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2024-04-20

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精选9篇)

篇1: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较大难度,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积积性较差.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生物类专业英语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的体会.

作 者:沈丽 Shen Li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 专业英语 互动式教学

篇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摘要】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推动着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通过技能竞赛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毕业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模式

一、前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指出,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并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完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的号召,在专业学科职教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并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但目前从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岗位职责仍不清晰,动手能力较弱等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是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不牢,理论不扎实,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等现象。在教学中如果仍采取传统的“教师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且对专业知识很难理解与掌握,导致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没信心,继而陷入“不懂学、学不懂、不愿学”的恶性循环。俗话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给予配合,进行互动,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就像一场独角戏,教师的授课激情自然也会逐渐消退。

(二)学校各层面不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尤其是文科类专业

近年来,为了抢夺高考生源,提高学生就业率与扩大学校影响力,筹划升本等原因,各高校纷纷重力打造省级重点专业、校内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十分突出,学校的财力、物力及人力纷纷向理工科倾斜,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文科类专业只要有教师和教材就可以进行正常教学,教师口才好,会说就行,至于实践可以等学生去到实习企业再见习,再锻炼,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三)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由于民办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的学生学费,办学资金非常有限,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一线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这对教学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再者,许多年轻教师来自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没有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或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困难。

(四)教学模式落后,实践条件严重不足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会建设校内实训室,但由于前期实训设备(实训软件)投入成本高,后期实训材料及维护成本高,加之专业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室的使用率偏低,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考虑到自身利益,一般也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地教学。因此,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展开。而校内实训主要以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论述等简单形式进行,或通过模拟专业软件进行综合实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性不高。

三、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措施

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实践教学任务化,模块化

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校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协商制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或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开设实践课程,对每一门课程的增减、学时分配等都做到认真斟酌,仔细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形式展开,打破传统章节式逐一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教师与同学,达到掌握该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与技巧的目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与协助。实训依次采取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模拟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各模块之间相互补充,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或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主线设计,将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与,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竞赛项目达到实践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对企业岗位职责与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将来毕业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竞赛是以相关软件为支撑,学生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就必须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自觉学习请教。一方面,学校积极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室,如茶艺实训室、企业资源综合管理实训室(ERP)、酒店管理实训室等,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建立规范化的实训室规章制度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岗位需求,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专业师资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企业经验缺乏或不足,在实践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学校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我校进行专业讲座,与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对学生的技能竞赛活动给予点评与指导。此外,我校还聘请优秀院校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优化我院的师资结构。

同时,学校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专业培训,外出学习,考查与进修,每年的寒暑假期间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地锻炼,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学习企业的最新技术、行业要求与管理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骨干教师。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从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中选拔,之后采取“一老带一新”的方法,让所有的专业教师都参与到技能竞赛活动中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

(四)健全技能竞赛机制

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技能竞赛教学模式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而技能竞赛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是以和谐的竞赛氛围与长期的赛前培训与引导为基础的。

1.成立技能竞赛指导小组。技能竞赛小组成员主要由各教研室主任构成,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赛前指导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模拟竞赛成绩综合挑选出成绩优异、态度积极的学生进行赛前指导培训,进行各个模块的专项培训,加深各环节竞赛项目内容的理解,进而加强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

2.成立技能竞赛领导小组。以教学副院长牵头,负责整个学院各个专业的竞赛活动的统筹与规划,制定出每学期每专业的竞赛时间与项目。

3.健全竞赛制度、经费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制定教师与学生的考核与奖励方法。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范畴;学生参赛技能竞赛获奖的可以申请替换学分,作为先进个人、优秀班级、优秀毕业生等考核依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经费保障,一方面保障学生的竞赛经费,主要包括参赛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竞赛奖励等;另一方面设立指导教师专项奖励,按照获奖等级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近几年,我校毕业生整体上来讲,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高。目前,多家企业主动与我院建立了非常稳定的用人关系,增城恒大酒店、佛山美的集团、广州北汽集团等企业定期到我校进行专场招聘会,对管理学院培养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强,到企业岗位后能很快胜任工作。

