于原在岗的法官或检察官按照原来的法律法规执行,但经过一定期限,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劝退或辞退。

法官或检察官的条件

担任法官或检察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六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从事律师工作满5年或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学学者且从事法律实务2年以上。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法官或检察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申请律师的条件: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三)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四)品行良好。

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前取得的律师资格凭证,在申请律师执业时,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合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在国家司法部门指定的政法院校学习一年至两且取得国家统一考试的结业证书或法学学士学位证书。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五)品行良好。

担任公证员的条件: 担任公证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二十五周岁以上六十五周岁以下;

(三)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品行良好;

(四)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五)在公证机构实习二年以上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并在公证机构实习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审判、检察、法制工作、法律服务满十年的公务员、律师,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经考核合格的,可以担任公证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证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吊销执业证书的。

《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对于报考条件可以限制学历要求,经过10几年的司法考试,放宽学历地方也基本上满足了当地法律人才的需求,因此自2016年起,专科学历不再允许报考,不再放宽学历和其他条件,非法律本科生需要在相关政法院校研修一至两年取得相关结业证书或者第二法学学士学位方可具备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在国家司法部门指定的政法院校学习一年至两且取得国家统一考试的结业证书或法学学士学位证书。

(五)品行良好。

司法考试模式

英美的法律职业一般是要求法学教育背景、律师资格考试和律师执业经验三个要素,检察官作为国家律师,在本质上与为一般社会主体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一样,二者处于同一水平线。只有经过长时期执业的律师才可能成为法官。法律职业一元化的特征在于共同的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之间的流动性和拥有案件执行权的法官处于法律职业的顶层。

2002年建立并施行的司法考试制度,是我国法治发展和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司法队伍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应清醒看到,目前的司法考试制度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司法考试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全部是书面考试考试的方式,前三卷全是选择题,第四卷是主观题。前三卷主要反映司考生的记忆能力和对法律的一些基本条款及内容的掌握程度,很难反映出从事法律职业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那么中国的司法考试改革该如何进行呢?怎么体现出法律职业共同体呢?如何按照顶层设计推动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角色转换呢?

根据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思想,司法考试可以分为“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为综合性考试,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的法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凡通过第一次考试者,可以从事除法官、检察官、律师外的其他任何法律职业,以满足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法律的需求,可以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从事法务专员、公证员等。第二次考试技能素质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基本的法律职业技能,其目的是选拔优秀法律人才进入法官、检察官、律师队伍。

在本次司法改革中也提到法官和检察官是超越普通公务员的公务员,对于选拨优秀律师和具备法律职业证书的法律学者可以采取聘任制的方式或直接给予事业编制,无需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对于法官和检察官正常离职或退休的规定在相关年限或限制地域外可以直接从事律师行业无需在进行一年的实习。

结合本次改革,教育部也可以研究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中,增加司法考试专修课程,即本科是法律相关专业毕业的,进行两年的司法考试专修后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才可以参加司法考试,本科非法律专业毕业的,则进行两年的司法考试专修,取得法学第二学位后可以参加司法考试,目前有政法大学等全国9个高校参加的西部法检计划就是采取这个模式。司法考试完全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未来我国的司法考试将趋同于国际上法律职业精英化路线,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的法律人才,全面提升我国法律职业教育与从业水平,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更好的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作者 :龚俊峰

单位:北京市隆昌律师事务所

上一篇: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计划下一篇:员工晋级晋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