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实践

2022-10-09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简称TBLT) 是20世纪80年代由Prabhu (1987) 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 Nunan (1989) 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Jane Willis (1996) 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 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目标要求,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提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知成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 笔者非常关注任务型教学, 在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融入到大学听力教学中, 在桂林工学院06级两个班级进行实践研究, 探讨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

Jane Will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1996)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 (pretask) 、任务环 (task-cycle) 和语言点 (language focus) 。

前任务 (pre-task) :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任务环 (task-cycle) :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三个部分组成。 (1) 任务 (task) :学生执行任务, 老师监督。 (2) 计划 (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3) 汇报 (reporting) :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老师充当主席的角色, 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语言点 (language focus) :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2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实践

根据Jane Willis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在任务型的听力课堂中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Pre-listening Task, Task-cycle和Post-Task。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力第一册第一单元

Talking about Studying English为例。

2.1 Pre-listening Task

Task1:Arrange the students in pairs and ask them to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1) When did you start learning English?How long have you studied it?

(2) Do you like English or not?Why?

(3) What is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English for most people?

(4) What do you thing of English?Is it interesting or boring, difficult or easy?Give reasons.

(5) Have you ever listened to English broadcasts?If you have, what programs have you listened to and how often do you listen to them?

这是一个导入任务,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来讨论该话题,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听力文章的理解提供信息提示。

Task2:让学生通过学习生词与句法结构活动来帮助他们扫清所听材料中的生词障碍, 适当呈现即将出现的内容, 从而相对降低听力的难度, 消除学生听前的紧张心理, 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单个的生词和句子吸引到整体内容上, 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Task-cycle

Task3:教师在听前指导学生快速地阅读每一选项, 再结合课题等其它线索进行分析、归纳, 对马上出现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听, 根据录音迅速准确地抓取信息, 正确理解。通过听第二遍, 了解具体信息, 完成填空练习。

Post listening Task

Task7:Play the tape 3 times and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 after the recording.

Task8:Ask the students to role-play the dialogues.

Task9:Select one or two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

3 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

3.1 实验目的

教师在听力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 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提高学生的听力策略, 鼓励学生使用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听力的兴趣与内在动机。

3.2 实验对象

在笔者所执教的桂林工学院, 非英语专业新生在入学后进行分级测试, 根据分数分为英语高水平班和英语低水平班, 笔者所教的两个本科班是低水平班级。在经t测试检验后确认两个班没有明显差距后将一个班定为实验班 (class1, n=44) 和另一个班为对比班 (class2, n=44) 。

3.3 实验过程

本实验由定性和定量分析组成, 实验时间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6月。实验班的学生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对比班用传统教学法, 两个班均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听力课本第一册与第二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每两周两次听力课。在实验前, 对学生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 该问卷包含学习态度、听力技巧、听力频率。在使用任务型教学一个学期后对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 该问卷涉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感受、态度与所受的影响。然后, 笔者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主要来源:

(1) 使用任务型教学前、中、后进行听力测试, 以确定受试者的听力能力;

(2) 受试者实验前, 后访谈。

3.4.1实验前、中、后的任务型听力测试

为了了解学生的听力能力, 笔者在2006年10月对两个班的入学分级听力试卷进行了分析, 并将此次考试成绩作为实验前测, 测验结果在表1表示出来。从表中,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是不容乐观的:实验班超过88.7%学生不及格, 最低分数为4分;对照班中超过90%的学生不及格, 最低分数也为4分;根据t测试检验, 两个班没有明显的差异, 实验班的平均分只有8.25, 对照班的平均分为8.27, 总分为20分。

说明: (1) 前测成绩选自入学分级听力考试成绩。

(2) 中测成绩选自第一学期第一册听力期末考试成绩。

(3) 后测成绩选自第二学期第二册听力期末考试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我们首先调查了影响学生听力因素, 以便我们调整教学方法。因此, 我们在2006年9月中实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听力20个问题。问卷收回以后, 所有的答案经细心分析, 分析结果将在表2的前测和后测中表现出来。

前测结果表明, 实验班的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2.35和8.25, 对照班的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2.42和8.21。统计表明在试验班和对照班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中测结果表明, 实验班的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2.58和9.91, 对照班的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2.41和9.21。后测结果表明, 实验班的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2.73和11.71, 对照班的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2.36和9.82。

根据表3, 对比实验班与对比班, 前测、中测和后测的平均值分别为0.045, 0.705, 1.89;显著性概率在前测为P=0.900>0.05, 因此结论是两组方差差异不显著, 即在听力前测中, 实验班与对比班没有明显差异;显著性概率在中测为P=0.000<0.05, 因此结论是两组方差差异非常显著, 即在听力测试中, 实验班与对比班差异明显;显著性概率在后测为P=0.01<0.05, 因此结论是两组方差差异显著, 即在听力后测中, 实验班与对比班差异明显。

4 结语

在使用任务型教学一年后, 笔者发现任务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听力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 根据不同的听力教材设计不同的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就感, 实现自我价值。

摘要:本文尝试在听力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笔者所执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实践研究, 探讨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 Jane Willis’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Longman, 1996.

[3]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 Prabhu, 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A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茶园绿肥生物产量及其对耕层土壤的影响下一篇: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