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2024-04-24

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共10篇)

篇1: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是当代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研究的新课题。

物理教学中创新不但表现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还要求将教育的中心体现在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越性,发现原由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思想,力求教育创新,了解创新内涵和在传授知识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不断创新。要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其根本就是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探寻物理教学的新方法。因此,必须从教学者的教育创新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实现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在我国,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以及接受思想教育和意识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物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一般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然而,这种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物理教育方面,实现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首先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强化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的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实施启发性教学,更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不是考试的用具。

要更好实现创新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关键是要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脑海里多出现几个“为什么”,并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观察的本身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和科拉顿分别进行了电磁感应的实验,结果法拉第获得了成功,而科拉顿却错失良机,这就是观察的一个好例子。教师在教学摩擦起电中同种电荷和异种电荷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请三位同学在讲台是演示:两个带正电电荷的关系,两个点异种电荷的关系,两个带不同电荷的关系。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现向自己总结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教授,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3 诱发好奇心理,鼓励质疑提问

人们对问题的探究,往往从好奇开始的,正是由于好奇心,引导着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去探索、去创造。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教学《压强》一节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图钉做成帽大钉尖呢?为什么砍柴时先把刀口在砺石上磨一磨呢?为什么大卡车后面的轮较宽呢?为什么书包背带要做得宽一些呢? 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再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新课的理解,对新知识的运用。如,教学“大气压强”一节时,教师将甲试管装满水,再把乙试管(口径比甲试管稍小一些)放入甲试管,在提问学生:“将它们倒置过来,乙试管会掉下来吗?”学生不加思素地回答:“会掉下来。”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结果观察到乙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会向上运动。这一现象与原知识结构产生矛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

4 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承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恩、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物体与小木板间的摩擦系数。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动的,有斜而上运动的,有在粗糙毛巾上运动的。然后让学生用弹簧秤读数来测出摩擦系数。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落体运动后,由学生分析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提出这些落体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轻的落的慢”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最简单的是将质量差异较大的两块从同一高度,同一时刻释放。听落在桌上的声音是否有先后之差。这样的实验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 训练正确思维,探索发现问题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创新思维可以改变固有模式影响下思考方法,将思维带入新的方向,另辟稀径,探索并发现新的问题,促进了人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学生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探索问题的欲望。使得学生能够思维舒畅、思想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物理教学上,对初学物理的学生,他们对学科的缺乏认识,学法上尚未入门,也无法形成正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解决好“开头难”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对象精巧练,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有趣。在教学中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经过理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结束语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上,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摆脱旧式教学的“依葫芦画瓢”模式,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活泼,乐趣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自我创造,自我研究的欲望。使其掌握独立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用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2: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郭勇 普定县猫洞中学 邮编:562109 【内容摘要】 初中物理课是一门有趣、实用的学科,但农村学生却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以及应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物理教师在素质教育上要花功夫,让学生不为考试而去学习,改变学习动机。物理的实质就是如何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引入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探索的新课题。【关 键 词】初中物理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学科渗透

在教育中一直以成绩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一个尺度,所以“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出现了“懂却不会”的现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将这种教育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创建一种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观起源于二十世纪90年代,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向以“经验、实践、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新人才”的转变。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思想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学校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都能全面、合理、和谐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所在,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人类自身素养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它产生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生存能力、观察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思想品格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等。从根本上讲,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素质教育就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中。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因时代不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是由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重视考试的选择功能,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等。为此,有必要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空间。在课程改革、师生评估、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育应用等方面统筹规划,以科学、规范、有序、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创新教育的开展。

二、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建立物理概念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对生活概念(推、拉、提、压等)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这一本质,“匀速直线运动”、“光滑面” “点光源”这些理想化的过程和模型,就是对生活中复杂的现象和物体,采取条件单纯化编的近视处理后形成的。

1、设疑激趣,以问题为主线 课堂上,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讲述生动的物理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探索问题的求知欲,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物理学中声、光、电、热诸现象本身就能引人入胜。比如: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课堂小结时,提出讨论题:人们常说“下雪暖,化雪寒”,为什么?又如:在“升华和凝华”一节中,提出:冬天的早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教室早读,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有时窗玻璃上会结上一层美丽的冰花。这些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呢?成在室内还是成在室外?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些知识就是从身边的现象中获得的,并且这些知识都非常有用。

