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创新教育

2022-09-10

语文课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语文课是最富有人文内涵的, 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主要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的;语文科的文学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具有重要意义, 而个性和想象力, 正是创新精神所必须的。因此, 语文教育应该率先打出一片创新的天地。然而, 在放眼现实、回溯历史, 冷静思考之后, 我们不能不认识到, 语文的创新教育, 将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 而呈现不可避免的尴尬。但是无论如何, 创新教育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在语文创新教育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行。

1 尴尬不可避免

1.1 传统文化的顽强阻力

我们的教育现状, 是有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深层原因的。例如, 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的思想是压抑个性乃至泯灭个性的,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而“大一统”思想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上, 是教材、教法、考试等各方面的整齐划一, 事事求同。特别严重的是, 语文科这富有多义性特色的本应最灵动的科目, 也在“大一统”的高压下失去了灵气。中国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财富, 但是, 传统文化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却如影随形般难以避开。在接受古代文化陶冶的同时, 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出世等不利于今天创新教育的思想, 是否也会“随风潜入夜”?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含量的增加, 可能也恰恰给创新教育增加了阻力。

1.2 文学教育的力不从心

文学教育是语文科进行创新教育的独有利器, 我们自然要充分利用之。但是, 文学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利条件。首先, 当今通俗文化、通俗文学“洪波涌起”, 而纯文学则似已“落叶满长安”了。纯文学本身的萧条, 造就了文学教育并非晴朗的大气候。其次, 多方面的原因使中学生的文学阅读量严重不足。再次, 从总体上看, 语文教师本身的文学素养尚嫌不足。繁重的教学工作, 使语文教师无暇顾及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 甚至于往往连原有的文学储存也渐渐蒙上了灰尘。文学教育的愿望是美好的, 但文学教育的尴尬也是难免的。

1.3 语文教师的准备不足

语文创新教育的保障, 是创新型的语文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 才能造就创新的学生。然而, 我们的语文教师还没有为创新教育做好充分准备。首先, 不少语文教师还未确立教学民主思想。创新教育需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语文科因其多义性特点, 更应当容许、鼓励学生作出“丰富多彩的答案”。然而, 传统的“师道尊严”使教师不易接受学生对自己“权威”的冒犯和挑战。其次,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还缺乏创新素质。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依赖教参教学, 缺乏独立思考, 缺乏创新思维品质。有的教师不具有广博的知识,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据调查, 当今中学生阅读的面与量都广于和多于教师。教师要对视野开阔的中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则难免捉襟见肘了。

2 如何有所作为

面对语文创新教育的尴尬, 我们无所作为了吗?不, 新世纪毕竟给予我们创新教育以挑战和机遇。创新教育需要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成功也需要“综合治理”。本文无意作全面的论述, 下面着重谈谈语文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有和可以有的作为。

2.1 改变观念, 大胆放手

语文教师头脑中沉淀着衣钵相传的旧观念, 现在是痛下决心“洗心革面”的时候了。让我们冲破“师道尊严”的“心理障碍”, 褪下老师威严的面具, 代之以平等的微笑。如此, 我们方可与学生平等交流乃至于自由争论。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与发展个性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 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语文教师还应该给学生一种创造的安全感——即不对学生的错误答案作严厉批评, 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进行挑衅。这样, 可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美国的教育理论认为必须永远对学生采取正面鼓励的态度, 这对于具有多义性特点的语文科, 是特别有借鉴意义的。

2.2 发掘“金矿”, “拿来”我用

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有利于今天进行创新教育的“金矿”。如: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 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 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些是我们今天应弘扬的民族精神的核心, 也是构成创新人格的重要因素。“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脍炙人口的诗文, 对创新教育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再如:传统文化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和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 也是我们培养创新能力所需要的。“温故而知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志当存高远”——学生可以从中获益良多。发掘传统文化中闪光的矿藏, 为创新教育所用, 是语文教育应充分利用的“近水楼台”之便。

2.3 巧妙引导, 亲近文学

文学教育的种种困难, 不应挫败我们的信心。中学生正处于多梦时节, 他们天然地和文学亲近——这是我们进行文学教育的信心的基础。进行文学教育, 首先应该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运用各种方法, 进行巧妙的引导。引导方法多种多样, 如“顺势引导”——在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热播时, 在玩游戏机的孩子为了“三国”的游戏而去翻看原著时, 都是引导他们研读原著的大好时机。再如“激趣引导”——讲述文学家及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趣闻故事, 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使学生亲近文学。把一些文学作品改编成戏剧, 以表演的活泼形式走进文学作品。如“渐进引导”——文学园地花木如海。我们可先采撷一些娇美的花儿 (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活泼、情节引人、读来轻松的作品) 与学生共赏, 再逐步引导他们欣赏那苍劲奇崛的大树古木 (经典名著) 。又如“生活引导”——文学教育应该渗透于生活之中,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引发他们少年的诗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绚丽的大自然, 感受春的浪漫、秋的辉煌;引向多彩的社会生活, 关注社会变革, 捕捉多重人性演绎出的各种悲欢故事……

2.4 提高修养, “扩充军备”

语文教师急需提高自己的文化、文学修养, 增加知识储备。语文教师应涉猎文史哲知识 (原有的知识要更新) , 关注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语文教师应努力多读文学作品, 可重新研读中外名著, 以新的视角获得新的感受和发现;关注当代文坛动态, 熟悉新人新作;还应了解通俗文学, 尤其是学生热衷看的流行作品。语文教师要懂点体育, 了解贝克汉姆、乔丹、奥尼尔、姚明。要有点军事知识, 能侃隐形战机、特种部队……语文教师是否应成为“杂家”, 还值得讨论;但若拥有较广博的知识, 那么在创新教育中肯定会更加挥洒自如。

语文创新教育之路一定是崎岖和多荆棘的, 因此, 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作更深入全面的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摘要:语文创新教育, 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又有尴尬的处境。本文主要探讨语文创新教育。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育,文学教育,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东芳, 孙军业.困惑及其超越——解读创新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 3, 1.

[2] 沈宁.点击美国中小学教育[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9, 1.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兴趣下一篇:城口县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