记得我院院长在学生座谈会上说道:“人要有三吃精神,能吃苦,能吃亏,能吃饭。能吃饭才能有革命的本钱;能吃苦耐劳,尊重自然,敬畏圣人,人的心理就健康;能吃亏,与人为善,人的心灵就健康。”勉励学生在校期间或将来走向社会,都要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同学们如果有了这“三吃”,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我院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管理文化下,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各方面表现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的就业层次与就业率逐年在提高。

(二)教学成效显著

建立专业教学实训室,引导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实践类科研立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获得了广东省大学生创新科技类科研的立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实践类科研立项。

每年组织专业学生参加广东省市场营销大赛、全国企业沙盘经营模拟大赛及校内实践模拟市场大赛等。为了能在技能模拟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积极查找资料,主动请教教师,学生间相互交流,激烈讨论。有的学生还主动联系兄弟学校进行网上模拟竞赛,相互切磋交流,学生们的兴趣与积极性高涨,实践教学氛围也更浓。同时,学生从竞赛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以企业模拟沙盘经营大赛为例,2013年报名参赛的人数仅90余人,最终完成培训30余人;2017年报名参赛的就有200余人,最后坚持完成培训的100多人。2013~2017年期间,共获得各等级技能竞赛奖励10多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以来,我校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能竞赛中产生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又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对口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与学生的一致肯定。同时,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教学主管领导、就业部门领导带队老师实地走访企业,邀请企业能工巧匠进入校园,企业师傅与校内教师共聚一堂,畅所欲言,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大提升,这在历年的技能竞赛获奖中得到体现。

五、小结

通过技能竞赛,我校实践教学有了很大突破,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从竞赛中找到了?W习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在竞赛中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在竞赛中又得到了充分运用,两者结合达到了实践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参赛指导教师也从兄弟院校间的竞技角逐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所在,虚心学习,相互交流并认真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今后,我校将继续探索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践行职业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新技术、新行业、新标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3: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作结构主义, 它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强调以人为中心, 视人为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以主动建构意义 (崔景贵, 2003) 。传统的教学活动, 教师较多的考虑“教”的技巧而较少探索“学”的规律, 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形成了惰性和依赖性。因而教师必须对知识的建构进行设计和组织, 使学生主动参与, 完成知识的建构活动。由于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进行的一种社会化活动, 学生通常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所建立的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局限性, 更不能自觉地去设计学习目标, 并自发地形成更为合理的思维方法和建构起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很好地发挥“启发者”、“置疑者”、和“示范者”的作用。

最近这些年大学的扩招政策一方面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但另一方面也给各大学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其中的主要困境之一就是师资力量的短缺, 这就意味着现有的有限的教师需要教授更多的学生。班级人数的增多既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授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目前减少大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之一。笔者在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采用了师生转换角色的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实践,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实践对象、教材内容、时间安排

实践班级为07级 (一年级) 两个班 (07103, 07106) 。使用的教材是《综合教程》第二册 (何兆雄等, 2004) 。由学生主讲第十单元。每个班各44人。每班按寝室分小组。每次由一个小组派代表为其他学生授课。教师要求该组成员课前做好分工, 包括背景知识介绍、课文结构分析、语言点讲解、设计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课上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讲课, 教师不做过多干涉。授课结束后教师做点评。教师点评采取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非量化的评价。依照建构主义的评价原则, 教师作具体两个方面的总结: (1) 对该小组的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学生的英语表达是否规范、课堂双边活动组织的效果如何。 (2) 对教学内容的总结。这主要是澄清学生讲得不太清楚的知识点或补充学生有可能漏讲的重点。