2、联系实际,体现出物理的作用

例如: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电风扇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而且要接地是为了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厨房的炉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锋

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等等。利用事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就不会感到物理是神秘的,使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相连。

3、创建图景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形式运演阶段。物理图景从广义上讲,属于物理表象的一种,它也分具象和概象。概象即狭义上的物理图景,它是在头脑中一系列已有的物理图景表象基础上进行加工、独立构想而成的新景象,它能反映物理现象过程的物理本质特征,同时又具有发展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更高一级的意象.物理图景是人脑中形成的关于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的图景,它既是各种简单物理现象在人脑中的表象,也是经过自己思维处理后在脑中形成的模型化的图景。

例如:在讲授新教材《声波具有能量——声能》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图景:声灭蜡烛(教师演示),演示:点燃蜡烛,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远距离吹一下,问,你是否用了很大的劲吹的?用了力气,消耗了你的一些能量。然后教师演示:使用一端开孔的奶粉盒,拍动盒盖,轻松将其吹灭。因此我们说声波也是具有能量的。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直觉的表达出来,同时这些模型本身又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简单生动的印象。只要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仪器,就可以提高演示效果,从而达到增强创设物理图景的目的。

4、以生活中的现象升华为结论

这一环节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关键。指引学生注重身边的生活现象,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效等物理思维方法,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特征,并遵循物理学简洁、和谐、统一的美学原理,形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建立物理学基本规律。

5、巩固与反馈

在概念形成、规律建立之后,教师应及时让学生陈述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并利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来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贝弗里奇曾经说:“确切地陈述问题有时是向解决问题迈出了一大步”。对问题的陈述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学生在思想中搜集已有现象、建立物理概念的有效过程。陈述问题、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固化过程,又是教学过程和学生自身的反馈过程。

三、学科渗透实施素质教育

在学科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结合学科教育,来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应重视学生、教师及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是综合的,人们为了教学的方便把它们分成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几门课程,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虑课程、教材和教学时,不能认为这种课程设置和内容划分以及课时分配比例是理所当然的和一成不变的。

初中物理与语文: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对联、谚语、歇后语、文言诗句等无处不凸现包含的物理道理。“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不降;盘里水冰,冰化水,水温不

升”。这是一副对联,包含的物理道理是熔化和凝固作为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但它们的共性是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温度保持不变。墙内开花,墙外香;好酒不怕苍子深,包含的物理道理都是分子扩散现象。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是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所以金不会被熔化。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几门基础学科中,它的研究对象最广泛,它研究的规律最基本。

初中物理与数学:在物理教学中,每个单元、每节课如涉及到学生已有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熟练,或数学要求与物理要求不尽一致等问题时,都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讲解,降低学习中的难度阶梯,引导学生把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结合起来,达到温故知新之目的。如正反比关系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当八年级学生学到匀速直线运动中有关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时,可先复习正反比基础知识,结合物理意义讲解,便可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中(v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到九年级学生学过正反比函数时再进一步深化物理量的正反比意义,象电学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等,学生就会比较自然地接受和运用。如果学生数学知识不足或掌握得不牢固,或学生对物理中应用数学知识时不注意物理学科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例题讲解,弥补不足。

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途径之一。因为物理学中许多重大课题研究经常需要不同专业的学者承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逐渐增加,在21世纪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学科知识的划分,虽然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但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反而使人们局限于分割的条块知识,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了片面性。另外从高一级学校反馈信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这也是分科教学的弊端。随着各门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层次、用不同方法来研究科学,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培养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宽厚的知识结构,不仅应该有扎实的物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跨学科知识,具有将多学科间知识交叉的授课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我认为:

1、克服了学科间各自封闭、互不联系或很少联系的现象,使学生了解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了学生认知结构中横向结构的融合性,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将大大增加。

3、促使教师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教学上能游刃有余。但要注意:学科渗透中要掌握分寸,避免“喧宾夺主”,教学中找到学科知识的切入点,适当延伸以达到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的目的。不可过分联系,冲淡主题。另外要本着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培养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的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凯声著:《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7月。

