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1

古今中外, 任何成功的学习, 有效的学习, 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如何上好基础护理学这门课, 让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二:第一, 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第二, 学习者本人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 有意义学习才能产生[1]作为护理教师, 如何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护理学教学中, 使教学活动新颖、活泼,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对如何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一点体会。

1 运用组织者策略, 寻找认知停靠点

根据奥苏伯尔学习理论, 课堂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影响, 获得明确的概念, 教师要大量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2]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应该在学生“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 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识切入点, 创设旧知切入点, 第一要找准旧知。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复习旧课, 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为学习新知找到最直接的旧知。第二要温故知新。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不能机械地重复, 而要从不同角度, 增添一些新的“信息”或“问题”, 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半坐卧位, 适用于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有利于向站立过渡时, 可先复习静脉回流的因素——体位和重力, 结合讲授为什么不能让一个体质虚弱, 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改为直立体位, 可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理学旧知, 体位突然改变, 重力作用使血流大量於滞于下肢, 致回心血量骤减, 心输出量锐减而动脉压突然降低, 这对于长期卧床体质虚弱的病人势必造成脑缺血, 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 导致事故发生。这样所要学习的新知, 学生已能触类旁通, 否则这一新知识的学习便只能是机械地进行。

2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培养情感激发点

有意义学习的第二个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谓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和心理倾向, 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有意义学习心向表现为学生乐于学, 主动学。德国教育家第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要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 兴趣浓厚, 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 情绪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备好课前语, 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应用典型的病案引入, 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病案作为课前语或设置悬念, 促进学生迫切产生学习欲望。如:在卧床和安全的护理这一章节中结合临床病例“一位初生3天的健康男婴, 家长怕宝宝头睡歪了, 让其仰卧位睡觉却因婴儿溢乳, 没及时发现而窒息死亡”。这种活生生的临床实例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该采用什么体位?为什么婴儿呕吐会造成窒息?使学生懂得护士做责任重大。在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时引入本课主题的学习。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景, 学生兴趣浓厚, 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3 重视学习的主体, 展开学生思维点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 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 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所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输液反应一节中结合临床讲述了一位12岁男孩, 阑尾手术后因输入液量过多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致死的例子。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经常性的课堂置疑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方法。学习没有一点压力是不行的, 课前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压力, 以迫使学生主动学习。经常提出一些灵活性的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但灵活的综合性问题不易回答, 必须注意边问边启发诱导。

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验课多, 实验课是培养和发挥学生思维的一个好场所。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对此重视不够, 护理操作老师按步骤示教, 然后手把手辅导, 学生依样画葫芦, 导致学生机械的学习, 如鼻导管给氧操作中经常有学生提问, 是该先量插管长度还是先润滑导管等等类似问题。我们认为教材中的操作步骤不是机械教条的, 在不违反原则前提下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能够改变, 尽量给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教学中我们欣喜的发现护生的手很巧。如约束带的使用, 有人床的更换, 药液的配制方法都胜过老师和临床护士, 学生在展示充分的独立的思考过程中, 常常能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实际上也就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 自我思考, 自我创造, 自我表现的机会。

4 营造人文氛围, 抓住心灵交流点

有意义学习过程是一个涉及老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 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 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祥和、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 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亲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 只要学生能回答其中正确的一点或学生能主动上台回示操作, 就要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赞扬, 赞扬带来成功喜悦的情绪, 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3]。

总之, 认知停靠点解决了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了想学的问题, 展开学生思维点解决了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决了乐学的问题。有意义学习是一种发展人的学习, 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摘要: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简要介绍了运用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作指导, 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护理教学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40~99.

[2] 刘义兰.现代护理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9:50~52.

[3] 张希琴.建构主义理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8, 2 (6) .

上一篇:医学类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下一篇: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