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招生计算机专业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前各高职院校招生压力普遍较大,招生经费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招生经费更好地做好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达到理想的招生效果,是广大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招生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招生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面对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分析高职院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剖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双一流”建设

1 前言

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在本科院校如火如荼开展“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开展了“双一流”建设,即一流的高职院校和一流的专业群建设。

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高职院校即将开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是提升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地位的必然之举 高职院校在发展之初,规模较小,每个系部的教师和学生数量较少,一般高职院校很难实施二级管理。伴随着近十余年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和每个系部的教师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每个系部开设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原有的模式很难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实施二级财务管理,通过建立对等的责、权、利经济责任,可以很好地调整二级学院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实施二级财务管理体制,可以很好地引导二级学院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可以很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水平仍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可以提升整个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截至目前,资金紧张仍然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原来的“粗放型”财务管理體制使得高职院校的资金更加紧张,进一步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可以使得财务预算更加细化,效益考核更加科学。

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实施“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缺乏健全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本课题组调研,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缺乏健全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对应的专业岗位,一般由相关的干事兼任其职责。目前,高职院校一级财务管理较为成熟,且具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二级学院则没有。这就使得二级学院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其内部监控、创收管理及相应的经济责任都缺少相应的控制力。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二级管理过程中,财务不够公开,理财决策不够民主。

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二级管理过程中,一些二级学院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很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是高职院校财务活动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健康发展的保障。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二级学院不能很好地分配和使用资金。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具有财权和物权,但是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使得二级学院财务管理非常混乱。

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支出真实性难以监控 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二级财务管理之初设置了过多的限制,很多项目无法报销,但二级学院在运行过程中又难以控制这些项目的开销,致使二级学院在索要受限发票的过程中填写不受限的项目。因此,从学院角度出发,很难对二级学院的经费使用进行控制。

二级学院彼此之间差距较大且业务交叉过于复杂 同一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之间很难平衡发展,这既有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各自院校自我布局的因素。高职院校受就业影响非常大,在21世纪初,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非常火爆,一个计算机专业比一个二级学院的人数还多;再后来,计算机专业又变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贸易专业等,不同专业的畸形招生造成不同二级学院的畸形发展,进而影响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很难实施。

此外,同一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之间业务往来过于复杂,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造成彼此之间扯皮情况严重。如在本课题组调研过程中,一个高职院校有三个工科二级学院,其中一个工科的二级学院需要承担另外两个学院的专业基础课,而这个二级学院的高职称教师比例特高,高职称教师的相关费用也特高。因此,另外两个工科二级学院宁愿使用外聘教师,也不愿意用另外一个学院的教师,造成同一高校的教师“饱的饱死,饿的饿死”,很多教师对二级财务制度有很大抵触情绪。

4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领导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高思想认识,从“重校级财务管理、轻二级学院财务管理”的思维转变到统筹管理。高职院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二级学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给予一定的支持。各个二级学院要结合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自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定二级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要从财务的角度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鼓励各个二级学院的财政积极性,对于其创收的部分可给予一定的倾斜,对相应的科研经费也要给予一定的倾斜。

提高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制约二级财务普及的重要因素。各个高职院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如设置专门的财务人员,或将二级学院相关的人员送出去培训。此外,要加强二级学院财务的内部审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建立内部审计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监控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间接提升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双重效果。

科学制定二级学院财务使用办法 在明确财务二级统筹的基础上,凡是涉及学院长远发展或基础建设方面的,由学院统筹,然后根据二级学院的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下拨经费,对学校的科研经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重点专业建设经费、省级以上相关项目的建设经费则可以通过引进竞争机制进行下拨,待这些项目经过评审验收后下拨。

合理布局并平衡发展各个二级学院 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优化财务的经费使用,最大限度调动各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最忌讳各个二级学院差距过大。在此前提下,各个高职院校应统筹考虑,制订一揽子方案,既要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又要兼顾效益。各个二级学院要树立大局意識,要适当兼顾其他学院教师的利益,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转换速度快,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也许就会变成冷门专业,各个二级学院的负责人要有危机意识。

5 结语

二级财务管理对高职院校而言,整体还处在初期阶段,这既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件势在必行之事。特别是在国家开展“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各个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必将不断扩大,如何在学院统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院的财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摆在每一个学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参考文献

[1]程幼石.高校二级学院财务内部控制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7-30.