【2】成有信著:《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

【3】钟启泉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

【4】沈德立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

篇3: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1.1 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 创新性不足

目前我国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尽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为国家建设和繁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力在很多方面依然是很明显的。尤其是素来有“一考定终身”的高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因此社会和教育部门都把升学作为教学办学的主要评价标准。在传统物理学科的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科的知识。包括各种的公式、定理、实验等内容,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在很多80后的眼里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如今的95后甚至是00后们看来则是不可接受的。如今的学生已经与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融合在一起, 他们需要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掌握新的事物和知识。

1.2 教育思想没有适应时代对创新的要求

在当今时代, 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创新可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高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也可以说, 虽然我们的国家和政府积极地推进创新事业的发展, 但是在教育方面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力度不是很大。这就造成了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1.3 社会对创新教学的漠视

最近几年, 国家积极的推动创新这一理念在社会上的传播和影响, 极大地刺激了社会公众的创新热情, 但是人们对教育行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模式却不是很关系。究其原因, 主要是素质教育发展缓慢, 应试教育依旧是树大根深, 影响深远。社会公众一直把高考作为评判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 这一标准与创新教学策略和模式没有必然的联系。许多的社会人员还会认为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学是很不利的, 耽误了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 而且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此外各地的高级中学也把应试教育作为办学的主目标, 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 积极地鼓励物理教师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进行物理学科的教学和备考。这些都表现了社会对创新教学的不理解和不接受[1]。

2.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推进创新教学模式的措施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自主的把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的融合, 以创新性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知识交流和课堂讨论, 不断地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给学生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中学习, 在动脑的同时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总结, 从而自觉地获取新的知识并且掌握新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这样的创新教学会使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以及易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 通过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 搭建学生认知的平台, 使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其次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走出课堂, 在丰富的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 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新的素材, 组织新的教学形式, 不能在教科书的固有模式中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 教师要灵活教学, 学生才能活学活用,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且学会学习[2]。

2.2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切实的提高教学水平

在高中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推行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但是当下的情况并不让人乐观。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要转变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将塑造学生自主的人格, 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作为自己的职责。素质教育的实施, 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了更强劲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教师必须抛弃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 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发展的。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的影响, 而且处于高中中学比拼升学率的教育背景下, 教师们会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更多关注, 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对喜欢钻研和创新的学生不够重视。注意体现物理思想、概念规律在认识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 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3]。

2.3 采取操作性强的创新教学举措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应用性的措施, 其一是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 比如说多媒体技术, 这种融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方式的应用型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冲击, 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教学信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讲解自由落体和离心力的时候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其二是普及体验式教学,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的进行物理实验, 从合作与亲身体验中理解物流知识, 掌握一定的物理学技能;其三, 教师运用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语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刻高效学习, 比如说在讲解牛顿定律的时候可以设定学生在电梯的上行和下行为特定的教学语境, 用过电梯的同学会很好的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理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

2.4 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创新的氛围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在整个社会形成创新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中, 教育行业的教育创新才有可能实现。从国家的角度来看, 要积极的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以国家的强制力和政府的职能加速这种氛围的形成;从社会群体的角度来说, 一方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另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地打破行业限制和传统的桎梏;从个人的角度来说, 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把每一个可以进行创新的机会。

摘要:物理这一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重大问题。在本课题中, 笔者通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研究, 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中寻找依据, 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 通过在具体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模式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原因,意义

参考文献

[1]何谦.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刘健智.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 2001.

篇4:浅析高中物理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设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物理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物理学知识涉及到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成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创新教育方面应该首当其冲。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注重能力的开发,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将创新教育的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就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物理学史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充分挖掘物理学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的特殊作用,通过物理学史展示人类揭开物理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了解科学大师们的科学创造的思路,从而给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及科学思维的训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物理学史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宣扬日心说,伽利略等人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直至受到教会的不断迫害。在宣判结束时他还在说“地球还是在动呀”;牛顿则大胆地将地面上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推广到天体,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的研究,也是十年磨一剑,才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居里夫妇为了寻找放射性物质,他们在简陋的棚屋里,冒着生命危险,从成吨的铀矿渣中分离其含量仅占百万分之一的新元素。这些举不胜举的科学事例,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也能不断受到熏陶,为其今后从事科学事业打下基础。

