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2023-01-11

进入21世纪,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1,2], 计算机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基本工具与手段。然而刚入校的大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非常大[3], 因此作为面向全校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应当需要进行调整与改革[1], 以适应培养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此,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我们尝试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并于教学中实施[2]。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教学, 提出并实施了因材施教, 多渠道、多方式的教学方式[2], 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 满足社会对对我们医学类专业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要求。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础, 提出了一些关于医学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1], 以供参考。

1 关于目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三环节

1.1 改革一:

了解入学新生的整体计算机知识水平, 因材施教, 完成本科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近年来新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计算机不再是零起点。但同时,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而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农村的计算机教学相差很大, 甚至有小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可以在新生入学后, 组织一次计算机水平考试, 在了解学生计算机水平后, 把学生按知识水平分为三类:较低的学生划为一层, 中等的为第二层, 较高的为第三层, 分别设班, 分层次教学。

对第一层的学生采取一定课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集中补课, 使其能在较短时间跟上第二层同学。

对第二层的学生进行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对第三层的学生, 可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程, 而对这些学生进行选修课教学, 满足其继续学习的需求, 可以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自动化软件高级应用”等课程。

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停留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个层面上,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水平差异, 基础好的同学对“Windows+Office”的内容兴趣不大;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感到内容多、难度大, 知识无法及时消化。针对这种情况, 目前的解决方法如下:

1.1.1 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模式

网络的普及为我们在网上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我们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统一搭建的网络平台, 将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集中教学力量, 使得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内可以自主学习, 大大增强了学习时间的弹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加强上机实践和实验课教学环节

我校计算机基础考试是全省统一考试, 尤其是一级, 采取无纸化考试。我校网络中心机房和教研室机房都建立了开放的机房, 为学生提供上机学习的场所, 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课教学, 主动走到学生中间, 与同学聊天、谈心,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鼓励、提倡学生向教师多提问题, 以这种人性化管理方式, 激发学习积极性。

1.1.3 教学方法多样化, 激发学生积极性

我们既要考虑如何教给学生已经概括的知识点基本经验, 又要考虑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这些知识;既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获取已有知识, 又要考虑指导学生如何构建知识, 怎样主动讲计算机知识与其专业知识相结合。讲课时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讲一些最新的科技知识, 了解计算机的对科技发展的巨大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 喜欢计算机知识,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2 改革二:

开设多种二级课程, 完成本科第二学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目前我校第二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VFP程序设计”为主, 对全校学生采用统一的授课模式和教学大纲, 介绍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视图和数据查询的方法, 以及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思想;并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实行教考分离, 这样, 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有比较客观的评价, 可以促进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有不同的要求, 也有各自的兴趣, 虽然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可是很多情况下离不开计算机, 他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 利用计算机工具来开展工作。所以, 我们设立多种大学计算机二级课程, 让老师和学生根据专业需要, 选择其中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

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计算机教学规定以及各自计算机水平考试大纲分别制定。可以增加开设的课程可以有:

(1) “C程序设计”, 其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掌握编写和调试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掌握其通过编译、连接得到可执行的目标程序的过程。[4]

(2)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是为了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和编码方法, 能够利用VB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 具有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程序语言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5]

(3) “网页设计与制作”, 本课是集于理论与实践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初步掌握制作网页和建立网站的技术。理解H T M L语言;会使用FrontPage或Dream weaver等软件制作简单网页。[6]

(4)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是一个关系数据管理系统, 主要介绍了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和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Access的开发, 并能利用它的向导功能方便、快速、简单地设计出一个数据库系统。[7]

以上这几门课程, 现在都有老师在进行选修课教学, 有教学经验, 所以开课教学方面没有问题。而且这几门课程也是全省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二级考试科目, 一样可以使用统一的标准测试;同时, “VFP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的科目, 通过必修课的学习, 有利于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拿到证书, 有利于以后的就业。

1.3 改革三:

开设一些学生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高层次地应用软件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

在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级、二级教学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设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一些软件的高级应用的选修课, 如“Office高级应用”、“Photoshop软件的使用”、“Flash软件的使用”等, 甚至可以开设一些计算机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 为同学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打好坚实基础, 例如,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应用基础”、“操作系统概述”等计算机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

2 结语

我们目前已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对部分班级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按照本文的做法, 做了改革尝试, 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过, 由于我校是医学类院校, 绝大部分学生是医学类专业,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也是以公共课程为主,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特点, 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认真的教学态度, 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使得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地提高,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既懂专业又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

摘要:计算机是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基本工具与手段, 面对刚入校的大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差异大的特点,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提出并实施了因材施教, 多渠道、多方式的教学方式。对医学专业的计算机课程, 从教学观点、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掌握情况来看, 这种改革尝试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内容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德刚, 等.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析[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49~253.

[2] 王虹, 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77~279.

[3] 张丽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设想[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18~321.

[4] 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7:1~3.

[5] 谭浩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7:1~2.

[6] 任学文, 范严.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8:1~2.

[7] 李春葆, 曾平.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1~2.

上一篇: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讨下一篇: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