[2]董洁.我国大学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以J大学为例[J].齐鲁珠坛,2016(5):14-16.

[3]沈言锦,张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7(10):58-61.

[4]任丽荃,李德民.浅谈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89-90.

[5]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141-142.

[6]江兴.高校二级学院在校院两级管理改革中如何做好财务管理: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J].会计师,2017(13):59-61.

[7]张坤,黎修良,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145-146.

[8]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9):13-17.

[9]李志良.地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校院两级财务管理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7(6):29-35.

[10]周美蓉,沈言锦.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下的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65.

[11]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48-51.

[12]鲍金花,等.浅议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67-69.

[13]沈言锦.“双创”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8):32-34.

[14]沈言锦.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才智,2017(6):150-151.

[15]沈言锦.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式开放性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51-52.

[16]周美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4):73-74.

作者:汪炎珍

高职院校招生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的媒介素养与应用分析

摘 要: 目前各高职院校招生压力普遍较大,招生经费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招生经费更好地做好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达到理想的招生效果,是广大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 媒介素养 应用分析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管理人员的招生压力不断增大,而每年高中毕业生源又不断萎缩,甚至有些偏远贫困的高中毕业生考虑到即使读了四年大学也面临找工作难的窘境,而放弃参加高考,使得本已不多的生源再次“断崖”。高职院校对于自己颁发的大专学历本就不具备与本科院校的竞争优势,而面临重重困难。面对这样的困难,高职院校只有另辟蹊径,除加强自身学校品牌宣传、专业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建设外,还必须借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媒介把自己的特色给传播出去,如此才能在众多高职院校中拔得头筹,获得考生及家长的关注,坚定他们报考本校的决心。面对媒介发展多样化的发展形势,招生管理人员对招生宣传的内容、形式有了更多选择,对发布招生广告信息提出更高要求。他们必须选择最适合本校招生实际的招生宣传媒介,把每一分招生宣传经费都花在刀刃上,这就要求招生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一、招生管理人员媒介素养的意义与目的

笔者多年从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在每年的3至6月份的招生宣传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招生成功与招生宣传关系密不可分,招生宣传信息已成为连接学校与考生及家长的纽带,媒介就是学校的出声筒、传声器。利用媒介的力量进行宣传是效果最好、最省钱、最省力的宣传形式。在当前严峻的生源质量与生源数量下,如何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各高职院校几乎都会在考生填报考生志愿之前一段时间借助各种宣传媒介推介自己的学校。现如今社会上的媒介选择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更有很多专业媒介宣传公司主动联系高校招生办,提供新型信息宣传渠道,而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经费往往有限,需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就要求招生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花小钱办大事,实现学校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可以选择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高考直通车等,也可以借助新型的媒介如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媒介不同,宣传效果也不相同。而在学术上关于招生人员媒介素养的研究还很少,这就更值得招生管理人员在闲暇之余静下心来好好地研究一番。

(一)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有具备媒介素养的必要性。既然从事了高校的招生管理工作,就必须为完成学校校领导下达的年度招生任务而绞尽脑汁,精心筹划,要从不断优化招生宣传的手段和效果下手,选择有效的招生媒介,向广大考生及家长宣传自己的学校。

(二)现如今学术研究者对高职院校招生媒介、方式及政策研究较少,学术文章也难觅踪迹。这使得高职院校招生只能凭以往经验、凭兄弟院校的“传经送宝”完成。事实上,对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媒介素养的研究非常有必要。(1)招生管理人员为了落实高校招生计划,需要经常学习、甄选、运用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媒介,这就需要招生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素养,从中找到适合本校招生需求的媒介形式。(2)在填报志愿前期,为了争取更多的考生报考本校,招生人员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进行广泛的招生简章宣传。招生管理人员必须对学校的对外宣传信息严格把关,不能出现任何错误信息或者是容易引起考生及家长产生歧义的信息,这些都跟媒介素养有关。(3)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信息传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招生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挖掘新媒介的新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使自己始终不落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二、高职院校的媒介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的媒介选择还是很多的,但并不是每一种媒介都适合自己的学校招生任务。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详细了解每一种媒介宣传形式的功能及效果,对常见的报纸杂志、视频媒体、网络媒体、短信平台、高考直通车及新兴媒体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为本校招生媒介的宣传提供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参考信息。