物理学习中回顾一段物理学史,再现探索历程,模仿当时物理学家在研究中的深刻思考,在回顾这个观念更替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揭示物理奥秘时那种科学创造的快感与激动,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这实质就是一个领会创新思想,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品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从而全面地实施创新教育。

二、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新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新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要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创新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广泛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教学民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可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我们要改革旧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将课堂营造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再讲《运动学》这一章时,由于本章公式和推论较多,所以可以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在民主的教学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学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中学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学生照着现成的步骤,用相同的仪器,同一种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同一个实验,最后得出同一结论。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大胆改革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不拘泥于现成结论,进行一些创新设计。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分组实验,就可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你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得的信息进行仔细筛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

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勤于发问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不自觉中养成创造性思维,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仰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师教育科研》2009年第3期

[2]李宝华《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 第16期

篇5: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现状;教学方法;改进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僵化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滞后,以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本文针对该专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僵化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滞后,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大多数为80后90后,不喜欢沉浸和满足于文字的阅读,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学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教学内容还应向学生就业倾斜,对于高职专业学生的要求是毕业后能够完全胜任岗位需求因此,该专业教学应改变以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培养具有极强适应性的一专多能人才。

在高职高专美术艺术教育的改进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创造性学习动机,及时引导启发,促进创新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尤其重要创造力是创造者根据一定的目地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个体潜在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阶段美术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美术学习,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进行,而多媒体是可以把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主要能够产生以下两点教学效果。

(一)优美的图文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课堂的气氛有些枯燥无味,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占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独立观察的机会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课堂,有利于诱发良好的情绪和唤起学生的情感相对于美术作品而言,音乐更容易打动人,引起情感共鸣,在优雅的音乐声中,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多媒体集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的信息资源能刺激人的听觉视觉,有利于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易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应当发挥课堂的优势,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交流中发展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和培养某一种技能,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成为学生人生观自信心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者和引路人美术教师也担负着培养各类人才的职责,而美术这门艺术学科,在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人生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课程训练的开始就应把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培育学生的具性思维模式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学生要在学习中学到方法和技能,教育者就应重视教学方法;要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引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已成为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6:高中物理素质教育浅析的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提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减负?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篇7: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许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质疑与创新.比如物理知识构建中常常用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一种完善的科学理论,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是如此,根据新课程理念中的探究思想,学生的探究学习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因而质疑与创新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份.从物理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定律的形成事实上也经历了怀疑、证实的过程,因而今天我们提出让学生以质疑和创新的态度来学习这些知识,并不是没有科学道理.

二、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笔者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重要定理与定律,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从大的思路上看,主要让学生对重要定律和定律的探究中,对于实验思路的确定,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评价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实现在质疑中培养质疑能力,在创新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目标.课例一: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研究.(由于本研究侧重于质疑和创新两大关键词,因而在本课例中的常规教学要求就不再赘述.)这一研究中,学生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力的分解的描述;二是为什么力的分解与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这实际上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学生的观念都是由于教师主导下的重复而生成的,并不是学生的直观认识.于是我们大胆让学生去质疑,而学生的质疑结果其实不外乎两类:一是力的分解可不可以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去分解?二是力的分解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有多少种结果?对于学生这样的质疑,我们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一个力从数学的角度去分解,理论上有无数种结果,但考虑到物理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分析的结果必须接受物理实际意义的检验;一个力的作用中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效果(如斜面上的物体产生压力和“下滑力”两种效果),因此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往往符合实际需要.这样的质疑与分析过程虽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却可以高效地扫除学生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认识误区,从而给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个质疑: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传