3. 实践结果

学生授课结束后笔者在07103班作了口头调查, 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活动。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授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个人更多的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扩展了知识面, 课堂上更能集中注意力。由于课前要进行大量备课活动, 课后要补充上课时讲解不透的知识点, 因此大大延长了主动学习的时间。授课同学表示同以往相比, 他们用在课前预习的时间增加了许多。以前做预习只是查查单词, 看看课文大意, 仅次而已。但为了给其他同学讲课, 出于自尊心和为了把握好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他们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突击练习口语表达,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大量课外资料, 仔细筛选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查单词也变得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除了了解该词的意思还注意了该词的各种词型转换形式、该词的搭配形式和与该词近义的一些词的辨析以及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当然还有少数同学表示不太喜欢这种教学形式认为个别同学的授课水平有限, 对某些词语讲得过细, 并且不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听课较乏味。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笔者发现: (1) 学生课上操练英语的时间大大增加; (2) 授课学生采取多种授课形式, 有的两人一同上台讲课, 一人负责口述, 一人负责板书, 从而加大了信息量, 并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3) 授课小组成员课前和课上互相帮助、积极配合, 共同进行教学, 并把老师作为学生的一份子向老师提问, 很好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4) 教师坐在教室里听课, 不仅可以观察到授课学生的表现, 还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仔细观察, 能够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4.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我国外语教学

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通过“满堂灌”的形式, 向学生讲解课程知识, 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时间较少。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根据笔者的体会, 把建构主义教学观应用于基础英语教学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成了中介者, 坐在学生中间, 这种位置上的互动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引发了师生间的互动。课堂上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 表达个人见解的机会随之增多,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 有利于在以后到教学中调整教学重点。

(2) 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 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3)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实现课内课外的互动。在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通过合作、商讨, 主动建构知识, 解释知识的内在联系, 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 从而学会主动思考、发现和探索问题, 学会认知加工, 这种学习方式正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发现式学习”。课前小组成员通过如上网收索、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等各种途径, 研究教学内容, 探索并设计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课上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听课学生的积极性, 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这样的学习把学生在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意义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观应用于基础英语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中, 最根本的一条是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中的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放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毫无疑问,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 如阅读教学、口语教学和翻译教学, 因为所有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过去, 我们许多教师以为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就必然具备交际能力, 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交际能力的本质是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语言应用和创造的能力。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换为交际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此外, 如何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使更多的学生既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 又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 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是外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建构主义理论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參考文献

[1]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Sk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3]成晓光.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4]崔景贵.建构主义教学观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 .[5]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5) .

参考文献

[1]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Sk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3]成晓光.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 .

[4]崔景贵.建构主义教学观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 .

篇4: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分级教学;评价标准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许多学生自幼在家庭内就开始接受“听话”式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养成消极、被动的认知习惯。这对分级教学的实行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可能自己确立主体地位,因此必须借助教师的外因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确立学生在分级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关注各级别学生学习的目的,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的作用。

一、“学生为主体”在分级教学准备阶段的体现

要实行高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须在校园中营造英语分级教学的氛围,对教师、学生进行分级教育的介绍,并尽快确定分级教学方案。当然,首先要把学生按其自身英语基础进行分级。对于学生水平的测试最好选择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掌握。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我们一方面参考了学生的入学成绩,一方面我们在入学后也统一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测试,旨在为分级教学提供一个参考。其次,应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英语的能力分为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英语的运用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目前对于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所以我们也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作为分级的一个参考依据。再次,要对学生进行访谈,无论是成绩还是教师的观察,都不是来源于学生主体自身的。针对不同水平级别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教学策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按分级教学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及时记录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为以后的分班提供一定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如何进行分级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对从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值得发扬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分级教学的态度,并对学生进行测试,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检测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是否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真正提高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分级教学的内容设置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前期的调研,确定英语教学的分级方案,即把学生按照英语基础大致分为三个级别:Ⅰ级是英语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学习习惯较好,基础扎实,成绩优良的;Ⅱ级是智力因素较好,但学习不太用心,学习兴趣有偏差,掌握知识不牢固的;Ⅲ级是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吃力,成绩不佳的。并结合每个级别的特点构建了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分级以及学习评价的分级,并提出了在分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统一的教学目标是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换言之,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级别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1.对于听力理解方面的要求

对于I级的学生,我们的要求较高,要求他们能够听懂内容丰富的、结构复杂的、不同题材的相对较短的真实的有声材料。对于II级的学生,听力的语速上要求稍低,要求他们能听懂中速的内容和结构简单的、不同题材的相对较短的真实的有声材料;而对于III级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能够听懂基本的日常会话,以及一些语言、结构简单,慢速的英语材料。