招生宣传是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招生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招生往往都是面向全国范围招生。但是高职院校因为学校经费比较紧张,招生宣传又是一个无底洞,所以不可能所有媒介选择都能配套跟上。因此省内招生跟省外招生是有区别的,根据本校招生宣传经验,省内宣传做到形式多样全覆盖,有全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宣传,有省教育考试院主办的、每位考生人手一份的填报志愿指南杂志宣传,有各地级市电视台的一分钟招生广告电视视频、游字宣传,有高教频道、校园网等网络宣传,还有参加省高招咨询会等,与考生面对面地宣传,可以说对本省考生的招生宣传是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全面覆盖。省外的招生宣传做到亲临现场有选择。各高职院校投放外省计划分布较广,人少面广,考虑宣传效益,同时为了节省资金,大多会选择计划投放较多的省份进行“点穴式”宣传,派人亲赴高招咨询会现场进行招生宣传。因此,只有招生宣传工作方法对路,措施得力,才能取得招生丰硕成果。

三、招生管理人员结构比例对宣传媒介应用的影响

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媒体选择素养往往跟招生管理人员的结构比例息息相关,也与招生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关。他们的年龄、性别、学历文化、性格特点、专业等不同,往往在招生宣传媒介的选择与应用上也会产生差异。通过对年龄层次、性别、学历文化、性格特点、专业等内容的剖析,研究招生管理人员对宣传媒介应用的影响。以某高职院校为例,招生管理人员共7人,年龄分布呈现梯队化,性别4男3女,学历都达到本科及以上,因此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应用能力和辨识度。性格特点上40岁以上大多比较传统,不太愿意尝试一些还不成熟的新媒体力量,35岁以下的青年人员在接受新兴媒介上表现出较高接受度,也很愿意尝试新兴媒介。在专业配置上,有常年主抓招生工作、中文专业的主要领导,对招生政策的把握和招生方向具有很多独特见解。有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具有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及水平。有数学专业的招生管理人员,具有数据分析的思维认知辨析能力。其他招生管理人员虽然专业跟招生及计算机不挂钩,但都从事招生工作多年,因此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及独立分析能力。这种招生管理人员团队对媒介选择有什么影响呢?作为招生管理人员中的主要决策者,对新兴媒介的选择比较谨慎,没有看到实际效果一般不采用。

四、考生及家长在招生宣传媒介的选择

据调查表明,高中生大多对传统的报纸媒介普遍持不关注态度,“90后”没有订阅报纸杂志的习惯,而是从手机中获得信息。相反,他们的父母或长辈却更相信、更依赖报纸,报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容易储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愿意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省教育考试院主办的填报志愿指南的杂志媒体,对高职院校非常有用,具有权威性、全面性的特点,在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时,几乎人手一本。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在这类杂志期刊上舍得投入,在醒目的版面上刊登本校的招生宣传广告。视频游字广告的特点是直观、直接地了解学校的面貌及特点,但是又有时间短、容易忘记、收费贵的特点,因此最好选择在比较大的地级市做视频广告。新兴媒介如腾讯QQ是高中生80%以上都有的网络媒介形式,具有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考生愿意通过QQ群和高职院校招生人员互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了解学校招生政策和录取情况。微博、校园贴吧、校园网、高考频道是常用的信息发布平台,大多数考生在有意愿填报该校时,都会在百度上搜素该校的信息或进入该校的官方网站查询招生信息,以上是笔者对考生及家长在招生宣传媒介上的一些经验之谈。

参考文献:

[1]张瑶祥.高职招生宣传工作的实践探索和体会[J].教育管理,2007,(14):42-43.