统教学中是通过实验来证实的.但一旦我们让学生质疑,学生仍然会有疑问:力的合成与分解怎么偏偏就与平行四边形产生了关系呢?即使跟学生强调“这是实验的结果”,事实上也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于是笔者引领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创新,在研究中我们称之为“头脑风暴”,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基本上是这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问题(教师陈述)平行四边形属于什么学科的知识?(学生回答)因此我们说力的合成与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际上是用什么知识描述什么知识?(学生回答)经过这样的问答之后,下面的任务就交给学生:寻求数学知识解答此物理问题的合理性.结果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就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开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的学生开始研究力的表示(有向线段)与数学的关系,有的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矢量方面.这一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请教数学老师等方式,终于认清了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背后,是数学上矢量运算规则.而这样的认识有什么好处呢?给后来的力矩知识的学习、洛伦兹力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课例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上学生的质疑主要是:自然界中,机械能真的守恒吗?这一疑问看似不合理,其实却非常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众所周知,物理发展史上关于永动机的研究至今也没停止,侧面说明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规律.因此在这一疑问的引导下,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理解.学生的思路也体现出了创新的一般步骤:一开始是寻找正例,结果发现根本就无法穷尽,因而无法完全证明;随后再去寻找反例,即看有没有不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也将搜集的有关永动机的从古至今的研究并整理出来给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反思这一教学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三、研究的总结

篇8: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 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 拓展视野, 孕育创新。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 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进初中物理教学, 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 建立为“创造性而教”的信念,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 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为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好奇心强, 创新意识浓。因此, 只要引导有方, 他们具有的潜在的创新精神和灵感就会被激发起来。

1. 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乐音的三要素一节时, 我首先找一位坐在教室前排的同学说任何一句话, 同时让教室后排另一位同学面向后黑板听是谁在讲话, 教师适时地问:为什么?使学生整节课都带着问题听讲,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教师做有心人,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同时, 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 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包装, 隆重地介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 也是创新的起点。作为教师, 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1. 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 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 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 克服一定的困难, 才能发现问题, 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物理学发展史上, 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 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 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 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 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 教育学生要做到观察的有心人, 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2.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 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史上因观察不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举不胜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 结合观察练习, 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3. 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 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提供观察的实例,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并且对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对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应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看作是“有想法、有个性”的人, 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 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事实追根究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 探究真相。不满足教师的讲授和物理课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与方法, 不满足现有的手段和途径, 乐于寻求捷径和佳途。好冒险, 学会猜测, 并有面对被批评的勇气, 敢坚持己见来应付未知的情况。爱动手, 爱将头脑中的创新或见解构思出来, 亲手自做使之具体化。

四、要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作用,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内容

在物理教学中, 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 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 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科学家、发明家们是怎么想到的, 他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 如果是你, 会怎么想, 会怎么做。让学生不仅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 还要更多地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 成功的历程。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的“顿悟”、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 法拉弟十年的坚持不懈地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篇9:浅析初中物理中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让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3转变教师角色,使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这样就是确定研究方向。

4.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4.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以帮助。

4.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4.5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清理思维线索。

5充实课外活动 ,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篇10: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对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设计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有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策略,提升实验的时效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物理实验的详细演示,可使学生通过现象逐步地去认识本质,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从创新性的角度切入实验讲解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引起学生的操作兴趣。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课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切入的方式。教师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开始的时候讲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战争场面的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这些船是怎样在江面上随水而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操作的浮力实验。学生凭借对这个故事的想象和理解,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物理实验上来。同时,学生也了解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间接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讲解的重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让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筛选,积极地参与讨论,从而对重力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创新性探究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言,激发思维,在组员之间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对不同的认知进行讨论,能更清楚地发现认知中的错误,更有利于对重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作用力不属于重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来推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串并联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采用新型的、有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这种新型的实验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学生更多材料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找到最佳的实验方式,并且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实验结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串并联”的实验时,除了要给学生准备一些基本的灯泡、导线、开关、电池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该实验无关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原理去选择实验器材,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空间就会变大。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准备了实验会用到的.材料,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认为给出的材料一定要用到,如果没用到就是自己实验出错了。而且实验时已经给定了材料,学生就不会思考做这个实验应该用什么原理,用什么材料合适,与探究物理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思维。

(四)重视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

教师还要注意总结实验经验,通过实验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在物理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回顾本次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基础之上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例如,对以上“浮力”和“重力”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在实验之后对基本的原理进行总结,然后再联系一些生活现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表现。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总结等多个方面来共同深入,并且要做到不断地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创新教育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之间不断地融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漏打卡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