2.口语表达方面

I级的学生要求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就某个话题与别人进行交流,II级的学生在会话过程中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III级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日常会话。

3.阅读理解方面

I级学生要求能够快速地阅读原版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并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II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能准确地阅读原版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并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III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能够理解日常的应用文及相关的故事类文章。

4.写作方面

I级的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相应字数的文章,用词准确丰富,语法正确,表达的观点清晰。II学生允许有少量的语法和词汇错误。III级学生则只要求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应用文写作。

三、教学评价标准应“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阶段的学生普遍已有6~12年的英语学习经历,这造成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巨大。实行分级教学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英语水平的提高。分级教学的本意是为不同英语基础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合理的服务,而绝不是把学生人为地划分为三六九等,差别对待。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这一点。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之后的考核评价阶段,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针对相应等级的学生而分级的。依据形成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的结果,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在本学期的综合表现,教师应执行有差异的评价标准。各个等级的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效果的心理期待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目标的预期,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细心发现学生为了学习英语而付出的努力和自身所取得的进步,并在第一时间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各个级别的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分级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级教学意义

实行分级英语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真正能力以及实际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统一收集相关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级别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以便符合学生的级别,以此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材料,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逐渐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接受且乐于接受的,所以能够更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在没有实行分级教学之前,教师以一刀切的标准进行教学,教师付出了努力,但是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但实行分级英语教学后,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级评价,对学生执行有差异的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期待,调动各级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项目来源: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年度教研教改系列课题。

项目名称:高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研究。

篇5: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1 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灯塔, 有目标才有动力, 所以, 在第一节课, 我们就给学生强调《 生理学》 是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之一, 只有将基础课学扎实了, 学习桥梁课和专业课时会游刃有余, 融会贯通。 此外, 还要让学生知道护理专业各级各类考试都会有《 生理学》 的内容, 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多数中职护理学生毕业后都要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职高专进行深造, 生理学就是对口升学中必考的基础课程之一, 应该让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要学会、学好生理学, 并付诸于行动。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教学中, 每节课均设置有复习提问 ( 导入) 、学习新课、课程回顾 ( 小结) 、布置作业及预习内容的环节。复习、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是为了督促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 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 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多次的出现和强化, 加深记忆;学习新课期间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提高听课效率, 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或当天消化。 我们在环节设置中增加了预习提问的环节, 可以督促学生课下进行预习, 帮助了解学生自学的程度和效果, 在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疑惑点给予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和消化知识。通过多环节的设置, 力求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所学内容, 并培养他们养成自学好习惯的意识。

3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

3.1 利用思维导图原理展示章节及知识点内容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创立的, 以事物的主题为中心, 呈树状结构分层次展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2]。我们借用思维导图的原理和形式, 在每章授课之初将整个章节的框架体系以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形式表现出来, 并用颜色区别出教学目标的层次, 使学生明了该章知识内容之间的层次和联系及重要程度。 具体到知识点, 也可用思维导图, 用发散性的思维框架将要点表现出来, 并发散出去, 如动脉血压、胸膜腔内压等。 每一章课程结束, 学生复习时, 建议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 有能力的同学可画出自己理解本章内容的发散性的框架并配以自己喜欢的插图, 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复习知识的效率和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3.2 重难点突出, 详略得当

生理学中有些内容较简单, 学生自己看是可以看明白的, 要求学生自学即可。 如白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各生理指标的正常值等内容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来, 要求背诵记忆;而作为重难点的兴奋性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则重点详细讲解, 结合生活实际或临床实例讲精讲透, 达到学生明白, 清晰理解。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既可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亦可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3.3 临床病例渗透

生理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在教学中提供临床病例和护理实例, 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如临真实情景, 使学生在学习《 生理学》 时不再枯燥无味。如讲血管生理时, 就先给学生展示高血压病的病例, 进而引出授课内容, 讲完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后, 再对病例进行详细地分析, 从病例中学会如何记录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等。如此, 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期学以致用。