[2]郑培元.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媒介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媒介应用研究》(课题编号:NSYB-14-0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杨志皇

高职院校招生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3: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服务吉林经济建设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表现出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结构不合理、产学研办学模式没有成型等诸多问题。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在于重构办学理念、重整办学模式、兴办特色专业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能之一便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对于地方高职院校来说,也只有突出这一根本职能才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并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1 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对高职院校基本职能的认识

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类型与地方经济联系十分密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其可以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社会服务。在这三个方面的职能当中,为社会服务无疑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而为社会服务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我国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经历了一个由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逐步扩展的过程,而为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形式

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直接作用表现为通过培训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于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进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间接作用则表现为它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的不同特点,进行专门的应用技术的研究,从而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诸多方面: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包括定向或委托培养、成人或继续教育等);二是产学合作,既包括校企双方合作兴办企业的资本化方式,也包括进行技术转让等的商业化方式;三是建立高等学校科学园区:如北京的中关村,武汉光谷等。

1.3 我省高職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吉林地区的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抓住机遇,审时度势,从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为吉林基地振兴服务。

2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省高职院校面临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必须把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作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先决条件,纵观我省高职院校虽然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是在其核心竞争力方面仍然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办学特色不突出

目前,我省共有16所高职院校,长春、吉林、松原、辽源等地都陆续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这些院校的存在,不仅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于特殊专门人才的急迫要求,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继续求学,从而满足了学生的自身需求。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多少并不能体现办学质量的高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高职院校的发展,办学特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省的高职院校正处在百舸争流阶段,但是办学特色却不够突出,比如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开办的各种专业,虽然在招生时觉得形势比较乐观,但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算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此类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2 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等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要突出办好一两个专业,盘活学校其他专业。只有盘活,才能做强。在我省的高职院校当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外语、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多,而服务我省地方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的紧缺人才相对较少,这就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方面出现了脱钩的现象,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就是在专业发展方面,同一城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及结构上分配不够合理,从而使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比如有的院校双师型教师还没有达到在职教师的半数,特别是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人数偏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成为了制约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2.3 产学研办学模式没有成型

纵观我省高职院校的现状,我们发现,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在办学模式上也基本上是按照普通高校的运行机制在运行。特别是在探索校企与行业间的合作方面,更是达不成默契,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具体职业性,同时具有技能性、应用性与实践性。我省的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些特征,这里的一个十分根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有两个方面:一是我省的高职院校没有通过像拓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去拓宽就业渠道,没有真正赢得市场,从而影响了就业率。二是我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没有与我省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向上严重地脱离实践,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 发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鉴于我省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重构办学理念、重整办学模式、兴办特色专业成为当务之急。

3.1 重构办学理念

我省高职院校应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应当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种办学理念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扩展。首先,它能够明确高职院校的空间范围,把范围限定在吉林省之内,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服务。其次这个办学理念的设立可以帮助我省高职院校致力于大批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和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满足我省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3.2 重整办学模式

这种办学模式即产学研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旨在通过参与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相结合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外向型。所谓外向型就是学校与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合作,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作用及性质。这是广义内涵。二是在学校内部实现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训目标,这是狭义上的内涵。我省的高职教育要努力实现与吉林省大型规模企业、行业之间保持紧密的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真正实现“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

3.3 兴办特色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因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只有那些拥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院校才能够在社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所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关系到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高职教育专业区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专业,但不是“学科”,而主要是“技术”,技术专业知识更多地是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应用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目前,我省的高职教育的学生来源主要是本省,这就要求我省的高职教育要以服务吉林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依据吉林省的行业结构特点以及产业结构特点来科学设置专业、培训人才,积极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密切结合的优势专业,唯有这样才能够使我省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服务经济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庆成.服务地方经济-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5.9.

[2] 张泽.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张天模.高职院校应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专业[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 李佳玲.突出高职院校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 陈华嵩.新办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产业对接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8.

[6]夏由清.高职院校与衡阳地方经济发展分析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7.

[7] 吴应江.走特色高职院校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8] 王儒林.吉林省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吉林日报》.2011.2.24.

作者简介:王菲(1980-),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助教;陈昕(1982-),男,满族,吉林永吉人,助教,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王菲 陈昕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探讨论文下一篇:社区银行对中小银行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