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管理研究

2023-02-06

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特征

(一) 学习力差, 缺乏学习兴趣

自主招生生源大部分在高中学习阶段成绩一般, 自我评估无法进入本科层次的高校, 通过参加高职院校提前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 其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 或者严重偏科。高职院校教育不同于高中灌输式教育, 专业课多, 知识内容广, 不同的课程要求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教师强调不同的学习方法, 环境、学习内容等的巨大变化要求学生有极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被动的教育中不仅没有学到知识, 学习能力也没有得以提高。对旧知识的不理解, 对新知识的不学习, 上课听不懂, 考试不理想, 很多自招生进校一段时间后放弃了学习, 对学习毫无兴趣, 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学习障碍大, 致使自招生班级整体学风较差。

(二) 自控力弱, 缺乏长远规划

自主招生学生上课时属于“低头族”, 刷微信、看新闻, 接受碎片化的信息;聊天、看小说, 交头接耳现象严重。课后, 玩游戏、上网, 占用课余时间;睡觉、逛街, 消磨美好时光, 整体呈现对通讯、网络工具依赖大, 自我约束少, 自律意识不强, 自我管理能力弱。上大学的理由集中于学知识、练技能、交朋友、长能力等;上大学的目标概括为不挂科、专升本、找好工作等;目标来源于当下的现实需求, 短期目标明确, 但是没有长期目标引领;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即使大一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但是很多学生仍然流于学习形式, 没有真正的结合自我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 深入思考, 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 实践力强, 善于展示自我

自主招生学生弱于专业理论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学习, 但是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多是在父母的参与下, 自愿选择, 专业认可度高, 能够积极参加实训、实习等动手操作方面的学习, 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四) 积极性高, 交际能力较强

自主招生学生主要有单招生源、中职对口升学学生、“2+3”或者“3+2”五年制高职生等类型[1], 生源比较复杂, 大部分学生都有过企业实习或兼职实践的经历, 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 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后, 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组织, 在校园各类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都得以提高。

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管理的困境分析

(一) 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不及时

关于自主招生, 近年来各地根据区域特色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文件规定, 但是多集中于自主招生的前期工作, 如报考条件、考试内容、录取方面等模式研究, 对于自主招生学生的管理文件寥寥无几, 各高校仍采取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 从领导根据上级文件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到一线管理者落实各项文件精神, 管理理念的植入者没有深入了解时下学生的具体特征, 在理念传送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断层的现象, 以至于管理没有满足学生当下需要。

(二) 管理针对性弱, 管理效果差

自2004年自主招生试点改革以来, 十几年的发展和实践, 学生从80后到千禧一代, 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 学生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上到下的学生管理方式, 满足了政策制定者的需要, 却没有从实际出发, 解决受教育群体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往往差强人意, 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管理方法欠当, 管理不全面

各高职院校分工明确, 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管理角度出发,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往往各自为政, 缺乏实时、深入的沟通和协调, 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之间也缺乏沟通了解, 没有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系统一致的管理方法。各自凭经验、评总结管理, 横向上, 对被管理对象考虑不全, 往往无法兼顾;纵向上, 学生需要被动的接受不同的管理方式, 往往力不从心。

三、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更新管理理念, 实行科学管理

“学无止境”, 不管是高校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管理者, 都应该加强管理理论学习, 尤其是自主招生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强化管理人员反思与进步,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植入最新理念、最有效的理念, 找到学生的根本原因加以应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早日实现自我, 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如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才, 聘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专业的人才, 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要得到扎实的具备。[2]开展“辅导员-教师”共育的基层管理模式, 多方联动对问题学生的影响大,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改进, 容易取得理想而长远的管理效果。推行导师制管理, 导师可以是专任教师、学校领导、或者教辅人员等, 每位导师联系一定数量的宿舍或者联系一定数量的学生, 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 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情商, 做他们人生成长的领航者, 帮助他们全面成长。[3]

(二) 了解学生动态, 实行及时管理

大学阶段, 学生一般处于16-22岁之间, 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期, 身心都迅速发展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自主招生学生从大一开学报到到大三毕业离校, 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问题, 学校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情况, 及时进行干预。大一阶段的适应性问题, 包括接触新知识的困难、结交新朋友的困惑、应聘学生组织的受挫等, 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困难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万事开头难, 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很难平稳、顺利的过度;大二阶段的发展性问题, 包括专业学习受挫, 人际交往不适等问题, 在大学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管理者容易满足于表面的平静与适应, 忽略平时细节问题。大三阶段的选择性问题, 包括忧于未来, 担心就业, 爱情经不住考验, 理想败给现实后的无助等, 对于人生的转折时期, 学生渴望被关心、被引导、被管理。学校各管理部门应该沟通合作, 协同育人, 不管是教学部门还是学管部门, 应该从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及时了解, 及时管理, 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类困难,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学学习之中, 获得个体的长远发展。

(三) 积极开展调研, 实行有效管理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不同的受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 其性格相迥、家境不同、经历各异, 呈现出不同的现实困境。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全面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个体当下的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 综合分析学生的具体需求。自主招生班级中, 有的同学囿于家庭问题, 情绪低沉;有的同学平时学习怠慢, 挂科严重;有的同学忧于专业学习, 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困于感情纠葛, 无法释怀。

针对个性化、差异化的问题, 管理者应该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积极行动。例如实行寝室长座谈会常态化, 会议以系部为单位, 相关部门管理者参与, 了解各寝室内部的具体情况, 处理好个例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 针对性的解决其它个性问题;积极宣传身边的典型案例, 认识“传帮带”的重要性, 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 增塑学习信心;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大一新生必修课程, 要求自招生在大一时“规划人生”, 引导学生重视并积极实践, 认识自我, 认真总结, 积极规划, 促进学生自我学习, 拓展学生专业能力,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力和目标执行力, 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根据自招生的特征, 实行“实践引领”, 提供实习实践平台,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感受到真正的额工作环境, 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 增加就业信心, 提高就业力;基于校情学情, 确立正确的管理目标, 积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策略,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循序渐进, 逐步实现阶段性的、连续性的管理目标。

四、总结

不同于普招生, 自主招生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与引领, 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自招生管理工作, 全身心投入、带有满腔的热情, 立足于自招生长远发展, 深入了解他们的短板和需求, 进行积极而又有效的探索, 采取相关的措施, 实施科学、适时、有效的管理, 形成有高职特色、有生源特色、有区域特色、有专业特色的自招生管理模式。

摘要:文章从自主招生学生特征出发, 挖掘学生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困境, 从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及时性、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管理,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范双莉, 常翔, 牛云, 黄鑫.高职院校生源特征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2) .

[2] 王爱清.从大学生生活视角浅析学生管理工作[J].新西部 (下半月) , 2013 (4) .

[3] 张祎, 王培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管理初探[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上一篇:文化冲突与融合下一篇:基于SWOT的加油站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