3.4 结合日常生活, 提问启发式教学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科学, 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可以合理设置问题,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思考, 在问和答的过程中, 能促进学生大脑的活动, 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绪论中设置“ 人的生命活动有哪些表现?”;在学心肌的生理特性前设置“ 为什么心脏的活动是心房先收缩, 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再收缩?心肌的活动为什么不能像骨骼肌一样发生强直收缩? ”;在学习肺表面张力前引入“ 为什么露珠呈球形”等问题, 启发学生发现或研究这些问题的结论, 唤起求知欲望, 带着问题去学习。

3.5 课下分组自学, 课上主讲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基础理论能够解释某些疾病状态下的症状和体征, 具有一定的严密推理性,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推导。如内分泌章中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表现之间即可用这种原理进行推导。 于是, 在讲该部分内容前, 先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分组并利用课余时间翻阅教材、书籍、手机百度或图书馆查阅甲状腺激素异常时的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 用于给同学讲课。 上课时让各组学生代表上台来讲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异常导致的疾病体征和症状, 老师在旁边进行修正或补充。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的预习工作落在实处, 锻炼并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3.6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已广泛地应用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 通过动画、视频、图片等的展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但仅用多媒体教学, 也有一定的缺点。 如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动画或视频过程中不能准确暂停或缓慢动作来展现让学生重点观察的内容等。 因此, 章节题目和一些有相关联系的重要知识点在黑板上写出来, 并与多媒体内容相呼应, 不仅能方便学生对知识框架体系的认识, 还能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如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可在多媒体上显示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而在板书上展现动脉血压形成的内容, 方便学生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对比和记忆, 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来做“ 连连看”, 将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和影响因素相连线匹配。 如心的泵血过程, 动画过程较快, 学生不易观察, 故将心泵血过程的各环节, 尤其是瓣膜的开闭、血液的流向等在黑板上画出彩图来表现, 加深学生印象。 (下转第64 页) (上接第59 页) 3.7 专业课程中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护理专业的学生最终要成为白衣天使, 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 结合心的泵血过程, 要求学生像心脏一样勤勤恳恳, 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讲刺激三要素时给学生强调打针时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 学会关怀患者。在学习血型知识的过程中, 如果血型鉴定错误或输错血液, 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强调学生在工作中必须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3.8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 渔”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授生理学, 目的都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打好中职阶段的学习基础, 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交给学生学习名词的技巧是找到关键词。如兴奋性是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 能力或特性”就是关键词, 说明兴奋性的本质是一种能力或特性, 这种能力是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能力, 逐层地进行限定之后, 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兴奋性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 交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 笔记贵在精简, 把重要的内容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下来, 节约时间重点来听教师讲解的难点内容。课下再对笔记进行温故, 重新整理, 不明白的再找老师请教或其他同学的帮助。

4 小结

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采取多种措施,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 使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摘要: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 为了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效果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观念,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采用利用思维导图原理图像展示章节及知识点内容;重难点突出, 详略得当;临床病例渗透;结合日常生活, 提问启发式教学;课下分组自学, 课上主讲;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专业课程中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等多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以期达到学生会学会、能自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生理学

参考文献

[1]刘博, 马艳玲.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0) 223-224.

篇6: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主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4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探寻课堂教学的互动着力点,精心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英语学习互动,进一步发掘学生在课堂上多向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让英语课堂教学获得切实的效率提升。

一、让课堂弥漫现实气息,在生活场景中实施互动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为语言类的英语教学活动,更离不开现实生活场景的支撑,只有当学生能够置身于相应的对话情境中时,他们才会获得更直观、更真实的语言学习体验;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互动才会更为活跃。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语言学习环境,让课堂弥漫真实的生活气息,那些单词、短语以及语句等就会变得生动而又鲜活起来,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展开互动和交际,获取这些基本语言单位的确切含义,才能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如在教学“excuse me”这个词组时,有部分学生对该词组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对不起”这个意思之上。为了帮他们完善对该词组的理解,教师创设了两个生活场景——场景①:Mr Smith said to a stranger at a bus stop, “excuse me ,does this bus go to the railway station?”场景②:When Mr Smith stepped on my foot, he said to me, “excuse me!”组织学生模拟这两个场景,扮演史密斯先生进行对话互动,使学生意识到“excuse me”的另一层含义,即在与陌生人对话时引起对方的注意,现实场景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让课堂流淌欢乐音符,在趣味场景中实施互动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興趣”(皮亚杰),课堂上积极活跃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充足的兴趣之上。追求互动氛围的趣味性,让课堂上洋溢着欢声笑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使学生乐于在互动中进行语言的反复训练和强化,摆脱传统课堂交流活动中的枯燥、乏味。教师要避免互动形式的机械和单一,适时地调整互动的方式和节奏,积极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增强互动的趣味性,在轻松、活泼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欲望。

