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文科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养

2022-09-10

人文素质也可以通俗地称之为文化素质, 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 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然而当我们在大学的教室里、校园里, 或者公共场所, 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们不雅的行为。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承载着对知识和能力以及素质进行传输和培养的重任, 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也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 能够真正结合市场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才。然而,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竞争的核心逐渐转移到了人才素质高低上。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大学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和伤感。

1 长沙某高职高专文科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笔者对某高职高专的文科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是涉及大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 诸多问题看似简单, 但似乎结果让我们深感失望。当然从这些调查结果中也可以得到另一个答案, 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较差。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情况:

1.1 中文的基础知识非常薄弱

目前诸多高校的学生有在语言上表达欠逻辑性或者说语法出现严重的错误。这里面体现出来的往往是思维混乱, 逻辑颠倒, 不仅没有有序性, 而且有更严重的错综交织形成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杂乱无章。例如, 笔者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一早起来, 然后拿着牙刷, 然后漱口, 然后拿起脸帕, 然后洗脸, 然后梳理了一下头发, 然后拿起几本书就去教室了, 然后我就来到教室, 然后发现教室里几乎没有几个同学, 然后我一个人找了个好座位坐下来, 然后准备等待老师的到来。”笔者暂且不说这位学生所说的这一段话中的语法错误, 来简单地分析下这段话, 就可以判断出这位学生的逻辑思维出现危机, 他不仅缺乏思考, 也缺乏逻辑。

1.2 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中文, 中国人的母语, 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最基本和普遍的交流工具, 已经在慢慢向着更高的标准进步。然而, 笔者在高职高专的问卷调查中得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结果, 就是他们在描述同样的一个简单的行为过程时, 表达不清楚, 或者说不会用词。这往往体现了语言功底太差, 因而经常会出现表达不到点子上的现象。曾经有一位老师要一个大二的学生简单地描述一下他印象中的大海, 这位学生是这么说的:“我第一次记得看到大海时, 心里特别激动, 那蓝色的海水, 潜艇在其中自由的滑行, 溅起朵朵浪花, 美极了!”乍一看, 还觉得过得去, 可稍稍仔细一看, 就觉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而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比比皆是。

1.3 高职高专校园里的语言和行为不文明现象较为普遍

信息时代和经济时代带给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网络语言和信息。在高职高专的校园里, 随时都有可能听到“神经病”、“白痴”等甚至更不文明的语言。大学校园是培养大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 然而教育的结果却每况愈下。如果你在校园里稍作停留, 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并不顾及大学校园的良好氛围, 在有限的空气中散发着肮脏的、不文明的语言的行为气息。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的个人陋习, 比如在人多如织的教学楼门口过于亲密的搂抱等现象。

2 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以上几种现象只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不仅反应出了中国教育的问题, 同时也反应出了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文科生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现象, 已经令人担忧, 更何况那些理科生, 笔者对此深感忧虑。对以上现象, 笔者只能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以供参考:

2.1 中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的五千年文化, 造就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浩淼千里、博大精深, 也正是这样, 使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想形成了一种惯性式的根深蒂固, 几千年泱泱大国、礼仪之邦, 却在新的时代冲击下似乎显得不堪一击, 表面现象也好像真正改变了, 但是在中国人内心里的一种传统文化思想的沿袭还在继续, 因此, 意识和行为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导致我们的教育体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于是便会出现根基动摇, 底子不牢的现象, 也在更多的学生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浮躁的意识。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 一个礼仪输出国, 却在新时代、新经济的冲击和感染下显得那么沧桑与无奈。由于人口的剧增,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因此原有的社会规范与秩序被打破, 更多的人为了生存, 反其道而行之, 诸多的礼仪、文化便在人们的生存权利和环境的争夺和侵袭中慢慢消失, 因而使更多的人变得粗俗化, 所以以文化为支撑的礼仪便慢慢走向衰亡。

2.2 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导致国人对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进一步担忧, 可以想象前一段时间,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潮, 也可以想象中国“全民皆商”的场景, 这些都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大学校园, 作为培养现代高科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环境和基地, 在更大程度上接受着新信息的冲击和挑战。高校的学生则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先锋, 不仅去接受西方的文化, 而且出现了快速转型的痕迹, 当然这种痕迹留下来的就是一种中国文化的“残疾”, 且不说中国文化在全球是否属于一种强势或者弱势文化, 但只要我们自己淡化甚至摧残、折磨我们自己的文化, 她再怎么强势也会在新文化的冲击下显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有很多中国人都在感叹, 我国自己的文化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那么多的人要去学习英语?学习好英语的最重目的又是什么呢?或许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回答而且非常准确地回答出来, 说是为了“脱贫致富”, 然而更多的却是留守他国, 遥望祖国!按照他们的思维, 只有异国他乡才能给予自己合适或者丰厚的价值回报!

