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思考

2022-09-11

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工具, 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言的巧妙运用能促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作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认为在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教师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 能造就高雅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规范的语言是符合本学科特色的语言, 能讲清楚基本的概念, 阐明复杂的原理。

1.1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

的知识具有客观性, 因此在语言表达上要具有科学性, 对概念和原理的阐释一定要准确

概念和原理通常是很精炼的语言, 但其包含的内容却十分深刻。例如, 讲授细菌细胞质中具有独立功能的结构, 只能用“内含物”, 而不能用“细胞器”一词, 因为细菌是原核细胞构成的, 没有完善的细胞器。同样细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只能用D N A一词, 而不能用染色体。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的结构。故而在讲述时一定要避免使用似是而非的语言, 否则, 就会给学生传授错误的或非科学的知识。

1.2 作为一们自然学科, 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

的知识富有逻辑性, 因此语言的表达上一定要层次清楚、逻辑分明, 对于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要说明其包含的要点以及内在的因果关系, 相互联系

故在讲授概念和原理的时候, 不能一带而过, 而是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 以揭示概念和原理的深刻内涵。比如讲“抗原”这一概念, 在讲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语言进程: (1) 抗原是什么? (2) 抗原是什么样的物质?换言之, 抗原有什么特点? (3) 抗原的特点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通过从上述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一复杂的概念。

再次, 作为一们自然学科, 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的知识还具有抽象性, 特别是免疫学部分, 其理论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学生由于缺乏直观的印象和切实的体验, 造成了对理论理解的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用直观形象的语言, 把深奥的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 浅显易懂地呈现给学生。首先, 恰当运用比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用篮球皮比喻细菌细胞壁, 用气球皮比喻细菌细胞膜, 使学生轻松理解细菌细胞壁因坚韧而能抵抗低渗的原理。其次, 用类比的方法化抽象为具象, 便于学生理解, 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中追星族很多, 对“另类”一词十分熟悉, 用它来类比“抗原的异物性”, 换来了学生会心的微笑。在课堂里, 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四两拨千斤, 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2 启发性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在《述而》中提出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的教学原则, 其实质是指出教学活动始终应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的教学中, 也必须贯彻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 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发展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的启发。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认真思考, 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这在语言表达上要求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巧用语言“留白”的艺术

空胜于满, 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设置难易适度的空白, 让学生思考,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愤, 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例如:讲解完动物免疫血清的二重性后, 可用这样的语言:“临床使用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就是动物免疫血清的一种, 给病人肌肉注射之前, 必须先做皮试, 其原理跟刚才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请大家在课余思考一下。”通过这样“留白”, 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同时, 也好似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巧妙设置疑问

针对教学目标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提问时用语要精练简洁、清楚明白, 措辞亲切友好, 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情绪,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问题。例如:演示实验“兔过敏性休克”, 在学生观察完毕后, 可提出一系列问题, 如“注射人血清后, 免疫过的家兔为什么出现唇发绀, 体温下降, 大小便失禁呢?”如果学生觉得难于回答, 老师可以再追问:“你们能不能回顾一下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呢?”这种分解问题式的提问, 降低了问题难度, 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又富有启发性, 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验现象联系起来, 解释现象的同时也巩固了书本理论, 在书本知识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帮助学生跨越知识的障碍。

2.3 善用课堂小结语

课堂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得当, 不仅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还能抛砖引玉、启迪思维。总结语运用的基本原则是: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同时深入挖掘教材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自然引入下一次讲的课题。

2.4 运用趣味性语言

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 一是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来增加趣味;二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现象来讲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例如, 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来说明机体处于不断变化中, 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每次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先做皮肤试验”。在教授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过程中适当列举病例, 不但更具说服力, 还能从学而有用这一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思想性原则

教书育人, 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也要铸造学生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美的语言, 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净化并升华其精神境界。

3.1 使用美的语言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如何去点燃学生的头脑, 使其迸发出智慧之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适当的赞美之辞。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给予恰如其分的赞美, 特别是对缺乏自信的学生多用赞美的语言,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抚慰和赞美是唤起学生自尊和自信的源泉之一, 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力量。所以, 对学生的评价多用肯定的、赞美的语言, 如“你真棒”、“回答非常正确”、“太好了”等等;如果学生表现欠佳, 也应委婉地批评, 不能伤其自尊。

3.2 使用励志的语言, 理想是奋发向上的原动力

帮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但是在教学中同样也可以发觉大量富有思想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并同时可以通过励志性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衣原体”一章就有值得发掘的思想内容:衣原体的发现者汤飞凡是中国人。教师在课堂中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诉这个事实的时候, 民族自豪感、爱国的思想就象种子播撒到了学生的心田。

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是传播思想的媒介, 是启迪智慧的钥匙, 是点燃理想的火炬。对教学语言的准确把握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素养,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既有共性, 又因学科和学生对象不同而被赋予了个性, 在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教育教学中, 只有不断加强本学科语言基本能力的修养, 不断探讨教学的语言艺术, 才能够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的三个原则, 阐述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教学语言,原则

上一篇: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业中的会计处理研究下一篇: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