三、让课堂形成协同氛围,在合作场景中实施互动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客观的差异性,教师应当尊重这些差异并将其视作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差异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式互动,使课堂形成协同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整体参与的良好局面。在合作场景中的互动学习,既能让部分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敢于在群体场合表达的勇气和能力,也让另一部分学生在倾听和观看中获得观察力和评价力的发展。不同的定位和差异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让互动在协同氛围中愈加活跃。

随着教材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生动,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以短剧、小品等形式进行表演。如在教学《Detective stories》时,教师抓住学生对于侦探故事的喜好,以五人一组,分别扮演侦探和嫌疑犯,列出一些问题,由一名侦探向其他四名嫌疑犯提问,为每个嫌疑犯建立档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以及最佳创新奖等等,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群策群力,甚至想象、发挥出教材所没有的情节内容。

四、让课堂凸显知行合一,在实践场景中实施互动

语言学习只有在实践和运用中才能真正获得内化,因此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必然离不开实践性的场景设置。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水平,教师应当将视角从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进行延伸,将课内、课外的实践体验糅合在一起。结合学生的自身学情和学校实际,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社团、校园广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的作用,让学生在各种英语实践活动中展开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互动需求,在实践场景中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英语演讲比赛”“影视赏析会”以及“英美文化小讲座”等活动形式,展现学生的听力、会话等能力,并在活动中组织学生以评委、嘉宾、讲师等角色展开互动。这大大拓展了学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要使得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活动真正发挥实效,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互动氛围的营造,还是生活的引入和课堂的外展,都要紧密扣住“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旨。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地凸显学生的互动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更多时间、更多机会展开英语的语言交流和交际实践,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绽放出越来越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篇7: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近些年来, 独立学院这样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迅速发展。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独立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上面临着不同于一般高校的特殊困难, 怎样在独立学院开展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话题因此应运而生。

一、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 我国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支配下,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授”为中心, 而且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缺乏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实为英语教育的悲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即懂外语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且近年来, 用人单位在就业面试中往往要考查应聘者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和罗杰斯 (Car Rogers)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指出有意义的学习都源自学习者本人, 提倡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出发点组织学习。为了让学习发生, 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重塑知识与技能, 而不是单纯地从外部资源获得技能与知识。

(2) 建构主义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力和机会。建构主义与以往的教学理论的差别在于以往的教育理论着眼于“怎么教”, 而建构主义则着眼于“怎么学”。

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 更新教学理念, 调整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对教师在课堂中掌握绝对的控制权, 但这并未否定教师的作用, 反而教师的角色更多, 作用更大, 因为教师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困难提供帮助, 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当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更是学生的评估者、排难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实践者、完成者, 需要在教师的指引和鼓励下、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沟通、主动应用、主动完善,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改革之后, 很多高校课堂教学基本都采用了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多媒体网络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媒介。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 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能有效减少教师板书时间, 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 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 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

(3) 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独立学院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这将引起很多的弊端。所以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专业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因此, 给教师提供一些专业培训的机会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可定点向一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学习, 邀请专家来传授改革经验, 派送教师前往先进单位现场听课或实地学习。教师自身也必须去了解与语言教学相关的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理论, 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Nunan, Davi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Richards J C, Rodgers T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吴瑞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篇8: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生主体 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运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进行交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运用,注意让学生在英语的交际实践活动中发挥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确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需要不断在新的水平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改变课堂管理方式,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学生互动进行语言交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创设各种情境促进新旧知识交替,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在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尊重学生,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增强责任感,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测试成绩往往被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次期末考试常常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既不客观,又过于绝对化,如果运用不当,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造成伤害。而在主体化英语教学模式中,注重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知识性测试和智能性测试相结合,总结性测试和过程性测试相结合,总的概括为外部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种。