2.3 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约束

笔者在前面部分已经谈到过教育体制问题, 中国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 但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怪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教育是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 但却往往以应试教育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说到底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应试教育的魔力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大脑。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著名学府北大和清华, 也真不知道留下了多少精英在国内为中国的发展献计献策的, 又有多少人才受恩于中国教育却又感恩于中国教育的呢, 那些移居国外的多半还在抱怨着中国教育体制带给他们的种种不利。而与此同时, 中国的教育也在逐渐地实施它的发展计划, 进行了另一个领域的扩张, 实行了产业化, 而这其实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本性——社会公益事业。所以教育乱收费问题随处可见, 教学质量下降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一种必然。教学质量下降最直接的体现, 就是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大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偏低, 如以上提到的种种。

3 素质培养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高职高专相对于其他综合性大学来说, 整体的文化水平要偏低, 因此也就意味着文化知识水平要薄弱些, 当然心理上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弱势暗示, 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积极性。笔者想就以上的问题和现象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3.1 按照最近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规定, 在大学里基本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属于大学里中文类的基础课程, 在我们看到文科类的学生中文水平在逐渐下降, 可以想想我们的理科生, 不难想象, 整个的中文基础水平呈下降趋势, 主要从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写作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 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中文的各种能力。

开设“大学语文”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意识,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认识到中国几千年来的礼仪之邦, 到现在的这一状态的演变过程, 从而慢慢恢复起已经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礼仪规范和礼仪常识, 也进一步培养起他们的道德意识, 以有益于国民素质的真正提高和社会的真正发展。

开设“大学语文”的第三个目的是进一步坚持中国的国语和国文, 让更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也要进一步证实, 只要我们自己坚持了, 我们中国的文化仍然可以发扬光大。值得庆幸的是, 目前在亚洲乃至欧洲、非洲等一些国家也开设了中文课程, 也意味着外国人不仅在学中文, 更多的是在了解中国文化, 这无疑是对国人的一种赞扬与信任!也更利于国人唤醒学习国文的意识!

3.2 增设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些基础课程如论理学、哲学等, 同时加强礼仪知识教育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之一就是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 (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 的基本知识, 如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知识等。因此增加此类课程是完全必要的, 尽管它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但只有慢慢地灌输这种意识和思想, 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氛围。比如学习艺术知识, 可以不断地增强审美意识和情趣, 提高审美观;学习法律知识, 可以更好地维护好自身的权利, 也能更好地适应法律规范;学习道德知识可以知道辨别善良、丑恶等。

礼仪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道德标准, 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尤其是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更显示出了其重要性。然而我们高职高专的大学生除了某些特殊的专业开设礼仪课程之外, 其他的专业和系部很少开设礼仪知识方面的课程, 这无疑是对正在缺乏某些人文知识和道德意识的大学生的不负责任。在学校诸多场合, 有些学生连老师都不称呼, 基本的礼仪知识也不懂, 你还能指望他们很好地适应社会、尊重社会?因此必须在此时多加强教育, 以便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尊敬、尊重, 什么是礼貌、礼节, 为服务于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3.3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 灵活设置外语课程, 可适当提高外语的难度, 而增加中文类的学科教育, 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国学和国文中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本人也深知外语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但学习语言不仅需要环境, 也需要兴趣和爱好, 笔者认为不能强加某种压力于其上 (外语系的学生除外) , 而更应该让喜欢学习的、有特殊爱好的或者学习非常刻苦的学生自己去选择, 或许效果会更好些。而目前诸多高校都是以国家的4、6级标准来衡量外语水平, 却是有点费解。不难想象, 有很多中国人连国语都说得那么艰难, 居然还压着他去学好外语?勉为其难了!

因此, 提高学生的国语学习积极性, 提升他们的中国文化内涵, 是当务之急, 而不是培养他们去学习好一口流利的英语服务于他国。当前学生普遍需要提高的就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底蕴和内涵,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好教育以及自身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也才能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4 结语

让更多的高职高专大学生理解人文素质以及人文素质教育或许永远都是一个重大课题, 让我们在有限的篇幅里再来了解一下人文素质及其教育吧!

人文素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4个方面的内容, 而人文素质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 从根本上说也体现出了人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 也就真正意味着国民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要提高人文素质,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是最关键的一环, 而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学科的教育、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人类意识教育和精神修养的教育四个层面。较高层面的是人类意识教育和精神修养的教育, 能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其他民族、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促进可持续发展, 也可让每一个人保持良好的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和信仰信念。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 要想真正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国民素质, 除了从国家的教育体制着手外, 还有诸多的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也包括课程的设置问题, 当然, 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 他们更应该在高校里接受更多的人文素质教育, 以较好的心态和较高的素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和国家!也让我们的高校 (高职高专) 教育成为真正的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平台!

摘要:本文在对某高职高专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缺乏、人文素质偏低等的真正原因, 并针对这一现象, 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培养

参考文献

[1] (美)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台湾:古吴轩出版社, 2004.

[3] 胡兆量, 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 葛剑雄.历史上的中国照顾疆域的变迁[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

[5] 王瑞成, 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6] 金元浦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7] 帅相志.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8] 宋培玉.文学与素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论交际语言教学法下英语教师的角色下一篇:健美操四段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