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

2022-09-10

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作为司法改革基本性问题, 广泛被法学学者探讨。公正和效率是法的价值之一, 也是法律正义的一部分。司法活动中充分体现公正与效率, 也实现了法律正义的精神。现代社会中, 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体系。

一、司法公正

公正即公平正义, 历来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 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维护人民权益,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 公平正义在司法改革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法律以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标准。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精神,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则和程序办事, 不枉不从, 不偏不倚 (2) 。司法公正反映了司法活动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随着不断深入的法治化, 司法公正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法治理念。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 “所谓实体公正是指审判结果的正确性, 指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 对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充分的保障, 并对违法犯罪者给予应有的惩罚和裁判。所谓程序公正是指规定国家司法权全部运行过程的理性状态。司法程序必须符合公正、公开、民主、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基本保护、切实保障法官的独立公正以及充分体现效率的原则。” (3) 实体的公正和程序的公正共同实现了司法公正。公正的程序是实现公正实体的保障, 实现实体的公正有利于形式公正的发展。

二、司法效率

效率, 是一个表征投入产出关心的经济学概念, 它是生产过程中, 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 (4) 而效率在司法中就意味着充分合理利用司法资源, 降低司法成本, 以最小的司法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司法效率是指通过司法机关的严格执法和公正裁判, 从而有效的解决纠纷, 减少和防止各种冲突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与浪费。 (5)

司法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司法公正的实现消耗较小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当事人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 可以付出最小的成本来保证权利的实现。因此, 有学者提出过“司法效率是解决司法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 即司法效率的核心应当被理解为司法资源的节约或对司法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司法效率是指向于包含效益内涵的对司法活动更全面更高级的评述。” (6) 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司法改革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司法效率。

三、司法改革与司法效率的价值构成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是司法运作中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价值, 发展成为司法活动的各环节, 这些环节全方面的构成了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价值要求, 使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价值得到不断完善。

(一) 司法的独立

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 通过司法的独立进一步实现司法的公正, 提高了司法的效率, 维护了人民的权利。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 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7) 司法独立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法院组织的独立。另一方面, 法官个人的独立。法院组织的独立代表着法院行使审判权、办案经费、人事任免都不受其他组织的干预, 为法官审判提供制度保障。法官个人的独立代表着法官审判时只听命于法律、经验、及自己的良心, 为法官审判提供意志自由的保障。

“司法独立使司法活动在确保社会正义等政治性功能的同时, 也因其内在机制的经济合理性而为司法的持续性发展和完善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 从而使司法效率的价值目标得以实现。” (8) 完善司法体制, 解决司法地方化和司法行政化问题, 为司法独立提供制保障、经济保障、法官资质保障及身份保障。

(二) 司法的公开

司法公开是指司法在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审判, 以使司法更加透明。俗语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既是公正的重要标志, 又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因此司法公开一方面要对当事人公开;另一方面诉讼程序方面也要公开。只有司法全方面的公开, 才能使法官处于公众的监督下, 正义才会得到维护。正义在当事人受到公正、平等对待之下才会在公众中传播。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 司法公开对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意义重大。只有司法公开, 才可以规避暗箱操作, 是诉讼主体的活动透明;只有司法公开才能使法官得到更充分的质证、听证, 做出正确的判决, 才能使公众尊敬法律的权威。

(三) 司法的民主

司法民主是指“司法应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审判活动应体现民主性, 并应受到人民的有效监督。” (9) 司法的民主性历来是我国的传统, 我国司法一直强调司法权来自于人民, 司法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

司法的民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司法民主要求司法活动过程中必须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听取当事人意见, 为了减少不适当的司法干预, 为了使人民陪审发挥实际作用, 审判组织的构成要符合民主的要求。

(四) 司法的权威

司法的权威性, 是指司法机关应当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 威是指尊严、使人敬畏, 信是指民众的信赖和认同, 由于司法机构是代表国家执行法律、裁判纠纷, 司法具有权威性, 实际上表明了法律的权威性, 司法的权威正是司法能够有效运作、并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10)

司法的权威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司法的裁决具有终局性, 通过司法途径任何纠纷都可以获得最终解决, 审判机关作出的已经生效的裁判文书不得随意改变。二是司法裁决效力的强制力, 法院的生效判决具有必须执行的强制力, 任何人不得违反。司法权威的实现取决于司法公正, 没有公正就没有真正的司法权威。司法权威是司法效率的基础, 维护司法权威为实现司法效率提供可能。

构成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价值的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个环节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在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值构成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片面的现象, 应当协调好各个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价值, 必须协调发展各个价值构成, 符合价值构成的整体要求。

摘要: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 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价值, 发展成为司法活动的各环节, 这些环节全方面的构成了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价值要求, 使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价值得到不断完善。

关键词:司法改革,价值取向,司法公正,司法效率,价值构成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60条.

[2] 卢小龙.论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与中国司法改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 (2) .

[3] 李龙.法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241.

[4] 葛卫民.轮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J].政法学刊, 2005 (2) .

[5] 张明杰.改革司法——中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55.

[6]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86.

[7] 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23.

[8]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149.

[9]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136.

上一篇: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下一篇: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