外部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注意评价的指导性、启迪性和激励性,教学评价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解剖自己,认清自己的特点、能力、兴趣,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修正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多媒体可以创造一个多通道和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多媒体在信息呈现形式和内容上较一般的文本方式有很大的进步,它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给学习者提供了多感觉通道、多表征形式的语言刺激。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还可改变英语学习的单向灌输的现象。在提供大量多通道语言输入的同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输出、交流的机会,并进一步地进行及时反馈。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建立的多通道与交互式语言学习环境将有效地整合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自然的语言素材,为有效的英语学习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

其次,多媒体应用于英语教学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对被动的地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因此,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主地决定个体的学习进程,自由地选择各自的学习策略。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形成了学生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直接依赖,使教师由过去的语言素材提供者变为语言环境和资源的组织者、语言学习的激励者。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迅速有效地从网络探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主体化英语教学模式的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而要想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就要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正是这样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篇9: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生物类专业英语中的实践

一、“以学生为本”是高等教育价值的根本取向

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 其核心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中, 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求学校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体现学校教育的公平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 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求, 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共同趋势, 是学校育人的永恒追求。

二、“以学生为本”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 不论从学校数还是从在校生数都已在高等教育中占半壁江山, 但是高职要想办出特色, 创造竞争优势, 确保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就要着力在办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数学 (注:本文中的“数学”泛指高职各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经济数学》、《工程数学》等)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对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其特别的重要意义。

从1999年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大招生规模, 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上升到2010年的25%, 高校录取率也快速攀升, 许多省份2010年的高校录取率已接近90%, 高职院校作为高招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 录取分数越来越低, 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 200多分的录取线已几乎是零门槛, 这些学生通常数学基础特别薄弱。我校对2010级新生进行入学水平测试, 采用2009年福建成人高考数学试卷, 去掉部分难题, 构成满分100分试卷, 结果40分以下占80%, 90分以上仅占1%。

面对这样的生源现状, 如果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 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 依照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去要求这类学生, 必将徒劳无功, 达不到育人的效果。

三、“以学生为本”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 转变观念, 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也是高职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这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已成为人们进入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敲门砖。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的深度与广度的差异虽然是较大的, 但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却是共性的, 如要求走向社会的人, 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 能分析情况、归纳总结、综合比较、分类评析、概况判断的工作方法, 实践生产者、科研工作者, 特别是决策部门的工作人员更需要逻辑论证、严密推测的科学方法与工作作风, 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熏陶、训练中得以培养的。”[1], 数学已成为劳动者必备的文化素养。但是, 高职数学教育却越来越不被重视, 甚至有人建议高职可不开设数学课, 这主要是目前高职数学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如教学内容偏深、偏旧, 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唱独角戏, 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缺乏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机会;教师较多关注知识、运算和推理技巧, 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这样, 就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 高职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 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2],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 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维体操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想的培养可以使人明辨是非、条理清晰、处事简约机智等, 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与品格。正是由于数学思想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使得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从高职人才培养任务的高度, 重视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 重视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 把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教学案例]:在经济数学教学中, 矩阵这一章往往因其枯燥、计算繁杂让学生望而生畏。笔者在矩阵的教学中, 采用了“重分析应用, 轻繁杂运算”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提出一个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问题:

“某服装企业想承接某中学的校服生产订单, 学校要求提供8套男生装和10套女生装样品, 每个男生的服装需面料1.5米, 里布1.2米, 装饰带3条;每个女生服装需用面料1.8米, 里布1.5米, 装饰带2条。已知面料每米20元, 里布每米10元, 装饰带每条5元, 制作这批服装共需材料费多少元?”

