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

2022-09-11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总理的工作报告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规划小、底子薄,现有20所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本专科在校生40余万人。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强化政策保障,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治区出台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高职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研究课题的探讨将极大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丰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手段、方式、将“三创”(创新、创意、创业)与“三业”(专业、职业、就业)有效联合起来,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高职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否承担振兴民族大业的重任,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理应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塑造未来企业家群体;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技能型、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一、研究的政策依据

2015年10月19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推动高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编制了《高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教育部编制的高职职业教育发展计划当中能很明显的看出来,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高职的学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并且要把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还需要配备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因材施教的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改革,和高职学生的专业进行创新结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创立一个科学现代又先进的大学生创业大讲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成立专门大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想法方面的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主要是以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新型创业和新型产品的想法等,还可以进行创新产品的实际演讲和评选。

二、研究步骤

根据《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我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查阅大量的文件、相关政策、制度保障,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座谈及全面的走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各高职学校结合办学特色、人才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教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利用学科优势、网络优势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把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结合,从而避免枯燥、乏味的政策理论又有标新立异的内容,要使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自2015年起,各高职学校逐步制定并实施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加大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责任感以及自身的动手创造能力和行业创新精神,第二点老师首先要知道的是创立创新创业专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学校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各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区位优势各不相同,既要有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指标,更要有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三者是高职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第三点就是要对高职学生的创新课堂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新课程,目的不仅是为了改革教学课堂,还为了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各高职院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二)建立对接就业、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高职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需要不断完善,探索建立符合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加强高职学校学科专业调整,鼓励高职学校实施按类招生培养,建立和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符合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帮助和引导普通的高职学校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面的改革,并且要转型成一所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新型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机制的学校。一是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新机制。各高校要根据毕业生就业和自治区产业体系结构调整的需求,完善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不能只顾埋头苦干、闭门造车,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质量永远没办法提高,对原本有学习创造潜力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这种教学模式也会让学生的思想固化,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第二是要增进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让各个高校的学生都能学习更有趣更新的知识,并且能增进各个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多样合作的新机制。通过校校协同,推动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通过校地协同,强化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到有为才有位,贏得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信任和须臾不能离之的高度依赖,这样高校就办得不辱使命、有声有色了,既有长远的考虑,又有现实的功用;通过校企协同、校所协同,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有条件的高校还要视野更宽、站位更高,加强国际间的强强协同。三是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交叉培养新机制。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交叉培养势在必行。各高职院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决不能出现学校内部都森严壁垒,门户之见,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实验设备重复投入,甚至把设备当摆设,不能有效的、充分的利用。

(三)开发全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一定要把创业创新相关的课程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中,实现全区创业教育制度化、体系化。高职学校要根据,为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还要考虑人才培养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对高职专业课堂的重新设置等等,要不断的结合能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眼光和创新创业思维的特色课程,在结合现在的多媒体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授中的比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基础、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等几个最重要的专业课,一期规划到考试成绩当中。另外在联合教育行业创业行业的专业学者和企业家等等,共同为高职学校的学生们编写更专业更科学适应当下这个大环境的重要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受到更加优质的新型教育,还需要加快创新创业知识的建设,并且请专业学者和成功的企业家在学校为学生们开设公开演讲课程,让高校学生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学校也可以合理的制定和创新创业有关的学习目标和加分制度,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

(四)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完善三级以赛促学训练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善过程中要武装到牙齿,着力予以加强。一是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同步建设。目前我区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1个。“十三五”期间,还要再建设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2016年建设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建成的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要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二是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近年来,我区各盟市、高校已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体验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课、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自主实践课程等等,比如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创建的科技创新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高标准设计,高起点立项,高水平建设,地方政府大力建设,自治区教育厅也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到2020年,各本科院校、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要建成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这个不是为了大而全,而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保障。三是精心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包括“创青春”、“挑战杯”、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这样的平台,督促各高校认真做好赛事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深化我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成为展示我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通过相互切磋交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整体水平。四是精心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到2020年,计划累计完成自治区级“大创计划”1000项。每一个高职院校都需要加强对外开放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整合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共享实验室信息资源。高职学校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科技创新资源,开放情况作为申请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各类研究基地的参考标准。鼓励高职学校相互对等开放实验室。高职学校要因地制宜,大学生创新园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与本校的大学生校内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及基地共建,来满足校内外的实训需求和提高对外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国家、地方、高等学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学生参与的范围,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化,能够实现项目成果化,在校园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落地开花。到2020年,各本科院校、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其他高职学校要有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全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解决行业、产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利用新技术、突破新需求为主题,切实办好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及水平。积极鼓励高职学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同时积极举办各搭建各类活动、比赛及平台如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科技创新、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专题活动和竞赛,开展交流平台,让创业者能在这里积极的进行交流,发展成包容自由、多彩的校园文化。