1. 首先把以上数据制作成表格, 使问题变得清晰、简约。

2. 把以上表格转换为矩阵 (把问题数学化) 。

服装样品总数矩阵:A=[8 10];

用料单价矩阵:引出矩阵的概念 (包括行矩阵、列矩阵等特殊矩阵)

3. 如何计算材料费。

方法一:算术计算:

材料总费用= (1.5×20+1.2×10+3×5) ×8+ (1.8×20+1.5×10+2×5) ×10=1066 (元)

方法二:用矩阵运算:

材料总费用=A (BC)

引入矩阵的运算及运算法则, 讨论矩阵乘法是否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

然后组织学生计算几道典型矩阵运算题, 以加深对矩阵运算的理解, 还可结合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向同学们介绍mathlab等易学易用, 功能强大的数学计算软件, 使学生对当代计算机技术在数学中的广泛运用有进一步了解。

4. 讨论。

学习矩阵有什么好处? (清晰、简约、可批量处理等) 举几个用矩阵处理日常问题的例子。 (发动学生去查资料, 设计案例, 下次课由学生上台讲解)

(二)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学生为本”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后人根据《论语》中孔子教育学生的事例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朱熹《论语集注》:“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 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由来, 意思是, 人有禀赋差异, 要因人而宜, 施行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还是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来要求学生, 就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就会失去教育的公平性, 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如下做法。

1. 整体降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难度, 另设“数学提高班”, 利用晚上时间上课, 对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入探究, 由全校学生自由选择听课学习。

2. 把同一个专业 (或相近专业) 的两个班级安排在同一个时段上课, 由同学自行选择A班或B班, A班教学要求比B班略高。

3. 转变考核、评价方式。一是把“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 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讨论发言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占总成绩的50%~60%) ;二是把“标准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 不同基础的学生, 评价标准不同, 只要有进步, 就给以奖励、加分;三是把评价范围从“单一的知识性领域扩展到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身心素质等多领域”, 关注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种弹性化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 有自己发展的方向。

(三) 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 高职数学教育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体系。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 股票、保险、房贷、利润计算等涉及数学的经济问题已大量出现在普通百姓的身边,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更加重视运用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体会到, 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数学。

教学案例:在经济数学“导数在经济中应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教材的例题往往偏难且与日常生活结合的不够紧密, 让学生感到高深莫测, 缺乏实用意义, 笔者通过下面案例实践教学, 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某同学勤工助学利用晚上时间销售某电子产品, 起初他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 每天可销售100件。后来他觉得生意不错, 就想用提高销售价格的方式来增加利润, 但该同学发现售价每提高1元, 每天的销量就会减少10件, 请同学们帮他算算, 售价提高到多少时, 才能使每天获利最大?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首先要让同学明白, 提高售价确实是增加利润的方法之一, 但价格的提高往往导致销售量的减少, 从而减少利润。现实中随处可见此类同一领域各要素之间存在损益的矛盾, 如何选择要素的比例, 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以期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是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利用函数极值的原理可以解决此问题。

1. 先写出销售价格X与每天所得利润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意, 售价提高到X元时 (X>10) , 每天销售量就会减少10 (X-10) , 则每天的销量为:100-10 (X-10) =200-10X, 每天所得利润:Y= (X-8) (200-10X) =-10X2+280X-1600

2. 求利润Y的最大值。对利润函数Y求一阶导数, Y'=-20X+280, 令Y'=0得唯一驻点X=14, 根据函数极值原理和问题的实际情况, 14元就是利润取得最大值的销售价格, 此时每天的利润为Y=360元。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 人们往往需要根据各种条件约束做出最优化选择, 而此时数学思想的运用将有助于选择判断的合理化, 高效化。“在探索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当然需要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 但更多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 以便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周围的实际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从而预测出事业发展的前景, 决策下一步的行动, ……可以说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思想这方面的作用。”[1], 这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案例,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端正学习态度, 谋求主动发展。

四、结语

以学生为本是时代的要求,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 “生本教育”理念已在全世界教育领域广泛传播和践行, 然而, 我国由于受“师道尊严”等传统文化的影响,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导、以大纲为标准”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许多教师和学生中根深蒂固, 要打破这种传统观念, 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 道路还十分艰巨,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仅当抛砖引玉, 要全面贯彻“生本教育”理念, 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需要全体教师从我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 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 为学生的成才着想,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 形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有助于完善人格塑造, 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沈文选, 杨清桃.数学思想领悟[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2.

上一篇:爱向你传递初中作文650字下一篇:寒潮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