三、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创设一个全新完整适应创新创业管理的制度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键在教师。各高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最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紧抓实抓好,一刻也不能放松。一是坚持全员参与、专兼结合。全员参与就是要明确全体教师,从专业课教师到班主任、辅导员,再到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都要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加大完整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的考试考核标准以及考试考核制度,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度的考试。当然不同办学定位,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地区和类型,存量资源状况各异的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投入精力的比重、考核评价的权重,在探索和建立过程中要有一些差异,绝对不能搞绝对的、武断的一刀切,绝对不能自上而下简单套用一个方案来推进。专兼结合就是要聘请知名科学家、成功创业者、风险投资人、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

成立一个优质的专业关于培养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动态管理,为全区所有高校服务。二是开展专门培训,各高校要通过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从2016年起,每年培训100名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到2020年,累计完成500名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学校作为专门的育人场所,虽然不能包办一切,但要拿出专业的品质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功能和责任。三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从内容上讲,就是要推动教师把国际国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这里的前沿,不是强调纯粹的、系统的理论教学,而是要在教学中融入本专业前沿理念与发现,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就拿它实践的过程当中来说,最主要的一点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育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之间进行自我思考以及课堂讨论,之后老师在进行提问解答,这种新型的互动式教学,强化课堂互动,促进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老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原动力,能宽容学生的失败,甚至犯一些错误,也要有一定的容忍度,能接纳学生有个性,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获得学生尊崇,学生才能亲其道、信其师。各高职学校要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国际、国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使用了现在我国大力推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了我国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一方面的漏洞,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学生创新思维自我思维的培养,为的就是要激发出高职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方面的知识灵感。并且学校可以适当的引进一些先进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利用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对高校学生不同的需求做出详细的数据记录,智能化的设备经过分析之后为每个学生制定符合的学习方案。学校还应该对成绩考核制度进行一个改进和完善,考核注重的不是最后的成绩,而是要注重考核的过程和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建立针对性培养教学管理制度。要为有个性化有需求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创业活动记录单,详细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品学兼优的创新创业学生深入相关专业学习,拓宽知识面,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二是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发表论文、自主创业等情况所获得的学分可以折算为学分,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课题研究以及关于创业创新的实际案例等,这个可以作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课堂。

从2016年起,在15所示范骨千高职院校启动学分制改革试点。到2017年底,高职学校已经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并通过不断地完善使之日趋成熟。三是积极稳妥推行休学创新创业。自治区要依据《普通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逐步完善高职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制度,对敢于去自主创业的学生可以批准休学申请,让学生去社会中做一些和创新有关的实践活动,在校修业年限可适度放宽,引入弹性学制,简化审批程序,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个人创新创业选择,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问题疏导工作,避免学生盲目导向性。四是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方式和相关结构化考试的题库建设,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六)完善考评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自治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每一个高等职业院校首先应该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能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将创新创业这一专业完善到职务招聘的系统当中,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力度。在教师队伍中要有目的广纳贤才,扩充创新创业专兼职队伍,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建立全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人才范围包含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尤其在创新创业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优先推荐,精心打造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于研修活动中,我们重点培养高职学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创建一个和创新创业有关的准也,对创新创业的教师进行新一轮的培训,保证教师的专业度。

(七)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依托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建立自治区、高职学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创设一个专门为了引导和启发高职学生的有效公益机构,帮助学生实时提供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解读、就业信息发布、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网页、微信公众号、APP),把创业信息发布到各个信息渠道中去,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创新的有关信息。我国每个省市区的高职院校一定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确保机构正常运行,针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针对重点对象毕业生(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等特色情况,建立重点对象帮扶制,实心一对一帮扶。鼓励大企业建立服务大众创业的开放创新平台,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学生的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等公益创业培训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高职学校学生创业培训政策,探索设立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

(八)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各地区,各级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课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活动内容及专项资金重点向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活动倾斜。各高职学校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高职学校可以按照规定使用本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多样化的方式给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国家和自治区级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落实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业态创业。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民族振兴之魂。落实好我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经过两年的研究,初步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和效果,今后要坚持以理念引领为先导,进一步深刻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明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全区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想要我国发展的更好更快离不开的就是知识的创新,我国只有从现在开始注重对各大高校学生自身灌输更新的知识,不断的培养我国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改革,利用我国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少年强则国强,从现在开始就要具体进行实施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更好基础。

摘要: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改革,是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制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加快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进行整体教学改革,并且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也提高了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了就业水平。本文主要根据现在高职学校存在的教育问题做相关分析研究,把高职学校存在的教学问题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从创新创业工作顶层设计、实施过程及保障机制等多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受到了整个教育体系以及关心学生创新新行业的社会组织方面的关心,创造出了一个更适合创业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 林宇.准确把握和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10-14.

[2] 左崇良.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与创新[J].职教论坛,2014(4).

[3] 刘畅.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型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7:2930.

[4] 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创新管理,2008(8):52-57.

[5] 陈国军.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要素整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8(2):66-70.

[6] 黄兆信,赵国靖.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0-.

[7] 王学颖,于锡金.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5):123-127.

上一篇: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下一篇: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